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系统,在这个大厦将倾的时刻,还能干什么?穿越,总要有点金手指吧?没有金手指,还不是等死啊?”
“等等……穿越前看过的文字,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就像数据库一样,随时浮现在脑海里……好吧,总有有点福利,我还可以抢救一下的。”
“现在能干嘛?救孙传庭吧!传庭死,大明亡。可是,当时多少有识之士拼死力谏,也没有挡住崇祯的作死之心,而太子此前没有一点英明睿智的表现,拿什么改变刚愎自用的崇祯!”
“好吧,我要好好表演一下,让崇祯注意到我这个太子的变化吧!只是……等到他相信我是大明的救星,估计孙传庭大军都已经灰飞烟灭。”
“也许,最终我还要操刀上阵,征讨天下。”
太子纠结半天,才下定决心,在崇祯面前冒险表演一下,表演什么好呢?就表演神棍吧!
他调整气息,控制嗓门,终于又发出了温和而清晰的声音:“父皇母后,不必担心。儿臣不但无恙,而且在雷电之下,大彻大悟,洞明世事,一定要勉力为父皇分忧。”
周后听得儿子再次开口说话,而且言语中很有志气,于是放松了不少,笑着对崇祯说:“春哥儿颇有志气,深肖皇上。”
崇祯蹙眉沉默好一会儿,才缓缓说:“要为朕分忧,其志可嘉;然而你年在幼冲,首要之务,乃是将养体魄,进学修身。你出阁讲学几年了,也该懂得‘子不语怪力乱神’,从哪里学来的妄言,道什么‘雷电之下,大彻大悟’?”
周后意兴阑珊,觉得崇祯过于严厉,但是表情依然平静,转向太子,说:“父皇教导你呢,还不用心记下了。”
太子身体动了动,说:“儿臣要起来,给父皇母后参礼。”
崇祯道:“你好好躺着罢!”
太子道了一声“谢父皇”,从容地说:
“父皇自是圣明,登极以来,宵衣旰食,日理万机,没有一天不见大臣,实在是勤政爱民的圣君典范。”
周后略有些反应不过来,这么多年来,只看见过太子在皇帝面前毕恭毕敬,垂首受教;从未见过他如此一本正经颂扬父皇。难道雷电过于惊人,儿子骤然受激,已经疯了?小时候在苏州,就听说过有个秀才看戏看多了,疯疯癫癫,整天胡言乱语,说自己是姜子牙,等待周武王邀请自己出山,平定天下。难道儿子也要成为那个疯秀才?
崇祯也感到有些怪诞,日常听过大臣的“颂圣”之言,但那都是虚文套话,甚至很多时候还是为“犯颜劝谏”做铺垫,后面必定有个“然”字,随即就会长篇大论唾沫横飞。不过,自从今年严厉敲打刘宗周等空谈好谏的儒生以后,一时间“犯言直谏”的臣子明显少了……
太子果然说:“然……”崇祯一听,即将变色,却又听见后面说的是:
“然而,百官无能!”
“十几年来,大明连年灾荒,财政十分困难;流贼横行,难以遏制;建奴入侵,残害无数百姓,这一切,都是文臣武将不能尽心辅佐、用心做事导致的。”
崇祯本以为太子会像文臣一样进行劝谏,瞬间做好了训斥他悖谬无知的准备;没想到儿子指斥的,竟然是满朝文武大臣,而且,这正是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一时不禁呆住了,半晌才问:“这些说辞,是哪个先生教你的?王铎?还是吴伟业?或是倪元璐?要么是其他讲官?”
“父皇在上,恕儿臣冒昧。这几位师傅,道德文章是一流的,可是对于经济民生,军事国务,那可是一窍不通。当此危难之秋,儿臣不想一味只听师傅的道德空言,而是在学习古今财政军事之学,同时留心时局,期望能在关键时刻,助我父皇一臂之力。刚才的话,一句一字,都是儿臣自己想的。”
崇祯目光阴鸷地盯着他,问:“往日怎么从未见你说起?”
“往日儿臣郁结在心,不敢妄言。今夜雷霆大作,闪电临头,儿臣魂飞天外,穿越古今,知我大明处于危殆之际,必须有所振作;所以不敢再行隐瞒,望能助我父皇挽救时局,以免将来悔之无及。”
周后看着躺在床上还侃侃而谈的儿子,感觉到儿子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诡异怪诞,就像被鬼神附了身。她开始琢磨,到哪里去请僧道做点法事,好好禳解一下;然而,只怕皇帝不允许……
而崇祯另有想法。他想到这些年来,日日苦求救国之策,多次向阁臣询问中兴大略。然而得到的答案无非是修身正己、收拾人心、俭省节用、发放内帑之类,这些话,要么迂阔无边,要么缓不济急,要么妄自揣测,尽是不切实际的无用空谈;尽管如此,自己还是努力学习古代圣君,虚心求教,期望能遇到人间奇才,找到救世良方。没想到儿子倒是毛遂自荐,难道错过了自家奇才?不由得冷笑道:
“朕还真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然还胸怀匡扶拯救的大志。先不问你狂妄之过,你就好好说道,你有什么中兴方略,可以助朕一臂之力?”
太子说:“恕儿臣无礼,儿臣请求要坐起来说。”
崇祯有些不耐烦:“准。”
周后担心地说:“刚刚受了惊吓,体力可行?”太子一边说“我可以的”,一边挣扎着坐起来。周后道:“来人,给太子披上衣服,以免着凉。”
跪在角落里筛糠的田存善闻言,一骨碌爬起来,快步上前,说:“小爷,我来伺候您。”说着拿衣服为太子披上,还殷勤地在太子背后垫上一个枕头。太子舒服地坐好,对田存善说:“你平时伺候得还算尽心得力。”田存善如听佛音,感激涕零,一边说“谢小爷谬奖”,一边躬身退下,在一旁继续跪着。
太子环视了一下所有人等,眼睛定在王承恩等人身上。王承恩颇为识趣,道:“奴婢们告退。”随即携所有太监人等,退出太子寝宫。
待面前只剩下帝后二人,太子才开口说:“儿臣不揣冒昧,献策三条。”
“第一,朝廷进入求亡图存紧急状态,为期三年。三年以内,颁布紧急状态条例,拣选实干能臣组建战时内阁,所有军国大事,父皇一言而决;阁臣从旁辅佐,跪受笔录;禁止一切臣子封驳之权。消灭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推诿扯皮的官僚主义作风。”
崇祯脸色阴晴不定,问道:
“‘官僚主意’,是什么个主意?”
太子也呆住了,慌乱的深情在脸上一闪而过,嗫嚅了一下,说:“这是儿臣私下创造的词语,是指这些官僚习惯于扯皮推诿、不干实事,想出的各种坏主意。”
崇祯又冷冷地问:“你说要‘救亡图存’,难道你就笃定,朕的大明即将灭亡了吗?……朕就要当亡国之君了吗?”最后一句已经压着怒火了。
周后脸色微微发白,小声道:“春哥儿,你一个孩子家的,知道什么?又被雷电吓着,别胡说了!快向父皇认错悔过!”
太子深吸一口气,平静地望着崇祯,一字一顿地说:
“父皇,没错,大明快要亡了。”
周后一阵头晕目眩,气急败坏地说:“闭嘴!你被雷电吓糊涂了!传太医……”
崇祯怒极反笑:“你让他说!你让他说!你生的好儿子,竟把朕当成亡国之君了!”
“等等……穿越前看过的文字,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就像数据库一样,随时浮现在脑海里……好吧,总有有点福利,我还可以抢救一下的。”
“现在能干嘛?救孙传庭吧!传庭死,大明亡。可是,当时多少有识之士拼死力谏,也没有挡住崇祯的作死之心,而太子此前没有一点英明睿智的表现,拿什么改变刚愎自用的崇祯!”
“好吧,我要好好表演一下,让崇祯注意到我这个太子的变化吧!只是……等到他相信我是大明的救星,估计孙传庭大军都已经灰飞烟灭。”
“也许,最终我还要操刀上阵,征讨天下。”
太子纠结半天,才下定决心,在崇祯面前冒险表演一下,表演什么好呢?就表演神棍吧!
他调整气息,控制嗓门,终于又发出了温和而清晰的声音:“父皇母后,不必担心。儿臣不但无恙,而且在雷电之下,大彻大悟,洞明世事,一定要勉力为父皇分忧。”
周后听得儿子再次开口说话,而且言语中很有志气,于是放松了不少,笑着对崇祯说:“春哥儿颇有志气,深肖皇上。”
崇祯蹙眉沉默好一会儿,才缓缓说:“要为朕分忧,其志可嘉;然而你年在幼冲,首要之务,乃是将养体魄,进学修身。你出阁讲学几年了,也该懂得‘子不语怪力乱神’,从哪里学来的妄言,道什么‘雷电之下,大彻大悟’?”
周后意兴阑珊,觉得崇祯过于严厉,但是表情依然平静,转向太子,说:“父皇教导你呢,还不用心记下了。”
太子身体动了动,说:“儿臣要起来,给父皇母后参礼。”
崇祯道:“你好好躺着罢!”
太子道了一声“谢父皇”,从容地说:
“父皇自是圣明,登极以来,宵衣旰食,日理万机,没有一天不见大臣,实在是勤政爱民的圣君典范。”
周后略有些反应不过来,这么多年来,只看见过太子在皇帝面前毕恭毕敬,垂首受教;从未见过他如此一本正经颂扬父皇。难道雷电过于惊人,儿子骤然受激,已经疯了?小时候在苏州,就听说过有个秀才看戏看多了,疯疯癫癫,整天胡言乱语,说自己是姜子牙,等待周武王邀请自己出山,平定天下。难道儿子也要成为那个疯秀才?
崇祯也感到有些怪诞,日常听过大臣的“颂圣”之言,但那都是虚文套话,甚至很多时候还是为“犯颜劝谏”做铺垫,后面必定有个“然”字,随即就会长篇大论唾沫横飞。不过,自从今年严厉敲打刘宗周等空谈好谏的儒生以后,一时间“犯言直谏”的臣子明显少了……
太子果然说:“然……”崇祯一听,即将变色,却又听见后面说的是:
“然而,百官无能!”
“十几年来,大明连年灾荒,财政十分困难;流贼横行,难以遏制;建奴入侵,残害无数百姓,这一切,都是文臣武将不能尽心辅佐、用心做事导致的。”
崇祯本以为太子会像文臣一样进行劝谏,瞬间做好了训斥他悖谬无知的准备;没想到儿子指斥的,竟然是满朝文武大臣,而且,这正是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一时不禁呆住了,半晌才问:“这些说辞,是哪个先生教你的?王铎?还是吴伟业?或是倪元璐?要么是其他讲官?”
“父皇在上,恕儿臣冒昧。这几位师傅,道德文章是一流的,可是对于经济民生,军事国务,那可是一窍不通。当此危难之秋,儿臣不想一味只听师傅的道德空言,而是在学习古今财政军事之学,同时留心时局,期望能在关键时刻,助我父皇一臂之力。刚才的话,一句一字,都是儿臣自己想的。”
崇祯目光阴鸷地盯着他,问:“往日怎么从未见你说起?”
“往日儿臣郁结在心,不敢妄言。今夜雷霆大作,闪电临头,儿臣魂飞天外,穿越古今,知我大明处于危殆之际,必须有所振作;所以不敢再行隐瞒,望能助我父皇挽救时局,以免将来悔之无及。”
周后看着躺在床上还侃侃而谈的儿子,感觉到儿子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诡异怪诞,就像被鬼神附了身。她开始琢磨,到哪里去请僧道做点法事,好好禳解一下;然而,只怕皇帝不允许……
而崇祯另有想法。他想到这些年来,日日苦求救国之策,多次向阁臣询问中兴大略。然而得到的答案无非是修身正己、收拾人心、俭省节用、发放内帑之类,这些话,要么迂阔无边,要么缓不济急,要么妄自揣测,尽是不切实际的无用空谈;尽管如此,自己还是努力学习古代圣君,虚心求教,期望能遇到人间奇才,找到救世良方。没想到儿子倒是毛遂自荐,难道错过了自家奇才?不由得冷笑道:
“朕还真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然还胸怀匡扶拯救的大志。先不问你狂妄之过,你就好好说道,你有什么中兴方略,可以助朕一臂之力?”
太子说:“恕儿臣无礼,儿臣请求要坐起来说。”
崇祯有些不耐烦:“准。”
周后担心地说:“刚刚受了惊吓,体力可行?”太子一边说“我可以的”,一边挣扎着坐起来。周后道:“来人,给太子披上衣服,以免着凉。”
跪在角落里筛糠的田存善闻言,一骨碌爬起来,快步上前,说:“小爷,我来伺候您。”说着拿衣服为太子披上,还殷勤地在太子背后垫上一个枕头。太子舒服地坐好,对田存善说:“你平时伺候得还算尽心得力。”田存善如听佛音,感激涕零,一边说“谢小爷谬奖”,一边躬身退下,在一旁继续跪着。
太子环视了一下所有人等,眼睛定在王承恩等人身上。王承恩颇为识趣,道:“奴婢们告退。”随即携所有太监人等,退出太子寝宫。
待面前只剩下帝后二人,太子才开口说:“儿臣不揣冒昧,献策三条。”
“第一,朝廷进入求亡图存紧急状态,为期三年。三年以内,颁布紧急状态条例,拣选实干能臣组建战时内阁,所有军国大事,父皇一言而决;阁臣从旁辅佐,跪受笔录;禁止一切臣子封驳之权。消灭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推诿扯皮的官僚主义作风。”
崇祯脸色阴晴不定,问道:
“‘官僚主意’,是什么个主意?”
太子也呆住了,慌乱的深情在脸上一闪而过,嗫嚅了一下,说:“这是儿臣私下创造的词语,是指这些官僚习惯于扯皮推诿、不干实事,想出的各种坏主意。”
崇祯又冷冷地问:“你说要‘救亡图存’,难道你就笃定,朕的大明即将灭亡了吗?……朕就要当亡国之君了吗?”最后一句已经压着怒火了。
周后脸色微微发白,小声道:“春哥儿,你一个孩子家的,知道什么?又被雷电吓着,别胡说了!快向父皇认错悔过!”
太子深吸一口气,平静地望着崇祯,一字一顿地说:
“父皇,没错,大明快要亡了。”
周后一阵头晕目眩,气急败坏地说:“闭嘴!你被雷电吓糊涂了!传太医……”
崇祯怒极反笑:“你让他说!你让他说!你生的好儿子,竟把朕当成亡国之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