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尸体被丢弃在一旁的山脚下无人问津,那些都是已经被处理过的尸体。日军的军装不一定会要,但日本人的武装带、薄棉衣和腰带肯定会被八路军脱下。
随着尸体越堆越多,那里也没有战士愿意待下去,一方面是膈应人,另一方面则是气味恶心人。
“这要是有个推土机,效率就高很多了。”
八路军不愿意在这里浪费太多时间,与其花费时间埋葬敌人,还不如省点时间减轻外围友军迟滞敌人的压力。
他们能在这里安安心心地攻打要塞,全靠数量更多的友军部队在其他地方与日军交战,早一点达到战役目标,八路军的伤亡也能小一些。
所以这些日本兵都是被丢到炮坑里面,再随意扬几把土草草掩埋就算了。
把最后一个日军丢到坑里,战士们拍了拍手掌,赶紧用清水仔细地清洗了一遍,以免沾上晦气。
“师长他们打完了,我已经听不到枪声了。”
看着那些建立在小山上的碉堡,沐阳估算着此战的伤亡。
虽然新矿区的防御没有老矿区的完善,但邱蔚的3团没有自己的25团进攻那么顺利,粗略来看他跟自己伤亡应该持平,也是五百人左右。
纵队主力就难说了,估计伤亡会上千。
其实进攻井陉矿区这种任务只需要一个主力团就能完成,不过军区讨论后认为有充足的缴获战利品的时间,因此才给这次行动投入上万人的兵力。
否则八路军只需要打开一个突破口后一路放火、爆破,就能让日本人损失上亿元的设备和财富,不需要完全肃清那些躲在据点和炮楼里面的日军残兵。
只能说胜利是有代价的。
…
看着源源不断的物资从要塞中被运出,指挥员们的心情也随之好了不少,这一趟总算没白来。
疾驰两百里,苦苦匿踪十数天,就只是为了这一个晚上的胜利!
杨师长看着最后一部车从临时搭建的木桥上离开,看到沐阳和邱蔚并肩而来,问:“军区交代的任务完成了吗?”
两人眼神交流一阵,决定让沐阳开口:
“与其说圆满完成,不如说是超额。”
“超额?此话怎讲?”
“我们不但得到了大量武器装备和煤矿设备,还有数不清的其他设备,日本人在井陉地区不只是经营煤矿,还设了武器工厂和战车工厂,虽然不具备生产功能,但却有不俗的维修能力。”
“然后呢?”
“我们把它们运回根据地,相信刘部长见到那么多设备后会非常高兴!”
“刘部长?哦,记起来了,军工部的刘再生同志……那是好事啊,那么多损毁的枪炮,能修好一半我就很满足了。”
师长看到战士们每人都背着长枪短炮,差点笑得合不拢嘴。
“我得到消息,晋察冀没有拿下首战大胜,被120师拿去了,不过也没关系,我们的战果更丰富、更惊人!回去得好好奖赏我们的战士!”
对各团各营的战功作了一个初步认可之后,师长拿出了自己在开战后收到的所有电报,将其交给在场所有指挥员查阅。
“你们看看吧。”
沐阳立刻来了精神,他可是最喜欢看这种文件。
几分钟后,所有干部都看完了资料,对左路纵队……也就是杨成武纵队的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是一分区的老规矩,所有团级干部都得对军分区的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
“一团和二团功劳也不小,石门的日军已经被打得动弹不得,这才有我们的胜利。”
“是,石门离我们仅有三十公里,日本人开车顺着铁路线过来也不用半小时,这要是给鬼子援兵影响了我们攻坚,这仗肯定得拖好几天。”
确实,虽然八路军人多,可一个晚上攻下一个防御设施完善、由日军一个联队驻守的大矿区,还是让人有些匪夷所思。
…
但杨师长却对一团和二团的表现不满意。
原因是一团和二团虽然完成了迟滞敌军的任务,却几乎没有太多的收获,战报上只有一些铁轨和铜线的缴获。
跟进攻矿区的缴获比起来,一团二团得到的仅仅就是一些破铜烂铁。
而且完成的任务也只是恰好完成,可既然如此,他为什么不把这个任务交给游击大队去完成呢?游击队也能很好地迟滞日军的主力呢……
看来新的团干部对部队的工作还是有些忽视了……另一方面,他这个司令员也不习惯这些新上来的同志。
“你们中毒人数不多吧?”
暂时把此事埋在心底,杨成武关心起部队的伤亡。
“不多。”
“还好。”
沐阳和邱蔚都没什么问题,主要还是准备得还算充分。不过下一次战斗就没那么奢侈了,因为防毒面具快用光了。
不过沐阳心里已经在计划筹建活性炭厂,他是懂化学的人,如果有军工部支持,他完全可以用陕北晋北当地特有的土窑子用土法把活性炭制出来。
这并不困难,活性炭的原料就是植物,这种原料在边区是用不完的。
八路军缺少的,只是技术工人和工艺罢了。
这在国统区自然不是问题,却是绊倒八路军发展的巨大障碍。
“那正常伤亡呢?”
“我俩交换过意见,伤亡都在五百人左右浮动。”
“五百人?那还能接受,我们的战士可都是打仗的好手,让他们保持战斗力才是我们立足的根本!”
杨师长松了口气。
“好,走吧,赶紧离开矿区,我们找个安全的地方开会。”
“司令员,我们去哪?”
“阜平不能回了,路上估计会有日军大部队等我们……我们去孟县!军区司令部已经搬到那边了。”
“正好,路上也跟你们两个说件事。”
“是!”
沐阳和邱蔚再次相视一眼,读懂了师长的意思。
要他们单独过来谈,估计是要讨论的就不是军务和政务,而是人事方面的变动。
“来,上马!”
杨成武没有选择步行,而相较于坐车,他更喜欢骑马。
三人都是南方人,但若论骑乘技术,可不比当地的大汉要弱多少。
随着尸体越堆越多,那里也没有战士愿意待下去,一方面是膈应人,另一方面则是气味恶心人。
“这要是有个推土机,效率就高很多了。”
八路军不愿意在这里浪费太多时间,与其花费时间埋葬敌人,还不如省点时间减轻外围友军迟滞敌人的压力。
他们能在这里安安心心地攻打要塞,全靠数量更多的友军部队在其他地方与日军交战,早一点达到战役目标,八路军的伤亡也能小一些。
所以这些日本兵都是被丢到炮坑里面,再随意扬几把土草草掩埋就算了。
把最后一个日军丢到坑里,战士们拍了拍手掌,赶紧用清水仔细地清洗了一遍,以免沾上晦气。
“师长他们打完了,我已经听不到枪声了。”
看着那些建立在小山上的碉堡,沐阳估算着此战的伤亡。
虽然新矿区的防御没有老矿区的完善,但邱蔚的3团没有自己的25团进攻那么顺利,粗略来看他跟自己伤亡应该持平,也是五百人左右。
纵队主力就难说了,估计伤亡会上千。
其实进攻井陉矿区这种任务只需要一个主力团就能完成,不过军区讨论后认为有充足的缴获战利品的时间,因此才给这次行动投入上万人的兵力。
否则八路军只需要打开一个突破口后一路放火、爆破,就能让日本人损失上亿元的设备和财富,不需要完全肃清那些躲在据点和炮楼里面的日军残兵。
只能说胜利是有代价的。
…
看着源源不断的物资从要塞中被运出,指挥员们的心情也随之好了不少,这一趟总算没白来。
疾驰两百里,苦苦匿踪十数天,就只是为了这一个晚上的胜利!
杨师长看着最后一部车从临时搭建的木桥上离开,看到沐阳和邱蔚并肩而来,问:“军区交代的任务完成了吗?”
两人眼神交流一阵,决定让沐阳开口:
“与其说圆满完成,不如说是超额。”
“超额?此话怎讲?”
“我们不但得到了大量武器装备和煤矿设备,还有数不清的其他设备,日本人在井陉地区不只是经营煤矿,还设了武器工厂和战车工厂,虽然不具备生产功能,但却有不俗的维修能力。”
“然后呢?”
“我们把它们运回根据地,相信刘部长见到那么多设备后会非常高兴!”
“刘部长?哦,记起来了,军工部的刘再生同志……那是好事啊,那么多损毁的枪炮,能修好一半我就很满足了。”
师长看到战士们每人都背着长枪短炮,差点笑得合不拢嘴。
“我得到消息,晋察冀没有拿下首战大胜,被120师拿去了,不过也没关系,我们的战果更丰富、更惊人!回去得好好奖赏我们的战士!”
对各团各营的战功作了一个初步认可之后,师长拿出了自己在开战后收到的所有电报,将其交给在场所有指挥员查阅。
“你们看看吧。”
沐阳立刻来了精神,他可是最喜欢看这种文件。
几分钟后,所有干部都看完了资料,对左路纵队……也就是杨成武纵队的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是一分区的老规矩,所有团级干部都得对军分区的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
“一团和二团功劳也不小,石门的日军已经被打得动弹不得,这才有我们的胜利。”
“是,石门离我们仅有三十公里,日本人开车顺着铁路线过来也不用半小时,这要是给鬼子援兵影响了我们攻坚,这仗肯定得拖好几天。”
确实,虽然八路军人多,可一个晚上攻下一个防御设施完善、由日军一个联队驻守的大矿区,还是让人有些匪夷所思。
…
但杨师长却对一团和二团的表现不满意。
原因是一团和二团虽然完成了迟滞敌军的任务,却几乎没有太多的收获,战报上只有一些铁轨和铜线的缴获。
跟进攻矿区的缴获比起来,一团二团得到的仅仅就是一些破铜烂铁。
而且完成的任务也只是恰好完成,可既然如此,他为什么不把这个任务交给游击大队去完成呢?游击队也能很好地迟滞日军的主力呢……
看来新的团干部对部队的工作还是有些忽视了……另一方面,他这个司令员也不习惯这些新上来的同志。
“你们中毒人数不多吧?”
暂时把此事埋在心底,杨成武关心起部队的伤亡。
“不多。”
“还好。”
沐阳和邱蔚都没什么问题,主要还是准备得还算充分。不过下一次战斗就没那么奢侈了,因为防毒面具快用光了。
不过沐阳心里已经在计划筹建活性炭厂,他是懂化学的人,如果有军工部支持,他完全可以用陕北晋北当地特有的土窑子用土法把活性炭制出来。
这并不困难,活性炭的原料就是植物,这种原料在边区是用不完的。
八路军缺少的,只是技术工人和工艺罢了。
这在国统区自然不是问题,却是绊倒八路军发展的巨大障碍。
“那正常伤亡呢?”
“我俩交换过意见,伤亡都在五百人左右浮动。”
“五百人?那还能接受,我们的战士可都是打仗的好手,让他们保持战斗力才是我们立足的根本!”
杨师长松了口气。
“好,走吧,赶紧离开矿区,我们找个安全的地方开会。”
“司令员,我们去哪?”
“阜平不能回了,路上估计会有日军大部队等我们……我们去孟县!军区司令部已经搬到那边了。”
“正好,路上也跟你们两个说件事。”
“是!”
沐阳和邱蔚再次相视一眼,读懂了师长的意思。
要他们单独过来谈,估计是要讨论的就不是军务和政务,而是人事方面的变动。
“来,上马!”
杨成武没有选择步行,而相较于坐车,他更喜欢骑马。
三人都是南方人,但若论骑乘技术,可不比当地的大汉要弱多少。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抗日之晋北小卒,抗日之晋北小卒最新章节,抗日之晋北小卒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抗日之晋北小卒,抗日之晋北小卒最新章节,抗日之晋北小卒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