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王府的馨园是王府花园,也是王妃待客的地方。
时值金秋,又赶上园子里的桂花开了,便想着要约了亲近之人来园中逛逛。
青竹跟随祝夫人,在仆妇们的引领下踏进了王府里的馨园。扑鼻而来的桂花香,顿时让青竹觉得有几分醉意。
偌大的花园,青竹只听得人语声,却没看见王妃等人在何处。跟着走过了九曲回廊,穿过了花障,走过了碎石子的甬路。眼前出现了一座精巧的绿漆房舍,只见檐下垂着一匾,题了四个烫金的大字“怡然自得”。此处又叫怡然轩。
见檐下站了好些丫鬟仆妇,皆静悄悄的,里面传出了阵阵笑语声。这到了跟前,青竹反而一点儿也不紧张。
跟前的仆妇揭起了湘帘请祝夫人入内。
及至左面的那间屋子,只见坐了半屋子的女人。莺莺燕燕的,青竹想这些女眷们个个都出身名门贵族。相比起自己,还真是不值一提。
又见正堂上坐着一贵妇。青竹跟着祝夫人一道拜见道:“请王妃金安。”
惠王妃抬头道:“祝太太请起。”
立马就有丫鬟搬了两张椅子来。
祝夫人大大方方的坐了,青竹只敢斜签着身子,只坐了一半的椅子。整个人的重心也向了迁移。
祝夫人便和惠王妃闲话起来:“娘娘今日瞧着气色倒好许多了。”
惠王妃点头笑道:“劳你挂念,就是因为身子硬朗了些,所以才请了诸位来坐坐。”又见祝夫人跟来的女子不像是汪家的大媳妇,便笑问着:“今天随祝太太一道来的,莫非是三儿媳不成?我倒是头回所见,果真生得好容貌。”
祝夫人这才忙着介绍:“不是三儿媳。是束水项知县家的奶奶。正好在我们家作客,我带了她一道四处走走。”又扭头对青竹道:“快给王妃行礼。”
青竹慌忙起身又重新向惠王妃拜见过:“民妇给王妃请安。”
惠王妃倒也不曾在意。略点点头。青竹又呈上了那对扇套。
惠王妃的目光从青竹身上又转移到了屋里的其他人。
“我还以为三公主不回京过节呢。”
“要向皇父道贺,所以就赶回来了。”
青竹看了一眼答话的人,心想这就是三公主了吧。当今天子的女儿。但见身着大红短袄,配着褶子裙,头戴金冠,大大的脸盘,越发的显得富态。看样子也有三十几岁的样子。目光又从三公主身上移到了惠王妃身上。
惠王妃倒是个纤巧的女子,约莫三十几岁的样子。杏黄色的锦绣大衫,衬着石榴红的绫子裙。挽着倭堕髻,发簪点翠的金凤钗。凤嘴里衔出一串玛瑙流苏。言谈举止间也跟着轻轻晃动,更显得摇曳生姿。细眉凤眼,凝鼻红唇。端的是个标致的美人儿。青竹想。王妃这般容貌,只怕深得惠王钟爱。
屋里人谈着她们之间的事,青竹也没插得上嘴的地方。安安静静的坐着,久了就觉得有些百无聊奈。两眼打量起这间屋子来。
坐了不多时,便有人来报:“禀娘娘。戏子们都准备好了。”
惠王妃便起身道:“走吧,我们看戏去。”
屋里人也都起来,等了惠王妃先行。青竹和祝夫人走在最后。祝夫人握了一下青竹的手,感觉到青竹一手的冷汗,祝夫人小声的和她说了句:“别怕,没什么事。”
青竹道:“我知道的。”
席面就设在桂花树下。虽然天色已晚,但树枝上都挂着灯笼,每一席旁又有一盏落地珐琅灯盏。里面点着支拇指粗细的红烛。照耀着犹如白昼一般。桌面上已经摆满的碗盘,盛着南北山货海味。都是些精巧的吃食。
然而戏台就设在对面的池子中央的亭子里。池子里的水面也显得波光荡漾起来。丝竹之声顺着水面传来,倒更显得悦耳。
青竹虽然不擅于观戏,但也静静的坐在角落里,眼睛盯着水面上的戏台。
第一出乃是“拜月”是《西厢》里的一出折子戏。
王妃并不在她们这一席。而在前面的位置上。这边的祝夫人一直和跟前的一位妇人正小声的聊着话。
青竹抓了把跟前的一碟瓜子,慢慢的磕着。心想跟着附庸风雅一回。以后看戏的次数定少不了,也没有回回都回避的道理。
丝竹阵阵伴着笛声,绵软的唱腔,在寂静的夜晚更加显得悠长起来。只是那些婉转的唱腔对于青竹来说还是生涩难懂了些。不管她怎么努力,还是无法对观戏产生什么兴趣。虽然西厢记的故事早就了然于胸,不过坐得久了,就觉得眼皮有些睁不开。莫非这还有催眠的功能吗?
祝夫人扭头看了眼旁边的青竹,见她跟前的杯子空空如也,便道:“你怎么不喝酒?”
青竹忙摆手道:“夫人知道我正奶着冬郎呢,可不敢沾酒。”
“我倒将这回事给忘了。喜欢吃自己自己挑着吃吧。”
青竹笑道:“夫人不用管我。我自己知道的。”
“那就好。”
等到这一折戏演完,青竹突然觉得内急起来,心想不好,看样子要离席。偏偏又是在夜里,更辨不清方向。只好向不远处的一个丫鬟打听了。
那丫鬟道:“我陪您去吧。”
“实在是有劳了。”青竹和祝夫人交代一句便跟随那丫鬟去方便。
青竹跟着丫鬟走了一段路,到了馨园一角,丫鬟往里面指了指。青竹见是坐小竹屋,道了谢便进去了。
等到她出来时,才送她过来的丫鬟已经不在那里。青竹心想正好,她也好四处走走,总比坐在那里强迫自己听那听不懂的唱词好。
夜风轻拂,伴着阵阵花香。青竹深吸了一口气,伸展了下胳膊。又见幽暗的夜空上端端正正的挂着一轮明月。虽然还不十分的圆,但洒了一地的清辉,周围的静物也能清晰可见。
走了一段路,青竹想,这在客中,馨园她是头一回来,万不能逛出了园子。正好见有一石凳,便打算坐下来歇息。
青竹才坐下,拿着手绢扇了扇。突然见眼前的树丛里像是在晃动。青竹一怔,心想里面有什么动物吗?不过她胆子大,也不怕。想想这是王府花园,自然不会出现什么野兽。顶多是猫呀狗之类的东西。倒没怎么留意。
过了一会儿,居然听见里面传出了低语声:“好哥哥,你轻点。要是让人知道了,我也不要活了。”
又听得一男人的声音道:“怕什么,此刻也没人注意到我们。”
青竹顿时呆住了,心想原来是有对野鸳鸯在里面偷情。偏偏就撞见了这等事,此处不宜多留,要是让他们发现了自己倒不好辩解,急忙跑开了。
树丛里正在交欢的男女也听见了这阵匆促的脚步声,忙忙的停止了动作,女子慌忙提了裙子,往外张望了一眼。依消一个人影匆匆过去,惊呼:“了不得,让人给看见了。”
青竹跑了一阵,有些辨不清方向,毕竟手上连盏灯笼也没有。虽然月色正好,可还是朦胧不清。没曾留意到脚下,竟跌了一跤。青竹吃痛的呼了一声。又侧耳去听唱戏的方向在哪一面。
好不容易辨清了方向,忙择了路过去。这边青竹离了席,也没人注意到她。
祝夫人倒是等了半晌才见青竹回来。又见她神色慌张的样子,忙问:“怎么去了如此之久?”
青竹只好道:“头一回来,天色晚,有些迷路。”
“我还以为你出了园子,去别的地方了。”
青竹道:“倒让夫人担心了。”
第二折戏也演完了,大家吃了回酒。众人都去敬王妃,恭贺她佳节。青竹却始终没有过去,心想自己算哪块牌子上的人呢,再说她也不饮酒。
直到起更时,这边才止了戏文。宴席方罢,也都说要回去了。惠王妃便让跟前的仆妇去一一相送。
祝夫人酒量不错,不过今晚却略略有些头晕。回去的时候拉了青竹和她乘一抬轿子。
在轿中,祝夫人问起了青竹:“觉得这位王妃如何?”
青竹回答倒十分谨慎:“我辈匈也不敢对王妃妄下评语。”
祝夫人笑道:“你倒也学得伶俐起来。罢了,里面的事你也不大清楚。我也不好多说。以后你就明白了。”
青竹微微颔首。
祝夫人又道:“王妃她今天看上去倒十分高兴。谁知道那场风暴才过去一个月呢。”
青竹听见祝夫人这么说,知道不该多嘴,可还是忍不住多问了句:“发生过什么大事吗?”
祝夫人道:“当真是件大事。惠王因为触怒了龙颜,被罚俸半年,还命令禁足两个月。当时好些人见惠王倒了霉,以前有来往的也都纷纷躲避了。这里才准惠王在朝中走动。”
青竹想,原来是朝堂那点事,肯定和夺嫡有关。是皇家内部的事。不过她清楚自己的身份,知道有时不该多嘴,因此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只是想到,汪侍郎是惠王的人,惠王倒了霉,说不定汪侍郎也受过牵连。
时值金秋,又赶上园子里的桂花开了,便想着要约了亲近之人来园中逛逛。
青竹跟随祝夫人,在仆妇们的引领下踏进了王府里的馨园。扑鼻而来的桂花香,顿时让青竹觉得有几分醉意。
偌大的花园,青竹只听得人语声,却没看见王妃等人在何处。跟着走过了九曲回廊,穿过了花障,走过了碎石子的甬路。眼前出现了一座精巧的绿漆房舍,只见檐下垂着一匾,题了四个烫金的大字“怡然自得”。此处又叫怡然轩。
见檐下站了好些丫鬟仆妇,皆静悄悄的,里面传出了阵阵笑语声。这到了跟前,青竹反而一点儿也不紧张。
跟前的仆妇揭起了湘帘请祝夫人入内。
及至左面的那间屋子,只见坐了半屋子的女人。莺莺燕燕的,青竹想这些女眷们个个都出身名门贵族。相比起自己,还真是不值一提。
又见正堂上坐着一贵妇。青竹跟着祝夫人一道拜见道:“请王妃金安。”
惠王妃抬头道:“祝太太请起。”
立马就有丫鬟搬了两张椅子来。
祝夫人大大方方的坐了,青竹只敢斜签着身子,只坐了一半的椅子。整个人的重心也向了迁移。
祝夫人便和惠王妃闲话起来:“娘娘今日瞧着气色倒好许多了。”
惠王妃点头笑道:“劳你挂念,就是因为身子硬朗了些,所以才请了诸位来坐坐。”又见祝夫人跟来的女子不像是汪家的大媳妇,便笑问着:“今天随祝太太一道来的,莫非是三儿媳不成?我倒是头回所见,果真生得好容貌。”
祝夫人这才忙着介绍:“不是三儿媳。是束水项知县家的奶奶。正好在我们家作客,我带了她一道四处走走。”又扭头对青竹道:“快给王妃行礼。”
青竹慌忙起身又重新向惠王妃拜见过:“民妇给王妃请安。”
惠王妃倒也不曾在意。略点点头。青竹又呈上了那对扇套。
惠王妃的目光从青竹身上又转移到了屋里的其他人。
“我还以为三公主不回京过节呢。”
“要向皇父道贺,所以就赶回来了。”
青竹看了一眼答话的人,心想这就是三公主了吧。当今天子的女儿。但见身着大红短袄,配着褶子裙,头戴金冠,大大的脸盘,越发的显得富态。看样子也有三十几岁的样子。目光又从三公主身上移到了惠王妃身上。
惠王妃倒是个纤巧的女子,约莫三十几岁的样子。杏黄色的锦绣大衫,衬着石榴红的绫子裙。挽着倭堕髻,发簪点翠的金凤钗。凤嘴里衔出一串玛瑙流苏。言谈举止间也跟着轻轻晃动,更显得摇曳生姿。细眉凤眼,凝鼻红唇。端的是个标致的美人儿。青竹想。王妃这般容貌,只怕深得惠王钟爱。
屋里人谈着她们之间的事,青竹也没插得上嘴的地方。安安静静的坐着,久了就觉得有些百无聊奈。两眼打量起这间屋子来。
坐了不多时,便有人来报:“禀娘娘。戏子们都准备好了。”
惠王妃便起身道:“走吧,我们看戏去。”
屋里人也都起来,等了惠王妃先行。青竹和祝夫人走在最后。祝夫人握了一下青竹的手,感觉到青竹一手的冷汗,祝夫人小声的和她说了句:“别怕,没什么事。”
青竹道:“我知道的。”
席面就设在桂花树下。虽然天色已晚,但树枝上都挂着灯笼,每一席旁又有一盏落地珐琅灯盏。里面点着支拇指粗细的红烛。照耀着犹如白昼一般。桌面上已经摆满的碗盘,盛着南北山货海味。都是些精巧的吃食。
然而戏台就设在对面的池子中央的亭子里。池子里的水面也显得波光荡漾起来。丝竹之声顺着水面传来,倒更显得悦耳。
青竹虽然不擅于观戏,但也静静的坐在角落里,眼睛盯着水面上的戏台。
第一出乃是“拜月”是《西厢》里的一出折子戏。
王妃并不在她们这一席。而在前面的位置上。这边的祝夫人一直和跟前的一位妇人正小声的聊着话。
青竹抓了把跟前的一碟瓜子,慢慢的磕着。心想跟着附庸风雅一回。以后看戏的次数定少不了,也没有回回都回避的道理。
丝竹阵阵伴着笛声,绵软的唱腔,在寂静的夜晚更加显得悠长起来。只是那些婉转的唱腔对于青竹来说还是生涩难懂了些。不管她怎么努力,还是无法对观戏产生什么兴趣。虽然西厢记的故事早就了然于胸,不过坐得久了,就觉得眼皮有些睁不开。莫非这还有催眠的功能吗?
祝夫人扭头看了眼旁边的青竹,见她跟前的杯子空空如也,便道:“你怎么不喝酒?”
青竹忙摆手道:“夫人知道我正奶着冬郎呢,可不敢沾酒。”
“我倒将这回事给忘了。喜欢吃自己自己挑着吃吧。”
青竹笑道:“夫人不用管我。我自己知道的。”
“那就好。”
等到这一折戏演完,青竹突然觉得内急起来,心想不好,看样子要离席。偏偏又是在夜里,更辨不清方向。只好向不远处的一个丫鬟打听了。
那丫鬟道:“我陪您去吧。”
“实在是有劳了。”青竹和祝夫人交代一句便跟随那丫鬟去方便。
青竹跟着丫鬟走了一段路,到了馨园一角,丫鬟往里面指了指。青竹见是坐小竹屋,道了谢便进去了。
等到她出来时,才送她过来的丫鬟已经不在那里。青竹心想正好,她也好四处走走,总比坐在那里强迫自己听那听不懂的唱词好。
夜风轻拂,伴着阵阵花香。青竹深吸了一口气,伸展了下胳膊。又见幽暗的夜空上端端正正的挂着一轮明月。虽然还不十分的圆,但洒了一地的清辉,周围的静物也能清晰可见。
走了一段路,青竹想,这在客中,馨园她是头一回来,万不能逛出了园子。正好见有一石凳,便打算坐下来歇息。
青竹才坐下,拿着手绢扇了扇。突然见眼前的树丛里像是在晃动。青竹一怔,心想里面有什么动物吗?不过她胆子大,也不怕。想想这是王府花园,自然不会出现什么野兽。顶多是猫呀狗之类的东西。倒没怎么留意。
过了一会儿,居然听见里面传出了低语声:“好哥哥,你轻点。要是让人知道了,我也不要活了。”
又听得一男人的声音道:“怕什么,此刻也没人注意到我们。”
青竹顿时呆住了,心想原来是有对野鸳鸯在里面偷情。偏偏就撞见了这等事,此处不宜多留,要是让他们发现了自己倒不好辩解,急忙跑开了。
树丛里正在交欢的男女也听见了这阵匆促的脚步声,忙忙的停止了动作,女子慌忙提了裙子,往外张望了一眼。依消一个人影匆匆过去,惊呼:“了不得,让人给看见了。”
青竹跑了一阵,有些辨不清方向,毕竟手上连盏灯笼也没有。虽然月色正好,可还是朦胧不清。没曾留意到脚下,竟跌了一跤。青竹吃痛的呼了一声。又侧耳去听唱戏的方向在哪一面。
好不容易辨清了方向,忙择了路过去。这边青竹离了席,也没人注意到她。
祝夫人倒是等了半晌才见青竹回来。又见她神色慌张的样子,忙问:“怎么去了如此之久?”
青竹只好道:“头一回来,天色晚,有些迷路。”
“我还以为你出了园子,去别的地方了。”
青竹道:“倒让夫人担心了。”
第二折戏也演完了,大家吃了回酒。众人都去敬王妃,恭贺她佳节。青竹却始终没有过去,心想自己算哪块牌子上的人呢,再说她也不饮酒。
直到起更时,这边才止了戏文。宴席方罢,也都说要回去了。惠王妃便让跟前的仆妇去一一相送。
祝夫人酒量不错,不过今晚却略略有些头晕。回去的时候拉了青竹和她乘一抬轿子。
在轿中,祝夫人问起了青竹:“觉得这位王妃如何?”
青竹回答倒十分谨慎:“我辈匈也不敢对王妃妄下评语。”
祝夫人笑道:“你倒也学得伶俐起来。罢了,里面的事你也不大清楚。我也不好多说。以后你就明白了。”
青竹微微颔首。
祝夫人又道:“王妃她今天看上去倒十分高兴。谁知道那场风暴才过去一个月呢。”
青竹听见祝夫人这么说,知道不该多嘴,可还是忍不住多问了句:“发生过什么大事吗?”
祝夫人道:“当真是件大事。惠王因为触怒了龙颜,被罚俸半年,还命令禁足两个月。当时好些人见惠王倒了霉,以前有来往的也都纷纷躲避了。这里才准惠王在朝中走动。”
青竹想,原来是朝堂那点事,肯定和夺嫡有关。是皇家内部的事。不过她清楚自己的身份,知道有时不该多嘴,因此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只是想到,汪侍郎是惠王的人,惠王倒了霉,说不定汪侍郎也受过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