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修生平第一次来到了大城市福州。
花费了不少时间工夫,他终于找到了李应升留给他的那个地址。这是一座破旧的老房子,门楣上依稀能看见一个大字:李。
可是当他敲开大门,发现这座破旧的屋子里住着的,是一位陌生的黑衣人。
郭修问道:“请问,李大人住这里吗?”
黑衣人看着他,没有说话。只是做了个手势,请他走了进来。
郭修还想问第二句时,黑衣人已经关上了他身后的大门。
郭修整了整衣冠,满心期待地等着李应升的接见,就像新科的进士第一次来到保和殿时的心情一样,既紧张又兴奋。他已经在憧憬当自己身穿县丞的深青色官服时,县城里昔日瞧不起他的同僚们争先拱手祝贺时的生动场景。幼年的寒窗苦读、青年的案牍劳作、中年的忍辱负重……仿佛自己的一生所追寻的,就是这一刻无以伦比的华美。
为此,他不惜像在粪坑中扭动身体的蛆虫一样活下去,强忍着身边的种种不适,吞食着那些让自己作呕的食物,做那些泛着恶臭令人不齿的事情。但谁又会在意一个八品县丞的往事呢?崇安县里的大部分人只会怀着敬仰的眼神,在那件青色官服面前如蝼蚁般卑躬屈膝。京城里有君王和阁老,崇安只有知县和县丞。
郭修想起了二十年前,自己“制作”第一封梅花印笺时,手抖得就像随着海浪中的一叶小舟。京城里来的那个人告诉他:北方边境局势微妙,京城里更有不同的声音。有的人想为这点火苗上填上一把干柴,坚定高位者的决心,促使局面向预知的方向走去。为此,需要一些值得信任的官吏作出点力所能及的努力,也需要偏远地区的百姓作出些迫不得已的牺牲。有时候,庞大的帝国不得不流一点必要的血,当然,我们不必直接动手,只需要一封印笺、一点提示,有人自会替朝廷清理掉那些本不应存在的毒瘤。
那个人说话的声音有些尖锐,但很有礼貌。郭修缺乏与北方来的大人物打交道的经验,他不敢回应那个人的诉求,但也不敢拒绝。他看见那个人的眼神里充满了暖意,如同一杯刚泡好的岩骨枞。
那个人还说:郭修是他在大江南北所见过的主簿中最出色的一个,也是最明事理的一个。假以时日,他会成为县丞、知县,甚至通判、同知。为什么不呢?这个帝国里的每个人都值得拥有梦想,只要他愿意为之付出一点点努力。
郭修那时还很年轻,不是特别经得起大人物们的鼓励。他只感觉身体在发热,背脊在出汗,有一些似火般的东西在五脏六腑里涌动。
早年在绍兴的时候,郭修曾专心地学习过处理公文的本事,也从师父那里暗中学会了一些用刀的技巧。师父说过:出色的刀笔吏,不能只会用笔,不会用刀。他拿起过解剖尸体的柳叶刀,也拿起过雕刻印章的錾刻刀,还拿起过其他一些特殊用途的刀。就像用笔一样,他对用刀也很擅长。
有一种品字梅不是特别好刻,特别在手抖的时候。在刻伤了第六根手指之后,郭修终于完成了一件相对满意的作品。手指受伤后,写出流畅的馆阁体也变得不是那么容易,为此,他不得不养了三天的伤,才照着那个人给的绢纸动笔抄下了第一个字。
后来事情的发展有些出乎他的意料。那封印笺无疑起到了它的作用,四十多条人命葬身于寒风岭之上,知县大人调离崇安。老陈家象征性地交出了一两个凶手,以及库存的陈年岩骨枞。南溪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像是这四十多个死者从没在村落里生活过一样。但天下的局势并没有像那个人所说的一般笃定。这些年来,从京城、从福州传来过不少消息,时局的更迭如潮汐般莫测,没有人知道谁才会是最终的胜利者,也没有人知道自己在某一瞬间的抉择是否正确。郭修只知道:随着头上白发的增多,自己距离县丞已经越来越远。他需要做的,就是小心翼翼地谨守当年的那个小秘密,直至将它带进坟墓。
直到二十年后,知县大人又回到了崇安。郭修的小秘密重新变得有些危险,而县丞林睦的死让南溪村再次成为时局的焦点。郭修很害怕,他害怕下一个躺在桌台上的死者就是自己。但他同时也充满渴望,仿佛二十年前的那个年轻人,又在这具日渐衰老的躯体里重生。他不了解辽东,不了解西北,不了解京城,对崇安之外的世界都不够了解,但他感觉自己只要往前走一小步,也许就能撬动时局和命运的改变。
于是郭修颤抖着打开了床下的一个暗屉,那枚二十年前刻下的印章像是一朵正在燃烧的梅花,在黑暗中散发着暗红色的光芒。
想到这里,站在厅堂中央的郭修不禁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他笑起来的样子并不好看,嘴角有点歪,眉毛有点垂,看上去有几分诡异。有几任知县曾善意提醒过他,尽量不要在上司面前露出笑容。但李应升与其他上司不一样。在那个充满危险与不测的夜晚,他们之间达成过忠诚的默契。在这个年代,一份能够彼此交换秘密的友谊弥足珍贵。为此,当郭修从南溪围屋的残壁断垣中捡回性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来福州找到李应升,完成之前达成的交易。
他没有等到李应升。
等来的却是那个陌生的黑衣人,他拿着一张皱皱巴巴的纸,上面画着一张微笑的人脸。这张脸画得并不好看,但笑容很生动很写实。
郭修似乎知道了些什么,他再次面向崇安的方向,整了整衣冠。
“李应升承诺的两样东西,生存与县丞,最终都没有兑现,他欠我的。所有人都欠我的。”郭修心想。
花费了不少时间工夫,他终于找到了李应升留给他的那个地址。这是一座破旧的老房子,门楣上依稀能看见一个大字:李。
可是当他敲开大门,发现这座破旧的屋子里住着的,是一位陌生的黑衣人。
郭修问道:“请问,李大人住这里吗?”
黑衣人看着他,没有说话。只是做了个手势,请他走了进来。
郭修还想问第二句时,黑衣人已经关上了他身后的大门。
郭修整了整衣冠,满心期待地等着李应升的接见,就像新科的进士第一次来到保和殿时的心情一样,既紧张又兴奋。他已经在憧憬当自己身穿县丞的深青色官服时,县城里昔日瞧不起他的同僚们争先拱手祝贺时的生动场景。幼年的寒窗苦读、青年的案牍劳作、中年的忍辱负重……仿佛自己的一生所追寻的,就是这一刻无以伦比的华美。
为此,他不惜像在粪坑中扭动身体的蛆虫一样活下去,强忍着身边的种种不适,吞食着那些让自己作呕的食物,做那些泛着恶臭令人不齿的事情。但谁又会在意一个八品县丞的往事呢?崇安县里的大部分人只会怀着敬仰的眼神,在那件青色官服面前如蝼蚁般卑躬屈膝。京城里有君王和阁老,崇安只有知县和县丞。
郭修想起了二十年前,自己“制作”第一封梅花印笺时,手抖得就像随着海浪中的一叶小舟。京城里来的那个人告诉他:北方边境局势微妙,京城里更有不同的声音。有的人想为这点火苗上填上一把干柴,坚定高位者的决心,促使局面向预知的方向走去。为此,需要一些值得信任的官吏作出点力所能及的努力,也需要偏远地区的百姓作出些迫不得已的牺牲。有时候,庞大的帝国不得不流一点必要的血,当然,我们不必直接动手,只需要一封印笺、一点提示,有人自会替朝廷清理掉那些本不应存在的毒瘤。
那个人说话的声音有些尖锐,但很有礼貌。郭修缺乏与北方来的大人物打交道的经验,他不敢回应那个人的诉求,但也不敢拒绝。他看见那个人的眼神里充满了暖意,如同一杯刚泡好的岩骨枞。
那个人还说:郭修是他在大江南北所见过的主簿中最出色的一个,也是最明事理的一个。假以时日,他会成为县丞、知县,甚至通判、同知。为什么不呢?这个帝国里的每个人都值得拥有梦想,只要他愿意为之付出一点点努力。
郭修那时还很年轻,不是特别经得起大人物们的鼓励。他只感觉身体在发热,背脊在出汗,有一些似火般的东西在五脏六腑里涌动。
早年在绍兴的时候,郭修曾专心地学习过处理公文的本事,也从师父那里暗中学会了一些用刀的技巧。师父说过:出色的刀笔吏,不能只会用笔,不会用刀。他拿起过解剖尸体的柳叶刀,也拿起过雕刻印章的錾刻刀,还拿起过其他一些特殊用途的刀。就像用笔一样,他对用刀也很擅长。
有一种品字梅不是特别好刻,特别在手抖的时候。在刻伤了第六根手指之后,郭修终于完成了一件相对满意的作品。手指受伤后,写出流畅的馆阁体也变得不是那么容易,为此,他不得不养了三天的伤,才照着那个人给的绢纸动笔抄下了第一个字。
后来事情的发展有些出乎他的意料。那封印笺无疑起到了它的作用,四十多条人命葬身于寒风岭之上,知县大人调离崇安。老陈家象征性地交出了一两个凶手,以及库存的陈年岩骨枞。南溪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像是这四十多个死者从没在村落里生活过一样。但天下的局势并没有像那个人所说的一般笃定。这些年来,从京城、从福州传来过不少消息,时局的更迭如潮汐般莫测,没有人知道谁才会是最终的胜利者,也没有人知道自己在某一瞬间的抉择是否正确。郭修只知道:随着头上白发的增多,自己距离县丞已经越来越远。他需要做的,就是小心翼翼地谨守当年的那个小秘密,直至将它带进坟墓。
直到二十年后,知县大人又回到了崇安。郭修的小秘密重新变得有些危险,而县丞林睦的死让南溪村再次成为时局的焦点。郭修很害怕,他害怕下一个躺在桌台上的死者就是自己。但他同时也充满渴望,仿佛二十年前的那个年轻人,又在这具日渐衰老的躯体里重生。他不了解辽东,不了解西北,不了解京城,对崇安之外的世界都不够了解,但他感觉自己只要往前走一小步,也许就能撬动时局和命运的改变。
于是郭修颤抖着打开了床下的一个暗屉,那枚二十年前刻下的印章像是一朵正在燃烧的梅花,在黑暗中散发着暗红色的光芒。
想到这里,站在厅堂中央的郭修不禁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他笑起来的样子并不好看,嘴角有点歪,眉毛有点垂,看上去有几分诡异。有几任知县曾善意提醒过他,尽量不要在上司面前露出笑容。但李应升与其他上司不一样。在那个充满危险与不测的夜晚,他们之间达成过忠诚的默契。在这个年代,一份能够彼此交换秘密的友谊弥足珍贵。为此,当郭修从南溪围屋的残壁断垣中捡回性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来福州找到李应升,完成之前达成的交易。
他没有等到李应升。
等来的却是那个陌生的黑衣人,他拿着一张皱皱巴巴的纸,上面画着一张微笑的人脸。这张脸画得并不好看,但笑容很生动很写实。
郭修似乎知道了些什么,他再次面向崇安的方向,整了整衣冠。
“李应升承诺的两样东西,生存与县丞,最终都没有兑现,他欠我的。所有人都欠我的。”郭修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