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吾癫狂的笑容,让周围人的神情都惊骇无比。
朱元璋的脸色也来越阴沉,手放在了腰间宝剑剑柄上。
他上朝居然还带着剑。
朱标在朱元璋准备抽剑的同时,将手按在了朱元璋的手背上。
朱元璋看向朱标。
朱标对朱元璋眨了眨眼睛。
朱元璋:“……”
自家标儿从小时候起,一露出这个表情,就一定在打什么坏主意。
朱元璋把火气压抑住,将手放了下去,以免坏了朱标的“坏主意”。
“以你的名声和我爹的名声,烧掉试卷或许的确是个好主意。”朱标认真道,“一定会有无数不知情的文人为你叫屈,甚至把烧试卷的事按在我爹头上,说我爹为了冤枉你才自己烧掉了试卷。”
刘三吾:“……”还能有这等好事?!我自己都没想到!!
“爹,先让举子们起身。受害者怎么能和加害者一起跪着?”朱标没有像刘三吾想象中那样生气,反而关心起跪着的举子。
朱元璋让举子们站起来,又叫人搬来椅子,让几位年纪大的心腹们坐下。
他也坐了下来,但朱标没坐。
朱标先把李文忠扶起来,然后先叫人给走了一路的举子们送凉茶、送贴在额头上的膏药,又让人撑起布顶遮阳棚,给举子和众位大臣遮阴。
“现在暑气渐浓,你们走了这么远,若中暑晕倒可不好。”朱标走上前,拍了一下孔佑红彤彤的额头,孔佑差点痛呼出声。
朱标压低声音道:“嗑那么重干什么?”
孔佑瘪嘴,他的年龄比朱标大,但现在的声音语气就像是对可靠的长辈告状似的:“太子殿下,试卷……”
“交给我。”朱标道,“你们都安心,我们输不了。”
孔佑立刻放下心。既然老师这么说,一定有后招。
朱标的声音没压低,举子们都听到了朱标的话,眼中重新有了光。
朱标安抚好举子后,才回到朱元璋身边。
许多大臣满脸疑惑,不明白太子为什么要做这些。
这个时刻应该是最紧要关头吧?太子就算要收拢赴考士子民心,让这些士子站起来,然后承诺会帮助他们伸冤不就行了?又是送茶又是送药,还撑伞遮阴,是不是做得过了?
难道太子这么做,有什么特别的阴谋诡计在其中?
只有熟知朱标性格的朱元璋和一众朱标的长辈才明白,朱标这么做没有任何阴谋诡计,只是带学生带得太习惯,软心肠的老毛病犯了,看不得举子们跪在地上口干舌燥地暴晒。
比起驳倒刘三吾,朱标认为先照顾这些举子们更重要。
孔佑也知道,他老师就是这样的“婆婆妈妈”性格,把学生都当孩子照顾。即使在这种时候,老师也率先考虑他们的身体。
朱标安抚好举子们后,重新开口说话。
他只是自顾自地说话,就像是给面前的举子们讲课似的,梳理了南北榜案的原因。
从元朝的南北分治,南人虽不能入朝但几乎自治说起;到洪武初年科举招不到人,举荐变成了强征人才;再到北方经济复苏,人才逐渐增多。
他又说起了朝中有人对地方经济的好处,说起政策倾斜,并以岳飞北伐和辛弃疾南归举例——南方士族是不愿意北伐的,因为北伐就是用南人的钱粮去救北方。
他最后说起了南北榜案可能造成的原因,南人压北人一头是其次,最可怕的是南北对立,党争从思想变成地域。朝堂乱起来,皇帝忙于应付党争,就没空去搞什么井田制什么整治贪腐。
“元朝统治十分割裂,让华夏不像个一统王朝。所以华夏离上一个强大的一统王朝太远太远,远得一些从元朝活过来的老人们都已经忘记大明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也不愿意大明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了。”
“他们各打各的小算盘,把其他地方的人视作仇敌。你们知道,你们这群赴考的学子无论南北无论地域,和乐融融在一起谈诗论道的场面,在他们面前有多碍眼吗?”
朱标说完后,看向哑口无言满脸惊恐的群臣。
他知道,或许做出这些事的人,都没有他看得这么清楚。那群人或许不明白自己这么做的心理,只是单纯为了最浅层的利益,像追逐残羹冷炙的蝇虫一样。
所以,当他把这些事明明白白说出来,他们才会害怕,就像是浑身被剥光了,丢进雪里或者火里一样害怕。
他又将视线投向地上的刘三吾。
“我明白你这么做的原因。我爹要砍了你很容易,但如果没有确切的证据,你们仍旧可以传这次科举就是北方举子无能输给了南方举子的流言,挑起南北对立,这样你们的目的至少能达成一半。”
“就算重考,你们仍旧可以坚称北方学子第一次考试就是没考好,第二次是朝廷向他们泄了题。“
“总之,原本的试卷找不到,他们就百口莫辩。”
朱标眉头微蹙,嘴边带着浅笑,笑容有些无奈,还带着几分像是看不懂事顽童的宠溺。
他用这样的眼神看着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显得十分诡异,让人毛骨悚然。
“只要南北榜案被定为冤案,大概你也能保住身后名吧。唉,你们这群人生前不做惜名的事,死前倒是在乎身后名了。”
朱标摇摇头。
“可惜你们再在乎名声,又有什么意义?史书上的几行字而已,看史书的人根本不会记住你们。”
“像我爹,他不在乎名声,天天被你们口诛笔伐说是暴君。但千年后的人翻看史书,只会记得我爹是驱逐鞑靼的英雄,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有志明君。放眼历史,排在帝王前十绰绰有余。”
“你也是熟读史书的人,难道没发现你们笔杆子都写秃了了的一点污点,在一个有政绩的帝王身上,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瑕疵?而没有政绩的帝王,哪怕你们吹上天了‘仁慈圣君’,也逃不过后世一声嗤笑。”
朱标再次摇摇头。
“看见你在死前还汲汲于虚名,真的好可怜。”
“还说我爹曾经当过乞丐呢。你看你现在像不像一个乞丐?你想疯了的东西,是我爹和朝中诸位相公为了大明、为了百姓丢掉不要的东西。但他们越是不在乎,反而得到的越多。”
“就像是你著作等身,可民间可有传唱?后世可否将你的著作用于科举?不会,当然不会。中书省的诸位相公在还未拜我爹为主公之前,他们的著作就已经被文人熟读。你都当官了,著作还得自己花钱印、找人送。”
“需要自己逢人就送的著作叫著作吗?叫废纸。”
朱标把“废纸”两个字,拖得很长很长。
刘三吾一手捂着胸口,双目赤红,呼哧呼哧大喘气,像瞪着仇人一样瞪着朱标。
朱标当众剖析南北榜案背后原因,已经把他吓得六神无主。
现在朱标嘲笑他想要在死前唯一在乎的名声,嘲笑他引以为傲的学问,终于让本就心神崩溃的他开始承受不住了。
“对了,我想如果我家忠哥如果及时把试卷救下来,你应该也有下一个妙招,来保住你的身后名?”朱标看向杨宪。
杨宪带着儒雅的笑容走出大臣队列,从怀里掏出一叠纸,在刘三吾面前缓缓展开。
那纸上是刘三吾的字迹,上书四个字“国仇家恨”。
“比如,其实你是元朝忠臣。你做这么多事,就是为了扰乱大明,给元朝报仇?”朱标笑眯眯道,“虽然你这么做,本来罪名最高也就是赐死,大部分只会是流放或者免官的考官,也会卷入谋逆大案,少说都是个满门抄斩。但为了你的名声,他们死了也就死了,死得值啊。”
跪在地上的其他考官们不敢置信看向刘三吾。
朱标叹气:“喂喂喂,你们不会真的信他是元朝忠臣了吧?这字稿是他特意透露给杨大人,模仿的是张昶。他大概从戏曲中看到,张昶曾在自尽前写过‘心系塞北’的字才案发,所以生出这个念头吧。”
“当不了大明的忠臣,就当大元的忠臣。就算你对大明做了再多的恶事,但只要套上你是为了大元、你是元遗民的帽子,后世总有推举忠君思想的人为你辩驳。”
朱标看着眼睛越睁越大的刘三吾,一只脚踩在“国仇家恨”的字上。
“可惜,我腻了没完没了的反转,不想听你再狡辩下。大明的忠臣你当不了,大元的忠臣你也当不了。来来,杨叔叔,再给大家看个好东西。”
杨宪又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抖开信纸,高声朗读。
刘三吾在杨宪读出第一行字时,就扑了上去:“住口!”
杨宪一脚踹开刘三吾,宫中侍卫将刘三吾按在了地上。
刘三吾头上乌纱帽落地,发髻散开,披头散发疯狂挣扎的模样,仿佛一个老疯子。
杨宪读的书信,是刘三吾写给好友的书信报喜的书信。
刘三吾的两位在元朝做官的兄长,一位是宁国路推官,一位是常宁州学正,皆死在徐寿辉部手中。
碰巧的是,至正十七年,朱元璋亲取宁国路推广;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再次亲自出兵讨伐陈友谅,又亲取常宁州。
当时的守城者,正好是当初徐寿辉部中攻打宁国路和常宁州的人,所以朱元璋误打误撞为刘三吾的两位兄长报了仇。
刘三吾在信中感激涕零,说如果元朝必定颠覆,群雄逐鹿之时,他唯一会出仕处,只有朱元璋麾下。
刘三吾写了不少诗怀念宋朝官吏、怀念元朝官吏、怀念两位兄长。他的诗词文章都不怎么出名,但这封信写得那叫一个感情充沛,闻者无不为信中的悲痛、欣喜交加的复杂感情所感染。
那时朱元璋还不是皇帝,刘三吾也还在隐居逃难。可想而知,这封信中蕴含的感情有多么真实。
杨宪读完信,在场再次鸦雀无声。
在场已经不知道鸦雀无声第几次了。
一波接一波的反转和惊骇,让有些老臣的心脏都不好使了,脑袋一阵一阵眩晕,眼前有点发黑。
本来这事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他们都感觉自己要倒下了。
刘三吾已经两眼无神,完全呆滞。
朱标的脚在“国仇家恨”上碾了碾,“刺啦”一声,纸张磨破。
他从杨宪手中接过书信,弯腰塞进刘三吾怀里:“爹知道这件事,所以才这么纵容你。他以为,你是知恩图报的人,是可以让他托付信任的人,是能君臣相宜到白首、一同传唱千古佳话的人。”
刘三吾呆滞的眼睛稍稍聚焦,艰难地扭头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将双手背在身后,两手紧紧扣紧,板着脸一言不发。
“我爹真的不在乎虚名。所以没有证据也没关系,大不了把你们以谋反罪杀了,然后再让你们宗族三代之内不能科举而已。”朱标深吸一口气,又深深叹了一口气,“管什么身后名,先杀了再说,看看有多少人真的不怕死。”
“但我不一样。我愿意和你们多废话几句。”
“你们既然这样重视生前身后的名声,那我当然哪里痛捅哪里,把你们最珍视的统统碾碎。”
朱标朝朱元璋拱手。
“爹,儿子请求别杀刘三吾和诸位考官的满门,而是将他们驱赶回祖地。”
“既然他们不拿科举当回事,那不仅他们的宗族,他们祖地同乡所有人都三代之内不准科举,已经得功名者不可继续往上考。”
“儿子请求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刻在碑上,立在他们的家乡,告诉路过的所有人,这里出了个践踏赴考举子心血的人,让朝廷对这里人的品行产生了怀疑,所以才下达这样的命令……”
朱标话音未落,一位考官不断磕头,将额头都嗑出了血:“臣冤枉!臣没有徇私舞弊!臣对此事一无所知,录取的学子中绝对有北人!臣递上去的名单有草稿!臣有证据!”
“臣也一样!臣只是摄于刘三吾淫威,不敢辩驳!请陛下治臣包庇之罪!臣愿意以死谢罪!”
“请陛下杀了臣,满门抄斩都行!千万不要牵连邻里!他们是无辜的!”
“陛下,太子殿下,求求你,求求你们!”
“臣愿意将功赎罪!刘三吾并非幕后之人!臣有证据!”
“刘三吾,不要执迷不悟!你也是被胁迫的,难道你不恨吗!我恨!我要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同归于尽!”……
考官们闹哄哄一片,居然全部认罪。
从朱标说明南北榜案是南北党争的前兆开始,他们心中就开始动摇。
许多人真的只是冤枉,只是怕此事定为科举舞弊所以咬死不认罪,奢望皇帝能顾忌名声,法不责众;还有人虽然知道此事、参与此事,但并未想的那么深刻,只以为是为南人谋好处。
朱标将他们与站在岳飞和辛弃疾对立面的南宋大臣并列,他们心就动摇了。
当顶在前面的刘三吾,被朱标一幅字一封信击溃了“道德完人”“当世大儒”的金身,民间和后世对刘三吾的评价也会波及他们。他们再无可能留下清白名声。
再加上朱标在他们家乡立碑,还把他们的族人全部赶回家乡监禁这一残忍惩罚,他们彻底怕了。
比被处死还害怕!他们根本无法想象,自己的族人被囚禁在乡间时,愤怒的乡人会对他们做什么!
满朝文武和在场举子呆愣地看着这一幕,看着仍旧满脸清浅笑容的太子朱标,形同痴傻。
寒意爬上了他们的脊背,让他们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朱元璋只是毁灭他们的身体,朱标却是能精准地看清他们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真正意图,然后将这真正意图连同他们最在乎的东西一同碾碎。
轻轻松松碾碎。
朱标就像是一个魔鬼,凡人内心深处的欲望在他心中眼中无所遁形。
只要他想,他就能轻松把这些丑陋的欲望从人的心底揪出来,摊开在阳光下给所有人看,让世人眼中完美的道德完人变成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被世人唾弃,失去所有立足之地。
大明的太子,比大明的皇帝可怕太多!
“我……罪臣……认罪……”刘三吾终于低下了头。他低下头的模样,就像是脖子被折断了一样,“罪臣请求将功赎罪……”
“嗯。爹,处理的事交给你了。”朱标活动了一下肩膀,就像是一只伸懒腰的大猫,“既然举子们的试卷被烧了,那就全部录取吧,算是朝廷补偿他们。反正我们官员缺口多。”
这群举子经过这次同仇敌忾,精神面貌和思想高度肯定都会发生极大变化,一定会成为好苗子。至于学识,能考上举人的都不会太差,不足的东西可以培训时补。
“我先教他们几个月,然后重新考试定名次。唉,我又要养他们好几个月了。三千人啊!我这个大明太子难道是战国四公子中第五位公子吗!养了三千门客?!”朱标一愣,突然暴躁。
本来心中又愤怒又畅快的朱元璋,被儿子的话弄得一愣:“啊?这……让国库出!”
朱标毫不客气地白了朱元璋一眼:“别了。国库要是空了,不还是我赚钱补?”
户部官员虽然知道自己不该笑,但还是尴尬地笑了。
嗯,确实如此。
大明自建国后天灾仍旧不断,各地减免税收和赈济百姓的钱都是朱标指挥着皇商赚取,以及朱标管理的海上贸易的商税支撑。
以前他们老担心朱知省功高盖主。现在……现在他们挺心疼太子殿下。
皇上从打天下到治天下都靠太子赚钱养,让他们总是忍不住生出一种,“有这样的儿子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当然,冷静后他们都知道这是错觉。像皇上这样从太子幼年时就全心全意信任太子,让太子全力施展能力的父亲,估计世上独一无二。
朱标和朱元璋跟说相声似的呛了几句,现场气氛突然缓和下来。
事不关己的大臣们都露出轻松笑容,举子们则开始不顾场合地欢呼。
那些罪臣们还在磕头认罪,满脸悲戚,结果已经没人理睬他们。
现场有一大半人都露出了“戏看完了,散场了,该回家吃饭了”的惬意神情。好像这关系许多人未来的大案,真的只是在演一场无关紧要的戏。
许多敏锐的人死死盯着朱标,更加心惊胆战。
朱标轻而易举地带动了许多人的情绪,这是天生的帝王,还是……妖魔鬼怪?!
他们想起了朱标年幼时“神仙童子”的传闻,却无人愿意相信朱标真的是神仙童子。
一定是妖魔鬼怪,一定是妖魔鬼怪才有这样魅惑人心的能力!
朱标唱完自己的戏份,领着一众举子和几个礼部官员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李文忠、朱文正本想跟上去,被朱元璋瞪了一眼,不情不愿地留了下来。
朱标的五个打酱油的弟弟顺利跟着朱标离开。宋濂、季仁寿、朱升三人以自己只懂读书教书,不懂朝堂之事为借口,也随朱标离开。
刘基站在朱元璋身旁,终于要发挥他丞相的作用处理这次大案。
他不住嘀咕,“怎么没死,标儿这次没用全力”,听得朱元璋想给他一拳。
朱标带着学子们离开皇宫后,让学子们先回去休息,待三日后再在官学召集他们。他自己带着人前往被火烧毁的存放试卷的翰林院仓库。
学子们离开后,朱棣终于憋不住了:“大哥,我不信你没猜到他们会烧试卷!试卷是不是没被烧啊!”
所有人都看向朱标。
其实他们也想问,但他们担心给朱标惹麻烦,不像朱棣这么低情商,直接问了出来。
朱橚使劲捂住四哥的嘴:“大哥,别理他!”
朱标无奈道:“这没什么需要藏着的。我确实猜到他们可能会烧试卷,但如果提前派人守着,就会打草惊蛇。宋先生你们都不在乎自己的名声,非要引蛇出洞,我也只能忍着,放榜时才派忠哥去。忠哥确实是没赶上。”
朱棣把朱橚的手扯开,道:“啊?真烧了啊。可惜!”
“其实也没什么可惜。文章好坏全看主考官个人主观喜好,其实除了几个出类拔萃的举子,大部分举子的文章都差不多,重审试卷推翻排名很难。”朱标道,“我定下了两个计划。救下了试卷,就自己当重审官,按照往年比例,四六分名额;如果他们真敢烧试卷,就给了我改革科举的借口……”
说到这,朱标叹了口气:“这个借口其实对我的计划挺有用,但我真的希望他们没有走到这一步。我宁愿花十几二十年徐徐图之,也不愿意用举子们的心血来换得一个跨越式的科举改革,何况……”
众人:“何况?”
朱标双手捂住脸,呜咽道:“养三千人真的要花很多很多钱!试卷没被烧,顶多一旬就能让他们滚蛋!现在还要养他们几个月,我不想养!”
众人:“……”
虽然这是一件很严肃很悲愤的事,他们仍旧没忍住,畅快地笑出了声。
包括被太子大哥吓得瑟瑟发抖到现在的朱桢也忍不住捂着嘴笑了。
只有朱标气得捏紧了拳头直跺脚,幼稚得仿佛回到了孩童时代:“好笑吗?好笑吗!你们知道那是多少钱!好笑的话你们出钱啊!”
众人:“哈哈哈哈哈哈!”
没被刘三吾等人气到的朱标,差点被这几个哈哈大笑的人气晕厥过去!
朱元璋的脸色也来越阴沉,手放在了腰间宝剑剑柄上。
他上朝居然还带着剑。
朱标在朱元璋准备抽剑的同时,将手按在了朱元璋的手背上。
朱元璋看向朱标。
朱标对朱元璋眨了眨眼睛。
朱元璋:“……”
自家标儿从小时候起,一露出这个表情,就一定在打什么坏主意。
朱元璋把火气压抑住,将手放了下去,以免坏了朱标的“坏主意”。
“以你的名声和我爹的名声,烧掉试卷或许的确是个好主意。”朱标认真道,“一定会有无数不知情的文人为你叫屈,甚至把烧试卷的事按在我爹头上,说我爹为了冤枉你才自己烧掉了试卷。”
刘三吾:“……”还能有这等好事?!我自己都没想到!!
“爹,先让举子们起身。受害者怎么能和加害者一起跪着?”朱标没有像刘三吾想象中那样生气,反而关心起跪着的举子。
朱元璋让举子们站起来,又叫人搬来椅子,让几位年纪大的心腹们坐下。
他也坐了下来,但朱标没坐。
朱标先把李文忠扶起来,然后先叫人给走了一路的举子们送凉茶、送贴在额头上的膏药,又让人撑起布顶遮阳棚,给举子和众位大臣遮阴。
“现在暑气渐浓,你们走了这么远,若中暑晕倒可不好。”朱标走上前,拍了一下孔佑红彤彤的额头,孔佑差点痛呼出声。
朱标压低声音道:“嗑那么重干什么?”
孔佑瘪嘴,他的年龄比朱标大,但现在的声音语气就像是对可靠的长辈告状似的:“太子殿下,试卷……”
“交给我。”朱标道,“你们都安心,我们输不了。”
孔佑立刻放下心。既然老师这么说,一定有后招。
朱标的声音没压低,举子们都听到了朱标的话,眼中重新有了光。
朱标安抚好举子后,才回到朱元璋身边。
许多大臣满脸疑惑,不明白太子为什么要做这些。
这个时刻应该是最紧要关头吧?太子就算要收拢赴考士子民心,让这些士子站起来,然后承诺会帮助他们伸冤不就行了?又是送茶又是送药,还撑伞遮阴,是不是做得过了?
难道太子这么做,有什么特别的阴谋诡计在其中?
只有熟知朱标性格的朱元璋和一众朱标的长辈才明白,朱标这么做没有任何阴谋诡计,只是带学生带得太习惯,软心肠的老毛病犯了,看不得举子们跪在地上口干舌燥地暴晒。
比起驳倒刘三吾,朱标认为先照顾这些举子们更重要。
孔佑也知道,他老师就是这样的“婆婆妈妈”性格,把学生都当孩子照顾。即使在这种时候,老师也率先考虑他们的身体。
朱标安抚好举子们后,重新开口说话。
他只是自顾自地说话,就像是给面前的举子们讲课似的,梳理了南北榜案的原因。
从元朝的南北分治,南人虽不能入朝但几乎自治说起;到洪武初年科举招不到人,举荐变成了强征人才;再到北方经济复苏,人才逐渐增多。
他又说起了朝中有人对地方经济的好处,说起政策倾斜,并以岳飞北伐和辛弃疾南归举例——南方士族是不愿意北伐的,因为北伐就是用南人的钱粮去救北方。
他最后说起了南北榜案可能造成的原因,南人压北人一头是其次,最可怕的是南北对立,党争从思想变成地域。朝堂乱起来,皇帝忙于应付党争,就没空去搞什么井田制什么整治贪腐。
“元朝统治十分割裂,让华夏不像个一统王朝。所以华夏离上一个强大的一统王朝太远太远,远得一些从元朝活过来的老人们都已经忘记大明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也不愿意大明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了。”
“他们各打各的小算盘,把其他地方的人视作仇敌。你们知道,你们这群赴考的学子无论南北无论地域,和乐融融在一起谈诗论道的场面,在他们面前有多碍眼吗?”
朱标说完后,看向哑口无言满脸惊恐的群臣。
他知道,或许做出这些事的人,都没有他看得这么清楚。那群人或许不明白自己这么做的心理,只是单纯为了最浅层的利益,像追逐残羹冷炙的蝇虫一样。
所以,当他把这些事明明白白说出来,他们才会害怕,就像是浑身被剥光了,丢进雪里或者火里一样害怕。
他又将视线投向地上的刘三吾。
“我明白你这么做的原因。我爹要砍了你很容易,但如果没有确切的证据,你们仍旧可以传这次科举就是北方举子无能输给了南方举子的流言,挑起南北对立,这样你们的目的至少能达成一半。”
“就算重考,你们仍旧可以坚称北方学子第一次考试就是没考好,第二次是朝廷向他们泄了题。“
“总之,原本的试卷找不到,他们就百口莫辩。”
朱标眉头微蹙,嘴边带着浅笑,笑容有些无奈,还带着几分像是看不懂事顽童的宠溺。
他用这样的眼神看着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显得十分诡异,让人毛骨悚然。
“只要南北榜案被定为冤案,大概你也能保住身后名吧。唉,你们这群人生前不做惜名的事,死前倒是在乎身后名了。”
朱标摇摇头。
“可惜你们再在乎名声,又有什么意义?史书上的几行字而已,看史书的人根本不会记住你们。”
“像我爹,他不在乎名声,天天被你们口诛笔伐说是暴君。但千年后的人翻看史书,只会记得我爹是驱逐鞑靼的英雄,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有志明君。放眼历史,排在帝王前十绰绰有余。”
“你也是熟读史书的人,难道没发现你们笔杆子都写秃了了的一点污点,在一个有政绩的帝王身上,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瑕疵?而没有政绩的帝王,哪怕你们吹上天了‘仁慈圣君’,也逃不过后世一声嗤笑。”
朱标再次摇摇头。
“看见你在死前还汲汲于虚名,真的好可怜。”
“还说我爹曾经当过乞丐呢。你看你现在像不像一个乞丐?你想疯了的东西,是我爹和朝中诸位相公为了大明、为了百姓丢掉不要的东西。但他们越是不在乎,反而得到的越多。”
“就像是你著作等身,可民间可有传唱?后世可否将你的著作用于科举?不会,当然不会。中书省的诸位相公在还未拜我爹为主公之前,他们的著作就已经被文人熟读。你都当官了,著作还得自己花钱印、找人送。”
“需要自己逢人就送的著作叫著作吗?叫废纸。”
朱标把“废纸”两个字,拖得很长很长。
刘三吾一手捂着胸口,双目赤红,呼哧呼哧大喘气,像瞪着仇人一样瞪着朱标。
朱标当众剖析南北榜案背后原因,已经把他吓得六神无主。
现在朱标嘲笑他想要在死前唯一在乎的名声,嘲笑他引以为傲的学问,终于让本就心神崩溃的他开始承受不住了。
“对了,我想如果我家忠哥如果及时把试卷救下来,你应该也有下一个妙招,来保住你的身后名?”朱标看向杨宪。
杨宪带着儒雅的笑容走出大臣队列,从怀里掏出一叠纸,在刘三吾面前缓缓展开。
那纸上是刘三吾的字迹,上书四个字“国仇家恨”。
“比如,其实你是元朝忠臣。你做这么多事,就是为了扰乱大明,给元朝报仇?”朱标笑眯眯道,“虽然你这么做,本来罪名最高也就是赐死,大部分只会是流放或者免官的考官,也会卷入谋逆大案,少说都是个满门抄斩。但为了你的名声,他们死了也就死了,死得值啊。”
跪在地上的其他考官们不敢置信看向刘三吾。
朱标叹气:“喂喂喂,你们不会真的信他是元朝忠臣了吧?这字稿是他特意透露给杨大人,模仿的是张昶。他大概从戏曲中看到,张昶曾在自尽前写过‘心系塞北’的字才案发,所以生出这个念头吧。”
“当不了大明的忠臣,就当大元的忠臣。就算你对大明做了再多的恶事,但只要套上你是为了大元、你是元遗民的帽子,后世总有推举忠君思想的人为你辩驳。”
朱标看着眼睛越睁越大的刘三吾,一只脚踩在“国仇家恨”的字上。
“可惜,我腻了没完没了的反转,不想听你再狡辩下。大明的忠臣你当不了,大元的忠臣你也当不了。来来,杨叔叔,再给大家看个好东西。”
杨宪又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抖开信纸,高声朗读。
刘三吾在杨宪读出第一行字时,就扑了上去:“住口!”
杨宪一脚踹开刘三吾,宫中侍卫将刘三吾按在了地上。
刘三吾头上乌纱帽落地,发髻散开,披头散发疯狂挣扎的模样,仿佛一个老疯子。
杨宪读的书信,是刘三吾写给好友的书信报喜的书信。
刘三吾的两位在元朝做官的兄长,一位是宁国路推官,一位是常宁州学正,皆死在徐寿辉部手中。
碰巧的是,至正十七年,朱元璋亲取宁国路推广;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再次亲自出兵讨伐陈友谅,又亲取常宁州。
当时的守城者,正好是当初徐寿辉部中攻打宁国路和常宁州的人,所以朱元璋误打误撞为刘三吾的两位兄长报了仇。
刘三吾在信中感激涕零,说如果元朝必定颠覆,群雄逐鹿之时,他唯一会出仕处,只有朱元璋麾下。
刘三吾写了不少诗怀念宋朝官吏、怀念元朝官吏、怀念两位兄长。他的诗词文章都不怎么出名,但这封信写得那叫一个感情充沛,闻者无不为信中的悲痛、欣喜交加的复杂感情所感染。
那时朱元璋还不是皇帝,刘三吾也还在隐居逃难。可想而知,这封信中蕴含的感情有多么真实。
杨宪读完信,在场再次鸦雀无声。
在场已经不知道鸦雀无声第几次了。
一波接一波的反转和惊骇,让有些老臣的心脏都不好使了,脑袋一阵一阵眩晕,眼前有点发黑。
本来这事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他们都感觉自己要倒下了。
刘三吾已经两眼无神,完全呆滞。
朱标的脚在“国仇家恨”上碾了碾,“刺啦”一声,纸张磨破。
他从杨宪手中接过书信,弯腰塞进刘三吾怀里:“爹知道这件事,所以才这么纵容你。他以为,你是知恩图报的人,是可以让他托付信任的人,是能君臣相宜到白首、一同传唱千古佳话的人。”
刘三吾呆滞的眼睛稍稍聚焦,艰难地扭头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将双手背在身后,两手紧紧扣紧,板着脸一言不发。
“我爹真的不在乎虚名。所以没有证据也没关系,大不了把你们以谋反罪杀了,然后再让你们宗族三代之内不能科举而已。”朱标深吸一口气,又深深叹了一口气,“管什么身后名,先杀了再说,看看有多少人真的不怕死。”
“但我不一样。我愿意和你们多废话几句。”
“你们既然这样重视生前身后的名声,那我当然哪里痛捅哪里,把你们最珍视的统统碾碎。”
朱标朝朱元璋拱手。
“爹,儿子请求别杀刘三吾和诸位考官的满门,而是将他们驱赶回祖地。”
“既然他们不拿科举当回事,那不仅他们的宗族,他们祖地同乡所有人都三代之内不准科举,已经得功名者不可继续往上考。”
“儿子请求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刻在碑上,立在他们的家乡,告诉路过的所有人,这里出了个践踏赴考举子心血的人,让朝廷对这里人的品行产生了怀疑,所以才下达这样的命令……”
朱标话音未落,一位考官不断磕头,将额头都嗑出了血:“臣冤枉!臣没有徇私舞弊!臣对此事一无所知,录取的学子中绝对有北人!臣递上去的名单有草稿!臣有证据!”
“臣也一样!臣只是摄于刘三吾淫威,不敢辩驳!请陛下治臣包庇之罪!臣愿意以死谢罪!”
“请陛下杀了臣,满门抄斩都行!千万不要牵连邻里!他们是无辜的!”
“陛下,太子殿下,求求你,求求你们!”
“臣愿意将功赎罪!刘三吾并非幕后之人!臣有证据!”
“刘三吾,不要执迷不悟!你也是被胁迫的,难道你不恨吗!我恨!我要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同归于尽!”……
考官们闹哄哄一片,居然全部认罪。
从朱标说明南北榜案是南北党争的前兆开始,他们心中就开始动摇。
许多人真的只是冤枉,只是怕此事定为科举舞弊所以咬死不认罪,奢望皇帝能顾忌名声,法不责众;还有人虽然知道此事、参与此事,但并未想的那么深刻,只以为是为南人谋好处。
朱标将他们与站在岳飞和辛弃疾对立面的南宋大臣并列,他们心就动摇了。
当顶在前面的刘三吾,被朱标一幅字一封信击溃了“道德完人”“当世大儒”的金身,民间和后世对刘三吾的评价也会波及他们。他们再无可能留下清白名声。
再加上朱标在他们家乡立碑,还把他们的族人全部赶回家乡监禁这一残忍惩罚,他们彻底怕了。
比被处死还害怕!他们根本无法想象,自己的族人被囚禁在乡间时,愤怒的乡人会对他们做什么!
满朝文武和在场举子呆愣地看着这一幕,看着仍旧满脸清浅笑容的太子朱标,形同痴傻。
寒意爬上了他们的脊背,让他们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朱元璋只是毁灭他们的身体,朱标却是能精准地看清他们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真正意图,然后将这真正意图连同他们最在乎的东西一同碾碎。
轻轻松松碾碎。
朱标就像是一个魔鬼,凡人内心深处的欲望在他心中眼中无所遁形。
只要他想,他就能轻松把这些丑陋的欲望从人的心底揪出来,摊开在阳光下给所有人看,让世人眼中完美的道德完人变成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被世人唾弃,失去所有立足之地。
大明的太子,比大明的皇帝可怕太多!
“我……罪臣……认罪……”刘三吾终于低下了头。他低下头的模样,就像是脖子被折断了一样,“罪臣请求将功赎罪……”
“嗯。爹,处理的事交给你了。”朱标活动了一下肩膀,就像是一只伸懒腰的大猫,“既然举子们的试卷被烧了,那就全部录取吧,算是朝廷补偿他们。反正我们官员缺口多。”
这群举子经过这次同仇敌忾,精神面貌和思想高度肯定都会发生极大变化,一定会成为好苗子。至于学识,能考上举人的都不会太差,不足的东西可以培训时补。
“我先教他们几个月,然后重新考试定名次。唉,我又要养他们好几个月了。三千人啊!我这个大明太子难道是战国四公子中第五位公子吗!养了三千门客?!”朱标一愣,突然暴躁。
本来心中又愤怒又畅快的朱元璋,被儿子的话弄得一愣:“啊?这……让国库出!”
朱标毫不客气地白了朱元璋一眼:“别了。国库要是空了,不还是我赚钱补?”
户部官员虽然知道自己不该笑,但还是尴尬地笑了。
嗯,确实如此。
大明自建国后天灾仍旧不断,各地减免税收和赈济百姓的钱都是朱标指挥着皇商赚取,以及朱标管理的海上贸易的商税支撑。
以前他们老担心朱知省功高盖主。现在……现在他们挺心疼太子殿下。
皇上从打天下到治天下都靠太子赚钱养,让他们总是忍不住生出一种,“有这样的儿子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当然,冷静后他们都知道这是错觉。像皇上这样从太子幼年时就全心全意信任太子,让太子全力施展能力的父亲,估计世上独一无二。
朱标和朱元璋跟说相声似的呛了几句,现场气氛突然缓和下来。
事不关己的大臣们都露出轻松笑容,举子们则开始不顾场合地欢呼。
那些罪臣们还在磕头认罪,满脸悲戚,结果已经没人理睬他们。
现场有一大半人都露出了“戏看完了,散场了,该回家吃饭了”的惬意神情。好像这关系许多人未来的大案,真的只是在演一场无关紧要的戏。
许多敏锐的人死死盯着朱标,更加心惊胆战。
朱标轻而易举地带动了许多人的情绪,这是天生的帝王,还是……妖魔鬼怪?!
他们想起了朱标年幼时“神仙童子”的传闻,却无人愿意相信朱标真的是神仙童子。
一定是妖魔鬼怪,一定是妖魔鬼怪才有这样魅惑人心的能力!
朱标唱完自己的戏份,领着一众举子和几个礼部官员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李文忠、朱文正本想跟上去,被朱元璋瞪了一眼,不情不愿地留了下来。
朱标的五个打酱油的弟弟顺利跟着朱标离开。宋濂、季仁寿、朱升三人以自己只懂读书教书,不懂朝堂之事为借口,也随朱标离开。
刘基站在朱元璋身旁,终于要发挥他丞相的作用处理这次大案。
他不住嘀咕,“怎么没死,标儿这次没用全力”,听得朱元璋想给他一拳。
朱标带着学子们离开皇宫后,让学子们先回去休息,待三日后再在官学召集他们。他自己带着人前往被火烧毁的存放试卷的翰林院仓库。
学子们离开后,朱棣终于憋不住了:“大哥,我不信你没猜到他们会烧试卷!试卷是不是没被烧啊!”
所有人都看向朱标。
其实他们也想问,但他们担心给朱标惹麻烦,不像朱棣这么低情商,直接问了出来。
朱橚使劲捂住四哥的嘴:“大哥,别理他!”
朱标无奈道:“这没什么需要藏着的。我确实猜到他们可能会烧试卷,但如果提前派人守着,就会打草惊蛇。宋先生你们都不在乎自己的名声,非要引蛇出洞,我也只能忍着,放榜时才派忠哥去。忠哥确实是没赶上。”
朱棣把朱橚的手扯开,道:“啊?真烧了啊。可惜!”
“其实也没什么可惜。文章好坏全看主考官个人主观喜好,其实除了几个出类拔萃的举子,大部分举子的文章都差不多,重审试卷推翻排名很难。”朱标道,“我定下了两个计划。救下了试卷,就自己当重审官,按照往年比例,四六分名额;如果他们真敢烧试卷,就给了我改革科举的借口……”
说到这,朱标叹了口气:“这个借口其实对我的计划挺有用,但我真的希望他们没有走到这一步。我宁愿花十几二十年徐徐图之,也不愿意用举子们的心血来换得一个跨越式的科举改革,何况……”
众人:“何况?”
朱标双手捂住脸,呜咽道:“养三千人真的要花很多很多钱!试卷没被烧,顶多一旬就能让他们滚蛋!现在还要养他们几个月,我不想养!”
众人:“……”
虽然这是一件很严肃很悲愤的事,他们仍旧没忍住,畅快地笑出了声。
包括被太子大哥吓得瑟瑟发抖到现在的朱桢也忍不住捂着嘴笑了。
只有朱标气得捏紧了拳头直跺脚,幼稚得仿佛回到了孩童时代:“好笑吗?好笑吗!你们知道那是多少钱!好笑的话你们出钱啊!”
众人:“哈哈哈哈哈哈!”
没被刘三吾等人气到的朱标,差点被这几个哈哈大笑的人气晕厥过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最新章节,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最新章节,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