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郡北府在洪湘北辖下多年,安备城兵强将猛,装备精良,仓满粮足,百姓都安居乐业。虽偶有打草谷的情况发生,但鞑子从来不敢贸然犯进,虽然鞑子各个都骁勇善战,但洪湘北足智多谋,每次鞑子都讨不了什么便宜,就这样安安稳稳过了十多年。
而安备城城墙每年都得到了妥善维护,十几年了从来没有懈怠过,说坚硬如铁也不为过,对此鞑子应该十分了解,这才做了充足的准备。如果不是架起十几门大炮,集中在一个地方猛轰,是不可能半天就破的,这应该都在鞑子的算计之内。
按道理说,鞑子兵跋山涉水不远千里而来,又经过了一场大战,肯定都人困马乏了,这时最应该做的就是巩固所得,养精蓄锐。
近几天内,城内肯定还会有很多场焦灼战,而城外鞑子兵也一样需要恢复体力,头天是因为郡北兵仓促应战,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这才让鞑子捡了个大便宜,但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鞑子哪里还能那么容易取胜?所以他们也就该重整旗鼓,准备接下来的激战。
可是他们竟然在当天夜里就要调动火器,怎么会这么急呢?难道他们有信息只要火器到位,安备城就那么容易被拿下吗?
按照历来的经验所得,郡北兵有很多种力克鞑子兵的打法,尽管鞑子兵也对郡北兵异常熟悉,但总会持续上一段时间才会分出胜负的,可是这次的鞑子兵很奇怪,为什么呢?
苏成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两天发生地事,苏成汌还是头一次亲身经历,原来他只是在书本和古籍中拜读过那些场景的描写,远不如亲眼看到来的震撼。
当第一次看到鞑子兵一刀削去郡北兵地一条手臂时,刚落到地上时,那条手臂还是有知觉的,是能握着枪的,过了一下子枪才掉在地上,而失去手臂的郡北兵还在用另一条手臂抵挡鞑子的袭击。
苏成汌从来没有想过,刚失去手臂的士兵是感觉不到痛的,但当他感觉到痛时,另一个鞑子毫不留情的又在他身上补了一刀,根本轮不到他喊痛,就被这最后一刀活活的砍死了,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苏成汌的心沉重的几乎都掉到了地上,天知道,那时的他一动都不能动了,如果有谁在这时给他一刀,他可能直接就死了,连抵挡一下的力气都没有,整个人仿佛被抽空了一样,不但没办法反抗,连呼救的力气都没有。在战场上,杀人就跟切瓜割菜一样容易,人死前的挣扎时间,还没鸡长呢。
一个个高大魁梧的七尺男儿,可能是家里尤为倚重的长子,也可能是父母最宠爱的幺儿,出生时可能也被家里寄予厚望。当他参军时,有可能也是壮志凌云的想要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可是很多都变成了战场上的一具冰冷的尸体,最后体现在伤亡数字上,连具体的名字都不会有。
除了他的家人,朋友,没有人知道哪年哪月的战场上,在与鞑子的战争中,为了大晋的百姓,他也曾奋力拼杀,他也曾手刃鞑子,直至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战场上,苏成汌感到很无力,因为他只会读书做文章,拿不起铁枪,抡不起钢刀,甚至连弓箭都拉不满,切身体会了什么是“手无缚鸡之力”,什么是“百无一用是书生”!难怪大哥从军前要去学武,难怪大哥要自己出去历练,难怪大哥举荐自己拜在林夕门下,不经过风雨,如何见彩虹?
看着恩师林夕淡定从容,点评战场时的样子,苏成汌深深震撼着,原来读书人也可以这样,他们没有坚硬的肌肉,没有魁梧的身形,但是他们有聪明的头脑,广博的知识,以及洞悉一切的思维,一样可以在战场上指点江山,指挥作战。
从恩师身上,苏成汌想到了自己以后要走的路。
这个世道,很多东西都需要改变,就像他们家一样,如果没有老娘的英明决策,没有想办法改变家里的一切,那么他们现在还再为每个月的束脩算计呢,还举人老爷,能考上秀才就不错啦,更遑在此观战、参战、议战呢?
苏成汌暗自庆幸自己是幸运的。
原来他只是想自己有书读,最好能考个功名出来,结个好岳家,最后出人头地,过人上人的日子。这其实都是从自己本人出发,考虑的只有自己。
想到家人时,也是自己功名成就时,家里人可以跟着沾光,从来没有考虑过家人到底想要什么,也从来没有想过帮助家人实现什么,也从来没从家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突然间,苏成汌觉得自己很自私,只想到自己,只为自己打算,真是太不应该了。
苏成汌悟了。
他应该像他老娘跟大哥那样,努力的改变家里的状况,熟读史书的他,是不是也应该为百姓而努力呢?
苏成汌是和林夕一起回来的,这时端了一碗粥和几碟小菜进来,道:“先生,吃点宵夜吧,晚膳您吃的太少了。”说完,放下粥碗,递给林夕一双筷子,然后接着说道:“先生,趁热吃点,厨房一直都热着的。”
“······趁热吃,厨房一直都热着的······”林夕重复着苏成汌的话,猛然双眼圆睁,猛的站了起来,对呀!
林夕瞬间就悟了!
鞑子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城内已经准备好了,一直在等着他们的行动。
应该就是这样!他们在城中早有布局,只等成为鞑子兵大军压境,他们再在城内里应外合,打郡北兵一个措手不及。在郡北兵不知道的各个角落可能都有鞑子兵的细作!
糟糕!得赶紧通知郡守府提防城内鞑子奸细、暗探!
可恶!胡尔喀必须死!这可能是郡北府所有人的想法。
可还没等他冲出房门,就听见一声撼天动地的爆炸声,好像整个书院都被炸翻过来了!
而安备城城墙每年都得到了妥善维护,十几年了从来没有懈怠过,说坚硬如铁也不为过,对此鞑子应该十分了解,这才做了充足的准备。如果不是架起十几门大炮,集中在一个地方猛轰,是不可能半天就破的,这应该都在鞑子的算计之内。
按道理说,鞑子兵跋山涉水不远千里而来,又经过了一场大战,肯定都人困马乏了,这时最应该做的就是巩固所得,养精蓄锐。
近几天内,城内肯定还会有很多场焦灼战,而城外鞑子兵也一样需要恢复体力,头天是因为郡北兵仓促应战,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这才让鞑子捡了个大便宜,但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鞑子哪里还能那么容易取胜?所以他们也就该重整旗鼓,准备接下来的激战。
可是他们竟然在当天夜里就要调动火器,怎么会这么急呢?难道他们有信息只要火器到位,安备城就那么容易被拿下吗?
按照历来的经验所得,郡北兵有很多种力克鞑子兵的打法,尽管鞑子兵也对郡北兵异常熟悉,但总会持续上一段时间才会分出胜负的,可是这次的鞑子兵很奇怪,为什么呢?
苏成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两天发生地事,苏成汌还是头一次亲身经历,原来他只是在书本和古籍中拜读过那些场景的描写,远不如亲眼看到来的震撼。
当第一次看到鞑子兵一刀削去郡北兵地一条手臂时,刚落到地上时,那条手臂还是有知觉的,是能握着枪的,过了一下子枪才掉在地上,而失去手臂的郡北兵还在用另一条手臂抵挡鞑子的袭击。
苏成汌从来没有想过,刚失去手臂的士兵是感觉不到痛的,但当他感觉到痛时,另一个鞑子毫不留情的又在他身上补了一刀,根本轮不到他喊痛,就被这最后一刀活活的砍死了,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苏成汌的心沉重的几乎都掉到了地上,天知道,那时的他一动都不能动了,如果有谁在这时给他一刀,他可能直接就死了,连抵挡一下的力气都没有,整个人仿佛被抽空了一样,不但没办法反抗,连呼救的力气都没有。在战场上,杀人就跟切瓜割菜一样容易,人死前的挣扎时间,还没鸡长呢。
一个个高大魁梧的七尺男儿,可能是家里尤为倚重的长子,也可能是父母最宠爱的幺儿,出生时可能也被家里寄予厚望。当他参军时,有可能也是壮志凌云的想要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可是很多都变成了战场上的一具冰冷的尸体,最后体现在伤亡数字上,连具体的名字都不会有。
除了他的家人,朋友,没有人知道哪年哪月的战场上,在与鞑子的战争中,为了大晋的百姓,他也曾奋力拼杀,他也曾手刃鞑子,直至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战场上,苏成汌感到很无力,因为他只会读书做文章,拿不起铁枪,抡不起钢刀,甚至连弓箭都拉不满,切身体会了什么是“手无缚鸡之力”,什么是“百无一用是书生”!难怪大哥从军前要去学武,难怪大哥要自己出去历练,难怪大哥举荐自己拜在林夕门下,不经过风雨,如何见彩虹?
看着恩师林夕淡定从容,点评战场时的样子,苏成汌深深震撼着,原来读书人也可以这样,他们没有坚硬的肌肉,没有魁梧的身形,但是他们有聪明的头脑,广博的知识,以及洞悉一切的思维,一样可以在战场上指点江山,指挥作战。
从恩师身上,苏成汌想到了自己以后要走的路。
这个世道,很多东西都需要改变,就像他们家一样,如果没有老娘的英明决策,没有想办法改变家里的一切,那么他们现在还再为每个月的束脩算计呢,还举人老爷,能考上秀才就不错啦,更遑在此观战、参战、议战呢?
苏成汌暗自庆幸自己是幸运的。
原来他只是想自己有书读,最好能考个功名出来,结个好岳家,最后出人头地,过人上人的日子。这其实都是从自己本人出发,考虑的只有自己。
想到家人时,也是自己功名成就时,家里人可以跟着沾光,从来没有考虑过家人到底想要什么,也从来没有想过帮助家人实现什么,也从来没从家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突然间,苏成汌觉得自己很自私,只想到自己,只为自己打算,真是太不应该了。
苏成汌悟了。
他应该像他老娘跟大哥那样,努力的改变家里的状况,熟读史书的他,是不是也应该为百姓而努力呢?
苏成汌是和林夕一起回来的,这时端了一碗粥和几碟小菜进来,道:“先生,吃点宵夜吧,晚膳您吃的太少了。”说完,放下粥碗,递给林夕一双筷子,然后接着说道:“先生,趁热吃点,厨房一直都热着的。”
“······趁热吃,厨房一直都热着的······”林夕重复着苏成汌的话,猛然双眼圆睁,猛的站了起来,对呀!
林夕瞬间就悟了!
鞑子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城内已经准备好了,一直在等着他们的行动。
应该就是这样!他们在城中早有布局,只等成为鞑子兵大军压境,他们再在城内里应外合,打郡北兵一个措手不及。在郡北兵不知道的各个角落可能都有鞑子兵的细作!
糟糕!得赶紧通知郡守府提防城内鞑子奸细、暗探!
可恶!胡尔喀必须死!这可能是郡北府所有人的想法。
可还没等他冲出房门,就听见一声撼天动地的爆炸声,好像整个书院都被炸翻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