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试考了四场,全部结束后,仅仅过了三天,县里就放榜了。这天一大早,众多童生围在县学前面,焦灼地等待着。其实榜单还需一个时辰才能贴出来,但对于心急如焚,关乎切身利益的诸童生而言,为了第一时间知道自己是否被录取,还是要早早挤占一个好位置的。
李之郎只有七岁,虽然是张三丰高徒,不惧这小小阵势,但也不能亲自来和诸童生挤成一团,掉身价不是?张大半仙的绝世武功,是要让你惩奸除恶的,不是让你用来插队的。
他稳坐家中,似乎一点都不着急。母亲问他为何不急,他却说自己必然会中,何必担心着急?母亲笑笑,也没有过多责怪,只是命管家带了一个健仆,前去观榜。
对于素有神童之称的儿子,做母亲的自然也是骄傲无比,自信满满。
县试的消息还没有传来,却有一个仆人匆匆进来,向李夫人禀告有客来访。李应庚如今去京赴任,李夫人身为内眷,不便抛头露面,一向是闭门谢客的。这远近乡里众人皆知,非亲族女客,一般不会登门求见的。何况仆人也说这客人乃是一名青年,面相陌生,口音也非本地,腰间佩剑,似是江湖中人,让她一个妇道人家如何敢开门?便让仆人谢客。
仆人犹豫了一下,便道自己原本也是反复谢绝的,只是那青年所架车辆中的女眷定要他来汇报,说是故人来访。
李夫人皱了皱眉,道:“你这厮说话也不清楚!既是女客,见一见也无妨;只是闲杂人等,莫让进来。”
所谓闲杂人等,自然是那佩剑青年。李夫人方才心念点转,便想着这青年或是女客的护卫而已。只是这女客到底是何方神圣,她却丝毫不知。不过既然有护卫送行,想必家世必然富贵,轻易还是不要得罪的好。
忽又想到儿子很快也算是有功名的人了,将来必是要主事的。如今,夫君不在,自己还是要恪守三从四德,家中一切事务,少不得要让儿子出来见习一番,便让仆人去书房请李之郎过来。
李之郎闻听来了客人,母亲召唤,便放下书本,收拾了一番衣着仪容,来到前厅。刚转个弯,却见两个女人站在前厅门口大眼瞪小眼,表情多姿多彩,变幻不停。
其中一个女人,自然是自己的母亲,婢女小桃在身边侍立;另一个女人,想必就是客人了。这女客身边也有一位婢女,只是婢女怀中抱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小女孩约莫四五岁的年纪,眼睛大大的,咕噜噜转个不停,一会看看这个,一会看看哪个,也不怕人。
李之郎不明所以,正欲发话,却见自己的母亲眼泪啪嗒啪嗒落了出来,哽咽道:“晴儿妹妹,姐姐想你想的好苦啊!”
一言既出,那女客也是瞬间泪如泉涌,快步向前,握住李夫人的手,道:“舒姐姐,不想我们还有再相见的一日!”
李夫人本姓齐,名舒。这女客既以李夫人闺名相称,想来定时是李夫人未出嫁前的闺中好友了。
李之郎暗想:原来是母亲的闺蜜来访。既是女客,母亲却又为何唤自己出来?是了,自己毕竟年幼,在母亲眼中仍然是个小孩子,想来只是让自己多见识见识。
李之郎唤了一声母亲,上前见了礼。
李夫人见儿子过来,泪中绽放出骄傲的笑容来,向他招招手,道“郎儿快来拜见你的从母。”
从母?李之郎心中惊了一下。所谓从母,其实就是后世的姨母,是儿子对母亲姐妹的一种称呼。李之郎暗想,母亲娘家的兄弟姐妹自己都熟悉的很,从来不同听说母亲还有这样一位姐妹啊?但不管心中如何疑惑,既然母亲发了话,他便不得不听从,便向那女客口称拜见从母,又见了一礼。
那女客急忙扶住李之郎,亲昵地抚了抚他的小脑袋,道:“十年不见,不想姐姐的孩子也这般大了。”说着,又从身边婢女手中接过那个小女孩,道:“妹妹也嫁了人,现只有这么一个丫头,只是年纪尚小,无法见礼,姐姐莫要见怪的才好。”
“妹妹说哪里话,姐姐这些年一直盼着要个女儿,只是心愿难遂。来来来,快屋里坐。”
宾主坐定,命人上了茶,李夫人问道:“自从听闻村里遭遇匪事,妹妹家适逢大难,姐姐心中悲切不已。这许多年来妹妹一直音讯全无,姐姐心中颇为忧虑,时常懊恼凄苦;当日若能挽留妹妹一晚,也断不会姊妹分离。却不知妹妹这些年如何过来?”
“托姐姐福,妹妹初被匪徒劫了去,本欲一死以保清白,却不想遇到一位青年侠客,杀散匪众,将我等救了出来。彼时妹妹家中尽皆遭难,止剩孤身一人,心中恍惚,不知往何处去。那侠客见妹妹凄惨,便收留了妹妹;后来……后来他向妹妹求亲,妹妹见他人品不错,便应了下来,至今已经六年有余。夫家也薄有田产,生活倒是无忧。”
“原来是英雄救美的故事,妹妹倒也好福气。”李夫人打趣道。
“哪里比得上姐姐,嫁了个进士公,将来必然富贵无比。”
“你我自小相识,情谊甚笃,何曾分过贫富贵贱?改日若是有机会,姐姐定要随着夫君前往妹妹家拜访,也见识见识你的那位侠义郎君,感谢他救了我的好妹妹。”
那女客客气几句,却忽然听到旁边一个稚嫩童音道:“母亲,父亲就在门外,为什么现在不让见呢?”
那女客瞪了女孩一眼,斥道:“女孩子家懂得什么!尽说些胡乱言语。”又向李夫人道:“妹妹此番前来寻找姐姐,夫君担心妹妹,便一直陪伴在侧。只是没想到李相公赴京上任,不在家中,冒昧来访,多有不便,妹妹便让他在外面等待,失礼之处,还请姐姐见谅。”
“妹妹说哪里话,却是姐姐失了礼数。”说着,便向小桃吩咐道:“你且去请客人暂往小厅歇息,再去让小钟子请三叔过来叙话,莫要怠慢了贵客。”
小桃领了吩咐,急忙出去安排。
李之郎只有七岁,虽然是张三丰高徒,不惧这小小阵势,但也不能亲自来和诸童生挤成一团,掉身价不是?张大半仙的绝世武功,是要让你惩奸除恶的,不是让你用来插队的。
他稳坐家中,似乎一点都不着急。母亲问他为何不急,他却说自己必然会中,何必担心着急?母亲笑笑,也没有过多责怪,只是命管家带了一个健仆,前去观榜。
对于素有神童之称的儿子,做母亲的自然也是骄傲无比,自信满满。
县试的消息还没有传来,却有一个仆人匆匆进来,向李夫人禀告有客来访。李应庚如今去京赴任,李夫人身为内眷,不便抛头露面,一向是闭门谢客的。这远近乡里众人皆知,非亲族女客,一般不会登门求见的。何况仆人也说这客人乃是一名青年,面相陌生,口音也非本地,腰间佩剑,似是江湖中人,让她一个妇道人家如何敢开门?便让仆人谢客。
仆人犹豫了一下,便道自己原本也是反复谢绝的,只是那青年所架车辆中的女眷定要他来汇报,说是故人来访。
李夫人皱了皱眉,道:“你这厮说话也不清楚!既是女客,见一见也无妨;只是闲杂人等,莫让进来。”
所谓闲杂人等,自然是那佩剑青年。李夫人方才心念点转,便想着这青年或是女客的护卫而已。只是这女客到底是何方神圣,她却丝毫不知。不过既然有护卫送行,想必家世必然富贵,轻易还是不要得罪的好。
忽又想到儿子很快也算是有功名的人了,将来必是要主事的。如今,夫君不在,自己还是要恪守三从四德,家中一切事务,少不得要让儿子出来见习一番,便让仆人去书房请李之郎过来。
李之郎闻听来了客人,母亲召唤,便放下书本,收拾了一番衣着仪容,来到前厅。刚转个弯,却见两个女人站在前厅门口大眼瞪小眼,表情多姿多彩,变幻不停。
其中一个女人,自然是自己的母亲,婢女小桃在身边侍立;另一个女人,想必就是客人了。这女客身边也有一位婢女,只是婢女怀中抱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小女孩约莫四五岁的年纪,眼睛大大的,咕噜噜转个不停,一会看看这个,一会看看哪个,也不怕人。
李之郎不明所以,正欲发话,却见自己的母亲眼泪啪嗒啪嗒落了出来,哽咽道:“晴儿妹妹,姐姐想你想的好苦啊!”
一言既出,那女客也是瞬间泪如泉涌,快步向前,握住李夫人的手,道:“舒姐姐,不想我们还有再相见的一日!”
李夫人本姓齐,名舒。这女客既以李夫人闺名相称,想来定时是李夫人未出嫁前的闺中好友了。
李之郎暗想:原来是母亲的闺蜜来访。既是女客,母亲却又为何唤自己出来?是了,自己毕竟年幼,在母亲眼中仍然是个小孩子,想来只是让自己多见识见识。
李之郎唤了一声母亲,上前见了礼。
李夫人见儿子过来,泪中绽放出骄傲的笑容来,向他招招手,道“郎儿快来拜见你的从母。”
从母?李之郎心中惊了一下。所谓从母,其实就是后世的姨母,是儿子对母亲姐妹的一种称呼。李之郎暗想,母亲娘家的兄弟姐妹自己都熟悉的很,从来不同听说母亲还有这样一位姐妹啊?但不管心中如何疑惑,既然母亲发了话,他便不得不听从,便向那女客口称拜见从母,又见了一礼。
那女客急忙扶住李之郎,亲昵地抚了抚他的小脑袋,道:“十年不见,不想姐姐的孩子也这般大了。”说着,又从身边婢女手中接过那个小女孩,道:“妹妹也嫁了人,现只有这么一个丫头,只是年纪尚小,无法见礼,姐姐莫要见怪的才好。”
“妹妹说哪里话,姐姐这些年一直盼着要个女儿,只是心愿难遂。来来来,快屋里坐。”
宾主坐定,命人上了茶,李夫人问道:“自从听闻村里遭遇匪事,妹妹家适逢大难,姐姐心中悲切不已。这许多年来妹妹一直音讯全无,姐姐心中颇为忧虑,时常懊恼凄苦;当日若能挽留妹妹一晚,也断不会姊妹分离。却不知妹妹这些年如何过来?”
“托姐姐福,妹妹初被匪徒劫了去,本欲一死以保清白,却不想遇到一位青年侠客,杀散匪众,将我等救了出来。彼时妹妹家中尽皆遭难,止剩孤身一人,心中恍惚,不知往何处去。那侠客见妹妹凄惨,便收留了妹妹;后来……后来他向妹妹求亲,妹妹见他人品不错,便应了下来,至今已经六年有余。夫家也薄有田产,生活倒是无忧。”
“原来是英雄救美的故事,妹妹倒也好福气。”李夫人打趣道。
“哪里比得上姐姐,嫁了个进士公,将来必然富贵无比。”
“你我自小相识,情谊甚笃,何曾分过贫富贵贱?改日若是有机会,姐姐定要随着夫君前往妹妹家拜访,也见识见识你的那位侠义郎君,感谢他救了我的好妹妹。”
那女客客气几句,却忽然听到旁边一个稚嫩童音道:“母亲,父亲就在门外,为什么现在不让见呢?”
那女客瞪了女孩一眼,斥道:“女孩子家懂得什么!尽说些胡乱言语。”又向李夫人道:“妹妹此番前来寻找姐姐,夫君担心妹妹,便一直陪伴在侧。只是没想到李相公赴京上任,不在家中,冒昧来访,多有不便,妹妹便让他在外面等待,失礼之处,还请姐姐见谅。”
“妹妹说哪里话,却是姐姐失了礼数。”说着,便向小桃吩咐道:“你且去请客人暂往小厅歇息,再去让小钟子请三叔过来叙话,莫要怠慢了贵客。”
小桃领了吩咐,急忙出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