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王言卿听到,颇为意外,“南巡是全朝大事,我无官无职,并非命妇,跟过去恐怕不妥吧。”
确实不妥,皇帝南巡,国家大事总不能不管了,内阁文臣、卫兵武将都要随行,再算上侍奉皇帝的后妃、宫女、宦官,光现在统计的人数就足有万余。一万多人出行不是小事,稍有差池就会酿成大祸,南巡的安全压力非常巨大,随行臣子都尽量减少侍从,实在年老体衰、走不动路的臣子会带一两个长随,但没人携带妻眷。陆珩这种时候带一个女子,无论怎么说都太冒尖了。
可是事在人为,这种事可以想办法解决,万一王言卿留在京城却被傅霆州劫走,那就无法挽回了。相比之下,陆珩宁愿冒着枪打出头鸟的风险,把王言卿带在身边。
陆珩说:“没关系,其他人也要带丫鬟,我少带几个人,将你加进去,并不妨事。”
陆珩说得笃定,王言卿没有怀疑,立马安下心。她不想给陆珩添麻烦,从始至终没有闹过一句,但听到可以同行,她的神情还是明显振奋起来。
说来惭愧,她醒来已有五个月,然而除了陆珩,她在陆府再没有说得上话的人。能跟着陆珩一起出门,她当然愿意。
这么一说,王言卿紧张起来,忙问:“南巡要准备什么?我还什么都没收拾呢。”
她说着就想回去置备东西,陆珩止住她的动作,说:“不急。现在还在点兵,至少得准备两个月才能出发。”
还有两个月,王言卿心里安稳下来,她问:“宫里娘娘也要出行吗?”
“是。”陆珩点头,“这是皇上登基后第一次回乡,多半也是最后一次了。皇帝要回去祭拜显陵,他想带着后妃给兴献王看看,以慰兴献王在天之灵。张皇后已确定随行,剩下的人选还没定好,但多半是方德嫔、阎丽嫔。”
王言卿点头,她努力想了一会,终于在脑海中把这些名字和脸对上。上次探病时她和这些后妃有一面之缘,方德嫔端着脸,脸偏长略方,看起来很刚硬,是个不苟言笑的性子。阎丽嫔要柔和娇美一点,脸颊圆润,身材娇小,无愧她的封号。
这么一想,王言卿忽然意识到探病那天阎丽嫔的表现似乎不大对劲。她总是贴着墙角站,而且频频抬手、捏手帕、抚摸衣服,看起来很紧张。陆珩见王言卿若有所思,问:“怎么了?”
王言卿颦眉,过了一会缓缓摇头:“没什么。应当是我想多了。”
阎丽嫔作为一个年轻稚嫩、无依无靠的妃嫔,给蒋太后侍疾时紧张很正常。大概是王言卿想多了吧。
皇帝是一个主见很强的人,定下南巡计划后立马开始推进,分三路积极准备。一路钦差带着圣旨,同地方巡抚搭盖南巡沿途的驻跸行宫;一路去安陆修饰兴王旧邸;一路去大峪山,准备兴献王和章圣蒋太后合葬事宜。
朝中所有人都在忙南巡的事,兵部安排扈从驿传事宜,户部下发置办粮草、扈从人马所需银钱,户部尚书天天进宫哭穷,最后皇帝被哭烦了,从自己的私库太仓中拨银二十万两。礼部尚书严维呈上了一份详细的南巡计划,包括离京日期、祭祀礼仪、巡视流程,具体到哪一天去哪个地方,各地何时接驾,沿途官员、耆老及诸王如何晋见,都仔仔细细写好了。皇帝对这份计划书非常满意,特意在早朝上褒奖了严维。
南巡对文官来说是个博出彩的地方,他们忙着争权夺利,武将中的气氛却截然相反。皇帝南巡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对于武将来说,这是个扔不得也接不得的烫手山芋,做好了是应该,但凡出丝毫差错,那就等着全家流放吧。
锦衣卫原身是仪鸾司,负责皇帝仪仗和侍卫,是皇帝的脸面,所以他们的衣服才那么花哨。后来洪武皇帝为了控制功臣,不断给自己的亲军下放权力,之后干脆撤仪鸾司,改制锦衣卫,锦衣卫才从原来的仪仗队变成如今集搜集情报、巡查缉捕、直驾侍卫于一体的独立军种。
但扈行仪仗依然是他们的老本行,这次南巡调动锦衣卫足足八千人,六千人保护皇帝,二千人充当仪仗门面,陆珩这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就是在筛选、调配锦衣卫人手。此外还有扈驾官军六千人,这部分人由五城兵马司出,正巧由傅霆州经手。
大概,这就叫不是冤家不聚头吧。
七月十六,准备了三个月的南巡终于开始了。皇帝率领文武百官、护卫侍从近一万五千人,离开紫禁城,浩浩荡荡往安陆走去。哪怕随行队伍高达一万五,但只有最核心、最重要的几个官员有幸跟皇帝出门,勋贵中则是武定侯郭勋、成国公朱希忠和镇远侯傅霆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道士陶仲文。
傅霆州混在一票开国元勋中,年轻的扎眼。众人明面上不说,私底下都在嘀咕,傅霆州是不是要被皇上重用了?
众臣揣测圣意时,没人注意到,后宫伴驾人选变成了皇后张氏、德嫔方氏和端嫔曹氏,阎丽嫔被悄悄换下去了。同时,还有一辆马车,无声混入队伍中。
傅霆州勒着马走在舆辇之右,目光静静盯着一个地方。他看的十分投入,靠近的人也不由朝那个方向望了一眼,然而除了滚滚车流,并没有看到其他。传信人奇怪,问道:“镇远侯,你在看什么?”
傅霆州回神,不动声色地收回眼睛:“没什么。怎么了?”
“哦。”传信的人单手控制着座下马匹,指向前方,“武定侯有事找你。”
今日是离京第九天,按计划晚上应该在卫辉府驻跸。傅霆州找到武定侯,问:“武定侯,您找我?”
武定侯淡淡应了一声,说:“一会就到卫辉了,进行宫时你要多注意,不要出疏漏。”
傅霆州点头:“我明白。”
他说着朝队伍最中央的御辇看去,皇帝乘坐的辇车由锦衣卫护送,锦衣卫之外才是五城兵马司的官兵,傅霆州负责的部分便是右路。但现在,傅霆州直觉御辇外护卫的走向不太对,皱眉问道:“今日锦衣卫是谁当值,怎么巡逻和往常不一样?”
武定侯年过五旬,身体已经发福,骑在马上早不似当年矫健,但那双鹰隼一样的眼睛依然能看出是从军之人。他脸上皱纹纵横,嘴角两侧刻着深深的纹路,让人望而生畏。他的声音同样低沉沉的,听不出情绪:“是陆珩。刚才皇上有兴致,放弃御辇,想要骑马。陆珩陪着皇上跑马去了。”
傅霆州没出声,眉毛稍稍抬了抬。难怪他觉得锦衣卫走动的方向不对,原来,辇车里是空的。
涉及皇帝,这事不好置评,傅霆州轻轻笑了下,道:“难得皇上兴致好,陆指挥使亲自做陪,安全应当是无虞的。”
傅霆州清晰地听到武定侯冷冷嗤了一声。武定侯自恃功高,认为京城武官都该以他为首,但是现在,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频频挑战他的权威。武定侯抬起一边唇角,脸上不屑之意昭然:“这样最好,真要是出了什么差池,多少人要跟着他掉脑袋,他担当的起?”
傅霆州垂下眼睛,没有应话。官位做到一定程度,无论有没有前仇旧怨,最后都会变成仇人。前几年武定侯还说过陆珩的好话,到现在,就已经完全成仇了。
陆珩的势头太猛了,这段时间接连破获两桩大案,风头无出其二。文官,勋贵,以及锦衣卫内部,已有许多人看不惯他。
有些时候,太早起跑,未必是好事。
武定侯这些年在京城呼风唤雨,早已忘了怕是什么滋味,指点一个后辈毫无顾忌。武定侯说完陆珩,淡淡瞥了傅霆州一眼,说:“陆珩敢这么狂,无非倚仗他和皇帝一起长大。皇帝少年老成,但偶尔也需要同龄人说说话,陆珩抢占了先机,你也该加把劲了。”
傅霆州低垂视线,露出受教之色。武定侯呵斥完后,又转了脸色,叹道:“我明白你的顾忌,这种事急不得。你和皇帝没有童年情分,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这里面的分寸一定要拿捏好。”
傅霆州适时说道:“晚辈年轻,没什么经验,还请武定侯赐教。”
武定侯很满意傅霆州的上道,他脸上露出自矜的笑,拈着胡须道:“官场是冷板凳,要耐得住性子才能坐出名堂。有时候你自己跌打滚爬十年,不如老人提点一句。我在你这个年纪时,还在军营里跑腿呢。你年纪轻轻就成了侯爷,顺顺畅畅进了官场,起点比我和你祖父强多了。只要安排的好,日后必前途无量。”
傅霆州意识到武定侯要说什么了。他垂着眼睛,紧紧盯着红棕色的鬃毛,手上不觉攥紧。马被缰绳勒住,不舒服地甩了甩头,用力打了个响鼻。傅霆州回过神,手指绷紧,最后低头说:“晚辈如何敢和武定侯比。祖父亡故,家父不理俗务,晚辈无长辈可依,惟望武定侯指点。”
武定侯满意地点头,笑道:“我没看错,你果然是个有上进心的。但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总想着建功立业,却不耐烦打根基。他们文人有句话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不讲究这些酸的,但大体意思差不多。总要先成家,把根扎稳了,才能往高处够。”
话到如此,武定侯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他可以扶持傅霆州,但傅霆州要先交投名状。傅霆州孝期已过了五个月,至今还没有上洪家提亲,不免让武定侯多想。
傅霆州想到刚才看到的那辆马车,心中划过一阵闷闷的疼。他一直都知道她的心结,但他没办法,他不只是傅霆州,更是镇远侯,他要为整个傅家打算。
官场和小时候读书习武不一样,不是你努努力就能解决的。官场上背后若没人,任你有通天才能,也一步都走不了。现在内阁那些人,刚考中进士的时候哪一个不是一腔热血,清高廉洁,但二十年沉浮磋磨下来,还不是乖乖认了老师。
文官靠师生,武官靠血缘。傅霆州时常遗憾,如果王言卿是某位贵族家的女儿该多好,哪怕只是旁支,哪怕只有姓氏相同,他都愿意为了她放弃联姻,抗争官场。可是她不是。
真是遗憾。
傅霆州最终淡淡笑了笑,说:“这段时间忙着南巡的事,六礼没准备好,不敢贸然上门,怕唐突了洪小姐。等南巡事了,晚辈必亲自上门。”
皇帝跑了一圈,终于玩尽兴了,在众人的拱卫下回到辇车。陆珩跟在皇帝身后,哪怕没看,他也能想象到现在有多少人看他不顺眼,正卯着劲挑他的错。陆珩暗暗叹息,然而这种事避无可避,但凡往上走,就免不了风霜雨雪,这世上只有庸人最安全。
皇帝由道士调养了多年,但身体根基依然很弱,在外面骑了一圈马就累了。幸好卫辉府到了,前面就是安排好的行宫,陆珩下马,护卫着皇帝往行宫内走去。
陆珩一路肃容,其实颇有些心不在焉。他想去看看王言卿,这一路上他怕被人看出在意,白日从不往王言卿的车边走,只有晚上才能见到她。陆珩注意到今日傅霆州一直盯着她的车,看来,傅霆州已经知道她的位置了。
陆珩不知道第多少次在心里骂,混账玩意,傅霆州是没有其他事情可干了吗,一天天的只知道盯着王言卿?
陆珩清楚皇帝的身体,他预料皇帝累了,要早早休息,这样一来他也能早点回去。
进入行宫后,陆珩就有些迫不及待。但是文臣的繁文缛节尤其多,明显皇帝累了,臣子也累了,但礼部非要让卫辉府官员和汝王朱祐椁按照礼法,一板一眼地朝见皇帝。
陆珩和皇帝一齐耐着性子,等流程走完。卫辉府官员行过三拜九叩大礼后,皇帝意思性地询问汝王朱祐椁,官样话才说了两句,外面忽然传来高喊声:“皇上,冤枉啊!民妇有冤!”
陆珩漫不经心的脑子一瞬间清醒过来,他手按在刀柄上,立即挡在皇帝身前,冷声道:“护驾。”
行殿中的人还没反应过来,锦衣卫已经一圈圈将皇帝围住。众人这才如梦初醒,喊人的、护驾的乱成一团,卫辉的知府程攸海脸色显著难看起来。
百姓在皇帝行殿外喊冤,这不就是说他治下无方吗?程知府立刻向皇帝请罪,红着脸道:“臣有罪,不知道哪里来的刁民惊扰圣驾,臣这就将他们赶出去。”
皇帝却摆手,淡淡开口:“她专程跑到行殿喊冤,应当真有大事欲禀。先问问她因何喊冤吧。”
刚才喊冤的声音已经听不到了,应当是被侍卫或者太监控制住。皇帝发话,众人不敢不从,陆珩默默退到皇帝身后,其他锦衣卫接到陆珩的示意,变幻队形,不遮挡皇帝视线,但依然拱卫在皇帝身边。一个太监从御座上走下来,快步走向外面。
过了一会,太监回来,禀报道:“圣上,外面有两个妇人,她们自称是淇县河谷村一对婆媳,家里顶梁柱下落不明。她们久寻未果,听闻圣驾驻跸此处,便来鸣冤。”
皇帝淡淡看向程知府,程知府脸色已经完全白了,冷汗涔涔,当即跪在地上,长叩道:“臣失职。”
皇帝没有发作,问:“这是怎么回事?”
程知府哪知道下辖某个城镇某个村庄里的一对无名婆媳的事情,他嗓子卡住,竟然说不出其他的话,只能反反复复念叨“臣失职,圣上饶命”。
行殿中众臣眼观鼻鼻观心,一时落针可闻。寂静中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陈寅快步走进来,一见了皇帝就连忙跪下行礼:“臣护驾来迟,罪该万死。”
皇帝对着程知府还算平静,看到陈寅,脸上的气就控制不住了。皇帝呵斥道:“你身为锦衣卫长官,负责行殿安全,却连什么时候有人靠近行殿都不知道。今日来的是一对婆媳,若是来了刺客该如何?”
皇帝一方面气陈寅没管好行宫,另一方面更气陈寅怠慢。锦衣卫是皇帝的爪牙、臂膀,可是危险发生之时,陈寅甚至都不在皇帝身边。
如此臂膀,要之何用?
陈寅无话可说,唯有低头,乖乖听训。
皇帝怒斥陈寅,其他官员不敢触霉头,全假装听不到。陆珩视线悄悄扫过,沉眸想了想,上前道:“圣上,臣愿意为陈都指挥使分忧,查明冤情。”
陈寅听到陆珩的话,霍得抬眼,目光中的冷光恨不得将陆珩撕碎。陆珩这是连遮掩都不愿意做了,明晃晃踩着他往上爬。首辅张敬恭的表情微妙起来,次辅李时看到张敬恭的脸色,出来说道:“可是南巡行程都安排好了,明日便该启程去磁州了,陆指挥使如何查案?”
陆珩不慌不忙,说:“闻冤而不顾,传出去有损圣上明君之名。臣不过想为君分忧罢了。”
皇帝不说话,张敬恭看向礼部尚书严维,问:“严维,在卫辉停留,可影响后续南巡大计?”
严维一不留神便被甩了一个烫手山芋,他看似回想,其实飞快掂量皇帝的表情。皇帝在乎名声,他没说不允许,应当不在意耽误一两天。而且连续赶路九天,说不定皇帝也累了,想顺势在此休息一二。
严维斟酌了得失,最后谨慎说:“皇上十八那天精简了后面的行程,若暂留片刻,应当无碍。”
张敬恭脸色变沉,再次问:“那依你之见,最多可耽误几日?”
严维汗都要下来了,这让他如何说,无论怎么做都会得罪人。凝滞中,陆珩主动抱拳道:“臣记得在严大人原本的计划中,应当二十八驻跸卫辉,二十九启程磁州。臣可在二十九之前查明真相,绝不耽误南巡行程。”
殿中臣子无论文武,都在做壁上观,听到这里他们脸上才出现变化。今天便是二十五日,而且已经日暮,满打满算陆珩不过三天时间。三天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查明真相,陆珩竟敢如此狂妄?
严维看似垂着头,其实眼角在悄悄觑皇帝。皇帝面容沉静,淡淡点了下头,说:“好。那就这样定了,若没事,你们都下去吧。”
确实不妥,皇帝南巡,国家大事总不能不管了,内阁文臣、卫兵武将都要随行,再算上侍奉皇帝的后妃、宫女、宦官,光现在统计的人数就足有万余。一万多人出行不是小事,稍有差池就会酿成大祸,南巡的安全压力非常巨大,随行臣子都尽量减少侍从,实在年老体衰、走不动路的臣子会带一两个长随,但没人携带妻眷。陆珩这种时候带一个女子,无论怎么说都太冒尖了。
可是事在人为,这种事可以想办法解决,万一王言卿留在京城却被傅霆州劫走,那就无法挽回了。相比之下,陆珩宁愿冒着枪打出头鸟的风险,把王言卿带在身边。
陆珩说:“没关系,其他人也要带丫鬟,我少带几个人,将你加进去,并不妨事。”
陆珩说得笃定,王言卿没有怀疑,立马安下心。她不想给陆珩添麻烦,从始至终没有闹过一句,但听到可以同行,她的神情还是明显振奋起来。
说来惭愧,她醒来已有五个月,然而除了陆珩,她在陆府再没有说得上话的人。能跟着陆珩一起出门,她当然愿意。
这么一说,王言卿紧张起来,忙问:“南巡要准备什么?我还什么都没收拾呢。”
她说着就想回去置备东西,陆珩止住她的动作,说:“不急。现在还在点兵,至少得准备两个月才能出发。”
还有两个月,王言卿心里安稳下来,她问:“宫里娘娘也要出行吗?”
“是。”陆珩点头,“这是皇上登基后第一次回乡,多半也是最后一次了。皇帝要回去祭拜显陵,他想带着后妃给兴献王看看,以慰兴献王在天之灵。张皇后已确定随行,剩下的人选还没定好,但多半是方德嫔、阎丽嫔。”
王言卿点头,她努力想了一会,终于在脑海中把这些名字和脸对上。上次探病时她和这些后妃有一面之缘,方德嫔端着脸,脸偏长略方,看起来很刚硬,是个不苟言笑的性子。阎丽嫔要柔和娇美一点,脸颊圆润,身材娇小,无愧她的封号。
这么一想,王言卿忽然意识到探病那天阎丽嫔的表现似乎不大对劲。她总是贴着墙角站,而且频频抬手、捏手帕、抚摸衣服,看起来很紧张。陆珩见王言卿若有所思,问:“怎么了?”
王言卿颦眉,过了一会缓缓摇头:“没什么。应当是我想多了。”
阎丽嫔作为一个年轻稚嫩、无依无靠的妃嫔,给蒋太后侍疾时紧张很正常。大概是王言卿想多了吧。
皇帝是一个主见很强的人,定下南巡计划后立马开始推进,分三路积极准备。一路钦差带着圣旨,同地方巡抚搭盖南巡沿途的驻跸行宫;一路去安陆修饰兴王旧邸;一路去大峪山,准备兴献王和章圣蒋太后合葬事宜。
朝中所有人都在忙南巡的事,兵部安排扈从驿传事宜,户部下发置办粮草、扈从人马所需银钱,户部尚书天天进宫哭穷,最后皇帝被哭烦了,从自己的私库太仓中拨银二十万两。礼部尚书严维呈上了一份详细的南巡计划,包括离京日期、祭祀礼仪、巡视流程,具体到哪一天去哪个地方,各地何时接驾,沿途官员、耆老及诸王如何晋见,都仔仔细细写好了。皇帝对这份计划书非常满意,特意在早朝上褒奖了严维。
南巡对文官来说是个博出彩的地方,他们忙着争权夺利,武将中的气氛却截然相反。皇帝南巡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对于武将来说,这是个扔不得也接不得的烫手山芋,做好了是应该,但凡出丝毫差错,那就等着全家流放吧。
锦衣卫原身是仪鸾司,负责皇帝仪仗和侍卫,是皇帝的脸面,所以他们的衣服才那么花哨。后来洪武皇帝为了控制功臣,不断给自己的亲军下放权力,之后干脆撤仪鸾司,改制锦衣卫,锦衣卫才从原来的仪仗队变成如今集搜集情报、巡查缉捕、直驾侍卫于一体的独立军种。
但扈行仪仗依然是他们的老本行,这次南巡调动锦衣卫足足八千人,六千人保护皇帝,二千人充当仪仗门面,陆珩这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就是在筛选、调配锦衣卫人手。此外还有扈驾官军六千人,这部分人由五城兵马司出,正巧由傅霆州经手。
大概,这就叫不是冤家不聚头吧。
七月十六,准备了三个月的南巡终于开始了。皇帝率领文武百官、护卫侍从近一万五千人,离开紫禁城,浩浩荡荡往安陆走去。哪怕随行队伍高达一万五,但只有最核心、最重要的几个官员有幸跟皇帝出门,勋贵中则是武定侯郭勋、成国公朱希忠和镇远侯傅霆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道士陶仲文。
傅霆州混在一票开国元勋中,年轻的扎眼。众人明面上不说,私底下都在嘀咕,傅霆州是不是要被皇上重用了?
众臣揣测圣意时,没人注意到,后宫伴驾人选变成了皇后张氏、德嫔方氏和端嫔曹氏,阎丽嫔被悄悄换下去了。同时,还有一辆马车,无声混入队伍中。
傅霆州勒着马走在舆辇之右,目光静静盯着一个地方。他看的十分投入,靠近的人也不由朝那个方向望了一眼,然而除了滚滚车流,并没有看到其他。传信人奇怪,问道:“镇远侯,你在看什么?”
傅霆州回神,不动声色地收回眼睛:“没什么。怎么了?”
“哦。”传信的人单手控制着座下马匹,指向前方,“武定侯有事找你。”
今日是离京第九天,按计划晚上应该在卫辉府驻跸。傅霆州找到武定侯,问:“武定侯,您找我?”
武定侯淡淡应了一声,说:“一会就到卫辉了,进行宫时你要多注意,不要出疏漏。”
傅霆州点头:“我明白。”
他说着朝队伍最中央的御辇看去,皇帝乘坐的辇车由锦衣卫护送,锦衣卫之外才是五城兵马司的官兵,傅霆州负责的部分便是右路。但现在,傅霆州直觉御辇外护卫的走向不太对,皱眉问道:“今日锦衣卫是谁当值,怎么巡逻和往常不一样?”
武定侯年过五旬,身体已经发福,骑在马上早不似当年矫健,但那双鹰隼一样的眼睛依然能看出是从军之人。他脸上皱纹纵横,嘴角两侧刻着深深的纹路,让人望而生畏。他的声音同样低沉沉的,听不出情绪:“是陆珩。刚才皇上有兴致,放弃御辇,想要骑马。陆珩陪着皇上跑马去了。”
傅霆州没出声,眉毛稍稍抬了抬。难怪他觉得锦衣卫走动的方向不对,原来,辇车里是空的。
涉及皇帝,这事不好置评,傅霆州轻轻笑了下,道:“难得皇上兴致好,陆指挥使亲自做陪,安全应当是无虞的。”
傅霆州清晰地听到武定侯冷冷嗤了一声。武定侯自恃功高,认为京城武官都该以他为首,但是现在,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频频挑战他的权威。武定侯抬起一边唇角,脸上不屑之意昭然:“这样最好,真要是出了什么差池,多少人要跟着他掉脑袋,他担当的起?”
傅霆州垂下眼睛,没有应话。官位做到一定程度,无论有没有前仇旧怨,最后都会变成仇人。前几年武定侯还说过陆珩的好话,到现在,就已经完全成仇了。
陆珩的势头太猛了,这段时间接连破获两桩大案,风头无出其二。文官,勋贵,以及锦衣卫内部,已有许多人看不惯他。
有些时候,太早起跑,未必是好事。
武定侯这些年在京城呼风唤雨,早已忘了怕是什么滋味,指点一个后辈毫无顾忌。武定侯说完陆珩,淡淡瞥了傅霆州一眼,说:“陆珩敢这么狂,无非倚仗他和皇帝一起长大。皇帝少年老成,但偶尔也需要同龄人说说话,陆珩抢占了先机,你也该加把劲了。”
傅霆州低垂视线,露出受教之色。武定侯呵斥完后,又转了脸色,叹道:“我明白你的顾忌,这种事急不得。你和皇帝没有童年情分,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这里面的分寸一定要拿捏好。”
傅霆州适时说道:“晚辈年轻,没什么经验,还请武定侯赐教。”
武定侯很满意傅霆州的上道,他脸上露出自矜的笑,拈着胡须道:“官场是冷板凳,要耐得住性子才能坐出名堂。有时候你自己跌打滚爬十年,不如老人提点一句。我在你这个年纪时,还在军营里跑腿呢。你年纪轻轻就成了侯爷,顺顺畅畅进了官场,起点比我和你祖父强多了。只要安排的好,日后必前途无量。”
傅霆州意识到武定侯要说什么了。他垂着眼睛,紧紧盯着红棕色的鬃毛,手上不觉攥紧。马被缰绳勒住,不舒服地甩了甩头,用力打了个响鼻。傅霆州回过神,手指绷紧,最后低头说:“晚辈如何敢和武定侯比。祖父亡故,家父不理俗务,晚辈无长辈可依,惟望武定侯指点。”
武定侯满意地点头,笑道:“我没看错,你果然是个有上进心的。但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总想着建功立业,却不耐烦打根基。他们文人有句话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不讲究这些酸的,但大体意思差不多。总要先成家,把根扎稳了,才能往高处够。”
话到如此,武定侯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他可以扶持傅霆州,但傅霆州要先交投名状。傅霆州孝期已过了五个月,至今还没有上洪家提亲,不免让武定侯多想。
傅霆州想到刚才看到的那辆马车,心中划过一阵闷闷的疼。他一直都知道她的心结,但他没办法,他不只是傅霆州,更是镇远侯,他要为整个傅家打算。
官场和小时候读书习武不一样,不是你努努力就能解决的。官场上背后若没人,任你有通天才能,也一步都走不了。现在内阁那些人,刚考中进士的时候哪一个不是一腔热血,清高廉洁,但二十年沉浮磋磨下来,还不是乖乖认了老师。
文官靠师生,武官靠血缘。傅霆州时常遗憾,如果王言卿是某位贵族家的女儿该多好,哪怕只是旁支,哪怕只有姓氏相同,他都愿意为了她放弃联姻,抗争官场。可是她不是。
真是遗憾。
傅霆州最终淡淡笑了笑,说:“这段时间忙着南巡的事,六礼没准备好,不敢贸然上门,怕唐突了洪小姐。等南巡事了,晚辈必亲自上门。”
皇帝跑了一圈,终于玩尽兴了,在众人的拱卫下回到辇车。陆珩跟在皇帝身后,哪怕没看,他也能想象到现在有多少人看他不顺眼,正卯着劲挑他的错。陆珩暗暗叹息,然而这种事避无可避,但凡往上走,就免不了风霜雨雪,这世上只有庸人最安全。
皇帝由道士调养了多年,但身体根基依然很弱,在外面骑了一圈马就累了。幸好卫辉府到了,前面就是安排好的行宫,陆珩下马,护卫着皇帝往行宫内走去。
陆珩一路肃容,其实颇有些心不在焉。他想去看看王言卿,这一路上他怕被人看出在意,白日从不往王言卿的车边走,只有晚上才能见到她。陆珩注意到今日傅霆州一直盯着她的车,看来,傅霆州已经知道她的位置了。
陆珩不知道第多少次在心里骂,混账玩意,傅霆州是没有其他事情可干了吗,一天天的只知道盯着王言卿?
陆珩清楚皇帝的身体,他预料皇帝累了,要早早休息,这样一来他也能早点回去。
进入行宫后,陆珩就有些迫不及待。但是文臣的繁文缛节尤其多,明显皇帝累了,臣子也累了,但礼部非要让卫辉府官员和汝王朱祐椁按照礼法,一板一眼地朝见皇帝。
陆珩和皇帝一齐耐着性子,等流程走完。卫辉府官员行过三拜九叩大礼后,皇帝意思性地询问汝王朱祐椁,官样话才说了两句,外面忽然传来高喊声:“皇上,冤枉啊!民妇有冤!”
陆珩漫不经心的脑子一瞬间清醒过来,他手按在刀柄上,立即挡在皇帝身前,冷声道:“护驾。”
行殿中的人还没反应过来,锦衣卫已经一圈圈将皇帝围住。众人这才如梦初醒,喊人的、护驾的乱成一团,卫辉的知府程攸海脸色显著难看起来。
百姓在皇帝行殿外喊冤,这不就是说他治下无方吗?程知府立刻向皇帝请罪,红着脸道:“臣有罪,不知道哪里来的刁民惊扰圣驾,臣这就将他们赶出去。”
皇帝却摆手,淡淡开口:“她专程跑到行殿喊冤,应当真有大事欲禀。先问问她因何喊冤吧。”
刚才喊冤的声音已经听不到了,应当是被侍卫或者太监控制住。皇帝发话,众人不敢不从,陆珩默默退到皇帝身后,其他锦衣卫接到陆珩的示意,变幻队形,不遮挡皇帝视线,但依然拱卫在皇帝身边。一个太监从御座上走下来,快步走向外面。
过了一会,太监回来,禀报道:“圣上,外面有两个妇人,她们自称是淇县河谷村一对婆媳,家里顶梁柱下落不明。她们久寻未果,听闻圣驾驻跸此处,便来鸣冤。”
皇帝淡淡看向程知府,程知府脸色已经完全白了,冷汗涔涔,当即跪在地上,长叩道:“臣失职。”
皇帝没有发作,问:“这是怎么回事?”
程知府哪知道下辖某个城镇某个村庄里的一对无名婆媳的事情,他嗓子卡住,竟然说不出其他的话,只能反反复复念叨“臣失职,圣上饶命”。
行殿中众臣眼观鼻鼻观心,一时落针可闻。寂静中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陈寅快步走进来,一见了皇帝就连忙跪下行礼:“臣护驾来迟,罪该万死。”
皇帝对着程知府还算平静,看到陈寅,脸上的气就控制不住了。皇帝呵斥道:“你身为锦衣卫长官,负责行殿安全,却连什么时候有人靠近行殿都不知道。今日来的是一对婆媳,若是来了刺客该如何?”
皇帝一方面气陈寅没管好行宫,另一方面更气陈寅怠慢。锦衣卫是皇帝的爪牙、臂膀,可是危险发生之时,陈寅甚至都不在皇帝身边。
如此臂膀,要之何用?
陈寅无话可说,唯有低头,乖乖听训。
皇帝怒斥陈寅,其他官员不敢触霉头,全假装听不到。陆珩视线悄悄扫过,沉眸想了想,上前道:“圣上,臣愿意为陈都指挥使分忧,查明冤情。”
陈寅听到陆珩的话,霍得抬眼,目光中的冷光恨不得将陆珩撕碎。陆珩这是连遮掩都不愿意做了,明晃晃踩着他往上爬。首辅张敬恭的表情微妙起来,次辅李时看到张敬恭的脸色,出来说道:“可是南巡行程都安排好了,明日便该启程去磁州了,陆指挥使如何查案?”
陆珩不慌不忙,说:“闻冤而不顾,传出去有损圣上明君之名。臣不过想为君分忧罢了。”
皇帝不说话,张敬恭看向礼部尚书严维,问:“严维,在卫辉停留,可影响后续南巡大计?”
严维一不留神便被甩了一个烫手山芋,他看似回想,其实飞快掂量皇帝的表情。皇帝在乎名声,他没说不允许,应当不在意耽误一两天。而且连续赶路九天,说不定皇帝也累了,想顺势在此休息一二。
严维斟酌了得失,最后谨慎说:“皇上十八那天精简了后面的行程,若暂留片刻,应当无碍。”
张敬恭脸色变沉,再次问:“那依你之见,最多可耽误几日?”
严维汗都要下来了,这让他如何说,无论怎么做都会得罪人。凝滞中,陆珩主动抱拳道:“臣记得在严大人原本的计划中,应当二十八驻跸卫辉,二十九启程磁州。臣可在二十九之前查明真相,绝不耽误南巡行程。”
殿中臣子无论文武,都在做壁上观,听到这里他们脸上才出现变化。今天便是二十五日,而且已经日暮,满打满算陆珩不过三天时间。三天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查明真相,陆珩竟敢如此狂妄?
严维看似垂着头,其实眼角在悄悄觑皇帝。皇帝面容沉静,淡淡点了下头,说:“好。那就这样定了,若没事,你们都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