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谁不想当呢。

  当今天下有资格继承皇帝的就三个人。

  晋王就是这三者之一。

  但凡有半点机会,谁又愿意放弃。

  自古以来,多少英雄好汉,都为了这个位置,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兄弟相残、父子反目之事屡见不鲜。

  若能有机会碰上一碰,即便是粉身碎骨,又有何妨。

  李治心动了。

  但他也清楚,现在还没有到暴露野心的时候。

  还需要隐忍,更需要隐藏。

  太子跟魏王的多年经营,不是他一下子就能击败的。

  尤其是太子,以太子如今的声势,党羽。

  哪怕他跟魏王联合起来,也不可能斗得过。

  可若是太子自己谋反,这就完全不同了。

  再优秀的太子,谋反之后,还能是太子吗。

  想到这里,其实李治的心里是很有疑惑的,甚至还会有质疑自己的猜想。

  太子真的在谋反吗。

  太子为什么要谋反呢。

  李治没当过太子,在他看来,太子完全没有谋反的必要,安安稳稳的,等着继承皇位不就好了。

  太子天然就有正统的继承权,干嘛要做谋反的事情。

  李治想不通,也想不明白。

  或许只有成为太子后,才能对大兄如今的情况感同身受吧。

  ——

  李世民心情很不好。

  他想要开设更多水泥厂的事情,遭到弹劾了。

  是的,大量的官员弹劾他这个皇帝。

  简直是倒反天罡。

  尤其是魏征。

  在早朝上,就差没指着他的鼻子骂了。

  “朕只是想让这长安城更加好一些,百姓能够更为舒适一些。”

  “难道朕做得不对吗。”

  “为何这些臣子们,一个个如此坚决。”

  两仪殿,李世民在生闷气。

  反对的人太多,这让他的诏敕一时间也发布下去。

  就算是发下去了,门下省那边也会封驳。

  张阿难听着陛下的埋怨,却也不知道怎么说。

  大臣们的理由很充足。

  这不是给工人发工钱的问题,而是大唐的人口不够用了。

  魏征站在朝廷上,振振有词。

  太子造煤矿厂,十座煤矿,要招近十万人。

  水泥厂这边已经有一万多人了。

  东征又征召了四十余万民夫。

  这里就有五十万左右的壮年劳力,从种田离开。

  大唐以农为本,如此大量劳动力的缺失,对于今年的秋收,本来就已经是极大的负担。

  现在陛下你还要招工,开出的条件还这么诱人,这不是让百姓们弃农从工吗。

  如此以往,粮食减产,涨价,大唐盛世就此断绝。

  这番话引得群臣认同,对于圣人的提议一致反对。

  甚至还有人提出,要对太子的煤炭厂进行裁减,还工于农。

  蜂窝煤虽然好用,可毕竟比柴火要贵,使得百姓负担增加。

  眼看群臣越说越离谱,气得李世民直接宣布退朝。

  “若太子在就好了。”

  李世民突然有些怀念太子在的好处了。

  毕竟太子通过太子教令,绕开朝堂,自己开煤炭厂,水泥厂,招收工人。

  这完全是属于合法买卖,群臣即便有所怨言,也没有办法去阻止。

  张阿难听到这话,心里头突然有些紧张。

  他查太子谋反的事情,都已经查到关键之处了。

  也许要不了多久,就能把整个真相还原出来。

  现在陛下突然念着太子的好,那自己还要查下去吗。

  这让张阿阿难的内心,多了几分纠结。

  ——

  房玄龄倒是不纠结了。

  在知道张阿难查太子谋反后,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下来。

  针对太子的一系列事情,反正他是没有打算再继续了。

  对于房玄龄来说,这无疑是全身而退的最好时机。

  仔细想来,到现在为止,哪怕是说掌控了部分证据,但他一直没有发动对太子的攻势。

  所有的事情,都是在暗地里进行的,即便是说太子有所察觉,可太子也没有证据啊。

  到了现在这个情况,是房玄龄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反而有些庆幸自己的优柔寡断。

  如果不是因为迟疑犹豫,又怎么能等到这个机会,从太子与魏王斗争的漩涡里跳出来。

  “父亲,咱们就真的这样,什么都不管了?”

  “若能助魏王夺嫡,咱们房家必然能更加壮大。”

  房遗直觉得有些可惜,毕竟为了揭露太子谋反,耗费了如此之多的心力,人脉,关系。

  临到头了,只差半步就能成功。

  父亲却突然全盘放弃。

  房玄龄语重心长的说道:“你只看到了好处,却没有看到这里头的坏处。”

  “为父的仕途,已经走到了尽头,助力魏王夺嫡成功,也不会让为父再进一步,前边已经没有路了。”

  “况且遗爱已经是魏王心腹,就算是魏王上位,对于咱们房家,也不会亏待。”

  “反之,若太子成功继位,等待咱们房家的,就是太子的清算。”

  “赢,能赢多少?输,那便是满盘皆输。”

  房遗直还是有些不甘心:“可我们已经是胜券在握了。”

  房玄龄微微摇头:“这等事情,不到最后一刻,谁又能说得清楚呢,哪怕太子只有十之一二翻盘的可能,对于我们来说,也没有这个必要。”

  “你仔细想想,为何陛下到现在,都只是在暗查太子谋反的情况,陛下因为太子腿疾,就真的想废掉太子吗。”

  “太子很优秀,自古以来,更有像太子这般优秀的储君可不多。不到万不得已,陛下必然不会行废立之事。”

  房遗直不解:“既然陛下不想废太子,那为什么又要去暗查太子谋反呢。”

  房玄龄解释道:“陛下查太子谋反,不一定是为了废太子,更有可能是为了保太子。”

  “因为谋反的事情一旦披露出来,造成太大的动静,陛下就算不想,也保不住太子。”

  说到这里,房玄龄微微一顿。

  其实陛下还是有一个办法能保住太子的,那就是谋反之后,直接禅位。

  可这显然不可能。

  哪有正当壮年,皇帝禅位的道理,哪怕是为了史书上的名声,哪怕是不贪恋权力,也不可能做出这等事情来。

  太子优秀是好事,可要到退位让贤的地步,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人,谁能不为己呢,哪怕是父子。

  “所以,这等事情,能有这个脱身的机会,最为难得。”

  “我们就不要再参与进去了,这是天赐良机。”

  ——

  权力就像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房玄龄看到城墙上有了个缺口,毫不迟疑的就往外面钻。

  武曌看到城墙上有了个缺口,拼尽全力的往里面挤。

  “夫人,小春子说了,张内侍让他们一直在监视杜驸马的动向。”

  “近些日子,又让他们监视宿卫统领李安俨。”

  “一举一动,见过什么人,跟哪些人说过话,都要记着。”

  “不仅是他们宫里人,包括宫外也有安排。”

  武曌的贴身侍女春雪,讲述着她打探过来的情报。

  能够成为一代女皇,武曌还是很有心机跟能力的。

  她非常清楚自身的定位跟价值。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这句话出自于李白的《妾薄命》诗,如今距离李白出生,还有数十年。

  然意思是这么个意思。

  想要在晋王心里占据更多的位置,不仅是感情上,还要体现出自己的作用来。

  就如今武曌的地位,能够有所作用的,自然就是在宫里的情报消息这块了。

  所以武曌发展了一批底层的宫女宦官,来给她打探消息。

  武曌如今只是个才人,连妃子都不是,那些宫女宦官,又为什么要给武曌充当眼线,难道他们就不知道,这样做被发现的后果是什么吗。

  大唐的宫廷,虽然还没有发展到宦官干政的地步。

  但宫廷里的斗争,要远比朝廷上的权力争夺,来得更为直接,也更为血腥粗暴。

  底层的宦官宫女,承担着宫廷中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杂役。

  得到的俸禄,也极其微薄,且还想日子稍微好点,就需要孝敬。

  大多数宦官因为去势的关系,心里很容易扭曲。

  在皇亲贵族面前奋力讨好,在下属面前则是喜怒无常,责骂殴打都是常事。

  想要过得好,那就要一步步向上爬。

  你不爬,别人就会爬到你头上拉屎撒尿。

  真就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都想攀附有权势的妃子,可有权势的妃子,可不是谁都能攀附上的。

  妃子们也不可能说大肆收下大量的宫女宦官,否则你想干嘛,宫廷造反吗。

  对于底层的宫女宦官来说,别说是不得宠的妃子了,哪怕是最下等的带班宦官,也不是他们能招惹的。

  能找个靠山,不管是什么靠山,都要得到别人的羡慕跟幸运。

  在宫里讨生活,没点关系,活都活不下去。

  才人也是正五品了。

  得到些许庇护,偶尔还能有些赏赐,那已经是最大的难得。

  就这,还不是谁都能干的。

  “陛下果然是准备对太子下手了。”

  “也是,当初太子在城外,拒不受诏敕入宫参加祭祀,陛下连夜召大臣议事,就有这个顾忌了。”

  武曌有些欣喜,消息确定下来,这就有了机会。

  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事,往往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站在武曌的角度,判断自然跟房玄龄相反。

  她认为陛下这就是在针对太子布局,准备行废立之事。

  都要谋反了,再优秀又怎样。

  武曌觉得,如果自己坐在皇帝的位置上,是绝对不会容许有这样谋反的事情发生。

  优秀的人多了去了,没有太子,难道这日月就不转了?

  以己度人,武曌觉得自己的想法没错。

  “对了,夫人,我还听到说,晋王最近跟长孙冲走得很近。”

  “宫外都在传,晋王如今恩宠无双,许多人争相攀附,保不准就是另一个魏王。”

  说到这里,春雪傲然道:“他们又怎么比得上夫人。”

  春雪心里头有些庆幸,当初还好没跟太子搅合在一起。

  谁能想到太子声势这么大,实则岌岌可危。

  连陛下都要出手对付太子了。

  其实长孙冲跟晋王的事情,在长安城已经流传很久了,只是宫里对宫外的消息闭塞,一直到今天,春雪才听到情况。

  ‘长孙无忌!’

  武曌听到这话,心头一亮。

  晋王想要夺嫡成功,难度是很大的。

  哪怕是太子被废,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轮到的也是魏王,而不是晋王。

  论贤名,魏王的名声也不差,还受到陛下的偏爱。

  那怎么才能更好的支持晋王夺嫡呢。

  这就需要朝廷大臣的助力了。

  还有谁比长孙无忌这个第一功臣,更有权力。

  如果太子被废,长孙无忌支持晋王为太子,这个成功的几率,就变得很大了。

  长孙冲是长孙无忌的嫡长子,通过这条线,想来就能搭上长孙无忌。

  可要得到长孙无忌的支持,这难度还是挺高的。

  沉思片刻,武曌对春雪道:“你想办法,打探下宫里头哪些人,跟长孙家有所联系,偷偷打探,不要叫别人知晓。”

  “等有了眉目,再来告知于我。”

  春雪虽不理解,但自然是奉命:“是,夫人。”

  武曌嘴角微微翘起。

  如果长孙无忌知道了陛下在查太子谋反,那么他还会坚定的站在太子那边吗。

  虽说也可以站魏王,可魏王党的支持者是五姓七望。

  而长孙无忌是关陇门阀,本就跟五姓七望不对付。

  这么算下来,对于长孙无忌来说,晋王就是最好的选择。

  陛下嫡出的皇子就这么三个,已经没有其他人了。

  当然,受到情报的限制,武曌还不知道,她所知道的消息,长孙无忌早就已经知道了,并且还更多,更早。

  并且就已经对此事开始有了准备。

  不过这也不影响武曌。

  因为武曌不可能去接触长孙无忌,把自己跟李治的关系暴露出来。

  她要做的,只是把这个消息告诉李治。

  从而在李治那边,得到更多份量。

  所以只要长孙无忌没亲口去跟晋王说,武曌对于李治就是有功的。

  哪怕说了,也能表达忠诚跟苦劳。

  有人想让太子倒台,就有人想得从龙之功。

  若说后宫权势,作为前朝公主的杨妃,自然是不小的。

  张阿难的动静不算大,可在有心人眼里,也不算小了。

  杨妃在宫里的地位很高,许多隋朝遗留下来的宫女宦官,都对杨妃有天然的好感。

  当年李渊得了长安城后,自然不存在把宫女宦官全部解散换一批。

  隋朝的老人到如今,也在宫里走上了高位。

  即便杨妃不像是武曌这样特意经营,也会有许多人给她汇报消息。

  且情报消息,比之武曌还要更加广阔。

  杨妃从小自宫廷长大,耳濡目染下,宫廷的权力斗争,更为熟悉。

  得到消息后,很快就有了决定。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最新章节,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