高桂英和李岩这路大军东进的同时,以沐天波和宋献策为首的10万明军从广西北部也是紧锣密鼓的东进,他们与当地的明军已经联合,一举拿下了湖广北部。
接下武汉南部,兵锋直指江淮一带,与刘泽清以及江阴三公的队伍汇合之后,向南推进。
这路兵马也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目前也打到了福建北部。北直隶和南直隶来的援兵马加在一起,现在福建北部的明军已经超过了30万。
林毅的兵马刚一到达福建东部海域,就接到了各地来的奏折,几乎全都是捷报。现在高桂英和李岩这路兵马已经打到了福建境内,彻底赶跑了葡萄牙殖民者,而且他们的人马发展迅速,连李定国的人马加上收编南军,现在他们这路人马超过20万。
北边宋献策和沐天波、江阴三公、刘泽清等三十多万大军已经打到福建北部。
林毅这一路人马,连水师带岸上的兵将加上收编的南军俘虏,加在一块,现在也有20多万。
林毅这么一算,福建西部、北部和东部的明军合在一块,总兵力接近80万。
林毅看眼前的形势,最多再用一个月。西路军的水师和他的水师就能够实现海上的铁壁合围,到时候百万雄师围困大南帝国的京师,郑芝龙已经是瓮中之鳖。
但是对于郑芝龙,此人虽然罪大恶极,但是为了照顾郑成功,也是为了这一带黎民苍生少受战乱之苦考虑,毅还是愿意以安抚为主剿灭为辅。
于是他找来了郑成功商议对策。
“成功,接下来的仗我们该怎么打呢?”
郑成功何等的聪明,瞬间就明白了林毅的用意,因为仗打到现在已经非常明朗了,大南帝国只剩下弹丸之地,几座孤城,根本无力与大明军对抗,这仗非常好打,直接进兵,大南帝国的覆亡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并不遥远。林毅之所以这么问他,并非是没有策略,而顾及他的父亲郑芝龙。
郑成功立即跪倒在地,“监国大人,仗该如何打就如何打,请大人下令,成功愿肝脑涂地,愿为前驱。”
林毅一笑,“本监国知道成功对大明朝忠心耿耿,也从不怀疑你的忠心,但是本监国还是希望南安王认罪伏法,归附大明朝,你们父子团聚,一家子团圆,百姓也早日结束这刀兵之苦,还众生一个太平。不知成功可有良策?”
郑成功非常感激,“多谢监国大人开恩,我们郑家世受皇恩,就应该矢忠朝廷。可惜父王他一时鬼迷心窍,做出逆反之事,承蒙监国大人所不弃,大人对我们郑家天高地厚之恩……成功倒是有一计,不知可行否?
“但说无妨。”
郑成功说自己的三叔郑鸿逵最疼自己。当年在南京国子监读书的时候,通过老师钱谦益和师娘柳如是,他和这个三叔多次接触,当时的郑鸿逵在镇江任总兵。他闲暇的时候,郑成功还跟着他这位三叔学过武艺,他们叔侄俩无话不谈,郑成功最愿意接受他这位三叔,甚至胜过他的父亲,郑鸿逵曾经对朝廷忠心耿耿,对大明朝矢志不渝,今天之所以走到这一步,也是迫不得已。郑成功打算先游说自己的三叔郑鸿逵。如果他能够投降大明,然后他们叔侄再进京劝说自己的父王郑芝龙,让他回心转意,认罪伏法。
郑成功把自己的想法,毫无隐瞒,坦诚相告。
对郑鸿逵其人,林毅也是有所了解的,历史上他的确没有跟着郑芝龙投降大清。而是跟着郑成功走出了一条反清复明之路,因此林毅思忖之后就采纳了郑成功的这一计策,他也相信郑成功能够大义灭亲。
但是,林毅仍然担心郑成功的安危,虽然郑成功与郑芝龙、郑鸿逵是亲父子、亲叔侄,血浓于水。但是在皇权大于一切的时代,亲情显得那么娇弱不堪。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权势利益,父子反目,夫妻成仇,手足相残,这样的事不胜枚举。
而且林毅也知道,历史上郑芝龙跟郑成功亲父子他们走的路不同。因此林毅打算让郑成功多带些人手。并准备亲自给他挑一些精兵强将带在他的身边,关键的时候以助他一臂之力,以免遭受不测。
“有大人错爱至此,成功万死无憾。成功辞去不成功便成仁,不劳大人挂念,有纪子陪我一同前往足矣。人太多了反而是累赘,行动诸多不便,成功此行少则一个月,最多三个月,如果超过了这个期限,成功未有音讯,监国大人尽情发兵,荡平福州和南安。”郑成功婉言谢绝了。
“还是那句话,愿你能够成功。”林毅一看也没有勉强。
计策定下来之后,郑成功带着田川真纪子,轻装简从。仅带了十几个随从十几匹马,上了一条中号的战船,他们当然得走水路,而且走水路也近,往漳州厦门一带而来……
鉴于郑成功的这一计策,林毅命令高桂英、李岩,还有他这路兵马,暂时停止攻打南国,等待郑成功的消息。
大南帝国的京师福京,也就是后世的福建省福州市。
此时作为大南帝国的帝王郑芝龙在龙椅上再也坐不住了。皇宫御宴,三宫六院,什么后宫佳丽三千,这些他全都顾不得了,因为现在他的大南帝国处处都在吃败仗,形势岌岌可危。从西边到北边到东边,从岸上到海上都是兵败的消息,现在他的龙书案上堆积如山,全都是兵败球员的告急文书。
他称帝这一年来,他所掌控的地盘现在只剩下一个福建了。
原来的以福建为中心,延及江浙、两广、江淮流域及湖广一带。面积多么辽阔,差不多能抵得上半个大明了。可是没想到在明军的攻击下,他所谓的雄兵百万战将千员,原来是这么的不堪一击。
他不得不犯愁了,现在他才体会到了这皇上不是好当的,他甚至有些同情当年的崇祯皇帝了,能够感觉到崇祯当年的处境,最令得难以容忍的是,他的亲生儿子郑成功竟然造了他的反,公然投降了大明。致使郑芝豹这路人马全军覆没。
宫本太郎八百东洋武士尽数被杀,东洋人也靠不住了。葡萄牙殖民者夹着尾巴逃跑了。红毛子的战舰在舟山吃了一回败仗,然后在海上转了一圈又回去了。现在还能指望谁来退敌?
看着这些文武百官,郑芝龙把龙书案拍得啪啪山响,恨不得一下子把龙书案给掀翻了。当然是骂这些官员无能,不能替朕分忧,白食朕的俸禄。
下面的这些文武百官连大气都不敢出,被骂得像孙子一样。
这时手下谋士李国助出班跪倒在地,“陛下息怒,臣有本上奏。”
李国柱乃是李旦之子。李旦是樱花国华侨,祖籍也泉州,长期侨居东洋做生意。郑芝龙还没有成名的时候,跟着他的舅舅刚出来混,经商还没上道,当时的李旦就已经成为当地最有实力的大海商,后来李旦成为郑芝龙的干爹。
是李旦成就了郑芝龙的海商之路。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李旦,没有郑芝龙的今天。
郑芝龙知恩图报,感念李旦的恩德,把李旦之子李国助视为亲弟兄,称帝之后,加封为重臣,李国助自小聪明,饱读史书,满腹经纶,因此郑芝龙任命他为太子太保。
看到李国助说话郑芝龙的脸色就好看了许多,“爱卿有本章快快奏来。”
“陛下,眼下明军士气正盛,我军接连败北,明军四面汹汹而来已成不挡之事。以我们现在的力量已不足以和大明朝对抗,愚以为不如迁都台湾,赶跑这些红毛子,占据宝岛,以冀发展壮大,再图大明。至于成功毕竟年轻气盛,他一定会回来的。”
“陛下不可。”户部尚书郑芝莞出班施礼道,“如果我们撤出,明军必然随后而来,而台湾海峡浪高海深,更有红毛子船坚炮利,介时万一呈对峙之势,陛下将成倒悬之势,为今之计,可派人固守仙霞关,则北部无忧,南部和西部海疆,可以让小将刘国轩登台拜帅,必然能够重震我大南帝国之雄风。”
提到刘国轩,郑芝龙脑海里很清楚地呈现出这员小将,十五岁就参军了,今年还不满二十岁,但是战功赫赫,已经成为军中可以指挥千军万马,独挡一面的大将,他跟施显、施琅、郑成功、曾德,称得上五子良将,这五人是大南帝国的后起之秀,可惜现在这五子良将只剩下刘国轩一个了,而且他近年来湖广一带也是连吃败仗,此子登台拜帅能胜任吗?
仙霞关那边万无一失,别看北面的明军来势汹汹,到了仙霞他们就是强弩之末。倒是西边和东面这两路明军,海陆并进不好对付,实在不行,朕就御驾亲征。
另外李国助之计时不可解时也未尝不是一条路,到海外发展,暂避锋芒,别看对付明军吃力,要收拾红毛子还在话下,郑芝莞不过是故土难离罢了。
想到这里,郑芝龙没有立即表态,而是以日后再议退朝了。
到了后宫,妻子田川氏迈着小碎步来见他,飘然下拜:“陛下,臣妾给陛下请安。”
“嗯,免了。”郑芝龙一摆手。
“谢陛下,可有森儿的消息……”
“你别给我提他!这个孽子……”郑芝龙浑身栗抖,“都是你养的好儿子!”
“陛下息怒,臣妾有罪,请陛下恕罪。”田川氏吓得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走吧走吧。”郑芝龙一脸的不耐烦,数日之后,田川氏搬出了福京,回了南安府郑芝龙的老家,想到儿子郑成功,她整日以泪洗面……
郑芝龙终于决定了,采纳了郑芝莞的计策,派出大将甘辉和钟斌驻守仙霞关,调回小将刘国轩凭命他为水陆军兵马大元帅,即刻登台拜帅。
十九岁的刘国轩回到福京,接到这样的圣旨,受宠若惊,此前他屡立战功,也做为主将统率过千军万马,但是水陆军兵马大元帅他觉得担子太重,非他所能胜任。但是圣命难违,他只有跪倒在地,叩谢龙恩。
接过帅印之后,郑芝龙问计刘国轩,如何退兵,计将安出?刘国轩给郑芝龙献了上中下三策,上策行尧舜之道,做顺民之事;中策是广开言路,招募人才。下策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上策可以长久,中策可以强固,下策只是权宜。郑芝龙闻听大喜过望。
接下武汉南部,兵锋直指江淮一带,与刘泽清以及江阴三公的队伍汇合之后,向南推进。
这路兵马也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目前也打到了福建北部。北直隶和南直隶来的援兵马加在一起,现在福建北部的明军已经超过了30万。
林毅的兵马刚一到达福建东部海域,就接到了各地来的奏折,几乎全都是捷报。现在高桂英和李岩这路兵马已经打到了福建境内,彻底赶跑了葡萄牙殖民者,而且他们的人马发展迅速,连李定国的人马加上收编南军,现在他们这路人马超过20万。
北边宋献策和沐天波、江阴三公、刘泽清等三十多万大军已经打到福建北部。
林毅这一路人马,连水师带岸上的兵将加上收编的南军俘虏,加在一块,现在也有20多万。
林毅这么一算,福建西部、北部和东部的明军合在一块,总兵力接近80万。
林毅看眼前的形势,最多再用一个月。西路军的水师和他的水师就能够实现海上的铁壁合围,到时候百万雄师围困大南帝国的京师,郑芝龙已经是瓮中之鳖。
但是对于郑芝龙,此人虽然罪大恶极,但是为了照顾郑成功,也是为了这一带黎民苍生少受战乱之苦考虑,毅还是愿意以安抚为主剿灭为辅。
于是他找来了郑成功商议对策。
“成功,接下来的仗我们该怎么打呢?”
郑成功何等的聪明,瞬间就明白了林毅的用意,因为仗打到现在已经非常明朗了,大南帝国只剩下弹丸之地,几座孤城,根本无力与大明军对抗,这仗非常好打,直接进兵,大南帝国的覆亡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并不遥远。林毅之所以这么问他,并非是没有策略,而顾及他的父亲郑芝龙。
郑成功立即跪倒在地,“监国大人,仗该如何打就如何打,请大人下令,成功愿肝脑涂地,愿为前驱。”
林毅一笑,“本监国知道成功对大明朝忠心耿耿,也从不怀疑你的忠心,但是本监国还是希望南安王认罪伏法,归附大明朝,你们父子团聚,一家子团圆,百姓也早日结束这刀兵之苦,还众生一个太平。不知成功可有良策?”
郑成功非常感激,“多谢监国大人开恩,我们郑家世受皇恩,就应该矢忠朝廷。可惜父王他一时鬼迷心窍,做出逆反之事,承蒙监国大人所不弃,大人对我们郑家天高地厚之恩……成功倒是有一计,不知可行否?
“但说无妨。”
郑成功说自己的三叔郑鸿逵最疼自己。当年在南京国子监读书的时候,通过老师钱谦益和师娘柳如是,他和这个三叔多次接触,当时的郑鸿逵在镇江任总兵。他闲暇的时候,郑成功还跟着他这位三叔学过武艺,他们叔侄俩无话不谈,郑成功最愿意接受他这位三叔,甚至胜过他的父亲,郑鸿逵曾经对朝廷忠心耿耿,对大明朝矢志不渝,今天之所以走到这一步,也是迫不得已。郑成功打算先游说自己的三叔郑鸿逵。如果他能够投降大明,然后他们叔侄再进京劝说自己的父王郑芝龙,让他回心转意,认罪伏法。
郑成功把自己的想法,毫无隐瞒,坦诚相告。
对郑鸿逵其人,林毅也是有所了解的,历史上他的确没有跟着郑芝龙投降大清。而是跟着郑成功走出了一条反清复明之路,因此林毅思忖之后就采纳了郑成功的这一计策,他也相信郑成功能够大义灭亲。
但是,林毅仍然担心郑成功的安危,虽然郑成功与郑芝龙、郑鸿逵是亲父子、亲叔侄,血浓于水。但是在皇权大于一切的时代,亲情显得那么娇弱不堪。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权势利益,父子反目,夫妻成仇,手足相残,这样的事不胜枚举。
而且林毅也知道,历史上郑芝龙跟郑成功亲父子他们走的路不同。因此林毅打算让郑成功多带些人手。并准备亲自给他挑一些精兵强将带在他的身边,关键的时候以助他一臂之力,以免遭受不测。
“有大人错爱至此,成功万死无憾。成功辞去不成功便成仁,不劳大人挂念,有纪子陪我一同前往足矣。人太多了反而是累赘,行动诸多不便,成功此行少则一个月,最多三个月,如果超过了这个期限,成功未有音讯,监国大人尽情发兵,荡平福州和南安。”郑成功婉言谢绝了。
“还是那句话,愿你能够成功。”林毅一看也没有勉强。
计策定下来之后,郑成功带着田川真纪子,轻装简从。仅带了十几个随从十几匹马,上了一条中号的战船,他们当然得走水路,而且走水路也近,往漳州厦门一带而来……
鉴于郑成功的这一计策,林毅命令高桂英、李岩,还有他这路兵马,暂时停止攻打南国,等待郑成功的消息。
大南帝国的京师福京,也就是后世的福建省福州市。
此时作为大南帝国的帝王郑芝龙在龙椅上再也坐不住了。皇宫御宴,三宫六院,什么后宫佳丽三千,这些他全都顾不得了,因为现在他的大南帝国处处都在吃败仗,形势岌岌可危。从西边到北边到东边,从岸上到海上都是兵败的消息,现在他的龙书案上堆积如山,全都是兵败球员的告急文书。
他称帝这一年来,他所掌控的地盘现在只剩下一个福建了。
原来的以福建为中心,延及江浙、两广、江淮流域及湖广一带。面积多么辽阔,差不多能抵得上半个大明了。可是没想到在明军的攻击下,他所谓的雄兵百万战将千员,原来是这么的不堪一击。
他不得不犯愁了,现在他才体会到了这皇上不是好当的,他甚至有些同情当年的崇祯皇帝了,能够感觉到崇祯当年的处境,最令得难以容忍的是,他的亲生儿子郑成功竟然造了他的反,公然投降了大明。致使郑芝豹这路人马全军覆没。
宫本太郎八百东洋武士尽数被杀,东洋人也靠不住了。葡萄牙殖民者夹着尾巴逃跑了。红毛子的战舰在舟山吃了一回败仗,然后在海上转了一圈又回去了。现在还能指望谁来退敌?
看着这些文武百官,郑芝龙把龙书案拍得啪啪山响,恨不得一下子把龙书案给掀翻了。当然是骂这些官员无能,不能替朕分忧,白食朕的俸禄。
下面的这些文武百官连大气都不敢出,被骂得像孙子一样。
这时手下谋士李国助出班跪倒在地,“陛下息怒,臣有本上奏。”
李国柱乃是李旦之子。李旦是樱花国华侨,祖籍也泉州,长期侨居东洋做生意。郑芝龙还没有成名的时候,跟着他的舅舅刚出来混,经商还没上道,当时的李旦就已经成为当地最有实力的大海商,后来李旦成为郑芝龙的干爹。
是李旦成就了郑芝龙的海商之路。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李旦,没有郑芝龙的今天。
郑芝龙知恩图报,感念李旦的恩德,把李旦之子李国助视为亲弟兄,称帝之后,加封为重臣,李国助自小聪明,饱读史书,满腹经纶,因此郑芝龙任命他为太子太保。
看到李国助说话郑芝龙的脸色就好看了许多,“爱卿有本章快快奏来。”
“陛下,眼下明军士气正盛,我军接连败北,明军四面汹汹而来已成不挡之事。以我们现在的力量已不足以和大明朝对抗,愚以为不如迁都台湾,赶跑这些红毛子,占据宝岛,以冀发展壮大,再图大明。至于成功毕竟年轻气盛,他一定会回来的。”
“陛下不可。”户部尚书郑芝莞出班施礼道,“如果我们撤出,明军必然随后而来,而台湾海峡浪高海深,更有红毛子船坚炮利,介时万一呈对峙之势,陛下将成倒悬之势,为今之计,可派人固守仙霞关,则北部无忧,南部和西部海疆,可以让小将刘国轩登台拜帅,必然能够重震我大南帝国之雄风。”
提到刘国轩,郑芝龙脑海里很清楚地呈现出这员小将,十五岁就参军了,今年还不满二十岁,但是战功赫赫,已经成为军中可以指挥千军万马,独挡一面的大将,他跟施显、施琅、郑成功、曾德,称得上五子良将,这五人是大南帝国的后起之秀,可惜现在这五子良将只剩下刘国轩一个了,而且他近年来湖广一带也是连吃败仗,此子登台拜帅能胜任吗?
仙霞关那边万无一失,别看北面的明军来势汹汹,到了仙霞他们就是强弩之末。倒是西边和东面这两路明军,海陆并进不好对付,实在不行,朕就御驾亲征。
另外李国助之计时不可解时也未尝不是一条路,到海外发展,暂避锋芒,别看对付明军吃力,要收拾红毛子还在话下,郑芝莞不过是故土难离罢了。
想到这里,郑芝龙没有立即表态,而是以日后再议退朝了。
到了后宫,妻子田川氏迈着小碎步来见他,飘然下拜:“陛下,臣妾给陛下请安。”
“嗯,免了。”郑芝龙一摆手。
“谢陛下,可有森儿的消息……”
“你别给我提他!这个孽子……”郑芝龙浑身栗抖,“都是你养的好儿子!”
“陛下息怒,臣妾有罪,请陛下恕罪。”田川氏吓得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走吧走吧。”郑芝龙一脸的不耐烦,数日之后,田川氏搬出了福京,回了南安府郑芝龙的老家,想到儿子郑成功,她整日以泪洗面……
郑芝龙终于决定了,采纳了郑芝莞的计策,派出大将甘辉和钟斌驻守仙霞关,调回小将刘国轩凭命他为水陆军兵马大元帅,即刻登台拜帅。
十九岁的刘国轩回到福京,接到这样的圣旨,受宠若惊,此前他屡立战功,也做为主将统率过千军万马,但是水陆军兵马大元帅他觉得担子太重,非他所能胜任。但是圣命难违,他只有跪倒在地,叩谢龙恩。
接过帅印之后,郑芝龙问计刘国轩,如何退兵,计将安出?刘国轩给郑芝龙献了上中下三策,上策行尧舜之道,做顺民之事;中策是广开言路,招募人才。下策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上策可以长久,中策可以强固,下策只是权宜。郑芝龙闻听大喜过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明末去当兵,回到明末去当兵最新章节,回到明末去当兵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明末去当兵,回到明末去当兵最新章节,回到明末去当兵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