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寂起身稽首道:“贫道虽然未在宫中,但宫中之事贫道却略知一二。
陛下如今所虑之事,无非打破平衡彻底压制益州士族。
虽说贫道想不通陛下为何要打破先帝、丞相所维持之平衡状态,但贫道却知陛下目前做法只能适得其反。”
范寂这两句话,一下把李世民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了过来。
实际上李世民也时常纳闷,为何同样是士族,上一世自己打压效果明显,而这一世却收效甚微?
范寂看陛下并未打断自己,于是继续道:
“假设陛下乃魏之君主,稳坐九州之地,身边中原士族鼎力支持,自然可以任由陛下为之。
然陛下以‘客居’身份统领益州,追随者皆在蜀中无甚根基。蜀中上下仅一州之地,又皆以益州士族为重。
倘若陛下一味强权打压,益州诸公表面上或可顺从,但心中必定不服,反对情绪必然高涨,长此以往不需外力,国家必从内部瓦解!”
李世民虽然早就明白其中曲直,但心里始终放不下对益州士族的芥蒂,毕竟熟知历史的他,是知道蜀汉灭亡的过程的。
即使刘备、诸葛亮、刘禅三代人几乎同样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方式,但蜀汉照样还是灭亡了,自己如今反其道而行之,怎么也无法改善蜀中局势?难道天不可逆,不论谁来,蜀汉都逃不过灭亡一途?
李世民似乎是被什么东西禁锢住了,总也想不通其中关节。
“那依逍遥公所见,朕应当如何?”
范寂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
“贫道观陛下,志向远大,胸中似有千军万马。更难得的是,陛下高瞻远瞩,似乎已经预见到蜀中命运,这才迫不及待地打压益州士族,消除隐患。”
听到这里,李世民心中一凛,“难不成这范寂已修炼成仙?听他话中意思似乎知道朕来历一般。”
范寂也不等陛下反应,继续说道:
“陛下也不必觉得不可思议,贫道或与陛下有同样感受。
蜀中之地与世隔绝,素有‘天府之国’美誉,试想如此易守难攻却又与世隔绝之地,千百年来形成之世家豪强,岂能轻易放弃这荣华富贵?
当今朝廷尚有一战之力,他们自然翻不起大浪,倘若善战之士逐渐凋零,外敌日益强大,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本地士族要考虑的也只不过是投降哪位新主子而已。”
李世民心中稍定,最少自己的身份没被人识破,只是凑巧范寂也预见到了蜀汉最终的命运罢了。
范寂略微一顿,把气喘足了继续说道:
“如今陛下只是急于求成,致使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而已。
先帝、丞相已经为陛下打好了基础。先帝施仁德,丞相勤国政,陛下只需斟酌先帝、丞相之做法,再加入自己的雷霆手段,益州局势自然豁然开朗。
只是陛下切记不可急躁,缓图之方可见成效。”
话已至此,范寂也微笑着跪坐席间,不再出声,而是等着陛下想通其中关节。
李世民听完范寂的话,心中不断揣摩其中真谛。
刘备、诸葛亮在处理益州士族问题上,确实是很有效果,两人都没有一味地打压,而是控制重要官位的人选,益州士族只作为辅助来用。
更有诸如张翼、马忠、李恢等庲降都督,王平之汉中太守,诸多重要岗位也都启用了益州士族。
再者益州只有蛮夷、益州豪强两股本地势力,其余东州、荆州皆外来之人。不论多厉害的强龙,也不可能永远压制地头蛇。
倘若朕的嫡系重臣皆是益州本地人,那朕自然可放开手脚任意改革,只可惜蜀汉不比曹魏,没有那个资本让朕挥霍。
李世民思虑良久,终于还是打破了自己固有的治国理念。
“‘客居弱国’与朕前世‘一统强国’不能同日而语啊,看来朕要适时改变策略了……”
想到此处,李世民心中豁然开朗,握着范寂双手敬服道:
“多谢逍遥公为朕解惑,朕心中已有了计较。只可惜逍遥公此等大贤不能时常伴朕左右……”
范寂将陛下扶回上座,稽首道:
“贫道只不过恰巧解开了陛下心中桎梏。贫道相信,凭陛下英明神武,不多时日,自然也可想通其中关键。况且贫道以方外之身,时常为陛下顾问,岂不更好?”
李世民心中喜悦,困扰许久的疑惑终于完全解开。
范寂看陛下龙颜大悦,不禁心中宽慰,继而说道:
“以贫道观之,陛下乃龙中金龙,万圣之姿。以陛下之才能,我蜀中定能日益强盛。望陛下切勿急功近利,该怀仁时亦怀仁,需立威时也当尽出雷霆手段。”
李世民看范寂对自己很有信心,于是又想到范寂另一身份——益州豪强。
“逍遥公如此信任抬举,朕倍感荣幸,治国理政之事自不必多说。只是这强龙、地头蛇之争,终究是要分出个胜负的。既然逍遥公对朕如此推崇,那朕便要厚着脸皮在逍遥公这求一颗‘定心丸’了!”
范寂早就想到,陛下如此礼遇不可能只是简单谈谈治国理念,重要的还是自己这层“益州豪强”的身份。当然自己在民众之中的声望也是陛下看重自己的一个因素。
“陛下只管放手去做,虽贫道也曾是益州豪强,但先帝、陛下知遇之恩贫道常记在心。倘若有一天,陛下为了我蜀中强盛、兴复汉室,与益州士族站在对立面,届时贫道定当不惜一切代价倾力相助。”
言罢,范寂将手中酒杯摔得粉碎。
“若有迟疑,贫道便有如此杯,粉身碎骨、不复轮回!”
李世民大受感动,赶忙扶起跪拜下去的范寂。
“逍遥公心意朕已知之,有逍遥公这颗定心丸,我蜀中定然日益强盛。”
二人互相搀扶,各自归位。
李世民看时机成熟,便问出了自己心中最担心的问题:
“逍遥公,其实朕心中已然有了一些想法,只是之前不知逍遥公心意,未曾相问。”
范寂听罢,神色一凝,继而又会心一笑,“陛下真乃当世圣君,之前陛下所问所虑已让贫道十分敬服,没想到陛下腹中还有良策!贫道洗耳恭听!”
李世民先是谦虚几句,而后正色道:“但凡治国,总离不开一个创新改革。逍遥公以为,当今局势,适合实行新政否?”
李世民之前考虑过试行“均田制”“府兵制”,然而平叛接连受挫,益州士族暗中搅局,让李世民不得不暂时放弃推行新政,专注于眼前的麻烦。
如今眼前麻烦李世民心中有了计较,这心思也就转向了改善蜀中制度方面。
借着今日之话题,趁着范寂刚表态支持自己的机会,李世民准备直接一问到底。
范寂听罢,略微沉思。
“如今陛下在朝堂之上尚未稳坐,不宜再行改革之事。
贫道以为,陛下需有足够心腹嫡系,掌握蜀中军队,之后再行改革之举。
届时心腹可替陛下执行新政,军队可保新政顺利执行。当然贫道只是试言之,一切决断还在陛下一念之间。”
李世民听范寂意思与自己心中规划不谋而合,于是更加器重范寂。
二人把酒言欢,直至日将西斜。
命霍戈护送范寂离宫后,李世民借着大好心情,在御书房内与黄皓、张嫣闲谈。
实际上李世民是个从谏如流的明君,但凡国家之事,李世民都会广纳群臣意见,而后再行决断。
虽说今日范寂之言对李世民颇有启发,但是李世民还是想听听不同意见作为对比。
于是黄皓和张嫣便充当了这个角色。
看二人皆已到位,李世民便直奔主题:
“朕决定放益州士族一条生路,给他们一些支持朕的机会。你二人认为,此事可行否?”
张嫣听罢不假思索道:“阿斗哥哥,只要咱们剑够锋利,管他益州士族还是曹魏、东吴,小妹定叫他们臣服于阿斗哥哥之下!”
“很好,小妹能想到以武震慑,着实难得。”
张嫣虽鲁莽,但是所言非虚,也正应了范寂所言军权之事。
黄皓看张嫣发表完了看法,也稽首道:
“张二小姐所言极是,奴婢以为一味强权打压,终非上策。或可效仿诸葛丞相之于南中,攻心为上。”
听完二人见解,李世民心中大定。
诸如张嫣、黄皓等无甚治国经验之人,尚且知道武力威慑,攻心为上。
更别说朕与范寂、蒋琬、吴懿等人了。
看来是时候改变对益州士族之策略了!
拿定主意后,李世民也将思维重点放在了如何利用行刺、流言之事,引诱益州诸公吐露心声,从而判断其中谁为可用之人……
陛下如今所虑之事,无非打破平衡彻底压制益州士族。
虽说贫道想不通陛下为何要打破先帝、丞相所维持之平衡状态,但贫道却知陛下目前做法只能适得其反。”
范寂这两句话,一下把李世民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了过来。
实际上李世民也时常纳闷,为何同样是士族,上一世自己打压效果明显,而这一世却收效甚微?
范寂看陛下并未打断自己,于是继续道:
“假设陛下乃魏之君主,稳坐九州之地,身边中原士族鼎力支持,自然可以任由陛下为之。
然陛下以‘客居’身份统领益州,追随者皆在蜀中无甚根基。蜀中上下仅一州之地,又皆以益州士族为重。
倘若陛下一味强权打压,益州诸公表面上或可顺从,但心中必定不服,反对情绪必然高涨,长此以往不需外力,国家必从内部瓦解!”
李世民虽然早就明白其中曲直,但心里始终放不下对益州士族的芥蒂,毕竟熟知历史的他,是知道蜀汉灭亡的过程的。
即使刘备、诸葛亮、刘禅三代人几乎同样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方式,但蜀汉照样还是灭亡了,自己如今反其道而行之,怎么也无法改善蜀中局势?难道天不可逆,不论谁来,蜀汉都逃不过灭亡一途?
李世民似乎是被什么东西禁锢住了,总也想不通其中关节。
“那依逍遥公所见,朕应当如何?”
范寂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
“贫道观陛下,志向远大,胸中似有千军万马。更难得的是,陛下高瞻远瞩,似乎已经预见到蜀中命运,这才迫不及待地打压益州士族,消除隐患。”
听到这里,李世民心中一凛,“难不成这范寂已修炼成仙?听他话中意思似乎知道朕来历一般。”
范寂也不等陛下反应,继续说道:
“陛下也不必觉得不可思议,贫道或与陛下有同样感受。
蜀中之地与世隔绝,素有‘天府之国’美誉,试想如此易守难攻却又与世隔绝之地,千百年来形成之世家豪强,岂能轻易放弃这荣华富贵?
当今朝廷尚有一战之力,他们自然翻不起大浪,倘若善战之士逐渐凋零,外敌日益强大,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本地士族要考虑的也只不过是投降哪位新主子而已。”
李世民心中稍定,最少自己的身份没被人识破,只是凑巧范寂也预见到了蜀汉最终的命运罢了。
范寂略微一顿,把气喘足了继续说道:
“如今陛下只是急于求成,致使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而已。
先帝、丞相已经为陛下打好了基础。先帝施仁德,丞相勤国政,陛下只需斟酌先帝、丞相之做法,再加入自己的雷霆手段,益州局势自然豁然开朗。
只是陛下切记不可急躁,缓图之方可见成效。”
话已至此,范寂也微笑着跪坐席间,不再出声,而是等着陛下想通其中关节。
李世民听完范寂的话,心中不断揣摩其中真谛。
刘备、诸葛亮在处理益州士族问题上,确实是很有效果,两人都没有一味地打压,而是控制重要官位的人选,益州士族只作为辅助来用。
更有诸如张翼、马忠、李恢等庲降都督,王平之汉中太守,诸多重要岗位也都启用了益州士族。
再者益州只有蛮夷、益州豪强两股本地势力,其余东州、荆州皆外来之人。不论多厉害的强龙,也不可能永远压制地头蛇。
倘若朕的嫡系重臣皆是益州本地人,那朕自然可放开手脚任意改革,只可惜蜀汉不比曹魏,没有那个资本让朕挥霍。
李世民思虑良久,终于还是打破了自己固有的治国理念。
“‘客居弱国’与朕前世‘一统强国’不能同日而语啊,看来朕要适时改变策略了……”
想到此处,李世民心中豁然开朗,握着范寂双手敬服道:
“多谢逍遥公为朕解惑,朕心中已有了计较。只可惜逍遥公此等大贤不能时常伴朕左右……”
范寂将陛下扶回上座,稽首道:
“贫道只不过恰巧解开了陛下心中桎梏。贫道相信,凭陛下英明神武,不多时日,自然也可想通其中关键。况且贫道以方外之身,时常为陛下顾问,岂不更好?”
李世民心中喜悦,困扰许久的疑惑终于完全解开。
范寂看陛下龙颜大悦,不禁心中宽慰,继而说道:
“以贫道观之,陛下乃龙中金龙,万圣之姿。以陛下之才能,我蜀中定能日益强盛。望陛下切勿急功近利,该怀仁时亦怀仁,需立威时也当尽出雷霆手段。”
李世民看范寂对自己很有信心,于是又想到范寂另一身份——益州豪强。
“逍遥公如此信任抬举,朕倍感荣幸,治国理政之事自不必多说。只是这强龙、地头蛇之争,终究是要分出个胜负的。既然逍遥公对朕如此推崇,那朕便要厚着脸皮在逍遥公这求一颗‘定心丸’了!”
范寂早就想到,陛下如此礼遇不可能只是简单谈谈治国理念,重要的还是自己这层“益州豪强”的身份。当然自己在民众之中的声望也是陛下看重自己的一个因素。
“陛下只管放手去做,虽贫道也曾是益州豪强,但先帝、陛下知遇之恩贫道常记在心。倘若有一天,陛下为了我蜀中强盛、兴复汉室,与益州士族站在对立面,届时贫道定当不惜一切代价倾力相助。”
言罢,范寂将手中酒杯摔得粉碎。
“若有迟疑,贫道便有如此杯,粉身碎骨、不复轮回!”
李世民大受感动,赶忙扶起跪拜下去的范寂。
“逍遥公心意朕已知之,有逍遥公这颗定心丸,我蜀中定然日益强盛。”
二人互相搀扶,各自归位。
李世民看时机成熟,便问出了自己心中最担心的问题:
“逍遥公,其实朕心中已然有了一些想法,只是之前不知逍遥公心意,未曾相问。”
范寂听罢,神色一凝,继而又会心一笑,“陛下真乃当世圣君,之前陛下所问所虑已让贫道十分敬服,没想到陛下腹中还有良策!贫道洗耳恭听!”
李世民先是谦虚几句,而后正色道:“但凡治国,总离不开一个创新改革。逍遥公以为,当今局势,适合实行新政否?”
李世民之前考虑过试行“均田制”“府兵制”,然而平叛接连受挫,益州士族暗中搅局,让李世民不得不暂时放弃推行新政,专注于眼前的麻烦。
如今眼前麻烦李世民心中有了计较,这心思也就转向了改善蜀中制度方面。
借着今日之话题,趁着范寂刚表态支持自己的机会,李世民准备直接一问到底。
范寂听罢,略微沉思。
“如今陛下在朝堂之上尚未稳坐,不宜再行改革之事。
贫道以为,陛下需有足够心腹嫡系,掌握蜀中军队,之后再行改革之举。
届时心腹可替陛下执行新政,军队可保新政顺利执行。当然贫道只是试言之,一切决断还在陛下一念之间。”
李世民听范寂意思与自己心中规划不谋而合,于是更加器重范寂。
二人把酒言欢,直至日将西斜。
命霍戈护送范寂离宫后,李世民借着大好心情,在御书房内与黄皓、张嫣闲谈。
实际上李世民是个从谏如流的明君,但凡国家之事,李世民都会广纳群臣意见,而后再行决断。
虽说今日范寂之言对李世民颇有启发,但是李世民还是想听听不同意见作为对比。
于是黄皓和张嫣便充当了这个角色。
看二人皆已到位,李世民便直奔主题:
“朕决定放益州士族一条生路,给他们一些支持朕的机会。你二人认为,此事可行否?”
张嫣听罢不假思索道:“阿斗哥哥,只要咱们剑够锋利,管他益州士族还是曹魏、东吴,小妹定叫他们臣服于阿斗哥哥之下!”
“很好,小妹能想到以武震慑,着实难得。”
张嫣虽鲁莽,但是所言非虚,也正应了范寂所言军权之事。
黄皓看张嫣发表完了看法,也稽首道:
“张二小姐所言极是,奴婢以为一味强权打压,终非上策。或可效仿诸葛丞相之于南中,攻心为上。”
听完二人见解,李世民心中大定。
诸如张嫣、黄皓等无甚治国经验之人,尚且知道武力威慑,攻心为上。
更别说朕与范寂、蒋琬、吴懿等人了。
看来是时候改变对益州士族之策略了!
拿定主意后,李世民也将思维重点放在了如何利用行刺、流言之事,引诱益州诸公吐露心声,从而判断其中谁为可用之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李世民穿越刘禅,李世民穿越刘禅最新章节,李世民穿越刘禅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李世民穿越刘禅,李世民穿越刘禅最新章节,李世民穿越刘禅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