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楧抬眼看了看这个标致的小丫头,只见她也是一袭盛装,显然是精心打扮了,只见她走到床边,盈盈跪下,丹唇轻启,娇声道:“是,奴婢一定尽力服侍大王。”
朱楧今天确实很有感觉,而自己怀了孕的妃子又不能动,所以只能那这个小丫头来发泄了,虽然很邪恶,但他已经习惯了,谁让咱是王爷呢?
绿萝服侍完朱楧之后,就盈盈地退了出去,还是将时间和空间都留给了朱楧和迪丽娜扎两个人。
第二天,蜀王朱椿和庆王朱栴的使者来了,他们各自带了一封密信,二位王爷在信上不约而同地问道西边帖木儿的情况,并且表示,父皇既然有令,说一旦帖木儿与大明开战,肃王可以节制蜀王和庆王的部队,那他们就肯定会遵从父皇的命令,将自己的国家军队交给朱楧。
朱楧看完信后淡淡一笑,自然明白他们是什么心思,朱元璋下达这封命令之后已经有好几年了,这几年都没见他们有所表示,今天反而格外殷勤,岂不是很奇怪?他们肯定是嗅到了朝廷散发出来的危险信号,转而向朱楧寻求保护来了,这样也好,自己就趁此机会,扩展自己的势力。
朱楧款待了两位使者,亲笔给两位兄弟写了封回信,并在信上邀请他们来肃国访问,共同商量对付帖木儿的事。
各类事件安排妥当之后,朱楧又开始了紧张的练兵和筹集粮草的工作当中。
转眼到了建文元年四月,这一个月又接连发生了三件震惊朝野的大事,那就是皇帝一口气削了齐王、湘王、代王三位亲王,废为庶人。
原来,允炆自从废掉周王之后,也是怕打击面太大诸王会有什么反应,先暗暗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其他的藩王没有对自己产生明显的敌视态度,反而有不少人暗表忠心,而天下臣民都齐声颂扬自己大义灭亲,执法无私,舆论对削藩大大的有利,就趁热打铁,一口气削了三个亲王的爵位,同样都是废为庶人。
齐王和代王的反应跟周王一样,都是哭哭泣泣一番了事,只是朝廷的使者到了湘王府上的时候,意外却发生了。
湘王朱柏是朱元璋的第十二个儿子,是朱楧的兄长,洪武十一年被封为湘王,洪武十八年就藩于荆州,他爱读书,每天学习学到很晚,膂力过人,弓马刀枪无一不精,可谓是个文武双全之人,曾经带兵平定过常德和古州的叛乱,也算是有一定的功劳,信仰道教,给自己取了个外号叫“紫虚子。”
这位湘王虽然文武全才,孔武有力,不过估计也仗着自己亲王的身份做了不少出格的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私自印钞票。
这一点在古代形同谋反,你印的钱多了就可以收买人心,收买了人心就可以造反,反正古代的皇帝们都是这个逻辑,动不动就把你往造反这件事情上靠,因为江山毕竟是自己的,如果自己的老婆一样,是绝对不能让别人染指的。
这位湘王也是个硬骨头,朝廷的使者来到王府门前的时候,他没有开门迎接,而是将自己的老婆孩子还有手下都召集起来,谈笑风生地说道:“我亲眼见到很多在太祖手下获罪的大臣都不愿意受辱,自杀而死,我是高皇帝的儿子,怎么能为了求一条活路而去受那狱卒的侮辱呢。”
所以就紧闭宫门,全家自焚而死。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个堂堂的亲王都被逼的自杀了,无论如何都会让人感觉朝廷的手段太辣,此时就连平时对朝廷的削藩十分支持的一部分百姓也开始觉得朱允炆做的过头了,都是一家人,何必呢?
那些藩王们就更不必说了,彻底放弃了对朱允炆的幻想,转而自己想办法自保,庆王和蜀王两个人想到的是肃王朱楧,因为他们离朱楧比较近,又有先帝的明令,就投靠了朱楧求保护,而其他的藩王就都将目光投向了诸王之首的燕王朱棣。两个月后岷王被削,废为庶人,这件事已经对他们造不成什么冲击了,因为他们已经彻底放弃了对朝廷的幻想,开始联合起来以求自保了。
北平燕王府内,朱棣忧心忡忡地坐在内殿内,在他旁边侍立的大师姚广孝又在不厌其烦地劝他造反,道:“殿下,现在形势很明显了。皇帝意图废掉所有藩王,独享天下。你再不有所行动,怕是只能跟之前那几个王爷一样,被废为庶人,从此隐姓埋名的过一生了。”
朱棣还是没有说话,坐在椅子上,搓着双手,过了良久才慢慢说道:“他现在民心所向,老百姓们都夸他是个大义灭亲,广布仁政的好君主,本王就算造反,能成功吗?”
谁知姚广孝对这个问题不屑一顾,鼻子冷哼了一声,道:“我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太祖高皇帝分封诸子为王,用意就是让你们领兵在外,好震慑朝中的奸臣,故而给了你们很大的权力。尤其是你们这九大塞王,我大明的八十多万边防军几乎都在你们手里控制着,这就是天赐洪福于殿下。”
“殿下是藩王,应该知道我大明的军队不过一百二三十万人,除去这八十万边防军,朝廷手里能有多少部队?能派来打殿下的还能有多少?”
“殿下所忧虑的不过是其余的藩王心向朝廷,待用花言巧语骗得殿下起兵之后,再发兵攻打殿下,好借此向朝廷邀功。可是现在,朝廷削藩的手段如此狠辣,甚至都把湘王逼死了,所有的藩王早就人人自危,不再对朝廷抱有幻想,他们现在巴不得有人起来反抗朝廷呢,他们也好借着这个人的力量,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殿下是诸王之长,势力也是最大的,这个时候若是能登高一呼,以清君侧,恢复祖宗家法为名起兵,那天下藩王肯定会响应,最起码会暗中帮助殿下,这样以来,朝廷孤危,就算拥有民心有什么用?殿下兵锋所致,那些老百姓还不得望风而降,箪食壶浆以迎殿下?殿下赢得战争之后,便是首义功臣,那这皇帝的位子除了你能做,谁还有资格做?”
“记得肃王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从来都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是得天下者得民心,元末乱世之中就属张士诚最得民心,结果怎么样?隋末乱世之中,窦建德也很得民心,结果怎么样?”
“殿下,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强者为王,现在所有的藩王都在站到了朝廷的对立面,这个时候可是朝廷最弱的时候,殿下握有北平附近的二十万大军,又有节制沿边兵马之权,这是殿下最强的时候。这个时候起兵才是最好的时机。否则,等到朝廷调整了政策,和藩王缓和了关系,重新将他们拉拢了过去,再渐渐地削了殿下的兵权,那殿下就成了笼中之鸟,案板上的肉,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任人宰割了。这就是天道,天道不可违背,否则必受其咎。”
“唐诗有云:‘时来天地皆同力,远去英雄不自由。’时机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记得老衲曾经跟殿下说过,要殿下韬光养晦,积蓄实力,等待一朝风云际会便可一飞冲天,现在风云已经来到,殿下却为何不敢振翅高飞了呢?”
一席话,说的朱棣热血沸腾,就连他身边的张玉朱能诸位大将,和他的三个儿子的热血也被激发出来了,纷纷劝朱棣道:“是啊,父王,大王,反了吧,再不反,刀都加到脖子上了。若是让别人抢了先机,咱们还奉他为新皇帝吗?”
“好!”朱棣霍的一声站了起来,虎目扫视了众人一圈儿,沉着脸重重地说道:“既然你们都把话说道这个份上来,本王又如何能推辞?从今天开始,个人秘密准备武器,秘密联络心腹,不可走漏半点风声,等待本王的号令。”
“遵命。”众人齐齐向朱棣施了一礼,一脸坚毅地说道。
随后,朱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秘密打造盔甲兵器,暗中联络心腹等等,当然最为重要的就是他那出装疯的好戏。
按照史书中的记载朱棣装疯是为了骗过朱允炆,好为自己起兵赢得时间,其实这固然是他的目的之一,不过还有一个目的他不好意思说出来,那就是博取人们的同情。
你们看看啊,我一个堂堂的亲王,皇帝的亲叔叔,被我这个侄子逼成什么样了?只能靠装疯卖傻来苟全性命,我多可怜啊,多不容易啊,所以我起兵也是为了保全一家老小的性命迫不得已啊,不是我想当皇帝啊。
由此可见,老油条朱棣对于人情世故的练达,要比小白朱允炆强多了。
但是,装疯这一招在历史上已经被无数前辈用过了,可信度真的很低,朱允炆和他手下的大臣都是饱读诗书之士,对于这个计策自然是烂熟于心,一个好端端地人说疯就疯了,谁会相信。
因此,为了弄明白真相,时任兵部尚书的齐泰扣押审讯了燕王的使者葛诚,葛诚没有扛过审讯,向齐泰如实供述了燕王装病和种种图谋不轨的行为,齐泰拿到供词后,大喜过望,他本来就主张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只是掰腕子输给了黄子澄才使得自己的计划搁浅。现在有了这番口供,相信再也没有人会反对自己的意见了吧。立即命令仆人准备车马,亲自拿着葛诚的供词奔向王宫。
路上,齐泰正在想着怎么跟朱允炆进言,却感觉马车突然停了下来,当即不高兴地喝道:“干什么你们?耽误了大事,你们承担的起吗?”
赶车的车夫害怕齐泰发怒,立即扭身恭敬地说道:“启禀大人,是前面一堆群人围住了一个疯和尚,那个疯和尚好像在唱什么曲子?”
“唱什么曲子?都唱到大街上去了。”齐泰不仅暴怒,虎着脸喝道。
“好像唱的是:‘莫逐燕,逐燕必高飞。高飞上帝畿。’”那名车夫不太确定的试探道。
“什么乱七八糟的?把他们给我轰走。本官还要面圣呢?”齐泰生了一肚子火,心想这年头当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随后一声不吭地坐在了马车里。
话说朱允炆拿到朱棣的反状之后,立即传书张昺、谢贵捉拿燕王,朱棣使计策骗过二人,将他们擒杀,随后派大将张玉等人夺取北平九门。
北平西直门的守将郭资原是朱棣手下的大将,此时奉命守卫西直门,突然听到城内一阵内乱,不知道怎么回事,喝令手下严加准备,这时突然看见张玉一身戎装,带着一群人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不禁一愣,道:“张大哥,你这是做什么?”
张玉瞪了他一眼,往地上吐了一口吐沫,骂道:“干什么?你没看见吗?老子在造反?”
郭资先是一愣,随后明白了过来,道:“大哥,你是说燕王殿下反了?”
“不反能怎地?朝廷欺人太甚,过河拆桥,燕王殿下为朝廷立了多少大功,到头来被他们逼成什么样子了,为了保命夏天都穿棉袄,烤火炉来装疯卖傻?不反还有活路吗?”随即又看了郭资一样,亮了亮手中的大刀,道:“郭资,你有今天是谁给你的?你给我老实说。”
郭资神情一凛,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说道:“当然是燕王殿下给的,没有燕王殿下的提携,哪里会有郭资的今天?”
“好,好。”张玉显然很高兴,朗声大笑道:“你小子还算是有点良心,怎么样?跟我们一起干吧,燕王殿下雄才大略你也知道,跟我们一起干,成功了你小子也可以封侯拜将,不比你在这里做一个看城门的小官好?”
“这……”郭资脸上露出明显的犹豫之情,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造反这种事,就算是跟你关系再好,也不是说干就干的。
张玉登时就急了,一脚踹了他一个跟头,虎着脸骂道:“你这个狼心狗肺的小兔崽子真是不识时务。燕王殿下一直栽培你,到现在你却要当所托乌龟?明白告诉你,谢贵、张昺那两个狗贼的脑袋已经被砍下来了,现在朝廷在北平的官员群龙无首,大部分都投降了燕王,你要是不想跟那两个老小子落得一个一样的下场,那就给老子放聪明点。”
郭资转了转眼珠子,心里盘算了好一阵,想来想去自己似乎也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于是单膝下跪,虔诚地说道:“臣愿意投靠燕王,为燕王殿下效力。”
朱楧今天确实很有感觉,而自己怀了孕的妃子又不能动,所以只能那这个小丫头来发泄了,虽然很邪恶,但他已经习惯了,谁让咱是王爷呢?
绿萝服侍完朱楧之后,就盈盈地退了出去,还是将时间和空间都留给了朱楧和迪丽娜扎两个人。
第二天,蜀王朱椿和庆王朱栴的使者来了,他们各自带了一封密信,二位王爷在信上不约而同地问道西边帖木儿的情况,并且表示,父皇既然有令,说一旦帖木儿与大明开战,肃王可以节制蜀王和庆王的部队,那他们就肯定会遵从父皇的命令,将自己的国家军队交给朱楧。
朱楧看完信后淡淡一笑,自然明白他们是什么心思,朱元璋下达这封命令之后已经有好几年了,这几年都没见他们有所表示,今天反而格外殷勤,岂不是很奇怪?他们肯定是嗅到了朝廷散发出来的危险信号,转而向朱楧寻求保护来了,这样也好,自己就趁此机会,扩展自己的势力。
朱楧款待了两位使者,亲笔给两位兄弟写了封回信,并在信上邀请他们来肃国访问,共同商量对付帖木儿的事。
各类事件安排妥当之后,朱楧又开始了紧张的练兵和筹集粮草的工作当中。
转眼到了建文元年四月,这一个月又接连发生了三件震惊朝野的大事,那就是皇帝一口气削了齐王、湘王、代王三位亲王,废为庶人。
原来,允炆自从废掉周王之后,也是怕打击面太大诸王会有什么反应,先暗暗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其他的藩王没有对自己产生明显的敌视态度,反而有不少人暗表忠心,而天下臣民都齐声颂扬自己大义灭亲,执法无私,舆论对削藩大大的有利,就趁热打铁,一口气削了三个亲王的爵位,同样都是废为庶人。
齐王和代王的反应跟周王一样,都是哭哭泣泣一番了事,只是朝廷的使者到了湘王府上的时候,意外却发生了。
湘王朱柏是朱元璋的第十二个儿子,是朱楧的兄长,洪武十一年被封为湘王,洪武十八年就藩于荆州,他爱读书,每天学习学到很晚,膂力过人,弓马刀枪无一不精,可谓是个文武双全之人,曾经带兵平定过常德和古州的叛乱,也算是有一定的功劳,信仰道教,给自己取了个外号叫“紫虚子。”
这位湘王虽然文武全才,孔武有力,不过估计也仗着自己亲王的身份做了不少出格的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私自印钞票。
这一点在古代形同谋反,你印的钱多了就可以收买人心,收买了人心就可以造反,反正古代的皇帝们都是这个逻辑,动不动就把你往造反这件事情上靠,因为江山毕竟是自己的,如果自己的老婆一样,是绝对不能让别人染指的。
这位湘王也是个硬骨头,朝廷的使者来到王府门前的时候,他没有开门迎接,而是将自己的老婆孩子还有手下都召集起来,谈笑风生地说道:“我亲眼见到很多在太祖手下获罪的大臣都不愿意受辱,自杀而死,我是高皇帝的儿子,怎么能为了求一条活路而去受那狱卒的侮辱呢。”
所以就紧闭宫门,全家自焚而死。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个堂堂的亲王都被逼的自杀了,无论如何都会让人感觉朝廷的手段太辣,此时就连平时对朝廷的削藩十分支持的一部分百姓也开始觉得朱允炆做的过头了,都是一家人,何必呢?
那些藩王们就更不必说了,彻底放弃了对朱允炆的幻想,转而自己想办法自保,庆王和蜀王两个人想到的是肃王朱楧,因为他们离朱楧比较近,又有先帝的明令,就投靠了朱楧求保护,而其他的藩王就都将目光投向了诸王之首的燕王朱棣。两个月后岷王被削,废为庶人,这件事已经对他们造不成什么冲击了,因为他们已经彻底放弃了对朝廷的幻想,开始联合起来以求自保了。
北平燕王府内,朱棣忧心忡忡地坐在内殿内,在他旁边侍立的大师姚广孝又在不厌其烦地劝他造反,道:“殿下,现在形势很明显了。皇帝意图废掉所有藩王,独享天下。你再不有所行动,怕是只能跟之前那几个王爷一样,被废为庶人,从此隐姓埋名的过一生了。”
朱棣还是没有说话,坐在椅子上,搓着双手,过了良久才慢慢说道:“他现在民心所向,老百姓们都夸他是个大义灭亲,广布仁政的好君主,本王就算造反,能成功吗?”
谁知姚广孝对这个问题不屑一顾,鼻子冷哼了一声,道:“我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太祖高皇帝分封诸子为王,用意就是让你们领兵在外,好震慑朝中的奸臣,故而给了你们很大的权力。尤其是你们这九大塞王,我大明的八十多万边防军几乎都在你们手里控制着,这就是天赐洪福于殿下。”
“殿下是藩王,应该知道我大明的军队不过一百二三十万人,除去这八十万边防军,朝廷手里能有多少部队?能派来打殿下的还能有多少?”
“殿下所忧虑的不过是其余的藩王心向朝廷,待用花言巧语骗得殿下起兵之后,再发兵攻打殿下,好借此向朝廷邀功。可是现在,朝廷削藩的手段如此狠辣,甚至都把湘王逼死了,所有的藩王早就人人自危,不再对朝廷抱有幻想,他们现在巴不得有人起来反抗朝廷呢,他们也好借着这个人的力量,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殿下是诸王之长,势力也是最大的,这个时候若是能登高一呼,以清君侧,恢复祖宗家法为名起兵,那天下藩王肯定会响应,最起码会暗中帮助殿下,这样以来,朝廷孤危,就算拥有民心有什么用?殿下兵锋所致,那些老百姓还不得望风而降,箪食壶浆以迎殿下?殿下赢得战争之后,便是首义功臣,那这皇帝的位子除了你能做,谁还有资格做?”
“记得肃王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从来都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是得天下者得民心,元末乱世之中就属张士诚最得民心,结果怎么样?隋末乱世之中,窦建德也很得民心,结果怎么样?”
“殿下,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强者为王,现在所有的藩王都在站到了朝廷的对立面,这个时候可是朝廷最弱的时候,殿下握有北平附近的二十万大军,又有节制沿边兵马之权,这是殿下最强的时候。这个时候起兵才是最好的时机。否则,等到朝廷调整了政策,和藩王缓和了关系,重新将他们拉拢了过去,再渐渐地削了殿下的兵权,那殿下就成了笼中之鸟,案板上的肉,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任人宰割了。这就是天道,天道不可违背,否则必受其咎。”
“唐诗有云:‘时来天地皆同力,远去英雄不自由。’时机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记得老衲曾经跟殿下说过,要殿下韬光养晦,积蓄实力,等待一朝风云际会便可一飞冲天,现在风云已经来到,殿下却为何不敢振翅高飞了呢?”
一席话,说的朱棣热血沸腾,就连他身边的张玉朱能诸位大将,和他的三个儿子的热血也被激发出来了,纷纷劝朱棣道:“是啊,父王,大王,反了吧,再不反,刀都加到脖子上了。若是让别人抢了先机,咱们还奉他为新皇帝吗?”
“好!”朱棣霍的一声站了起来,虎目扫视了众人一圈儿,沉着脸重重地说道:“既然你们都把话说道这个份上来,本王又如何能推辞?从今天开始,个人秘密准备武器,秘密联络心腹,不可走漏半点风声,等待本王的号令。”
“遵命。”众人齐齐向朱棣施了一礼,一脸坚毅地说道。
随后,朱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秘密打造盔甲兵器,暗中联络心腹等等,当然最为重要的就是他那出装疯的好戏。
按照史书中的记载朱棣装疯是为了骗过朱允炆,好为自己起兵赢得时间,其实这固然是他的目的之一,不过还有一个目的他不好意思说出来,那就是博取人们的同情。
你们看看啊,我一个堂堂的亲王,皇帝的亲叔叔,被我这个侄子逼成什么样了?只能靠装疯卖傻来苟全性命,我多可怜啊,多不容易啊,所以我起兵也是为了保全一家老小的性命迫不得已啊,不是我想当皇帝啊。
由此可见,老油条朱棣对于人情世故的练达,要比小白朱允炆强多了。
但是,装疯这一招在历史上已经被无数前辈用过了,可信度真的很低,朱允炆和他手下的大臣都是饱读诗书之士,对于这个计策自然是烂熟于心,一个好端端地人说疯就疯了,谁会相信。
因此,为了弄明白真相,时任兵部尚书的齐泰扣押审讯了燕王的使者葛诚,葛诚没有扛过审讯,向齐泰如实供述了燕王装病和种种图谋不轨的行为,齐泰拿到供词后,大喜过望,他本来就主张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只是掰腕子输给了黄子澄才使得自己的计划搁浅。现在有了这番口供,相信再也没有人会反对自己的意见了吧。立即命令仆人准备车马,亲自拿着葛诚的供词奔向王宫。
路上,齐泰正在想着怎么跟朱允炆进言,却感觉马车突然停了下来,当即不高兴地喝道:“干什么你们?耽误了大事,你们承担的起吗?”
赶车的车夫害怕齐泰发怒,立即扭身恭敬地说道:“启禀大人,是前面一堆群人围住了一个疯和尚,那个疯和尚好像在唱什么曲子?”
“唱什么曲子?都唱到大街上去了。”齐泰不仅暴怒,虎着脸喝道。
“好像唱的是:‘莫逐燕,逐燕必高飞。高飞上帝畿。’”那名车夫不太确定的试探道。
“什么乱七八糟的?把他们给我轰走。本官还要面圣呢?”齐泰生了一肚子火,心想这年头当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随后一声不吭地坐在了马车里。
话说朱允炆拿到朱棣的反状之后,立即传书张昺、谢贵捉拿燕王,朱棣使计策骗过二人,将他们擒杀,随后派大将张玉等人夺取北平九门。
北平西直门的守将郭资原是朱棣手下的大将,此时奉命守卫西直门,突然听到城内一阵内乱,不知道怎么回事,喝令手下严加准备,这时突然看见张玉一身戎装,带着一群人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不禁一愣,道:“张大哥,你这是做什么?”
张玉瞪了他一眼,往地上吐了一口吐沫,骂道:“干什么?你没看见吗?老子在造反?”
郭资先是一愣,随后明白了过来,道:“大哥,你是说燕王殿下反了?”
“不反能怎地?朝廷欺人太甚,过河拆桥,燕王殿下为朝廷立了多少大功,到头来被他们逼成什么样子了,为了保命夏天都穿棉袄,烤火炉来装疯卖傻?不反还有活路吗?”随即又看了郭资一样,亮了亮手中的大刀,道:“郭资,你有今天是谁给你的?你给我老实说。”
郭资神情一凛,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说道:“当然是燕王殿下给的,没有燕王殿下的提携,哪里会有郭资的今天?”
“好,好。”张玉显然很高兴,朗声大笑道:“你小子还算是有点良心,怎么样?跟我们一起干吧,燕王殿下雄才大略你也知道,跟我们一起干,成功了你小子也可以封侯拜将,不比你在这里做一个看城门的小官好?”
“这……”郭资脸上露出明显的犹豫之情,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造反这种事,就算是跟你关系再好,也不是说干就干的。
张玉登时就急了,一脚踹了他一个跟头,虎着脸骂道:“你这个狼心狗肺的小兔崽子真是不识时务。燕王殿下一直栽培你,到现在你却要当所托乌龟?明白告诉你,谢贵、张昺那两个狗贼的脑袋已经被砍下来了,现在朝廷在北平的官员群龙无首,大部分都投降了燕王,你要是不想跟那两个老小子落得一个一样的下场,那就给老子放聪明点。”
郭资转了转眼珠子,心里盘算了好一阵,想来想去自己似乎也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于是单膝下跪,虔诚地说道:“臣愿意投靠燕王,为燕王殿下效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明朝做塞王,回到明朝做塞王最新章节,回到明朝做塞王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明朝做塞王,回到明朝做塞王最新章节,回到明朝做塞王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