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当然知道,他为什么会失败。就算当时不知道,想了十年,也想明白了。
他太急了。
盈凤真仙,给了他时间。他太急了,反而浪费了珍贵的时间。
从光柱摔下后,《纹经》碎开,彻底的融进他的身体。不能动的两年里,他什么都看不到,只有无数的金色的点与横,铺呈在无尽的黑暗中。
他只能不断修补书页。
终于,《纹经》在他的识海之中重新涌出,他也重新站了起来。自此之后,《纹经》中的每一张图,每一个结构,他都烂熟于心。
他开始补溪泉笛。
两年后,溪泉笛重新出世,引动天地异象。
他开始重头钻研明珩的笔记。
又两年,他在四神宫讲道。第一场,讲修补之术;第二场,讲明珩笔记;第三场,讲述《纹经》之道。
讲完三场后,他去了神侠庙。出来之后,李川再没有离开过云桥乡。不再看书,也不修补法器,每日除了逗儿子,便是带着三瓣花在田野里闲逛,或去溪边钓鱼,偶尔与友人喝酒闲聊。
现在,他又站到了天柱下。
穆凌不知何时离开了。
李川抬头看了会儿天柱,进入了玄奥的状态之中,天柱在视野中层层分解,他一边看一边记,直到目力用尽,才脱出了状态,回到草屋。这回躺下时,他心中已经一片平静,几息之间便沉入黑甜乡。
第二天早上,穆凌和储炳将此间的注意事项与李川说了一遍后,便在李川的催促下离开了沃池。
走之前,他们将用不上的物资都留给了李川。最多的便是各种灵果,有满满两大筐。
李川收拾了一下草屋,从碧水戒中拿出干草被褥来,铺了张床。躺着还算舒服。接着他走了出去,沿着沃泉走了走,走到微微出汗了,便停了下来。拿出金丝剑,比划了两下后,柱着剑,想了好一会,才又歪歪斜斜地往前劈出一剑,慢吞吞的摆出一招再一招来,小半个时辰过去了,才把一整套剑招使完。
接着他又重头使了一遍。摆出第二招的时候,身后的沃泉水仿佛被剑招引动一般汹涌了起来,同时被牵动的,还有天柱光。橙色的光流动在银色的水蛇中。
李川突然停了下来。
橙色的光散去了,水落了下来,砸了他一头一脸。
“也还行。”李川摇摇头,抹了把脸,笑了起来。
走回草屋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来。李川找出了伞,依然被淋的全身透湿。回去后,换了衣服,擦干头发,生了火,烧了水。一边喝热茶,吃丹余果,一边看屋外的大雨。
真安静啊。
李川在沃池待了一阵子后,草屋里便多出了许多东西来。这天,他编了张躺椅,放在天柱边上,躺上去,不知躺了多久,半睡半醒之间,远处的天幕变得橙红一片。
他翻出一壶酒,拿出两个杯子来。
“小老鼠,起来喝一杯。”
小老鼠没有出来。
喝了三杯后,李川站起身,抽出金丝剑,借着酒意,一气将整个一套剑招都连了下来。
橙红的天幕中,仿佛有无数个李川在其中练剑,剑招层迭出一张又一张繁复奥妙的图案。
又过了不知多久。李川早就失去了对时间判断。他饿了吃,困了睡。精神好就躺在天柱下,让点与横充盈视野,肆意变化。无聊了,就去我泉边,逗鱼,和水中倒映的影子说话。
有天,他在沃泉边喂鱼的时候,不知怎么睡了过去,一个翻身,就落进了沃泉之中。惊醒后,他试图游上岸,几个浪头打来,卷住了他,挣扎中,看到一条极肥极大的鱼,在水底慢悠悠地游着。
生鱼肉吃得实在腻味了。
他这样想着,便向水底游去。大鱼警觉,甩动鱼尾,就要逃开,却发现水不动了。
李川一剑戳进鱼身中。
抱着大鱼,上了岸,去了鱼鳞,开膛破肚。生了火,架上锅。他先切了一小块,放在锅里试了试,肉香飘出。
确认不会化成水后,李川将鱼肉分成了三份。一份做烤鱼,一份红烧了,一份风干后收进碧水戒中。
后来,他又下水了几次,都没有再找到大鱼。
风干的鱼肉,放一些笋干炖汤,味道也很好。
吃完最后一颗灵果后,李川打算爬天柱了。
第一次,他爬了十丈左右,便下来了,回到草屋里,拿出纸笔,写写画画了一段时间。
第二次,他爬到了之前他修补过的地方,在那里,他擦响了壶音。
壶音响了九十九声后,他又下去了。
他向外走去,凭着记忆找到了封印着九头上古妖兽尸体的地方。他用壶音将妖兽超度了,把封印拆了,然后修补好了地下的灵脉。
他记不得用了多少时间。
当灵脉中的灵力重新流动起来后,沃池又一次下了雨。充盈着灵力的雨,再一次浇了他一身,这次他没去挡,没力气了,雨也不冷,落在身上,仿佛将他肉身与神魂都洗涤过了一遍。
又歇了几日。
他将草屋收拾了一下,又收拾了下自己,之后走到沃泉边,捧着水喝了两口,转过身,凝望了一会儿天柱。
他向着天柱走去。
“李兄……”
谁?李川环顾四周,没有见到人。
大概是听错了。一个人待久了,待出幻觉来了。他继续往前走。
“大哥,我们来了……”
“大哥……”
又听到声音了。
李川再次停下,发现声音似乎是从天上传来的,他抬起头来,看到一道深红的光从天柱光中穿过,须臾间,温故应便左手拎着一只鸡,右手抓着一只螃蟹,踩着剑气走了下来。
“赶上了,”温故应走到他面前,将鸡和螃蟹都放了下来,说:“日赶夜赶的,看来还是赶上了。”
“你们怎么来了?”李川问,他不自觉地笑了起来,低下头去看公二旁三,又问道:“从哪边来的?”
温故应回答:“燕倾山,走到半路,想起了这两个,又折回了四神宫,把他们拎出来,结果一路都被公师弟催催催的,催的我差点走错道。”
他太急了。
盈凤真仙,给了他时间。他太急了,反而浪费了珍贵的时间。
从光柱摔下后,《纹经》碎开,彻底的融进他的身体。不能动的两年里,他什么都看不到,只有无数的金色的点与横,铺呈在无尽的黑暗中。
他只能不断修补书页。
终于,《纹经》在他的识海之中重新涌出,他也重新站了起来。自此之后,《纹经》中的每一张图,每一个结构,他都烂熟于心。
他开始补溪泉笛。
两年后,溪泉笛重新出世,引动天地异象。
他开始重头钻研明珩的笔记。
又两年,他在四神宫讲道。第一场,讲修补之术;第二场,讲明珩笔记;第三场,讲述《纹经》之道。
讲完三场后,他去了神侠庙。出来之后,李川再没有离开过云桥乡。不再看书,也不修补法器,每日除了逗儿子,便是带着三瓣花在田野里闲逛,或去溪边钓鱼,偶尔与友人喝酒闲聊。
现在,他又站到了天柱下。
穆凌不知何时离开了。
李川抬头看了会儿天柱,进入了玄奥的状态之中,天柱在视野中层层分解,他一边看一边记,直到目力用尽,才脱出了状态,回到草屋。这回躺下时,他心中已经一片平静,几息之间便沉入黑甜乡。
第二天早上,穆凌和储炳将此间的注意事项与李川说了一遍后,便在李川的催促下离开了沃池。
走之前,他们将用不上的物资都留给了李川。最多的便是各种灵果,有满满两大筐。
李川收拾了一下草屋,从碧水戒中拿出干草被褥来,铺了张床。躺着还算舒服。接着他走了出去,沿着沃泉走了走,走到微微出汗了,便停了下来。拿出金丝剑,比划了两下后,柱着剑,想了好一会,才又歪歪斜斜地往前劈出一剑,慢吞吞的摆出一招再一招来,小半个时辰过去了,才把一整套剑招使完。
接着他又重头使了一遍。摆出第二招的时候,身后的沃泉水仿佛被剑招引动一般汹涌了起来,同时被牵动的,还有天柱光。橙色的光流动在银色的水蛇中。
李川突然停了下来。
橙色的光散去了,水落了下来,砸了他一头一脸。
“也还行。”李川摇摇头,抹了把脸,笑了起来。
走回草屋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来。李川找出了伞,依然被淋的全身透湿。回去后,换了衣服,擦干头发,生了火,烧了水。一边喝热茶,吃丹余果,一边看屋外的大雨。
真安静啊。
李川在沃池待了一阵子后,草屋里便多出了许多东西来。这天,他编了张躺椅,放在天柱边上,躺上去,不知躺了多久,半睡半醒之间,远处的天幕变得橙红一片。
他翻出一壶酒,拿出两个杯子来。
“小老鼠,起来喝一杯。”
小老鼠没有出来。
喝了三杯后,李川站起身,抽出金丝剑,借着酒意,一气将整个一套剑招都连了下来。
橙红的天幕中,仿佛有无数个李川在其中练剑,剑招层迭出一张又一张繁复奥妙的图案。
又过了不知多久。李川早就失去了对时间判断。他饿了吃,困了睡。精神好就躺在天柱下,让点与横充盈视野,肆意变化。无聊了,就去我泉边,逗鱼,和水中倒映的影子说话。
有天,他在沃泉边喂鱼的时候,不知怎么睡了过去,一个翻身,就落进了沃泉之中。惊醒后,他试图游上岸,几个浪头打来,卷住了他,挣扎中,看到一条极肥极大的鱼,在水底慢悠悠地游着。
生鱼肉吃得实在腻味了。
他这样想着,便向水底游去。大鱼警觉,甩动鱼尾,就要逃开,却发现水不动了。
李川一剑戳进鱼身中。
抱着大鱼,上了岸,去了鱼鳞,开膛破肚。生了火,架上锅。他先切了一小块,放在锅里试了试,肉香飘出。
确认不会化成水后,李川将鱼肉分成了三份。一份做烤鱼,一份红烧了,一份风干后收进碧水戒中。
后来,他又下水了几次,都没有再找到大鱼。
风干的鱼肉,放一些笋干炖汤,味道也很好。
吃完最后一颗灵果后,李川打算爬天柱了。
第一次,他爬了十丈左右,便下来了,回到草屋里,拿出纸笔,写写画画了一段时间。
第二次,他爬到了之前他修补过的地方,在那里,他擦响了壶音。
壶音响了九十九声后,他又下去了。
他向外走去,凭着记忆找到了封印着九头上古妖兽尸体的地方。他用壶音将妖兽超度了,把封印拆了,然后修补好了地下的灵脉。
他记不得用了多少时间。
当灵脉中的灵力重新流动起来后,沃池又一次下了雨。充盈着灵力的雨,再一次浇了他一身,这次他没去挡,没力气了,雨也不冷,落在身上,仿佛将他肉身与神魂都洗涤过了一遍。
又歇了几日。
他将草屋收拾了一下,又收拾了下自己,之后走到沃泉边,捧着水喝了两口,转过身,凝望了一会儿天柱。
他向着天柱走去。
“李兄……”
谁?李川环顾四周,没有见到人。
大概是听错了。一个人待久了,待出幻觉来了。他继续往前走。
“大哥,我们来了……”
“大哥……”
又听到声音了。
李川再次停下,发现声音似乎是从天上传来的,他抬起头来,看到一道深红的光从天柱光中穿过,须臾间,温故应便左手拎着一只鸡,右手抓着一只螃蟹,踩着剑气走了下来。
“赶上了,”温故应走到他面前,将鸡和螃蟹都放了下来,说:“日赶夜赶的,看来还是赶上了。”
“你们怎么来了?”李川问,他不自觉地笑了起来,低下头去看公二旁三,又问道:“从哪边来的?”
温故应回答:“燕倾山,走到半路,想起了这两个,又折回了四神宫,把他们拎出来,结果一路都被公师弟催催催的,催的我差点走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