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急报之后,梁铮火速离开大营,孤身入城,随后更是第一时间就和箕稠碰了个面。
此时此刻的箕稠,再也没有了平日里儒雅做派,他的神情憔悴,双目深陷,看到梁铮之后更是豁然起身相迎:“两日之前,张纯于中山国起兵反叛,更伙同乌桓丘力居,率军紧逼幽州,我需要你火速驰援北新城,拖延叛军脚步。”
梁铮摇了摇头,对这个计策不以为然:“校尉,我说过了,这一战要做最坏的打算。”
奈何事到临头,箕稠还是心存侥幸:“这是军令!”
箕稠一声大吼,发泄完心中的郁愤,随即才耐心地向梁铮解释道:“陛下已下诏发南匈奴之兵,并且任命刘虞为幽州牧,进讨张贼。只要拖住叛军脚步,到时里应外合之下,灭之易如反掌。”
听完箕稠的话,梁铮低头沉思,随即摇头:“想法太过天真,策略太过愚蠢,这样的战术排布,只会让局面变得难以收拾。
“你想抗命!?”
很显然,梁铮的说辞和举动,都让箕稠不禁怀疑起他是在找借口避战。
而梁铮还需要箕稠的配合,所以只能为他分析局势,分剖利害:“南匈奴是养不熟的白眼狼,自归附以来就多有反叛,岂会因为区区一道我们汉人皇帝的圣旨,就奋不顾身地去和乌桓人拼命?一旦伤亡过大,他们南匈奴要如何防备如今的草原霸主鲜卑人?”
这问题太尖锐了,箕稠无法回答,或者说答案太过残酷,他不愿意往这个方向去想。
“校尉,在我看来,匈奴人不跟着叛军一起造反,就是我俩的祖坟冒青烟了。为今之计,唯有先逼迫乌桓人退兵,然后才能从容布局,围剿张纯等叛贼乱党。”
梁铮的分析,真可谓是一针见血,但这一针,扎得实在太疼了,让箕稠疼得几乎窒息,只见他面无血色,神情颓然:“当真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箕姓传承久远,甚至能追溯至炎帝神农时期。
可正因为如此,箕氏一族对荣耀极为看重。
箕稠如今领军一方,却坐看叛军攻城略地,无计可施,传扬出去,不仅他本人要名声扫地,还要祸及家族。
所以他如今每日愁容满面,整个人丧魂失魄,绝望的情绪不断涌上心头。
梁铮还需要他守住幽州这个大本营,只能好言安抚说道:“校尉你不必忧心,只要能守住蓟城不失,我军就仍有胜算。”
只见站在箕稠面前的梁铮,双眉如剑,锐气逼人,双眸似点星,璀璨明亮,神采奕奕,透出的目光更是坚定而沉凝,流露出一股让人信服的独特气质。
仿佛被梁铮的自信和豪迈所感染,箕稠终于平复心情,找回了几分理智:“既如此,我便先领兵驻守蓟城,等你凯旋归来。”
“校尉大可放心,有我在,胜利指日可待。”
“唉,希望如此吧。”
箕稠长叹一声,现在他也没别的办法可想了。
见安抚住了箕稠,梁铮随后又说道:“北新城我会亲自去一趟,寻找战机,能战则战,尽量为校尉你多争取一点时间。”
“嗯,去吧。”
箕稠目光复杂地看着梁铮,值此国难当头之际,还有年轻人愿意站出来奋勇杀敌,足可见大汉还没到灭亡的时候,而他也还没到绝境的地步!
内心深处,终于又再次燃起了希望之火。
辞别了箕稠,梁铮快马加鞭回返大营,准备誓师讨伐叛军和乌桓贼寇。
很快还在训练的新军士兵便被召集到了一起,不过片刻,大营南面的空地上,就已经站满了人。
“你们有一个时辰的时间,回家与亲人做告别。”
高台上,只见梁铮神情严肃,而底下的士兵听完却是面面相觑,他们还不知道,和平已经结束,战争正在到来。
“一个时辰后,三声钟声,全员至南门集合!”
“不到者斩,都听明白了吗?”
“是!”
很快士卒们便各自离营,返回城中与亲人做最后的告别。
为了防止梁铮逃走,箕稠特意选出家人亲属都在渔阳郡的本地士卒,毕竟双方虽然合作,却是貌合神离,各怀心思,防一手也很正常。
杨业没有离开,因为他和梁铮一样,都没有父母和亲人。
幽州乃大汉边疆之地,常年与胡人厮杀拉扯,像他们这样的战争孤儿,并不在少数。
箕稠率军驰援蓟城,张纯造反的消息也隐瞒不住,很快便随着商旅的转移传便了整个幽州,一时间人心惶惶,全郡居民更是因此而惴惴不安,担心叛军会杀过来。
“时不我待,看来是时候要出击了。”
梁铮心中踌躇满志,并没有因为眼前的不利局势而忧心忡忡,盖因局势的恶化本就在他的意料之中。
然而有很多事情,却不是梁铮所能预见的。
杨业急匆匆地回来,向正在查看地图的梁铮汇报了一个坏消息:“都尉,出大事了!”
“何事如此惊慌?”
“武库令杜茂给我们准备的粮草少了一半,大黄弩和箭矢的数量也不对,只有七成,”
杨业的话让梁铮心中怒气翻腾,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因为愤怒不能解决问题,只会把事情变得更糟。
冷静下来之后,梁铮很快就想到了不少疑点。
他与杜茂打过照面,这小老儿虽然贪钱,但不至于作死,这件事的幕后黑手,恐怕另有其人。
而且一出手就是绝杀,克扣粮草和军需补给,这明摆着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对方想要自己的命!
想通了这一点,梁铮当即不再犹豫,冷着脸叫上杨业和二十几名从烽火台那里带出来的老兵,便气势汹汹地杀到了城中武库所在之地。
穿着官服的杜茂,正带人守着武库大门,优哉游哉地煮着茶汤。
看见梁铮,杜茂也没太当一回事儿,依旧原地坐着不动,嘴里说道:“原来是梁都尉,正巧我在煮茶,来一杯?”
说完杜茂就拿出一个饼茶,当着梁铮的面,慢悠悠地将茶饼烤炙至散发出清香,然后捣成粉末,掺和葱、姜、橘子等调料,再放到锅里烹煮。
煮出的茶,最后呈现粥状。
梁铮尝了一口,味道倒也还行。
“味道不俗,只可惜……”
此时此刻的箕稠,再也没有了平日里儒雅做派,他的神情憔悴,双目深陷,看到梁铮之后更是豁然起身相迎:“两日之前,张纯于中山国起兵反叛,更伙同乌桓丘力居,率军紧逼幽州,我需要你火速驰援北新城,拖延叛军脚步。”
梁铮摇了摇头,对这个计策不以为然:“校尉,我说过了,这一战要做最坏的打算。”
奈何事到临头,箕稠还是心存侥幸:“这是军令!”
箕稠一声大吼,发泄完心中的郁愤,随即才耐心地向梁铮解释道:“陛下已下诏发南匈奴之兵,并且任命刘虞为幽州牧,进讨张贼。只要拖住叛军脚步,到时里应外合之下,灭之易如反掌。”
听完箕稠的话,梁铮低头沉思,随即摇头:“想法太过天真,策略太过愚蠢,这样的战术排布,只会让局面变得难以收拾。
“你想抗命!?”
很显然,梁铮的说辞和举动,都让箕稠不禁怀疑起他是在找借口避战。
而梁铮还需要箕稠的配合,所以只能为他分析局势,分剖利害:“南匈奴是养不熟的白眼狼,自归附以来就多有反叛,岂会因为区区一道我们汉人皇帝的圣旨,就奋不顾身地去和乌桓人拼命?一旦伤亡过大,他们南匈奴要如何防备如今的草原霸主鲜卑人?”
这问题太尖锐了,箕稠无法回答,或者说答案太过残酷,他不愿意往这个方向去想。
“校尉,在我看来,匈奴人不跟着叛军一起造反,就是我俩的祖坟冒青烟了。为今之计,唯有先逼迫乌桓人退兵,然后才能从容布局,围剿张纯等叛贼乱党。”
梁铮的分析,真可谓是一针见血,但这一针,扎得实在太疼了,让箕稠疼得几乎窒息,只见他面无血色,神情颓然:“当真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箕姓传承久远,甚至能追溯至炎帝神农时期。
可正因为如此,箕氏一族对荣耀极为看重。
箕稠如今领军一方,却坐看叛军攻城略地,无计可施,传扬出去,不仅他本人要名声扫地,还要祸及家族。
所以他如今每日愁容满面,整个人丧魂失魄,绝望的情绪不断涌上心头。
梁铮还需要他守住幽州这个大本营,只能好言安抚说道:“校尉你不必忧心,只要能守住蓟城不失,我军就仍有胜算。”
只见站在箕稠面前的梁铮,双眉如剑,锐气逼人,双眸似点星,璀璨明亮,神采奕奕,透出的目光更是坚定而沉凝,流露出一股让人信服的独特气质。
仿佛被梁铮的自信和豪迈所感染,箕稠终于平复心情,找回了几分理智:“既如此,我便先领兵驻守蓟城,等你凯旋归来。”
“校尉大可放心,有我在,胜利指日可待。”
“唉,希望如此吧。”
箕稠长叹一声,现在他也没别的办法可想了。
见安抚住了箕稠,梁铮随后又说道:“北新城我会亲自去一趟,寻找战机,能战则战,尽量为校尉你多争取一点时间。”
“嗯,去吧。”
箕稠目光复杂地看着梁铮,值此国难当头之际,还有年轻人愿意站出来奋勇杀敌,足可见大汉还没到灭亡的时候,而他也还没到绝境的地步!
内心深处,终于又再次燃起了希望之火。
辞别了箕稠,梁铮快马加鞭回返大营,准备誓师讨伐叛军和乌桓贼寇。
很快还在训练的新军士兵便被召集到了一起,不过片刻,大营南面的空地上,就已经站满了人。
“你们有一个时辰的时间,回家与亲人做告别。”
高台上,只见梁铮神情严肃,而底下的士兵听完却是面面相觑,他们还不知道,和平已经结束,战争正在到来。
“一个时辰后,三声钟声,全员至南门集合!”
“不到者斩,都听明白了吗?”
“是!”
很快士卒们便各自离营,返回城中与亲人做最后的告别。
为了防止梁铮逃走,箕稠特意选出家人亲属都在渔阳郡的本地士卒,毕竟双方虽然合作,却是貌合神离,各怀心思,防一手也很正常。
杨业没有离开,因为他和梁铮一样,都没有父母和亲人。
幽州乃大汉边疆之地,常年与胡人厮杀拉扯,像他们这样的战争孤儿,并不在少数。
箕稠率军驰援蓟城,张纯造反的消息也隐瞒不住,很快便随着商旅的转移传便了整个幽州,一时间人心惶惶,全郡居民更是因此而惴惴不安,担心叛军会杀过来。
“时不我待,看来是时候要出击了。”
梁铮心中踌躇满志,并没有因为眼前的不利局势而忧心忡忡,盖因局势的恶化本就在他的意料之中。
然而有很多事情,却不是梁铮所能预见的。
杨业急匆匆地回来,向正在查看地图的梁铮汇报了一个坏消息:“都尉,出大事了!”
“何事如此惊慌?”
“武库令杜茂给我们准备的粮草少了一半,大黄弩和箭矢的数量也不对,只有七成,”
杨业的话让梁铮心中怒气翻腾,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因为愤怒不能解决问题,只会把事情变得更糟。
冷静下来之后,梁铮很快就想到了不少疑点。
他与杜茂打过照面,这小老儿虽然贪钱,但不至于作死,这件事的幕后黑手,恐怕另有其人。
而且一出手就是绝杀,克扣粮草和军需补给,这明摆着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对方想要自己的命!
想通了这一点,梁铮当即不再犹豫,冷着脸叫上杨业和二十几名从烽火台那里带出来的老兵,便气势汹汹地杀到了城中武库所在之地。
穿着官服的杜茂,正带人守着武库大门,优哉游哉地煮着茶汤。
看见梁铮,杜茂也没太当一回事儿,依旧原地坐着不动,嘴里说道:“原来是梁都尉,正巧我在煮茶,来一杯?”
说完杜茂就拿出一个饼茶,当着梁铮的面,慢悠悠地将茶饼烤炙至散发出清香,然后捣成粉末,掺和葱、姜、橘子等调料,再放到锅里烹煮。
煮出的茶,最后呈现粥状。
梁铮尝了一口,味道倒也还行。
“味道不俗,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