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王冷妃 第十四章宰相

小说:狂王冷妃 作者:民国三侠 更新时间:2024-08-15 17:14:36 源网站:顶点小说
  座下百官齐杯共举。

  “众卿家。”宣宰帝趁众人举杯此等时机,慷慨激昂道:“朕此次在边疆大胜,实属幸哉!除借上天之风外,更靠相国之力。粮草本是户部尚书在管理,西北方向突发状况闹了蝗灾,户部尚书去了西北,相国年过半百,不辞辛苦,快马加鞭的护送粮草,才使得我军精力充沛,每一场大大小小的战役都勇往无前,战无不胜!朕在此敬相国一杯!”言罢,杯酒下肚。

  众人闻言,皆一饮而尽。

  丞相狐疑,皇帝如此夸张的去奉承他,这并不是什么好兆头,他的直觉告诉他。

  但他仍旧冷静跪地扣谢:“吾皇万岁!”

  众百官也随地叩首齐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相国莫急。”话锋一转。“朕要赏的。”

  “谢皇上提拔,臣等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理所应当的。”

  宣宰帝摆手,面上难掩嘲讽。“不,一码归一码。该赏该赏!朕赏你个人头落地!赏你子孙颠沛流离!可好?”

  “啊!”丞相惊呼一声瘫坐在地。

  百官瞠目结舌。

  这给丞相赐罪,就是给太后娘娘难堪呐。

  和熙自然是面上不悦,侧头沉声道。“皇上何出此言?”

  丞相假装不解惊恐望着皇帝,心底却明明白白。这个死皇帝刚刚说到粮草之事,必然是私吞粮草,征收黄河赋税这事被察觉到了。尽管心乱如麻,他得快快盘算这事该怎么糊弄过去。

  “母后,相国犯下了滔天大罪。”

  “臣何罪之有!皇上明鉴!”

  “黄河水灾治水中,救济过去的粮草钱财。好相国,你吞了近七成吧。吞了粮草钱财不说,你以朝廷的名头征收赋税,逼迫多少人家破人亡。许多百姓不是淹死的,而是饿死的!欺君其罪就当诛九族。”宣宰帝道,慢慢的站起走向一旁挂着的佩剑。

  他瞪大双目看向和熙,哀声乞求道:“太后娘娘,你要为老臣做主啊!臣的年纪当不起这莫须有的罪名啊!皇上你这是要置臣于死地呀!你这是为何呀?!”

  “哦?”他眼一撇,目露不屑,淡淡道。“相国,你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他望着众臣,道:“朕知道官官相护,朕今天不仅要赏你,还要赏你的好兄弟。”

  他抬手移到一侧拍了拍手,一个中年男子被押了上来,男子浑身是血,只着一件囚衣。

  丞相看了看,心里早已抖成筛子。

  “尚书大人想必是对你也很是想念呢。”宣宰帝道。

  丞相跪在地上哑声。

  “相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和熙开口道。

  “臣冤呐!臣冤枉呐!”见和熙发话,丞相开口狡辩。“臣不知皇上为何将这种枉无人道的事情加在臣身上。”

  “相国,你还是招了吧,我该说的都说了。”户部尚书道。

  和熙其实是知道丞相多多少少有点问题,但是她没想到他居然胆子这么大连下派的粮草都敢吞近七成,实在是胆大妄为。

  见此景,户部尚书恐怕是已经招了。

  丞相私吞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皇儿此番拿出来作事,不过是想削弱她的权势,下下她的威风。

  这是计!和熙想,户部尚书从未被派去西北,而是从皇帝出征开始就已经暴露了被关押,而皇帝出征只是掩人耳目。可逼户部尚书招供这段时间又是谁给皇上通风报信呢?才能使消息如此隐秘的到皇帝手里。朝廷的事她和熙也是只手遮天,参与近一半的决策,什么地方都渗透着她的权利,哪里会有她听不见的消息?

  她眼一眯,除了亲王谁还有如此通天的本事。只有亲王有独立的府邸与领地,自己培养的暗卫与士兵,才能微微脱离她的耳目与爪牙。她心一惊:老六啊!藏的好深。

  “皇上,丞相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未等她把话说完。

  皇帝抢话道:“朕要为天下人讨个公道!不然朕怎么跟群臣交代,怎么跟天下人交代!”

  炉火烧的正旺,正如众人的心跟着熊熊燃烧。

  “皇儿!哀家的面子你也要剥了去?”和熙怒道。

  “母后,儿不赐死相国则天理不容!”说罢,宣宰帝一把扯出利剑,直冲着那丞相戳去,丞相惊的四处逃窜。

  宣宰帝一剑飞去,直戳穿了丞相的胸膛,一瞬间鲜血迷了冬娘的眼睛,冬娘惊呼一声,皇帝立马抱住了她。

  “啊……”丞相唉呼一声,侧头盯着皇帝和林冬娘紧抱着的身躯,阴毒的说道。“狗皇帝!我要咒你!咒你妻为他人妻,咒你骨肉分离,咒你不得好死!啊……我……”宣宰帝上前抽出一把抽出利剑,丞相倒地而亡。

  和熙与宣宰帝怒目相对。

  一场闹剧落幕。

  纵使得罪了和熙,但也削弱了她三分权利,百官也松了口气。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狂王冷妃,狂王冷妃最新章节,狂王冷妃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