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休息,可没让你去泡妞!”黄耀民元老看着小伙子和两个青春无敌的少女说笑,心中生出妒恨来。黄元老当初在电视台阅遍各种美女,但是身为电视民工,从未有过一近芳泽的好事。
当了元老之后,生活秘书固然是想多少有多少,然而人不复少年。当初的遗憾在他内心留下了陈旧性伤疤。
“约会,约个P!”
当下叫来一个店员:“你!去把外头的陈识新叫进来!”
店员看元老表情不善,心想这回又没没人不敲门就进摄影棚,干吗臭着一张脸?正要出门去叫人,只见陈识新已经带着两个女孩子走了进来。
“首长!”一进门陈识新就向黄元老打招呼,“今天生意兴隆啊!”
黄耀民点点头,这小子还算识相!看他把两个女孩子也带了进来,不免好奇的打量了一番,其中一个他略略有些面熟,却想不起是谁。从发型和穿着打扮看,她们应该是归化民职工,而且层次不低。
意识到黄首长的目光,陈识新赶紧介绍了何晓月和郭熙儿,说今天是特意带她们来“开开眼界”。
听说是万紫阁的设计师,黄耀民心道洪元老果然厉害,招收的女职工也这般百媚千娇的。在军队干后勤浪费了呀!
“阿新,今天第一天试营业,店里很忙……”
陈识新赶紧道:“我来店里帮忙就是了。只是想带她们在店里走走看看,您看……”
看他如此识趣,黄元老“龙颜大悦”,当下答应他可以带着两个女孩子在店里“参观活动”,条件是让他帮着照相。
经过几个月的实习,他早已对整个操作驾轻就熟,独自完成操作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虽说他并不准备成为专业的摄影师,但是黄耀民觉得目前几个专门培养的摄影师的技术可能还不如他。
陈识新趁着还没有开门的时候,先带着两个女孩子照相馆上下兜了一圈。
“……滴……滴……哒,刚才最后一响,是临高时间8点整。”
随着街口上“话匣子”的播放出的整点报时,椰林照相馆的试营业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首长,开门吧,”前台的女店员提醒道。
“开门!”
随着玻璃门打开,原本在门口被警察排成队伍的“客户”开始逐一进场了。因为是凭券入场,秩序管理起来要好不少,然而爱看热闹的天性使得顾客们还是不由自主的往里面挤。
“排队,排队,不要挤,谁再插队我就不给他放号,……你……就是你……我看见你插队后,后边去……”门刚刚打开,就有十来个人一下子冲了进来,店外还有一群跃跃欲试的人,店员们不得不一边控制入口一边喊叫着维持秩序。
为了把看热闹和来拍照的人分开,从入口开始两边分流。因为要拍照的人很多,一下就形成了拥堵,黄耀民便关照陈识新去掌握三号机位,加快拍摄进度。
郭、何二人便给陈识新当“助手”。在这个摄像技术还很原始的时代,摄影不但需要助手,助手的工作还挺繁重。特别是要安抚外面等候躁动的人群和指导正在拍摄不知道手脚往哪里放的顾客。
陈识新大概和她们说了下该做些什么,又要注意什么,两人就开始“上岗”了。
这里,和她们熟悉的万紫阁又是完全不同的环境,初来乍到,真是看什么都新鲜,做什么事都觉得有趣。
“妹子,请问这是照相排吗?”就在何晓月出来叫号准备返回的时候,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何晓月转身一看,一名穿着整齐的伏波军军士制服的男人带着两个老人站在身后,老人不住的用手巾擦着汗,军人也是一脑门子的汗,领口都已经出现了汗渍,要不是军容风纪要求,八成也要脱下帽子来扇风了。
“是啊,几位也是照相,你们的号呢?”
“在这,在这。”军人忙不迭递过纸条。
何晓月接过来看了一眼,又递了回去:“您这是参观券,不是照相体验券。”
“那,那我自己出钱行吗?”
“自己出钱也不行,这几天只有凭券拍照,你们要不到外头柜台上去取一个体验券?过几天再来,这段时间拍照都是免费的。”何晓月解释道。
军人失望的收回了参观券,又有些不安的看了看身后的父母,低声地说,“我爹娘都五十多了,年纪大了又没进过城,错过了公共马车,我接到他们就赶紧过来,这不没想到还这么多人……我这次是回来休假,想着能拍个照也留个纪念。”
何晓月虽然没在照相馆干过,但是在万紫阁应对客户早就锻炼出玲珑的心肠。这种事是有经验的。现场围了这么多人,要是答应他别人也提出相同的要求,肯定会引起更多的麻烦。她略一思索,道:
“这事我得请示一下,您稍候。”说罢进去和陈识新说了一下。
“现在肯定是不行的,有券的人都没拍完呢?”
“能不能加个号?人家休假回来带父母进城一趟拍个照也不容易。”何晓月求情。
“号我给你加一个,但是得晚点来。”陈识新想了想,“你让他们下午四点过来好了。这个时候差不多都排完了。再加个号问题不大。”
何晓月拿了加号的券出来,众目睽睽之下她并不把券送出去,而是板着面孔大声说,“今天用照相券的名额已经满了,加不了号了。你要不自费吧,不用排队也不用等号,下午两点你直接来就是了。”在说到“自费”的时候,何晓月朝军人眨了眨眼,又把“下午”两个字念的很重,看到对方朝她笑了笑又点了下头,看来对方已经明白了。
何晓月故意装作引导他们出去的模样,把他们带到门口,这才把摄影券悄悄塞给军人。
“下午要准时来,摄影师走了就没得拍了。”
“知道!知道!”对方连连点头。
照相馆用的是临高光学厂出品的旗帜牌相机,湿版摄影照相的速度不快,更麻烦的是更是要在照相前提前配置所需的底板和溶液。做好的底板和溶液都不能长期保持,只能按照放号的数量来准备。今天的放号是四十张,但是考虑到摄影失败和其他不可控的因素,实际上黄耀民准备了五十张照片的耗材,加一二个人的号是没有问题的。
回到3号摄影棚,陈识新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前面几号都是单人照,基本上是年轻人好奇来尝试着拍的。一直到第六号才变成了一对三十出头的夫妻,都穿着工厂的工作服,还领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简直就是澳洲宣传画里的模范归化民家庭。
“几位拍全家福吗?拍个什么背景的,我们这里有圣船、百仞镇、农场、工厂,还有各种西洋、南洋风景……”郭熙儿这会无师自通,学着陈识新的口气介绍道。
所谓背景,就是一组绘制的背景和道具,让照片显得不那么呆板。这里的背景墙是黄元老不惜工本,专门从特里尼工作室定制的大幅油画。色彩绚丽,写实感极强,安装在可以快速更换的悬架上。
夫妻俩牵着孩子参观了一下几个背景道具,还有挂在墙上的样品照片。两个人嘀嘀咕咕的讨论好一会才决定选了农场背景。这让陈识新有些得意,因为这个背景配用的道具里的拖拉机面板是他做的。
他把夫妻和孩子安排到固定座位上坐好,然后把道具拖拉机背景板推过来放在身后,让他们看起来就是坐在一辆澳洲拖拉机车头前。
夫妻俩看得出为了拍照都精心的打扮过,衣服是新的,头发也梳理过。两个小孩子也收拾的整整齐齐的。只是大孩子的衣服大概是母亲的衣服改的,和她十来岁的年龄有些不相配。陈识新便给她拿了一套不带校名校徽的芳草地小学部女生制服,又给了一个道具书包,手里又捧着本道具书《元老故事选》。小孩子只有四五岁,陈识新原本想让他坐在一个玩具木马上,但是孩子一坐上去就摇个不停,只好塞给他一只皮球然后让妈妈抱着,木马放在脚下当作道具。
等夫妻和孩子都摆好姿势,陈识新先带着他们演练了一下过程,静止不动保持姿势十秒钟。两个孩子都还比较听话,用不着用固定架子,这让陈识新松了一口气,从工作间拿出一片早上刚刚制备的底板装上相机,点亮了罩着白布的煤气灯,又嘱咐了一遍不要动等注意事项,然后站在了相机镜头旁边。
陈识新喊了声“开始”,然后摘下了镜头盖,大声的喊着数字作为计时。夫妻和两个孩子很听话,一动不动的看着陈识新,等着他从一数到十,然后盖上了镜头盖说了声“好了”,才深深的吐出一口气。陈识新拆下底板回到工作间去登记,这些底板要等到今天拍照工作结束,才有时间进行显影处理。
当了元老之后,生活秘书固然是想多少有多少,然而人不复少年。当初的遗憾在他内心留下了陈旧性伤疤。
“约会,约个P!”
当下叫来一个店员:“你!去把外头的陈识新叫进来!”
店员看元老表情不善,心想这回又没没人不敲门就进摄影棚,干吗臭着一张脸?正要出门去叫人,只见陈识新已经带着两个女孩子走了进来。
“首长!”一进门陈识新就向黄元老打招呼,“今天生意兴隆啊!”
黄耀民点点头,这小子还算识相!看他把两个女孩子也带了进来,不免好奇的打量了一番,其中一个他略略有些面熟,却想不起是谁。从发型和穿着打扮看,她们应该是归化民职工,而且层次不低。
意识到黄首长的目光,陈识新赶紧介绍了何晓月和郭熙儿,说今天是特意带她们来“开开眼界”。
听说是万紫阁的设计师,黄耀民心道洪元老果然厉害,招收的女职工也这般百媚千娇的。在军队干后勤浪费了呀!
“阿新,今天第一天试营业,店里很忙……”
陈识新赶紧道:“我来店里帮忙就是了。只是想带她们在店里走走看看,您看……”
看他如此识趣,黄元老“龙颜大悦”,当下答应他可以带着两个女孩子在店里“参观活动”,条件是让他帮着照相。
经过几个月的实习,他早已对整个操作驾轻就熟,独自完成操作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虽说他并不准备成为专业的摄影师,但是黄耀民觉得目前几个专门培养的摄影师的技术可能还不如他。
陈识新趁着还没有开门的时候,先带着两个女孩子照相馆上下兜了一圈。
“……滴……滴……哒,刚才最后一响,是临高时间8点整。”
随着街口上“话匣子”的播放出的整点报时,椰林照相馆的试营业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首长,开门吧,”前台的女店员提醒道。
“开门!”
随着玻璃门打开,原本在门口被警察排成队伍的“客户”开始逐一进场了。因为是凭券入场,秩序管理起来要好不少,然而爱看热闹的天性使得顾客们还是不由自主的往里面挤。
“排队,排队,不要挤,谁再插队我就不给他放号,……你……就是你……我看见你插队后,后边去……”门刚刚打开,就有十来个人一下子冲了进来,店外还有一群跃跃欲试的人,店员们不得不一边控制入口一边喊叫着维持秩序。
为了把看热闹和来拍照的人分开,从入口开始两边分流。因为要拍照的人很多,一下就形成了拥堵,黄耀民便关照陈识新去掌握三号机位,加快拍摄进度。
郭、何二人便给陈识新当“助手”。在这个摄像技术还很原始的时代,摄影不但需要助手,助手的工作还挺繁重。特别是要安抚外面等候躁动的人群和指导正在拍摄不知道手脚往哪里放的顾客。
陈识新大概和她们说了下该做些什么,又要注意什么,两人就开始“上岗”了。
这里,和她们熟悉的万紫阁又是完全不同的环境,初来乍到,真是看什么都新鲜,做什么事都觉得有趣。
“妹子,请问这是照相排吗?”就在何晓月出来叫号准备返回的时候,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何晓月转身一看,一名穿着整齐的伏波军军士制服的男人带着两个老人站在身后,老人不住的用手巾擦着汗,军人也是一脑门子的汗,领口都已经出现了汗渍,要不是军容风纪要求,八成也要脱下帽子来扇风了。
“是啊,几位也是照相,你们的号呢?”
“在这,在这。”军人忙不迭递过纸条。
何晓月接过来看了一眼,又递了回去:“您这是参观券,不是照相体验券。”
“那,那我自己出钱行吗?”
“自己出钱也不行,这几天只有凭券拍照,你们要不到外头柜台上去取一个体验券?过几天再来,这段时间拍照都是免费的。”何晓月解释道。
军人失望的收回了参观券,又有些不安的看了看身后的父母,低声地说,“我爹娘都五十多了,年纪大了又没进过城,错过了公共马车,我接到他们就赶紧过来,这不没想到还这么多人……我这次是回来休假,想着能拍个照也留个纪念。”
何晓月虽然没在照相馆干过,但是在万紫阁应对客户早就锻炼出玲珑的心肠。这种事是有经验的。现场围了这么多人,要是答应他别人也提出相同的要求,肯定会引起更多的麻烦。她略一思索,道:
“这事我得请示一下,您稍候。”说罢进去和陈识新说了一下。
“现在肯定是不行的,有券的人都没拍完呢?”
“能不能加个号?人家休假回来带父母进城一趟拍个照也不容易。”何晓月求情。
“号我给你加一个,但是得晚点来。”陈识新想了想,“你让他们下午四点过来好了。这个时候差不多都排完了。再加个号问题不大。”
何晓月拿了加号的券出来,众目睽睽之下她并不把券送出去,而是板着面孔大声说,“今天用照相券的名额已经满了,加不了号了。你要不自费吧,不用排队也不用等号,下午两点你直接来就是了。”在说到“自费”的时候,何晓月朝军人眨了眨眼,又把“下午”两个字念的很重,看到对方朝她笑了笑又点了下头,看来对方已经明白了。
何晓月故意装作引导他们出去的模样,把他们带到门口,这才把摄影券悄悄塞给军人。
“下午要准时来,摄影师走了就没得拍了。”
“知道!知道!”对方连连点头。
照相馆用的是临高光学厂出品的旗帜牌相机,湿版摄影照相的速度不快,更麻烦的是更是要在照相前提前配置所需的底板和溶液。做好的底板和溶液都不能长期保持,只能按照放号的数量来准备。今天的放号是四十张,但是考虑到摄影失败和其他不可控的因素,实际上黄耀民准备了五十张照片的耗材,加一二个人的号是没有问题的。
回到3号摄影棚,陈识新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前面几号都是单人照,基本上是年轻人好奇来尝试着拍的。一直到第六号才变成了一对三十出头的夫妻,都穿着工厂的工作服,还领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简直就是澳洲宣传画里的模范归化民家庭。
“几位拍全家福吗?拍个什么背景的,我们这里有圣船、百仞镇、农场、工厂,还有各种西洋、南洋风景……”郭熙儿这会无师自通,学着陈识新的口气介绍道。
所谓背景,就是一组绘制的背景和道具,让照片显得不那么呆板。这里的背景墙是黄元老不惜工本,专门从特里尼工作室定制的大幅油画。色彩绚丽,写实感极强,安装在可以快速更换的悬架上。
夫妻俩牵着孩子参观了一下几个背景道具,还有挂在墙上的样品照片。两个人嘀嘀咕咕的讨论好一会才决定选了农场背景。这让陈识新有些得意,因为这个背景配用的道具里的拖拉机面板是他做的。
他把夫妻和孩子安排到固定座位上坐好,然后把道具拖拉机背景板推过来放在身后,让他们看起来就是坐在一辆澳洲拖拉机车头前。
夫妻俩看得出为了拍照都精心的打扮过,衣服是新的,头发也梳理过。两个小孩子也收拾的整整齐齐的。只是大孩子的衣服大概是母亲的衣服改的,和她十来岁的年龄有些不相配。陈识新便给她拿了一套不带校名校徽的芳草地小学部女生制服,又给了一个道具书包,手里又捧着本道具书《元老故事选》。小孩子只有四五岁,陈识新原本想让他坐在一个玩具木马上,但是孩子一坐上去就摇个不停,只好塞给他一只皮球然后让妈妈抱着,木马放在脚下当作道具。
等夫妻和孩子都摆好姿势,陈识新先带着他们演练了一下过程,静止不动保持姿势十秒钟。两个孩子都还比较听话,用不着用固定架子,这让陈识新松了一口气,从工作间拿出一片早上刚刚制备的底板装上相机,点亮了罩着白布的煤气灯,又嘱咐了一遍不要动等注意事项,然后站在了相机镜头旁边。
陈识新喊了声“开始”,然后摘下了镜头盖,大声的喊着数字作为计时。夫妻和两个孩子很听话,一动不动的看着陈识新,等着他从一数到十,然后盖上了镜头盖说了声“好了”,才深深的吐出一口气。陈识新拆下底板回到工作间去登记,这些底板要等到今天拍照工作结束,才有时间进行显影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