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全国都在倡导节约,因此路灯不常开,好在今晚月色很好,如水的月光洒落下来,勉强能够照亮前路。
“这边。”走出工人文化宫,林静往右边指了指说。
纪明钧嗯了声,不快不慢地走在她身侧,却依然保持着沉默。
因为他的沉默,林静心里不免生出几分尴尬,并不是因为不满他的态度,而是源于她内心的忐忑。她总觉得对方答应送自己是因为战友的撺掇,而且她今晚耽误他太长时间了。
想到这里,林静道谢说:“今晚谢谢你。”
纪明钧说:“为人民服务。”
林静闻言愣了下,又很快笑起来,问:“送我回家也是为人民服务吗?”
“是。”
经过两个来回的问答,林静发现面前的青年是典型的军人,端正威严的同时,又很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她不再觉得尴尬与忐忑,直接问:“但送我回家会不会太耽误你的时间?”
“不会。”
“真的?”林静侧过头看着他,清冷月光下,她的眼睛越发黑亮,透着几分了然。
纪明钧轻咳一声说:“你该回去了。”
林静问这么多本身也是为了活跃气氛,见他避而不答,没有继续追问,和他道别后就转身往大门走去。只是走了没两步,林静突然停下转身说:“对了,今晚你帮了我这么多,但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又自我介绍道,“我叫林静,双木林,安静的静。”
纪明钧正准备离开,被她叫住后也停下脚步,报出名字:“纪明钧。”
他没有拆分解释是哪三个字,林静也没有多问,只冲人扬起笑脸,再次点头道别:“纪同志,再见。”
……
五十年代初,湖阳还没有并入安平的时候,制衣厂也曾经辉煌过,是市里产值排名前三的大单位。但随着湖阳并入安平,市里单位迁到湖阳,区里给予的扶持日渐减少,再加上制衣厂生产的服装款式比较单一,销量提不上来提缘故,制衣厂渐渐没落。
而这一点从职工家属房就能看出来。
制衣厂的家属房是五十年代初盖的,当时厂里生意正红火,大手笔盖的都是两层楼。前面住的都是单身职工,按级别和家庭人口分房,最后几栋是单身宿舍,里面放的是上下铺,未婚或者夫妻不在一处的才能住。
从表面上看,分房那会厂领导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制衣厂职工们住的应该都挺宽敞。
问题是十几年过去,制衣厂员工数量增加了近三分之一,产值却没比当初提高多少,而区里扶持也不如以往,厂里没钱盖新的职工房。于是分房后进制衣厂的职工很难分到房,只能和爹妈挤着住,就算是那些分到房子的老员工,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孩子长大后,单位也不一定能分到房,而他们也换不了更大的房子,只能一大家子挤着住。
因为地方不够住,家属院的住户们不得不想尽办法节省空间,懒得折腾的往门口放张柜子,柜子里面放锅碗瓢盆,上面放案板或者铸铁灶就能直接做饭。愿意折腾又住一楼的呢,干脆靠墙砌口土灶,再用木板一围,就能搭出个小厨房。
林静家就是后者,但因为灶台上面就是另外隔出的小屋子的窗户,她爹搭厨房的时候就只围了下半部分和加盖了上面屋顶。
因此,林静走到自家门口不用进厨房,就能看到灶上锅盖冒着热气,显然里面煨着饭菜。
林静心里想着,推开半掩的门进屋。
里面是一条不算宽的过道,左边靠墙放着张矮柜,柜子上面放牙刷杯子,里面则用来暂存月底买回来的粮食,至于最底下则用来放鞋子。矮柜旁边还有个洗脸架,洗脸架上面则拉了根绳,绳子上挂着个人用的毛巾。
不过林静的毛巾不挂这里,因为她之前挂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有人会动她的毛巾。而她不习惯跟人共用毛巾,因此几次之后,她就在自己睡的房间角落里拉了根绳,单独挂她的东西。
不光是毛巾,她的脸盆脚盆洗澡盆,甚至牙刷鞋子,能不放外面她都不放外面。
洗脸架的对面有一扇门,门里是用木板隔出来的小房间,林静在里面住了近十年,直到前年她哥结婚没地方住才的搬到爹妈屋里。
虽然当初分房时林家有四口人,但和那些拖家带口七八个人的相比,林家人口依然单薄,因此他们分到的房子只比那些新婚还没孩子的年轻夫妻大一点,就三十来平。
地方就丁点大,哪怕隔出了两个房间,玄关这里一有风吹草动屋里就能听见,更别说林静出门时特意穿了双小皮鞋,走起路来哒哒响。
可以说,林静一进门主屋里做针线的张秀梅就听见了,忙放下手里活计起身开门问:“回来了?”
话音刚落,张秀梅看到闺女身上的脏污,脸色一变问:“你衣服怎么搞的?有人欺负你?”
林静摇头说:“没有,是同事不小心泼的茶水。”
“没事就好。”张秀梅松了口气,又忍不住问,“是哪个同事弄的,也太不小心了,你这身衣服还没穿几次呢。”林静是接她的班进的制衣厂,同事她都认识。
虽然怀疑方亚兰的用意,但林静不想张秀梅担心,笑了笑说:“算了,她也不是故意的,反正只是茶水,洗一洗应该就干净了。”
“你啊,就是太好心。”张秀梅无奈地说,却也没有继续追究这件事,只关心问,“你肚子饿不饿?灶上煨着饭菜,你是想先洗澡还是先吃饭?”
衬衣早已经干透,早洗晚洗都差不多,因此林静说:“先吃吧。”
“成。”张秀梅应着,去外面端菜盛饭。
林家晚饭吃得比较简单,就一盘土豆丝,一盘清炒四季豆,其实还有盘凉拌折耳根,但因为林静受不了折耳根的腥气,张秀梅就没留菜。不过土豆丝和四季豆她留了不少,另外还有一海碗饭。
“这也太多了。”林静一看饭菜的份量就知道自己吃不下,从矮柜里拿了个小碗出来,盛出小半碗饭。
张秀梅一看她盛的饭就说:“这也太少了点,你就是吃得太少才会这么瘦。”
其实张秀梅是知道林静胃口的,但当妈的都希望闺女能吃好喝好,长得圆圆胖胖,所以她时不时要就吃饭问题说闺女两句。这种时候林静一般不硬顶,半撒娇说:“我肚子装不下嘛,而且妈炒的菜这么好吃,我也想多吃点啊。”
闺女说话中听,张秀梅心里也高兴,点头说:“那成吧,剩下的饭明早给你炒花饭吃。”
林静眼睛一亮,压低声音问:“有蛋吗?”
“有,都有,再给你加两根菜叶成吧?”张秀梅问。
林静毫不犹豫:“成。”
母女俩说着话,小房间的门被从里面打开,披散着头发的陈芳从里面走出来,看着林静笑道:“我在屋里听着声就猜是静静回来了。”
“嫂子。”林静抬头喊了声。
陈芳应了声,拉了张靠墙的凳子坐下问:“对了,你今晚不是去参加联谊会吗?怎么回来这么早?”
张秀梅早猜到闺女这一趟不太顺利,但联谊会不过是认识未婚青年的一个机会,不顺利就不顺利,不用太看重。也担心问多了给闺女心情不好,所以林静回来到现在她都没问过结果。这会听儿媳妇问起,不等闺女回答就说:“也不是什么重要活动,回来就回来了。”
“妈说的是,”陈芳赞同说,“其实在我看来,你一开始就没必要去那劳什子联谊会,工农兵工农兵,咱们这些工人出身的,结婚还是找工人比较好。”
张秀梅听她话里很有看不起农民军人的意思,眉头微皱说:“工农兵是一家,工人、农民和军人都一样,怎么到你嘴里还分出三六九等来了?”
陈芳嘴角微撇,觉得婆婆这话说得忒道貌岸然,要是工人农民都一样,去年她为什么要把工作让给林静?干什么不让她相应国家号召下乡去?还不是不想闺女下乡当农民?
心里虽然不满,但陈芳没把抱怨的话说出来,而是敷衍道:“是是是,工农兵都一样,但这找对象还是找门当户对的比较好,不然静静嫁过去日子过得苦哈哈的,您能放心?而且我我听说军嫂随军是有级别要求的,他们当兵的好些是外地人,不能随军婚后连房子都没有,总不能静静结婚后还跟你们二老挤一屋吧?”
虽然陈芳前面的话说得不大中听,但后面这番话也有几分道理。
张秀梅倒不是不愿意闺女婚后跟自己和丈夫挤一屋,她考虑的是军人不能随便离营,就算家属住部队附近,也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出来一次。林静要真找个当兵的,夫妻哪怕离得不远,相处起来也跟两地分居没什么差别。
见婆婆脸色凝重,陈芳继续往下说:“要我说啊,那些当兵的都是面上光,看着是挣得不少,可那又有什么用?没房子啊!咱家静静,年纪轻模样俊,还是国企正式工,这么好的条件,找对象当然得挑个家庭条件好的啊。”
张秀梅听出儿媳妇话里的意思,问:“听你这意思,是要给静静说亲?”
“还是妈您聪明。”陈芳奉承张秀梅一句,看着林静笑着说,“我这要说的啊,也不是别个,就我们车间主任的儿子,人是顶有出息的。至于房子,虽然他现在没有,但他家里住的是三室两厅,林静嫁过去就能有自己的屋子,不比嫁给当兵的好?”
光听陈芳说的,这人条件的确不错,但湖阳就这么几个大单位,职工之间结亲的也多,但凡有点风吹草动,不出三天就能传遍。
张秀梅只是退休在家,又不是不出去走动了,陈芳主任儿子什么情况她还能不知道?当即冷笑一声:“是啊,他条件那么好,可惜是个驼背!”
“这边。”走出工人文化宫,林静往右边指了指说。
纪明钧嗯了声,不快不慢地走在她身侧,却依然保持着沉默。
因为他的沉默,林静心里不免生出几分尴尬,并不是因为不满他的态度,而是源于她内心的忐忑。她总觉得对方答应送自己是因为战友的撺掇,而且她今晚耽误他太长时间了。
想到这里,林静道谢说:“今晚谢谢你。”
纪明钧说:“为人民服务。”
林静闻言愣了下,又很快笑起来,问:“送我回家也是为人民服务吗?”
“是。”
经过两个来回的问答,林静发现面前的青年是典型的军人,端正威严的同时,又很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她不再觉得尴尬与忐忑,直接问:“但送我回家会不会太耽误你的时间?”
“不会。”
“真的?”林静侧过头看着他,清冷月光下,她的眼睛越发黑亮,透着几分了然。
纪明钧轻咳一声说:“你该回去了。”
林静问这么多本身也是为了活跃气氛,见他避而不答,没有继续追问,和他道别后就转身往大门走去。只是走了没两步,林静突然停下转身说:“对了,今晚你帮了我这么多,但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又自我介绍道,“我叫林静,双木林,安静的静。”
纪明钧正准备离开,被她叫住后也停下脚步,报出名字:“纪明钧。”
他没有拆分解释是哪三个字,林静也没有多问,只冲人扬起笑脸,再次点头道别:“纪同志,再见。”
……
五十年代初,湖阳还没有并入安平的时候,制衣厂也曾经辉煌过,是市里产值排名前三的大单位。但随着湖阳并入安平,市里单位迁到湖阳,区里给予的扶持日渐减少,再加上制衣厂生产的服装款式比较单一,销量提不上来提缘故,制衣厂渐渐没落。
而这一点从职工家属房就能看出来。
制衣厂的家属房是五十年代初盖的,当时厂里生意正红火,大手笔盖的都是两层楼。前面住的都是单身职工,按级别和家庭人口分房,最后几栋是单身宿舍,里面放的是上下铺,未婚或者夫妻不在一处的才能住。
从表面上看,分房那会厂领导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制衣厂职工们住的应该都挺宽敞。
问题是十几年过去,制衣厂员工数量增加了近三分之一,产值却没比当初提高多少,而区里扶持也不如以往,厂里没钱盖新的职工房。于是分房后进制衣厂的职工很难分到房,只能和爹妈挤着住,就算是那些分到房子的老员工,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孩子长大后,单位也不一定能分到房,而他们也换不了更大的房子,只能一大家子挤着住。
因为地方不够住,家属院的住户们不得不想尽办法节省空间,懒得折腾的往门口放张柜子,柜子里面放锅碗瓢盆,上面放案板或者铸铁灶就能直接做饭。愿意折腾又住一楼的呢,干脆靠墙砌口土灶,再用木板一围,就能搭出个小厨房。
林静家就是后者,但因为灶台上面就是另外隔出的小屋子的窗户,她爹搭厨房的时候就只围了下半部分和加盖了上面屋顶。
因此,林静走到自家门口不用进厨房,就能看到灶上锅盖冒着热气,显然里面煨着饭菜。
林静心里想着,推开半掩的门进屋。
里面是一条不算宽的过道,左边靠墙放着张矮柜,柜子上面放牙刷杯子,里面则用来暂存月底买回来的粮食,至于最底下则用来放鞋子。矮柜旁边还有个洗脸架,洗脸架上面则拉了根绳,绳子上挂着个人用的毛巾。
不过林静的毛巾不挂这里,因为她之前挂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有人会动她的毛巾。而她不习惯跟人共用毛巾,因此几次之后,她就在自己睡的房间角落里拉了根绳,单独挂她的东西。
不光是毛巾,她的脸盆脚盆洗澡盆,甚至牙刷鞋子,能不放外面她都不放外面。
洗脸架的对面有一扇门,门里是用木板隔出来的小房间,林静在里面住了近十年,直到前年她哥结婚没地方住才的搬到爹妈屋里。
虽然当初分房时林家有四口人,但和那些拖家带口七八个人的相比,林家人口依然单薄,因此他们分到的房子只比那些新婚还没孩子的年轻夫妻大一点,就三十来平。
地方就丁点大,哪怕隔出了两个房间,玄关这里一有风吹草动屋里就能听见,更别说林静出门时特意穿了双小皮鞋,走起路来哒哒响。
可以说,林静一进门主屋里做针线的张秀梅就听见了,忙放下手里活计起身开门问:“回来了?”
话音刚落,张秀梅看到闺女身上的脏污,脸色一变问:“你衣服怎么搞的?有人欺负你?”
林静摇头说:“没有,是同事不小心泼的茶水。”
“没事就好。”张秀梅松了口气,又忍不住问,“是哪个同事弄的,也太不小心了,你这身衣服还没穿几次呢。”林静是接她的班进的制衣厂,同事她都认识。
虽然怀疑方亚兰的用意,但林静不想张秀梅担心,笑了笑说:“算了,她也不是故意的,反正只是茶水,洗一洗应该就干净了。”
“你啊,就是太好心。”张秀梅无奈地说,却也没有继续追究这件事,只关心问,“你肚子饿不饿?灶上煨着饭菜,你是想先洗澡还是先吃饭?”
衬衣早已经干透,早洗晚洗都差不多,因此林静说:“先吃吧。”
“成。”张秀梅应着,去外面端菜盛饭。
林家晚饭吃得比较简单,就一盘土豆丝,一盘清炒四季豆,其实还有盘凉拌折耳根,但因为林静受不了折耳根的腥气,张秀梅就没留菜。不过土豆丝和四季豆她留了不少,另外还有一海碗饭。
“这也太多了。”林静一看饭菜的份量就知道自己吃不下,从矮柜里拿了个小碗出来,盛出小半碗饭。
张秀梅一看她盛的饭就说:“这也太少了点,你就是吃得太少才会这么瘦。”
其实张秀梅是知道林静胃口的,但当妈的都希望闺女能吃好喝好,长得圆圆胖胖,所以她时不时要就吃饭问题说闺女两句。这种时候林静一般不硬顶,半撒娇说:“我肚子装不下嘛,而且妈炒的菜这么好吃,我也想多吃点啊。”
闺女说话中听,张秀梅心里也高兴,点头说:“那成吧,剩下的饭明早给你炒花饭吃。”
林静眼睛一亮,压低声音问:“有蛋吗?”
“有,都有,再给你加两根菜叶成吧?”张秀梅问。
林静毫不犹豫:“成。”
母女俩说着话,小房间的门被从里面打开,披散着头发的陈芳从里面走出来,看着林静笑道:“我在屋里听着声就猜是静静回来了。”
“嫂子。”林静抬头喊了声。
陈芳应了声,拉了张靠墙的凳子坐下问:“对了,你今晚不是去参加联谊会吗?怎么回来这么早?”
张秀梅早猜到闺女这一趟不太顺利,但联谊会不过是认识未婚青年的一个机会,不顺利就不顺利,不用太看重。也担心问多了给闺女心情不好,所以林静回来到现在她都没问过结果。这会听儿媳妇问起,不等闺女回答就说:“也不是什么重要活动,回来就回来了。”
“妈说的是,”陈芳赞同说,“其实在我看来,你一开始就没必要去那劳什子联谊会,工农兵工农兵,咱们这些工人出身的,结婚还是找工人比较好。”
张秀梅听她话里很有看不起农民军人的意思,眉头微皱说:“工农兵是一家,工人、农民和军人都一样,怎么到你嘴里还分出三六九等来了?”
陈芳嘴角微撇,觉得婆婆这话说得忒道貌岸然,要是工人农民都一样,去年她为什么要把工作让给林静?干什么不让她相应国家号召下乡去?还不是不想闺女下乡当农民?
心里虽然不满,但陈芳没把抱怨的话说出来,而是敷衍道:“是是是,工农兵都一样,但这找对象还是找门当户对的比较好,不然静静嫁过去日子过得苦哈哈的,您能放心?而且我我听说军嫂随军是有级别要求的,他们当兵的好些是外地人,不能随军婚后连房子都没有,总不能静静结婚后还跟你们二老挤一屋吧?”
虽然陈芳前面的话说得不大中听,但后面这番话也有几分道理。
张秀梅倒不是不愿意闺女婚后跟自己和丈夫挤一屋,她考虑的是军人不能随便离营,就算家属住部队附近,也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出来一次。林静要真找个当兵的,夫妻哪怕离得不远,相处起来也跟两地分居没什么差别。
见婆婆脸色凝重,陈芳继续往下说:“要我说啊,那些当兵的都是面上光,看着是挣得不少,可那又有什么用?没房子啊!咱家静静,年纪轻模样俊,还是国企正式工,这么好的条件,找对象当然得挑个家庭条件好的啊。”
张秀梅听出儿媳妇话里的意思,问:“听你这意思,是要给静静说亲?”
“还是妈您聪明。”陈芳奉承张秀梅一句,看着林静笑着说,“我这要说的啊,也不是别个,就我们车间主任的儿子,人是顶有出息的。至于房子,虽然他现在没有,但他家里住的是三室两厅,林静嫁过去就能有自己的屋子,不比嫁给当兵的好?”
光听陈芳说的,这人条件的确不错,但湖阳就这么几个大单位,职工之间结亲的也多,但凡有点风吹草动,不出三天就能传遍。
张秀梅只是退休在家,又不是不出去走动了,陈芳主任儿子什么情况她还能不知道?当即冷笑一声:“是啊,他条件那么好,可惜是个驼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六零大院小夫妻,六零大院小夫妻最新章节,六零大院小夫妻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六零大院小夫妻,六零大院小夫妻最新章节,六零大院小夫妻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