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刘焉三子刘瑁,因狂疾而亡。刘焉累日神伤,哀恸不能自已。遂上表汉中,乞放归诸子奔兄丧。史侯,遂遣奉车都尉,刘焉幼子刘璋为使,入蜀吊唁。左中郎将,长子刘范,并治书御史,次子刘诞,俱未去官。
后,史侯被废。骠骑大将军张济并国师张鲁,携汉中百官,转投甄都。时,刘焉长子刘范,次子刘诞,悉数告假,车入成都。并刘焉幼子刘璋,告假至今,皆未回朝。
甄都传书来问。
兄弟三人,假老父恶疾难愈,卧榻不起以推搪。曹司空念及父子人伦,且关东未定,故未曾逼迫。今一战复徐州并淮南,手握水陆大军五十万。曹丞相,抖擞威风,又遣使来召。
谓,今时不同往日。刘焉不敢不从。
奈何,蜀中神仙李八百,私语相告。言,引天雷地火,消灾辟祸,三子不可或缺。刘焉遂先上陈情表。乞背疮无碍,再遣子入朝,侍奉天子,云云。
本就,形势所迫。闻不出三日,必有落雷。刘焉焉能不喜。
遂命一干人等,依计行事不提。
武担山南设坛。层层守卫,遍置旌旗。先前,刘焉私造舆服、车驾,四方陈列。祭坛正中,仙人李脱,披发跣足,持剑做法。
外圈,刘焉三子,鈇锧桎梏,三才分立,代父乞命。
《易传·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施法前,神仙李脱,谆谆教诲:切勿离席失位,以免为天雷所伤。更累老父命丧。
三子亦知事大。自当奉命行事,不敢违抗。
谓“鈇锧”,乃腰斩之刑具也。鈇,为铡刀。锧,为砧板。鈇锧,俗作“刀俎”。砧板,多为木质,腰斩时,垫身之用。常闻,鈇锧上疏。可比,扶棺出征。言已抱必死之心。
李脱叮嘱,切勿离席。乃让三子,跪伏锧上,以绝雷击。
万事俱备,天见彤云。
便有道童,燃浑天灯。明灯朵朵,扶摇直上。彤云密布,渐起风雷。天地晦暝,爆闪霹雳。
一声巨响,振聋发聩。神鬼之威,无以复加。刘焉三子,跪伏鈇锧。心惊胆战,莫名惊惧。
轰——
一盏天灯,砰然炸开。烈焰飞溅,,天降流火。将灯下所置,舆服、车驾,点燃。
不及反应。天灯连爆,火雨倾盆。除居中施法神仙李脱,并鈇锧上伏兄弟三人。祭坛上下,一片火海。风云变色,天地摧压。烈焰席卷,炎浪逼人。
眼看便要,葬身火海。此时不逃,更待何时。长子刘范,次子刘诞,肝胆俱裂,离席欲逃。
“勿动!”神仙李脱,须发飘张,厉声言道。
奈何二子,惊慌失措,擅自离席,夺路而逃。
电闪雷鸣,滚滚落雷。二子将将,出奔数步。便浑身冒电,烧成火球。唯幼子刘璋,天威之下,浑身瘫软,手足无力,无从离席。因而保全性命。
待雷声将止,大雨倾盆,天火遂熄。舆服、车驾,并刘范,刘诞,皆成焦炭。
神仙李脱,喟然长叹。人算不如天算。
刘焉得闻,老泪纵横。丧子之痛,锥心刺骨:“此乃,天亡我也。”
言罢,背疮迸裂,昏绝于地。
蜀中人言,刘焉父子,天亡之时。
典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
《后汉书》亦有载:“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
刘焉自知,时日无多,命不久矣。遂涕泪上表。乞立幼子刘璋,继位镇西将军,兼领益州牧。
时曹丞相,已有引兵南下,收复荆州八郡之意。为行,“远交近攻”,离间群雄。曹丞相遂好言安抚刘焉,许诺必子承父业,云云。
实则,秣马厉兵。待整合徐州、淮南各部。必起大军,水陆并进,讨伐荆州。
荆州牧刘表,未雨绸缪。遣护南蛮都尉,从子刘磐,增筑汉寿。已备不时之需。若汉水不足抗衡,则弃江北。立足荆南,与合肥侯并益州刘焉,共守长江防线。只求三载之后,皇上如期而还。见江东割据,不忍兵祸绵延。皇上必行招安。彼时,季汉天下,当有我等,一席之地也。
不然。若为曹丞相所败,必如吕奉先、陈公台,举家徙条支。荣华富贵,过眼云烟。此生无望矣。不求战胜,只求不胜不败。
稍后,武担南坛之事,广为人知。蜀中百姓,议论纷纷。
尤其得闻,刘焉二子,惊怖离席,触怒天威。被烧成焦炭,尸骨无存。唯有幼子刘璋,谨守本位,得以保全。此非天意乎?
瑶池墉宫。
天下群仙,应西王母之邀,赴瑶池仙会。
金台阶前。便有诸夏仙门,八方齐聚。
有兄妹二人,与仙侣伉俪相见。
“张师兄,王师兄。”
“李师兄。”仙侣回礼。
“瑶池仙会,天将变矣。”李道士慨叹。
“汉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张道士亦窥破天机。
“前汉之后,有光武。后汉之后,继为何?”女李道士遂问。
张道士笑答:“未可知也。”
“天下,仍为汉祚乎?”女道士又问。
“亦未可知。”张道士答曰。
“天师道乃诸夏名门。嗣师不知,亦或不言?”女道士追问。
“天道幽远。我辈‘莫能测其意深浅’也。”张道士,有感而发。
身旁仙侣,柔声言道:“瑶池仙会,王母必有见教。”
“女师,所言是也。”女道一笑会心。
四人这便,同登金台。共赴瑶池仙会。
后,史侯被废。骠骑大将军张济并国师张鲁,携汉中百官,转投甄都。时,刘焉长子刘范,次子刘诞,悉数告假,车入成都。并刘焉幼子刘璋,告假至今,皆未回朝。
甄都传书来问。
兄弟三人,假老父恶疾难愈,卧榻不起以推搪。曹司空念及父子人伦,且关东未定,故未曾逼迫。今一战复徐州并淮南,手握水陆大军五十万。曹丞相,抖擞威风,又遣使来召。
谓,今时不同往日。刘焉不敢不从。
奈何,蜀中神仙李八百,私语相告。言,引天雷地火,消灾辟祸,三子不可或缺。刘焉遂先上陈情表。乞背疮无碍,再遣子入朝,侍奉天子,云云。
本就,形势所迫。闻不出三日,必有落雷。刘焉焉能不喜。
遂命一干人等,依计行事不提。
武担山南设坛。层层守卫,遍置旌旗。先前,刘焉私造舆服、车驾,四方陈列。祭坛正中,仙人李脱,披发跣足,持剑做法。
外圈,刘焉三子,鈇锧桎梏,三才分立,代父乞命。
《易传·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施法前,神仙李脱,谆谆教诲:切勿离席失位,以免为天雷所伤。更累老父命丧。
三子亦知事大。自当奉命行事,不敢违抗。
谓“鈇锧”,乃腰斩之刑具也。鈇,为铡刀。锧,为砧板。鈇锧,俗作“刀俎”。砧板,多为木质,腰斩时,垫身之用。常闻,鈇锧上疏。可比,扶棺出征。言已抱必死之心。
李脱叮嘱,切勿离席。乃让三子,跪伏锧上,以绝雷击。
万事俱备,天见彤云。
便有道童,燃浑天灯。明灯朵朵,扶摇直上。彤云密布,渐起风雷。天地晦暝,爆闪霹雳。
一声巨响,振聋发聩。神鬼之威,无以复加。刘焉三子,跪伏鈇锧。心惊胆战,莫名惊惧。
轰——
一盏天灯,砰然炸开。烈焰飞溅,,天降流火。将灯下所置,舆服、车驾,点燃。
不及反应。天灯连爆,火雨倾盆。除居中施法神仙李脱,并鈇锧上伏兄弟三人。祭坛上下,一片火海。风云变色,天地摧压。烈焰席卷,炎浪逼人。
眼看便要,葬身火海。此时不逃,更待何时。长子刘范,次子刘诞,肝胆俱裂,离席欲逃。
“勿动!”神仙李脱,须发飘张,厉声言道。
奈何二子,惊慌失措,擅自离席,夺路而逃。
电闪雷鸣,滚滚落雷。二子将将,出奔数步。便浑身冒电,烧成火球。唯幼子刘璋,天威之下,浑身瘫软,手足无力,无从离席。因而保全性命。
待雷声将止,大雨倾盆,天火遂熄。舆服、车驾,并刘范,刘诞,皆成焦炭。
神仙李脱,喟然长叹。人算不如天算。
刘焉得闻,老泪纵横。丧子之痛,锥心刺骨:“此乃,天亡我也。”
言罢,背疮迸裂,昏绝于地。
蜀中人言,刘焉父子,天亡之时。
典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
《后汉书》亦有载:“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
刘焉自知,时日无多,命不久矣。遂涕泪上表。乞立幼子刘璋,继位镇西将军,兼领益州牧。
时曹丞相,已有引兵南下,收复荆州八郡之意。为行,“远交近攻”,离间群雄。曹丞相遂好言安抚刘焉,许诺必子承父业,云云。
实则,秣马厉兵。待整合徐州、淮南各部。必起大军,水陆并进,讨伐荆州。
荆州牧刘表,未雨绸缪。遣护南蛮都尉,从子刘磐,增筑汉寿。已备不时之需。若汉水不足抗衡,则弃江北。立足荆南,与合肥侯并益州刘焉,共守长江防线。只求三载之后,皇上如期而还。见江东割据,不忍兵祸绵延。皇上必行招安。彼时,季汉天下,当有我等,一席之地也。
不然。若为曹丞相所败,必如吕奉先、陈公台,举家徙条支。荣华富贵,过眼云烟。此生无望矣。不求战胜,只求不胜不败。
稍后,武担南坛之事,广为人知。蜀中百姓,议论纷纷。
尤其得闻,刘焉二子,惊怖离席,触怒天威。被烧成焦炭,尸骨无存。唯有幼子刘璋,谨守本位,得以保全。此非天意乎?
瑶池墉宫。
天下群仙,应西王母之邀,赴瑶池仙会。
金台阶前。便有诸夏仙门,八方齐聚。
有兄妹二人,与仙侣伉俪相见。
“张师兄,王师兄。”
“李师兄。”仙侣回礼。
“瑶池仙会,天将变矣。”李道士慨叹。
“汉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张道士亦窥破天机。
“前汉之后,有光武。后汉之后,继为何?”女李道士遂问。
张道士笑答:“未可知也。”
“天下,仍为汉祚乎?”女道士又问。
“亦未可知。”张道士答曰。
“天师道乃诸夏名门。嗣师不知,亦或不言?”女道士追问。
“天道幽远。我辈‘莫能测其意深浅’也。”张道士,有感而发。
身旁仙侣,柔声言道:“瑶池仙会,王母必有见教。”
“女师,所言是也。”女道一笑会心。
四人这便,同登金台。共赴瑶池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