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庞炳勋已年过花甲,身体不佳,经过多年征战对安静的生活非常留恋。qiuyelou这早在他驻守运城时便萌生,由他向阎锡山提出,想兼任一地方性职务,可惜被七七事变的炮声打断。
庞炳勋虽然不愿意再在敌后征战,但蒋委员长执意如此,他也只能勉为其难(历史上,他在担任冀察战区司令期间曾三次告病提出辞职,皆未获批准)。
在由重庆返回太行山根据地时,庞炳勋曾在郑州、开封短暂停留,与同为西北军出身的孙桐萱密谈过。为了缓解敌后抗战的艰苦和危险,庞炳勋希望孙桐萱能挥军北上,他将率军南下,合击豫北日军,从而与太行山根据地连成一片。
为了达到目的,庞炳勋承诺将告病辞职,将冀察战区司令和河北省主席的位置都让给孙桐萱。
官职私相授受自然是不行的,但孙桐萱好歹是集团军司令,与庞勋炳相当。只要率兵进入太行山根据地,庞炳勋辞职,他就是军衔、资历最高的,接替庞炳勋还是很有希望的。
在敌后坚持作战是不易,但孙桐萱觉得这也未尝不是脱离国府的分化控制的一个办法。如果真能成为战区司令,自由度肯定有很大增加,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地盘。到时候以战区司令的名义,扩展实力,统一军权,消除地方割据,把各地方武装整编收并,给予补给。战时彼此接应,形成军事优势,腰杆也能硬挺起来。
而且,孙桐萱想得也挺长远,只要豫西、豫北和太行山根据地能保持联系,形势不利也可率军南撤。而得到杨天风的襄助,不仅在计划中的豫北战役中能有很大的取胜把握,进入太行山根据地后,还能得到后方各种物资的供给。
所以,孙桐萱既想着能接替庞炳勋,又设定了不少的前提条件。这些条件不满足,他就退一步打算,继续待在现在的豫西一带也行。
杨天风并不知道孙桐萱的打算,同属鲁豫皖边区,孙桐萱还是游击总指挥,他是副职,请求援军相助,本就在情理之中。而他和孙桐萱的关系一直以来还算融洽,周遵时率部赶来,他也觉得意外。
一路无话,杨天风带着警卫连赶至商丘,与周遵时会面,并给予热烈欢迎。等到了晚上,第三集团军参谋长刘琛赶来商谈,杨天风才知道了孙桐萱有发动豫北战役的打算。
“日军在新乡驻有重兵,又有平汉线联结华北,就是近的,重镇安阳的日军也不少啊!”杨天风沉吟着,对豫北战役并不表乐观。
刘琛点了点头,说道:“庞炳勋所部能积极参战,破击平汉线,尽力阻止华北或安阳日军南下。当然,日军第三十五师团确实难打,还需要杨军长大力襄助啊!”
杨天风半晌没有说话,他在考虑着方方面面,比如新七军经过湖西战役的恢复情况,日军可能会进行的报复,以及进行豫北战役所需要的兵力等等。qiuyelou
按照兵力对比来看,孙桐萱、李铁军的部队,再加上庞炳勋所部,有十二三万人马;对上一个两万多人的乙等师团,还真是没有绝对的胜算。何况,还要考虑鬼子的援军呢!所以,没有新七军的助战,这一仗基本上是打不了的。
而经过湖西战役之后,尽管根据地的招兵、征兵工作一直在进行,战损能很快补上,甚至总兵力可能还会再有增加。但地盘扩大了,守卫的力量也需要的更多,能抽出的机动兵力并不是很充裕。
杨天风认真看着地图,也意识到豫北战役对新七军的发展是有好处的。豫北、湖西正能形成一个巨大的钳形,把包括荷泽在内的一大片地区包夹住,形成一个相当有利的作战态势。
“豫北战役若能获胜――”刘琛伸出双手,在地图上作了个合拢的手势,“这濮阳、荷泽等地便处于夹击之中,鲁豫皖边区将处于极有利的地位。”
杨天风点了点头,但却没有轻易答应,缓缓说道:“豫北战役可以打,但什么时候打,怎么打,还需要仔细筹谋。另外,新七军大战之后也需要休整恢复,武器弹药方面,也需要囤积准备。嗯,总之,是不能操之过急啊!”
“确实不能操之过急。”刘琛知道杨天风的脾气禀性,比较谨慎,但也从不虚言相欺,既然说可以打,所说的情况也属实,那就耐心地等一等。
“看来,孙总司令对第三集团军的战力还是很有信心的。”杨天风笑了笑,缓和着稍微紧张的气氛,“武器装备,军心士气,从第八十一师看,第三集团军确实有很大的提高啊!”
“这还不多亏了杨军长的慷慨相助。”刘琛笑着表示感谢,“饷粮充足,人员增加,装备加强,第三集团军的战力可比去年又强多了。当然,这比不上新七军的发展。”
“呵呵。”杨天风摆了摆手,笑道:“后面这句可有些假了。新七军能够发展到今天,实在是得到了第三集团军的大力支援。根据地初成之时,鬼子大举来犯,如果不是孙总派周团赴援……”
回顾了与第三集团军友好合作的历史,杨天风与刘琛又叙谈了很长时间,方才握手告别。
杨天风送完刘琛,回到办公室,对着地图又陷入了长长的思索。
……………
沛县经过激战,被第二十五师光复;鱼台、金乡之敌力单势孤,北撤济宁;丰县被独立旅围困,第二十七师直取单县;单县守军弃城而逃,进入荷泽;独立旅得到炮兵支援,炸开城墙,攻入丰县,全歼日伪军八百余名。
湖西战役历经半个月,最终以歼敌万余名,光复五县的战果,宣告了胜利结束。
一批批训练完毕的新兵迅速补充。现在,鲁豫皖边区连征带招,每个月平均有三千多人参军入伍。豫西的户籍统计和征兵宣传等工作接近完成,大批征兵的工作即将展,介时又会有数以万计的新兵穿上军装,成为新七军的一员。
大战告一段落,小战却更加频繁。对荷泽地区的渗透游击,又拉开了帷幕。
尽管杨天风很不愿意招致日军的注意,但龟缩一隅又哪里有发展空间?而在一九四一年,日军确定巩固华北、长期作战的方针之前,新七军联手周边的友军,面临的威胁还不是特别大。不趁此时间发展壮大起来,等冈村那个老鬼子坐镇华北,形势可就大不一样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杨天风屡屡发动攻势,也是迫不得已。
而湖西战役刚结束,杨天风又加紧对荷泽地区的军事行动,则是因为形势相对有利,敌人在荷泽地区的统治并不稳固。
虽然济宁、菏泽都有日军重兵屯集,并分兵据守邻近县城。但广大乡村却还无力顾及,处于各方势力的控制之下。
在这个各方势力中,附敌民团、股匪、会道门是要坚决打击的。而各种名义的国*军地方武装,则是可以收编整顿的。
当时,在荷泽地区还有很多国府任命的地方武装。如山东省第二专区专员兼山东挺进军22纵队司令孙秉贤所部约两千五百人;国民党山东省第十六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张瑞亭,副司令兼副专员张子刚部约三千人;定陶地区的保安旅王志杰部约两千人;第十一专区专员兼第七路军司令曹斑亭及其属下陈伯阳、张汉山、曹国辉、卞九等部共两万余人。
这些地方武装良莠不齐,人数虽不少,但武器差,纪律差,非经整顿、训练不能成为能战之军。
但杨天风看得是长远,必须以残酷手段震慑伪军,并进入荷泽、济宁地区展开作战,以展示新七军的力量,收束人心,避免这些武装沦为伪军。
伪军的战斗差,与新七军正面作战当然是白给,但也不要忽视伪军和伪政权的作用。日占区比较稳固的地方,县城和城镇可以由少量日军协同大量伪军,甚至完全由伪军负责控制。
而伪军除了维持当地治安,还能帮助日军完成包括征税、征粮、拉夫,修建军用设施,抢夺物资等任务,还包括搜集情报,奴化拉拢老百姓和抗日人士等等。
抗战中后期,正是因为大量伪军的出现(数量甚至超过日军),帮着日军实现“以战养战”的战略,并大大缓解了日军兵力的窘迫。有伪军帮着守备地方,甚至还协同日军扫荡,鬼子自然腾出了更多的机动兵力,对敌后抗日武装进行围剿打击。
所以,杨天风要提前动手,尽量把这些地方武装收归己用;形如土匪的,则加以消灭,以免其日后为虎作伥。
顶着鲁豫皖边区游击副总指挥的头衔,杨天风编并地方武装还是有些借口和理由的。
当时在山东,除了八路军的政权,沈鸿烈的山东省政府和于学忠的苏鲁战区在争夺政权上闹得不可开交。按理说,于学忠是以战区总司令名义入鲁的,负有节制鲁、苏两省军政之责,官位应在省主席之上。沈鸿烈作为省主席和战区副总司令,应从属于于学忠,而沈却自作主张呈请国民党中央任命于学忠为山东省政府委员,而行政院会议也竟通过了这一任命。
于是,沈鸿烈便要于学忠作为山东省政府委员的身份听命于自己,由此也可看出蒋对于学忠的态度。他对于学忠是不信任的,不甘心将山东党、政、军大权都交给于学忠。
于学忠不满沈鸿烈的所作所为,便在经费上刁难沈鸿烈。因为经费是统一由国民党中央用空军投给鲁苏战区司令部,再由于学忠转发给山东省政府和新编第四师。在转发当中,于学忠经费充裕时,就如数拨给;在经费不足时,于学忠就托辞不发或少发。于学忠在经费上掌握主动、有权,而沈鸿烈则受到很大束缚,对其部属不能按时发饷,影响统治威信。
而且,于学忠以战区名义大规模整编山东地方部队,更为沈不满。这些部队,许多是沈已控制或力图控制的。如张里元、秦启荣、赵保原、厉文礼等都是沈鸿烈任命的专员,其部队已被沈点编为保安部队。但这些部队,都被于学忠整编为战区游击部队。这种整编不仅削弱了沈鸿烈保安司令部的力量,而且使沈不得不重新调编所属保安部队。
沈、于二人的明争暗斗,自然影响到了山东各地方武装的给养和前途。加上省政府和战区司令部都在微山湖以东的鲁南、鲁中地区,对鲁西、鲁西南鞭长莫及。这些被沈任命为专员或保安旅、团的武装不仅经费短缺,且时断时续,更对沈、于发出的命令不知该如何执行。
而在敌后坚持抗战,现实是必须掌握的生存技巧。换句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新七军的崛起,便给这些地方武装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早在新七军光复商丘等地,迫近鲁西、鲁西南之后,有很多地方武装便派人前来联络,希望能纳入鲁豫皖边区的管辖范围,由新七军解决武器、粮饷等问题。
天高皇帝远,沈鸿烈、于学忠既管不着,又帮不上,为了前途着想,投靠杨天风似乎是不错的选择。否则,孤立无援只能在三方势力(国*军,八路军,日伪军)的角逐竞争中被打垮消灭。
杨天风先至商丘,与刘琛、周遵时短暂见面商议,然后便赶赴单县,接见各家地方武装的代表。
而趁新七军大胜,光复单县、金乡,逼近荷泽地区,杨天风已经以游击副总指挥的身份发布命令,不少地方武装便派出代表,甚至迫不及待地开拔,进入新七军的地盘,或向新光复区靠拢。
其中便有在成武、单县活动的国民党第七路军司令曹斑亭及其属下陈伯阳、张汉山、曹国辉等部一万两千余人;曹县地区的第二专区专员兼山东挺进军22纵队司令孙秉贤所部约两千五百人……(未完待续。)
庞炳勋虽然不愿意再在敌后征战,但蒋委员长执意如此,他也只能勉为其难(历史上,他在担任冀察战区司令期间曾三次告病提出辞职,皆未获批准)。
在由重庆返回太行山根据地时,庞炳勋曾在郑州、开封短暂停留,与同为西北军出身的孙桐萱密谈过。为了缓解敌后抗战的艰苦和危险,庞炳勋希望孙桐萱能挥军北上,他将率军南下,合击豫北日军,从而与太行山根据地连成一片。
为了达到目的,庞炳勋承诺将告病辞职,将冀察战区司令和河北省主席的位置都让给孙桐萱。
官职私相授受自然是不行的,但孙桐萱好歹是集团军司令,与庞勋炳相当。只要率兵进入太行山根据地,庞炳勋辞职,他就是军衔、资历最高的,接替庞炳勋还是很有希望的。
在敌后坚持作战是不易,但孙桐萱觉得这也未尝不是脱离国府的分化控制的一个办法。如果真能成为战区司令,自由度肯定有很大增加,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地盘。到时候以战区司令的名义,扩展实力,统一军权,消除地方割据,把各地方武装整编收并,给予补给。战时彼此接应,形成军事优势,腰杆也能硬挺起来。
而且,孙桐萱想得也挺长远,只要豫西、豫北和太行山根据地能保持联系,形势不利也可率军南撤。而得到杨天风的襄助,不仅在计划中的豫北战役中能有很大的取胜把握,进入太行山根据地后,还能得到后方各种物资的供给。
所以,孙桐萱既想着能接替庞炳勋,又设定了不少的前提条件。这些条件不满足,他就退一步打算,继续待在现在的豫西一带也行。
杨天风并不知道孙桐萱的打算,同属鲁豫皖边区,孙桐萱还是游击总指挥,他是副职,请求援军相助,本就在情理之中。而他和孙桐萱的关系一直以来还算融洽,周遵时率部赶来,他也觉得意外。
一路无话,杨天风带着警卫连赶至商丘,与周遵时会面,并给予热烈欢迎。等到了晚上,第三集团军参谋长刘琛赶来商谈,杨天风才知道了孙桐萱有发动豫北战役的打算。
“日军在新乡驻有重兵,又有平汉线联结华北,就是近的,重镇安阳的日军也不少啊!”杨天风沉吟着,对豫北战役并不表乐观。
刘琛点了点头,说道:“庞炳勋所部能积极参战,破击平汉线,尽力阻止华北或安阳日军南下。当然,日军第三十五师团确实难打,还需要杨军长大力襄助啊!”
杨天风半晌没有说话,他在考虑着方方面面,比如新七军经过湖西战役的恢复情况,日军可能会进行的报复,以及进行豫北战役所需要的兵力等等。qiuyelou
按照兵力对比来看,孙桐萱、李铁军的部队,再加上庞炳勋所部,有十二三万人马;对上一个两万多人的乙等师团,还真是没有绝对的胜算。何况,还要考虑鬼子的援军呢!所以,没有新七军的助战,这一仗基本上是打不了的。
而经过湖西战役之后,尽管根据地的招兵、征兵工作一直在进行,战损能很快补上,甚至总兵力可能还会再有增加。但地盘扩大了,守卫的力量也需要的更多,能抽出的机动兵力并不是很充裕。
杨天风认真看着地图,也意识到豫北战役对新七军的发展是有好处的。豫北、湖西正能形成一个巨大的钳形,把包括荷泽在内的一大片地区包夹住,形成一个相当有利的作战态势。
“豫北战役若能获胜――”刘琛伸出双手,在地图上作了个合拢的手势,“这濮阳、荷泽等地便处于夹击之中,鲁豫皖边区将处于极有利的地位。”
杨天风点了点头,但却没有轻易答应,缓缓说道:“豫北战役可以打,但什么时候打,怎么打,还需要仔细筹谋。另外,新七军大战之后也需要休整恢复,武器弹药方面,也需要囤积准备。嗯,总之,是不能操之过急啊!”
“确实不能操之过急。”刘琛知道杨天风的脾气禀性,比较谨慎,但也从不虚言相欺,既然说可以打,所说的情况也属实,那就耐心地等一等。
“看来,孙总司令对第三集团军的战力还是很有信心的。”杨天风笑了笑,缓和着稍微紧张的气氛,“武器装备,军心士气,从第八十一师看,第三集团军确实有很大的提高啊!”
“这还不多亏了杨军长的慷慨相助。”刘琛笑着表示感谢,“饷粮充足,人员增加,装备加强,第三集团军的战力可比去年又强多了。当然,这比不上新七军的发展。”
“呵呵。”杨天风摆了摆手,笑道:“后面这句可有些假了。新七军能够发展到今天,实在是得到了第三集团军的大力支援。根据地初成之时,鬼子大举来犯,如果不是孙总派周团赴援……”
回顾了与第三集团军友好合作的历史,杨天风与刘琛又叙谈了很长时间,方才握手告别。
杨天风送完刘琛,回到办公室,对着地图又陷入了长长的思索。
……………
沛县经过激战,被第二十五师光复;鱼台、金乡之敌力单势孤,北撤济宁;丰县被独立旅围困,第二十七师直取单县;单县守军弃城而逃,进入荷泽;独立旅得到炮兵支援,炸开城墙,攻入丰县,全歼日伪军八百余名。
湖西战役历经半个月,最终以歼敌万余名,光复五县的战果,宣告了胜利结束。
一批批训练完毕的新兵迅速补充。现在,鲁豫皖边区连征带招,每个月平均有三千多人参军入伍。豫西的户籍统计和征兵宣传等工作接近完成,大批征兵的工作即将展,介时又会有数以万计的新兵穿上军装,成为新七军的一员。
大战告一段落,小战却更加频繁。对荷泽地区的渗透游击,又拉开了帷幕。
尽管杨天风很不愿意招致日军的注意,但龟缩一隅又哪里有发展空间?而在一九四一年,日军确定巩固华北、长期作战的方针之前,新七军联手周边的友军,面临的威胁还不是特别大。不趁此时间发展壮大起来,等冈村那个老鬼子坐镇华北,形势可就大不一样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杨天风屡屡发动攻势,也是迫不得已。
而湖西战役刚结束,杨天风又加紧对荷泽地区的军事行动,则是因为形势相对有利,敌人在荷泽地区的统治并不稳固。
虽然济宁、菏泽都有日军重兵屯集,并分兵据守邻近县城。但广大乡村却还无力顾及,处于各方势力的控制之下。
在这个各方势力中,附敌民团、股匪、会道门是要坚决打击的。而各种名义的国*军地方武装,则是可以收编整顿的。
当时,在荷泽地区还有很多国府任命的地方武装。如山东省第二专区专员兼山东挺进军22纵队司令孙秉贤所部约两千五百人;国民党山东省第十六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张瑞亭,副司令兼副专员张子刚部约三千人;定陶地区的保安旅王志杰部约两千人;第十一专区专员兼第七路军司令曹斑亭及其属下陈伯阳、张汉山、曹国辉、卞九等部共两万余人。
这些地方武装良莠不齐,人数虽不少,但武器差,纪律差,非经整顿、训练不能成为能战之军。
但杨天风看得是长远,必须以残酷手段震慑伪军,并进入荷泽、济宁地区展开作战,以展示新七军的力量,收束人心,避免这些武装沦为伪军。
伪军的战斗差,与新七军正面作战当然是白给,但也不要忽视伪军和伪政权的作用。日占区比较稳固的地方,县城和城镇可以由少量日军协同大量伪军,甚至完全由伪军负责控制。
而伪军除了维持当地治安,还能帮助日军完成包括征税、征粮、拉夫,修建军用设施,抢夺物资等任务,还包括搜集情报,奴化拉拢老百姓和抗日人士等等。
抗战中后期,正是因为大量伪军的出现(数量甚至超过日军),帮着日军实现“以战养战”的战略,并大大缓解了日军兵力的窘迫。有伪军帮着守备地方,甚至还协同日军扫荡,鬼子自然腾出了更多的机动兵力,对敌后抗日武装进行围剿打击。
所以,杨天风要提前动手,尽量把这些地方武装收归己用;形如土匪的,则加以消灭,以免其日后为虎作伥。
顶着鲁豫皖边区游击副总指挥的头衔,杨天风编并地方武装还是有些借口和理由的。
当时在山东,除了八路军的政权,沈鸿烈的山东省政府和于学忠的苏鲁战区在争夺政权上闹得不可开交。按理说,于学忠是以战区总司令名义入鲁的,负有节制鲁、苏两省军政之责,官位应在省主席之上。沈鸿烈作为省主席和战区副总司令,应从属于于学忠,而沈却自作主张呈请国民党中央任命于学忠为山东省政府委员,而行政院会议也竟通过了这一任命。
于是,沈鸿烈便要于学忠作为山东省政府委员的身份听命于自己,由此也可看出蒋对于学忠的态度。他对于学忠是不信任的,不甘心将山东党、政、军大权都交给于学忠。
于学忠不满沈鸿烈的所作所为,便在经费上刁难沈鸿烈。因为经费是统一由国民党中央用空军投给鲁苏战区司令部,再由于学忠转发给山东省政府和新编第四师。在转发当中,于学忠经费充裕时,就如数拨给;在经费不足时,于学忠就托辞不发或少发。于学忠在经费上掌握主动、有权,而沈鸿烈则受到很大束缚,对其部属不能按时发饷,影响统治威信。
而且,于学忠以战区名义大规模整编山东地方部队,更为沈不满。这些部队,许多是沈已控制或力图控制的。如张里元、秦启荣、赵保原、厉文礼等都是沈鸿烈任命的专员,其部队已被沈点编为保安部队。但这些部队,都被于学忠整编为战区游击部队。这种整编不仅削弱了沈鸿烈保安司令部的力量,而且使沈不得不重新调编所属保安部队。
沈、于二人的明争暗斗,自然影响到了山东各地方武装的给养和前途。加上省政府和战区司令部都在微山湖以东的鲁南、鲁中地区,对鲁西、鲁西南鞭长莫及。这些被沈任命为专员或保安旅、团的武装不仅经费短缺,且时断时续,更对沈、于发出的命令不知该如何执行。
而在敌后坚持抗战,现实是必须掌握的生存技巧。换句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新七军的崛起,便给这些地方武装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早在新七军光复商丘等地,迫近鲁西、鲁西南之后,有很多地方武装便派人前来联络,希望能纳入鲁豫皖边区的管辖范围,由新七军解决武器、粮饷等问题。
天高皇帝远,沈鸿烈、于学忠既管不着,又帮不上,为了前途着想,投靠杨天风似乎是不错的选择。否则,孤立无援只能在三方势力(国*军,八路军,日伪军)的角逐竞争中被打垮消灭。
杨天风先至商丘,与刘琛、周遵时短暂见面商议,然后便赶赴单县,接见各家地方武装的代表。
而趁新七军大胜,光复单县、金乡,逼近荷泽地区,杨天风已经以游击副总指挥的身份发布命令,不少地方武装便派出代表,甚至迫不及待地开拔,进入新七军的地盘,或向新光复区靠拢。
其中便有在成武、单县活动的国民党第七路军司令曹斑亭及其属下陈伯阳、张汉山、曹国辉等部一万两千余人;曹县地区的第二专区专员兼山东挺进军22纵队司令孙秉贤所部约两千五百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