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掖庭磋磨了许多年,她终究热血未凉。
姚杳低眉一瞬,爽利的挥手:“走,去内卫司,求见韩少使。”
冷临江愣了一愣,忙追上来:“你知道内卫司的门打哪边儿开么。”
姚杳在马背上甩了下马鞭:“你知道就行了。”
“......”
内卫司的门打哪边儿开,寻常百姓或许不清楚,可吃官饭的,哪怕只是个微末小官儿,入仕的头一日,就是弄清楚内卫司的门打哪开。
毕竟要先弄清楚内卫司的门怎么开,才好时时刻刻警醒自己绕着内卫司走,要知道连那门前的一对儿石狮子,都长着一副要吃人的嘴脸,实在是令人胆寒。
自带了杨英华和物证回到内卫司,韩长暮就一头扎进公事房,不停的翻阅从杨家带回来的信笺手札,再也没挪过地方。
他不问缘由不辨是非,大张旗鼓的拿了杨家的一干人等,没有审没有问,直接投入狱中,想来已闹得沸沸扬扬,惊动了许多人,他要的就是这惊动二字,若杨幼梓之妻果真与谁有所勾连,现下那人怕是要忍不住了。
“少使,京兆府的冷少尹和姚参军求见。”孟岁隔急匆匆的递上一封名帖,低声道。
韩长暮愣了一下:“请去正堂。”
手边儿那盏茶倒是难得好茶,可续了又续,从浓香饮到寡淡,再好的茶也没了味道。
冷临江喝得嘴里发苦,啧啧了舌,起来坐下,坐下又起来,像是屁股上生了疮,显然有些坐不住了。
姚杳低着头,把地上一个一个的方寸青砖数了八百回,还没等数清楚,她就坐不住了,可有事求人,总得耐着性子等,耐着性子跟冷临江骂了一句:“官儿不大,架子倒挺大。”
冷临江疾步走到庭前,又皱着眉走回来,摇了摇头,替韩长暮辩解了一句,可又觉得词穷:“老韩虽说面冷,可,嗨,我也好多年没见他了,许是,许是受了什么磋磨吧,不应该啊,他这身份,谁敢磋磨他啊,嫌命长了么。”
话音犹在,韩长暮四平八稳的进了正堂,又四平八稳的端坐着:“冷少尹,姚参军,不知此次来找某,是有何事。”
冷临江原本想笑一笑,以示亲近,可见韩长暮这副模样,他那笑还没绽开,就凝固了,尴尬道:“这个,今日长安县李家二公子来报,他的飞奴从玉门关飞回,带了一封书信回来。”
言罢,他将布条递给韩长暮,继续道:“某与姚参军前来,是想借杨幼梓的手札一用,比对一下字迹。”
说完,姚杳和冷临江皆觑着韩长暮的神情,谁料他连面皮儿都没扯动一下:“多谢冷少尹和姚参军来报某,这信某留下了,某会详查此事的。”
这副公事公办的客气,就像重拳打在了棉花上,有力使不出,叫人挑不出错,也发不出火。
呵,这暴脾气,真不知他是不识字还是听不懂人话。
姚杳忍了许久,终于忍不住了,拍案而起,正欲说话,却见韩长暮一记眸光冷冷扫过来,她把话又咽了回去,只艰难道:“这个,那,就有劳韩少使了,韩少使辛苦了。”
韩长暮玩味的瞧着姚杳,见她英气的脸上憋着敢怒不敢言的郁结,脸涨得微红,不禁眼角一跳,依旧神情淡漠,一身官袍妥帖的连个衣褶子都没有:“若无事,某就不远送了。”
姚杳哽的几乎吐出一口老血来,这世上怎么会有这样油盐不进,好赖不分的人,若非,若非他官儿大,她真想揪着他的衣领子,给他两耳光,再问问他是聋还是瞎。
姚杳骂完韩长暮,又骂自己没用,翻身上马又见冷临江,那股子无名火拱的她气闷不已,同样都是绯袍子,怎么这个绯袍子就这么中看不中用呢,她重重甩了下马鞭,绝尘而去。
“阿杳,你干什么去啊。”冷临江打马赶了上来。
“吃大户去。”
“谁是大户。”冷临江摸了摸后脑勺。
姚杳目不斜视:“你啊。”
“......”
韩长暮啜了口茶,仔细比对了布条上的字迹,虽然墨痕氤氲,字迹有些看不清,但笔法依稀尚存,确为杨幼梓亲笔所书。
他轻轻靠着椅背,看来饷银和布防图失踪一案,的确另有蹊跷。
别的不说,如此惹眼的辎重车队,是如何避过戍军的耳目,绕开了玉门关,走到莫贺延碛去的。
车队为何要绕开玉门关,是人刻意为之还是迷了方向。
杨英华的案子可以暂且按下,往后拖一拖,可饷银和布防图失踪一案,却是不能耽误的,他合上书卷,骑马去了善和坊。
善和坊不大,但所居多是高门显贵,围墙高大,秋日午后,日光晒得人暖洋洋的,暗影从墙头斜到地上,曲巷更显狭窄。
内卫司使夏纪纲的宅子就位于善和坊北曲,他是经年老吏,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做了十五载的内卫司使,最善想陛下之所想,急陛下之所急,是朝中最得圣心的紫袍高官。
他宦海行船数十年,素来勤勉谨慎,可偏偏就在阴沟里翻了船,栽在了杨幼梓的身上,饷银和布防图失踪后,杨幼梓被通缉,他因监管不力,挨了三十棍子。
若年轻时,这三十棍子打在身上,皮开肉绽不算什么,可他到底上了年纪,这三十棍子打下来,他愣是在床榻上趴了半个月。
韩长暮身份显赫特殊,又是秦王殿下举荐提拔的,但为人谦逊勤勉,夏纪纲觉得,抛开身份不提,韩长暮的确不失为冷面寒铁,假以时日,必能成一代名臣。
听了韩长暮所报,夏纪纲也觉事有蹊跷,不能耽误,他撑着起身进宫面圣。
进了两仪门,刚走到两仪殿的西阁窗下,就听到里头传来怒吼,“砰”的一声,不知是个什么重物,砸到了地上,连窗上糊的霞影纱都震得晃了晃。
夏纪纲狠狠哆嗦了一下,他到底老成持重,没有一屁股瘫在地上,忙在窗下束手静立。
他缩着头,尽量降低存在感,也不敢偷听偷看,可那毫不掩饰的怒骂如同魔音咒语,直往耳朵里钻。
“你个逆子,竟然去逛平康坊,你宫里收了那么多美人,还不够么。”
“逛就逛了吧,你还被人看见了,你还要不要脸了。”
“被人看见也就算了,你还是被久朝救下的,你,你,可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朕,朕怎么就这么倒霉。”
“咳咳咳,你把那刺客留下干什么,长得美,长得美就能不要命了,色令智昏啊,色令智昏。”
“你说,立秋那日你干什么去了,你,你,你竟然劫法场去了。”
“你说,你劫法场干什么,咳咳咳,你好色,劫点姑娘就得了,你劫小子干什么,皮糙肉厚的,有什么可看的。”
夏纪纲踉跄了下,感情这骂人的是圣人,挨骂的是太子啊,这可是皇家隐秘,千载难逢,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啊,没胆子偷听,也要听。
再说了,他是被动偷听,可不是主动的,他是无辜的。
原来孤竹馆是因为这个被查抄的,这个韩长暮,嘴还真够严实的,一头撞进了热闹的怀里,竟不给他分点听听。
圣人一句一句骂下来,越说越不像话,可夏纪纲却越听越觉得有道理。
圣人也是为人父的,自己亲生的儿子,闯了祸,不宠着惯着哄着吓唬着,难不成真的掐死么。
不过,他听到了这么狗血,这么上头的八卦,会不会被圣人灭了口呢。
圣人终于骂累了,骂的嗓子疼,连灌了几口茶,把太子轰出去了。
夏纪纲进门,正与捂着脑门的太子擦肩而过,他没敢看太子的惨状,一低头,看到金砖地上碎成八瓣儿的白玉镇纸。
他摇了摇头,圣人的脾气越来越大了,以前十天半个月才换一回的白玉镇纸,现在三五天就得换一回了。
圣人真的不考虑把白玉镇纸换成铜镇纸么,结实,砸不坏,关键是砸人脑袋,一砸一个血洞,够解气啊。
夏纪纲不知和圣人说了些什么,暮色中归来时,带回了便宜行事的密旨,令韩长暮全权察查此案,半个月后启程玉门关。
夏纪纲正襟危坐,满脸凝重:“玉门关之事,久朝可有什么打算。”
韩长暮微微前倾:“杨英华一案原本是京兆府在查,而此番杨幼梓的消息,又是京兆府报上来的,大人,卑职此去玉门关,人多眼杂,又事关西域诸国,为免打草惊蛇,卑职不打算带内卫司的人去,想从京兆府调些人手同去。”
夏纪纲眸光一瞬:“也好,久朝打算带谁去。”
韩长暮脑中划过姚杳将醒未醒的模样,道:“京兆府参军,姚杳。”
夏纪纲愣了一愣:“那个牙尖嘴利的姑娘。”
如今世风开化,朝中军中都不乏女官,但女子素来娇弱吃不得苦,嫁人之后多半会辞官不做,相夫教子,有走的有来的,走马灯一般,如此算下来,女官并不算多。
姚杳低眉一瞬,爽利的挥手:“走,去内卫司,求见韩少使。”
冷临江愣了一愣,忙追上来:“你知道内卫司的门打哪边儿开么。”
姚杳在马背上甩了下马鞭:“你知道就行了。”
“......”
内卫司的门打哪边儿开,寻常百姓或许不清楚,可吃官饭的,哪怕只是个微末小官儿,入仕的头一日,就是弄清楚内卫司的门打哪开。
毕竟要先弄清楚内卫司的门怎么开,才好时时刻刻警醒自己绕着内卫司走,要知道连那门前的一对儿石狮子,都长着一副要吃人的嘴脸,实在是令人胆寒。
自带了杨英华和物证回到内卫司,韩长暮就一头扎进公事房,不停的翻阅从杨家带回来的信笺手札,再也没挪过地方。
他不问缘由不辨是非,大张旗鼓的拿了杨家的一干人等,没有审没有问,直接投入狱中,想来已闹得沸沸扬扬,惊动了许多人,他要的就是这惊动二字,若杨幼梓之妻果真与谁有所勾连,现下那人怕是要忍不住了。
“少使,京兆府的冷少尹和姚参军求见。”孟岁隔急匆匆的递上一封名帖,低声道。
韩长暮愣了一下:“请去正堂。”
手边儿那盏茶倒是难得好茶,可续了又续,从浓香饮到寡淡,再好的茶也没了味道。
冷临江喝得嘴里发苦,啧啧了舌,起来坐下,坐下又起来,像是屁股上生了疮,显然有些坐不住了。
姚杳低着头,把地上一个一个的方寸青砖数了八百回,还没等数清楚,她就坐不住了,可有事求人,总得耐着性子等,耐着性子跟冷临江骂了一句:“官儿不大,架子倒挺大。”
冷临江疾步走到庭前,又皱着眉走回来,摇了摇头,替韩长暮辩解了一句,可又觉得词穷:“老韩虽说面冷,可,嗨,我也好多年没见他了,许是,许是受了什么磋磨吧,不应该啊,他这身份,谁敢磋磨他啊,嫌命长了么。”
话音犹在,韩长暮四平八稳的进了正堂,又四平八稳的端坐着:“冷少尹,姚参军,不知此次来找某,是有何事。”
冷临江原本想笑一笑,以示亲近,可见韩长暮这副模样,他那笑还没绽开,就凝固了,尴尬道:“这个,今日长安县李家二公子来报,他的飞奴从玉门关飞回,带了一封书信回来。”
言罢,他将布条递给韩长暮,继续道:“某与姚参军前来,是想借杨幼梓的手札一用,比对一下字迹。”
说完,姚杳和冷临江皆觑着韩长暮的神情,谁料他连面皮儿都没扯动一下:“多谢冷少尹和姚参军来报某,这信某留下了,某会详查此事的。”
这副公事公办的客气,就像重拳打在了棉花上,有力使不出,叫人挑不出错,也发不出火。
呵,这暴脾气,真不知他是不识字还是听不懂人话。
姚杳忍了许久,终于忍不住了,拍案而起,正欲说话,却见韩长暮一记眸光冷冷扫过来,她把话又咽了回去,只艰难道:“这个,那,就有劳韩少使了,韩少使辛苦了。”
韩长暮玩味的瞧着姚杳,见她英气的脸上憋着敢怒不敢言的郁结,脸涨得微红,不禁眼角一跳,依旧神情淡漠,一身官袍妥帖的连个衣褶子都没有:“若无事,某就不远送了。”
姚杳哽的几乎吐出一口老血来,这世上怎么会有这样油盐不进,好赖不分的人,若非,若非他官儿大,她真想揪着他的衣领子,给他两耳光,再问问他是聋还是瞎。
姚杳骂完韩长暮,又骂自己没用,翻身上马又见冷临江,那股子无名火拱的她气闷不已,同样都是绯袍子,怎么这个绯袍子就这么中看不中用呢,她重重甩了下马鞭,绝尘而去。
“阿杳,你干什么去啊。”冷临江打马赶了上来。
“吃大户去。”
“谁是大户。”冷临江摸了摸后脑勺。
姚杳目不斜视:“你啊。”
“......”
韩长暮啜了口茶,仔细比对了布条上的字迹,虽然墨痕氤氲,字迹有些看不清,但笔法依稀尚存,确为杨幼梓亲笔所书。
他轻轻靠着椅背,看来饷银和布防图失踪一案,的确另有蹊跷。
别的不说,如此惹眼的辎重车队,是如何避过戍军的耳目,绕开了玉门关,走到莫贺延碛去的。
车队为何要绕开玉门关,是人刻意为之还是迷了方向。
杨英华的案子可以暂且按下,往后拖一拖,可饷银和布防图失踪一案,却是不能耽误的,他合上书卷,骑马去了善和坊。
善和坊不大,但所居多是高门显贵,围墙高大,秋日午后,日光晒得人暖洋洋的,暗影从墙头斜到地上,曲巷更显狭窄。
内卫司使夏纪纲的宅子就位于善和坊北曲,他是经年老吏,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做了十五载的内卫司使,最善想陛下之所想,急陛下之所急,是朝中最得圣心的紫袍高官。
他宦海行船数十年,素来勤勉谨慎,可偏偏就在阴沟里翻了船,栽在了杨幼梓的身上,饷银和布防图失踪后,杨幼梓被通缉,他因监管不力,挨了三十棍子。
若年轻时,这三十棍子打在身上,皮开肉绽不算什么,可他到底上了年纪,这三十棍子打下来,他愣是在床榻上趴了半个月。
韩长暮身份显赫特殊,又是秦王殿下举荐提拔的,但为人谦逊勤勉,夏纪纲觉得,抛开身份不提,韩长暮的确不失为冷面寒铁,假以时日,必能成一代名臣。
听了韩长暮所报,夏纪纲也觉事有蹊跷,不能耽误,他撑着起身进宫面圣。
进了两仪门,刚走到两仪殿的西阁窗下,就听到里头传来怒吼,“砰”的一声,不知是个什么重物,砸到了地上,连窗上糊的霞影纱都震得晃了晃。
夏纪纲狠狠哆嗦了一下,他到底老成持重,没有一屁股瘫在地上,忙在窗下束手静立。
他缩着头,尽量降低存在感,也不敢偷听偷看,可那毫不掩饰的怒骂如同魔音咒语,直往耳朵里钻。
“你个逆子,竟然去逛平康坊,你宫里收了那么多美人,还不够么。”
“逛就逛了吧,你还被人看见了,你还要不要脸了。”
“被人看见也就算了,你还是被久朝救下的,你,你,可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朕,朕怎么就这么倒霉。”
“咳咳咳,你把那刺客留下干什么,长得美,长得美就能不要命了,色令智昏啊,色令智昏。”
“你说,立秋那日你干什么去了,你,你,你竟然劫法场去了。”
“你说,你劫法场干什么,咳咳咳,你好色,劫点姑娘就得了,你劫小子干什么,皮糙肉厚的,有什么可看的。”
夏纪纲踉跄了下,感情这骂人的是圣人,挨骂的是太子啊,这可是皇家隐秘,千载难逢,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啊,没胆子偷听,也要听。
再说了,他是被动偷听,可不是主动的,他是无辜的。
原来孤竹馆是因为这个被查抄的,这个韩长暮,嘴还真够严实的,一头撞进了热闹的怀里,竟不给他分点听听。
圣人一句一句骂下来,越说越不像话,可夏纪纲却越听越觉得有道理。
圣人也是为人父的,自己亲生的儿子,闯了祸,不宠着惯着哄着吓唬着,难不成真的掐死么。
不过,他听到了这么狗血,这么上头的八卦,会不会被圣人灭了口呢。
圣人终于骂累了,骂的嗓子疼,连灌了几口茶,把太子轰出去了。
夏纪纲进门,正与捂着脑门的太子擦肩而过,他没敢看太子的惨状,一低头,看到金砖地上碎成八瓣儿的白玉镇纸。
他摇了摇头,圣人的脾气越来越大了,以前十天半个月才换一回的白玉镇纸,现在三五天就得换一回了。
圣人真的不考虑把白玉镇纸换成铜镇纸么,结实,砸不坏,关键是砸人脑袋,一砸一个血洞,够解气啊。
夏纪纲不知和圣人说了些什么,暮色中归来时,带回了便宜行事的密旨,令韩长暮全权察查此案,半个月后启程玉门关。
夏纪纲正襟危坐,满脸凝重:“玉门关之事,久朝可有什么打算。”
韩长暮微微前倾:“杨英华一案原本是京兆府在查,而此番杨幼梓的消息,又是京兆府报上来的,大人,卑职此去玉门关,人多眼杂,又事关西域诸国,为免打草惊蛇,卑职不打算带内卫司的人去,想从京兆府调些人手同去。”
夏纪纲眸光一瞬:“也好,久朝打算带谁去。”
韩长暮脑中划过姚杳将醒未醒的模样,道:“京兆府参军,姚杳。”
夏纪纲愣了一愣:“那个牙尖嘴利的姑娘。”
如今世风开化,朝中军中都不乏女官,但女子素来娇弱吃不得苦,嫁人之后多半会辞官不做,相夫教子,有走的有来的,走马灯一般,如此算下来,女官并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