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提(shushi)银都变桑田,琴心剑胆耸云天。群峰托银逐浪卷,望帝春心托杜鹃。云蒸霞蔚乌蒙月,妙手丹心入画卷。神山横空拔地起,五尺古道尽开颜。砚池湖畔频招手,神游乐马溯江源。诸葛孔明七擒纵,奔向金沙跨牛栏。名扬华夏识英杰,山高水长朱提巅。百灵唱响彩YN山川俊秀锁南滇。”
晨风凉凉三分寒,片片黄叶漫飘散。雾露欲沾湿青丝,独有菊花迎早艳。再东方红日的催促下,在轻灵翠鸟的呼唤中,谢磊终于从温暖的被子里爬出,昨夜睡得很晚,连此刻醒来都不由哈欠连绵,出了卧室,来到客厅,发现方雅芳不知何时已经离开,谢磊叹了叹气,还想着早起道个歉,没想到起晚错过了。
收拾了面容,打点了行装,踩着晨曦,踏着碎步,眼观蔚蓝天,耳听鸟歌语,伴随着人群,转过几道弯…
“阿姨!来半碗稀豆粉,再包个饵块,炸三个油糕!”火焰烈烈,滚油阵阵,苏黄的本地特色小吃油糕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引得谢磊口水直流。
“好嘞,小兄弟你等分钟,前面还有几个客人!”火焰烧得更加旺盛了,锅中油也翻滚得更加剧烈了,油锅旁,一张长桌,上面瓶瓶罐罐中或翠或红,都是散发着香气的秘制调料,一根拇指宽的竹扁勺,从这个瓶口出来,又进入那个瓶口,快若闪电。
“你的油糕饵块,两块钱!”长桌前,一个三十有余的妇人满脸笑容,麻利的从长桌上扯下一个轻薄小袋,三两下将手中做好的油糕饵块装起,一手接过客人递过来的皱巴巴的两块钱,一手轻柔的将手中小袋交接到客人手中,这手麻利的活,看得谢磊眼花缭乱。
“小兄弟,怎么今天有些晚了啊?”招呼完前面客人的小吃店阿姨,麻利的转身,从桌下捞起一个洗的雪亮的白瓷碗,三两步走到长桌另一边火炉前,看了一眼火炉上热滚滚的锅中嫩白“稀豆粉”,并不犹豫,捞起一旁足有成人手臂长短的大勺,狠狠地在锅中一搅,然后手掌又是一翻,一大满勺热气滚滚的粘稠物儿,就被谢磊看了个清清楚楚。
谢磊满意的点头,暗道今日这声“阿姨”又没白叫,果然又赢得了满满的一碗“稀豆粉”,瞥了一眼身旁一个西装革领,正低头吃得津津有味的中年汉子身前的碗中物儿,顿时心中暗笑:“这小吃店的阿姨真是有生意头脑,将这简简单单的‘稀豆粉’都分出了个大小碗,大碗八毛,小碗四毛,但是其实大小碗量却差不了多少,甚至若是遇上像谢磊这样的‘熟客’,甚至叫半碗的量可能比‘生客’叫大碗的量还多。”
“啧啧,这方法,绝了,不管吃大碗的客,还是吃小碗的人,都能吃个饱,而且还让有钱的客赚了个自我觉得‘与众不同’的面儿,又让没钱的人暗中偷笑既省了钱,又享受了和别人一眼的待遇,这样既饱了肚子,又赚了个心满意足,何愁生意不旺?‘
谢磊看了一眼正将一碗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稀豆粉”盛到自己面前的妇人,面上些许皱纹,鬓角几缕白发有些凌乱,但是在那挂满了整个面孔的笑容映衬下,一切都显得是那么和谐美好。
听说她十多年前也是当地一美人儿,而且更是一个女强人,乘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东风,去了沿海城市闯荡,这事儿在这西南边陲之城可是稀罕事,要知道当初这座城市信息不畅,交通不便,若要到沿海去,那可得辗转两千多公里,历时半个月还多。
当时能像她一样出外闯荡的人,也就仅仅几个钢铁汉子,如今那些人都成了富甲一方的大老板,只有她默默无闻,带着一个小女孩不声不响的回了家乡,开了这个早点铺子,一干就是近十年。
谢磊回忆着自己从旁人那儿听来的消息,据说她当初在沿海那也是有过一番风采,只是后来遇上了负心汉子,赔上了自己,也赔上了事业,最后孤零零的一人带着女儿,回了家乡。
“风采不再,但是智慧依存,无论眼界,还是手段,都不是这小城整日懵懵之人可比啊!”谢磊看了一眼妇人的背影,摇了摇头,将纷乱的思绪甩出脑海,拿起身前小桌上的辣椒粉、花椒末、盐、葱等调味料,将碗中散发着浓浓香气的“稀豆粉”变得更加香味浓郁,惹人口水直咽。
伸着舌头,小嘴轻轻的啧了一口…
“爽啊!”忍不住发出了一声爽快的赞叹,惹得一旁西装革领的中年汉子都忍不住侧头看来,顿时似乎发现了谢磊碗中那无论色泽,还是香味,都要比自己的胜了一筹,不由疑惑的望了一眼视野中那种冒着浓浓热气的盛着“稀豆粉”的大锅,像是没有找到答案,又继续低头继续吃了起来,不过这回却不像先前那么吃得津津有味了。
谢磊瞥见了这一幕,不由暗中偷笑,这人儿一定是个新手,不然怎会不知这“稀豆粉”佐料中盐要多加、葱要少放,才能更加美味?
暗暗摇了摇头,谢磊拿起桌上早已准备好的筷子,夹起刚刚端上的油糕、饵块,蘸着想弄的“稀豆粉”,大口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在脑海中闪过一个玲珑身影…
“这妇人老板的女儿,真他么漂亮!”
――――――
心疼的付了一块二毛钱,谢磊满脸纠结的朝着不远处的学校走去,心中后悔今天又忍不住多要了一个油糕,不然就可以省两毛钱了!
三米之高的朱红大门,以及门上的栩栩浮雕,都似乎在诉说着门内世界那沧桑变幻的历史。
谢磊习惯性的看了一眼朱红大门旁歪歪扭扭挂着的一块白色板子,上面的正楷大字“朱提市实验中学”怎么看都和古色古味的大门是那么的不和谐。
也难怪,这地方本来就是在拥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凤池书院”旧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中学,而学校中当初“凤池书院”的不少建筑还保存的非常完整,所以自然有着许多不和谐的地方。
凤池书院,清雍正八年建于朱提城东南八仙海畔,乾隆四十九年知府孙思庭移建于学宫东,改名“凤池”。嘉庆二十年知府张润、教授李上桃重修,官绅捐增束修膏火。光绪二十六年乡绅谢崇基等重修,并建藏书楼。后改为省立学校。
后来历史变幻,于1957年秋,在凤池书院旧址上,建起了现在的实验中学,俗称“老三中”,因为在六七年前,还没有实验中学这个名字,一直都是以“三中”命名。
“老三中”不仅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也是如今整个云省都排得上名的重点中学。
西南云省朱提市,这就是试验中学所在,也是谢磊的家乡了,而谢磊家所在的村子,则位于距离市区几十公里外的铁家村,铁家村位于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的朱提市,自然人才辈出,虽然前面几十年的国内乱局耽搁了谢磊父亲这一辈,但是如今的青年一辈却再次迸发生机,茁壮成长了起来。
“谢娟!”沉默的谢磊忽然兴奋的跳将起来,对着旁边走过的一个清秀女生招收,这女生一头短发,嘴角含笑,青春气息洋溢。
“谢娟,没想到这么巧啊!”谢磊摇着手,和清秀女生打着招呼。
“是呀,没想到这么巧!”谢娟看到谢磊,同样显得很兴奋,小跑着来到谢磊身边,并肩而走。
谢娟和谢磊一样出自谢家村,而且和张泽一样小学时在同一个班上,如今和谢磊一样就读于实验中学,也就是老三中,而且极其幸运的谢娟的班级就在谢磊班级旁边,两人时常见面,感情一直不减。
谢娟有一个叔叔就是曾经赶着东风,出外闯荡之人,如今回来,成了朱提市的富人,对家乡兄弟颇为照顾,这不,谢娟考进老三中,这位叔叔就立马在三中附近买了栋房子,让谢娟能就近上学,记得当时这件事还在铁家村惹起一阵热论,而且也正是这件事,才更让谢磊父母觉得谢磊不能放弃在老三中上学这么好的机会,毕竟眼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上了好学校,自己家的孩子怎么着也不能输啊!于是在后来方雅芳的父亲找到谢磊父母的时候,才那么容易的保住了谢磊在老三中上学的机会,不然以谢家村人的性格,以谢磊父母的执拗,恐怕也不会平白承这么大的情。
对此,谢磊暗暗感激过谢娟,虽然谢娟没有帮助过自己,但是也是因为听说谢娟进了老三中,心中生起一股不服输的劲,他才也和父母一样放下了坚持,没有拒绝谢雅芳的父亲,不然以谢磊和父母一样的执拗,恐怕就是父母答应了方雅芳的父亲,谢磊也会拒绝。
想到这里,谢磊脑海中不断闪过和方雅芳一起的这两年生活的幸福画面,不由笑了…
“你在想什么呢,笑得这么嗨,要上课了,快点走了!”
“啊?哦――好!”
――――――
晨风凉凉三分寒,片片黄叶漫飘散。雾露欲沾湿青丝,独有菊花迎早艳。再东方红日的催促下,在轻灵翠鸟的呼唤中,谢磊终于从温暖的被子里爬出,昨夜睡得很晚,连此刻醒来都不由哈欠连绵,出了卧室,来到客厅,发现方雅芳不知何时已经离开,谢磊叹了叹气,还想着早起道个歉,没想到起晚错过了。
收拾了面容,打点了行装,踩着晨曦,踏着碎步,眼观蔚蓝天,耳听鸟歌语,伴随着人群,转过几道弯…
“阿姨!来半碗稀豆粉,再包个饵块,炸三个油糕!”火焰烈烈,滚油阵阵,苏黄的本地特色小吃油糕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引得谢磊口水直流。
“好嘞,小兄弟你等分钟,前面还有几个客人!”火焰烧得更加旺盛了,锅中油也翻滚得更加剧烈了,油锅旁,一张长桌,上面瓶瓶罐罐中或翠或红,都是散发着香气的秘制调料,一根拇指宽的竹扁勺,从这个瓶口出来,又进入那个瓶口,快若闪电。
“你的油糕饵块,两块钱!”长桌前,一个三十有余的妇人满脸笑容,麻利的从长桌上扯下一个轻薄小袋,三两下将手中做好的油糕饵块装起,一手接过客人递过来的皱巴巴的两块钱,一手轻柔的将手中小袋交接到客人手中,这手麻利的活,看得谢磊眼花缭乱。
“小兄弟,怎么今天有些晚了啊?”招呼完前面客人的小吃店阿姨,麻利的转身,从桌下捞起一个洗的雪亮的白瓷碗,三两步走到长桌另一边火炉前,看了一眼火炉上热滚滚的锅中嫩白“稀豆粉”,并不犹豫,捞起一旁足有成人手臂长短的大勺,狠狠地在锅中一搅,然后手掌又是一翻,一大满勺热气滚滚的粘稠物儿,就被谢磊看了个清清楚楚。
谢磊满意的点头,暗道今日这声“阿姨”又没白叫,果然又赢得了满满的一碗“稀豆粉”,瞥了一眼身旁一个西装革领,正低头吃得津津有味的中年汉子身前的碗中物儿,顿时心中暗笑:“这小吃店的阿姨真是有生意头脑,将这简简单单的‘稀豆粉’都分出了个大小碗,大碗八毛,小碗四毛,但是其实大小碗量却差不了多少,甚至若是遇上像谢磊这样的‘熟客’,甚至叫半碗的量可能比‘生客’叫大碗的量还多。”
“啧啧,这方法,绝了,不管吃大碗的客,还是吃小碗的人,都能吃个饱,而且还让有钱的客赚了个自我觉得‘与众不同’的面儿,又让没钱的人暗中偷笑既省了钱,又享受了和别人一眼的待遇,这样既饱了肚子,又赚了个心满意足,何愁生意不旺?‘
谢磊看了一眼正将一碗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稀豆粉”盛到自己面前的妇人,面上些许皱纹,鬓角几缕白发有些凌乱,但是在那挂满了整个面孔的笑容映衬下,一切都显得是那么和谐美好。
听说她十多年前也是当地一美人儿,而且更是一个女强人,乘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东风,去了沿海城市闯荡,这事儿在这西南边陲之城可是稀罕事,要知道当初这座城市信息不畅,交通不便,若要到沿海去,那可得辗转两千多公里,历时半个月还多。
当时能像她一样出外闯荡的人,也就仅仅几个钢铁汉子,如今那些人都成了富甲一方的大老板,只有她默默无闻,带着一个小女孩不声不响的回了家乡,开了这个早点铺子,一干就是近十年。
谢磊回忆着自己从旁人那儿听来的消息,据说她当初在沿海那也是有过一番风采,只是后来遇上了负心汉子,赔上了自己,也赔上了事业,最后孤零零的一人带着女儿,回了家乡。
“风采不再,但是智慧依存,无论眼界,还是手段,都不是这小城整日懵懵之人可比啊!”谢磊看了一眼妇人的背影,摇了摇头,将纷乱的思绪甩出脑海,拿起身前小桌上的辣椒粉、花椒末、盐、葱等调味料,将碗中散发着浓浓香气的“稀豆粉”变得更加香味浓郁,惹人口水直咽。
伸着舌头,小嘴轻轻的啧了一口…
“爽啊!”忍不住发出了一声爽快的赞叹,惹得一旁西装革领的中年汉子都忍不住侧头看来,顿时似乎发现了谢磊碗中那无论色泽,还是香味,都要比自己的胜了一筹,不由疑惑的望了一眼视野中那种冒着浓浓热气的盛着“稀豆粉”的大锅,像是没有找到答案,又继续低头继续吃了起来,不过这回却不像先前那么吃得津津有味了。
谢磊瞥见了这一幕,不由暗中偷笑,这人儿一定是个新手,不然怎会不知这“稀豆粉”佐料中盐要多加、葱要少放,才能更加美味?
暗暗摇了摇头,谢磊拿起桌上早已准备好的筷子,夹起刚刚端上的油糕、饵块,蘸着想弄的“稀豆粉”,大口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在脑海中闪过一个玲珑身影…
“这妇人老板的女儿,真他么漂亮!”
――――――
心疼的付了一块二毛钱,谢磊满脸纠结的朝着不远处的学校走去,心中后悔今天又忍不住多要了一个油糕,不然就可以省两毛钱了!
三米之高的朱红大门,以及门上的栩栩浮雕,都似乎在诉说着门内世界那沧桑变幻的历史。
谢磊习惯性的看了一眼朱红大门旁歪歪扭扭挂着的一块白色板子,上面的正楷大字“朱提市实验中学”怎么看都和古色古味的大门是那么的不和谐。
也难怪,这地方本来就是在拥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凤池书院”旧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中学,而学校中当初“凤池书院”的不少建筑还保存的非常完整,所以自然有着许多不和谐的地方。
凤池书院,清雍正八年建于朱提城东南八仙海畔,乾隆四十九年知府孙思庭移建于学宫东,改名“凤池”。嘉庆二十年知府张润、教授李上桃重修,官绅捐增束修膏火。光绪二十六年乡绅谢崇基等重修,并建藏书楼。后改为省立学校。
后来历史变幻,于1957年秋,在凤池书院旧址上,建起了现在的实验中学,俗称“老三中”,因为在六七年前,还没有实验中学这个名字,一直都是以“三中”命名。
“老三中”不仅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也是如今整个云省都排得上名的重点中学。
西南云省朱提市,这就是试验中学所在,也是谢磊的家乡了,而谢磊家所在的村子,则位于距离市区几十公里外的铁家村,铁家村位于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的朱提市,自然人才辈出,虽然前面几十年的国内乱局耽搁了谢磊父亲这一辈,但是如今的青年一辈却再次迸发生机,茁壮成长了起来。
“谢娟!”沉默的谢磊忽然兴奋的跳将起来,对着旁边走过的一个清秀女生招收,这女生一头短发,嘴角含笑,青春气息洋溢。
“谢娟,没想到这么巧啊!”谢磊摇着手,和清秀女生打着招呼。
“是呀,没想到这么巧!”谢娟看到谢磊,同样显得很兴奋,小跑着来到谢磊身边,并肩而走。
谢娟和谢磊一样出自谢家村,而且和张泽一样小学时在同一个班上,如今和谢磊一样就读于实验中学,也就是老三中,而且极其幸运的谢娟的班级就在谢磊班级旁边,两人时常见面,感情一直不减。
谢娟有一个叔叔就是曾经赶着东风,出外闯荡之人,如今回来,成了朱提市的富人,对家乡兄弟颇为照顾,这不,谢娟考进老三中,这位叔叔就立马在三中附近买了栋房子,让谢娟能就近上学,记得当时这件事还在铁家村惹起一阵热论,而且也正是这件事,才更让谢磊父母觉得谢磊不能放弃在老三中上学这么好的机会,毕竟眼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上了好学校,自己家的孩子怎么着也不能输啊!于是在后来方雅芳的父亲找到谢磊父母的时候,才那么容易的保住了谢磊在老三中上学的机会,不然以谢家村人的性格,以谢磊父母的执拗,恐怕也不会平白承这么大的情。
对此,谢磊暗暗感激过谢娟,虽然谢娟没有帮助过自己,但是也是因为听说谢娟进了老三中,心中生起一股不服输的劲,他才也和父母一样放下了坚持,没有拒绝谢雅芳的父亲,不然以谢磊和父母一样的执拗,恐怕就是父母答应了方雅芳的父亲,谢磊也会拒绝。
想到这里,谢磊脑海中不断闪过和方雅芳一起的这两年生活的幸福画面,不由笑了…
“你在想什么呢,笑得这么嗨,要上课了,快点走了!”
“啊?哦――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