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当场写下一封回信,命李德彰火速返回关中,务必交到刘义真的手上。
信中,刘裕答应了调拨钱粮,但告诫刘义真,当以个人安危为重,雍州七郡能取则取,不可取,也不必强行为之。
在刘裕看来,如果刘义真能够平定关中,这无疑是意外之喜。
纵然不能,以他之前的表现,也足以让刘裕满意。
至于李德彰劳累与否,是否需要休息数日,这不是刘裕会关心的事情。
李德彰同样不敢耽搁,领了回信便匆匆告辞离去。
而孙夫人也回了后院休息。
刘裕让人唤来内直督护,即亲兵统领丁旿,指着堆积如山的左耳道:“琅琊王出城不久,你带着这些追上他,与他共赴建康。”
琅琊王司马德文是当今天子司马德宗的同母弟,相较愚笨不堪,就连冬夏都不能区分的天子,刘裕更忌惮这位宗王。
当然,所谓的忌惮,也只是担心自己北伐后秦的时候,司马德文会趁机在江东生事,所以把他带在身边。
如今既已班师,刘裕觉得司马德文没有了威胁,便放他回了建康。
丁旿之于刘裕,便如许褚之于曹操,是刘裕最信任的心腹。
当年刘裕诱杀诸葛长民,就是让丁旿手持棍棒藏了起来,待诸葛长民进门,再由丁旿将他打死。
刘义真在关中打了胜仗的消息如今传遍了宋公府,丁旿自然有所耳闻,以为刘裕让他把这些耳朵带去建康,只是为了震慑宵小。
哪知刘裕又道:“去了建康,顺道见一见车兵(刘义符),告知他长安之事...记住,务必留意车兵的反应。”
丁旿心中一紧,终于明白为何这件事情需要自己亲自出马。
刘裕想要知道刘义符对于寡妇渡大捷最真实的反应,信不过其他人。
“臣领命。”刘裕建宋公国,丁旿为宋臣,在他面前当然自称为臣。
随即唤人过来收起地上的耳朵,拜别刘裕。
刘裕在丁旿走后,幽幽长叹。
他既是一位权臣,也是一位父亲,刘义符、刘义真对他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
刘裕最盼望的就是兄弟俩推心置腹,做哥哥的,可以完全信任弟弟;当弟弟的,能够尽心辅佐哥哥。
二人齐心协力,守住这份家业。
如此,刘裕自当含笑九泉。
史书上,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所以刘裕想要试探一下。
假如刘义符容不下刘义真,或者刘义真不愿屈居人下,那么刘裕也会立即抛弃这种天真的想法,在他们兄弟之间做出取舍。
当然,刘裕也希望刘义符在知晓刘义真的功绩后,能够感觉到压力,从此洗心革面。
毕竟刘裕四十三岁才得了这个长子,在刘义符出生时,他的那份喜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也对刘义符寄予了厚望,只要刘义符愿意改过自新,刘裕肯定不会轻易放弃他。
......
不久,王弘、谢晦、傅亮、王仲德等一干重臣在听说了寡妇渡大捷后,联袂前来道贺。
人人面带喜色。
世子暗弱,不仅是刘裕的心病,也是他的心腹们常常担忧的问题。
当年桓玄篡晋,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是遭到刘裕的讨伐,一朝败亡之后,又有多少人受他牵连而死。
这些重臣常年跟随在刘裕的左右,与刘义符的牵扯不深。
对于所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说法,他们也并不在意,真要是这样的老古板,也不会辅佐刘裕谋朝篡位。
刘裕在彭城的这些心腹们对于继任者只有一个要求:能够守住刘宋江山,保住他们的富贵。
刘义符作为世子,虽然远在建康,但是一举一动备受众人瞩目,他是个什么能力、性子,众人也都清楚。
刘裕称帝以后,立刘义符为太子,谢晦就曾提醒他:陛下年事已高,应该考虑如何让基业长存,帝位至关重要,不能交给没有才能的人。
‘没有才能的人’,就是谢晦对刘义符的评价,而刘裕也默认了这一说法。
这些宋公国的重臣们清楚刘裕对次子的喜爱,以及他对世子的不满。
如今刘义真异军突起,也就意味着储君之争悬念再起,刘义符的世子之位不再稳固。
他们反正紧跟刘裕,同朱龄石、朱超石兄弟一样,刘裕指谁,这些人就支持谁,不管最后是谁赢了,都不能把他们这群‘先帝’老臣一脚踹开。
眼下听说刘义真在关中有着出彩的表现,刘裕的这群心腹又如何不高兴。
刘裕更是比自己打了胜仗还要开心,当即传令,要在府邸设宴,与群臣同庆。
当刘裕的目光落在谢晦身上时,他想到了一位故人,便是两年前去世的尚书左仆射谢景仁。
谢景仁是谢晦的堂叔父,出自陈郡谢氏,他本名谢裕,因为与刘裕同名而以字行于世,祖父是名相谢安的二哥谢据。
刘裕非常敬重谢景仁,早年间,刘裕还只是抚军大将军桓脩帐下的中兵参军,一次拜谒谢景仁,二人相谈甚欢,谢景仁留他用膳。
期间,生性急躁的桓楚皇帝桓玄数次传召谢景仁,但谢景仁置之不理,刘裕很有眼色,数次请辞,但谢景仁还是不许,直到陪着刘裕吃完了饭,这才不慌不忙前去面圣。
刘裕因此大受感动,在掌权后,对谢景仁器重有加。
不过,刘裕今天想到他,并非思念故友,而是惦记起了谢景仁的嫡女。
古人有守孝三年的说法,如今两年过去了,谢景仁的嫡女明年就可以谈婚论嫁,刘裕有意招她做儿媳。
这位儿媳自然是许给刘义真的。
刘义符已经定了琅琊王司马德文之女,只不过还未成婚。
至于刘义隆...高门贵女不是他能够攀附的。
这话听起来匪夷所思,刘义隆身为权臣之子,难道配不上王、谢两家的女子?
但在原时空中,确实如此。
莫说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就连阳夏袁氏的嫡女他都娶不到。
刘义隆的正妻名叫袁齐妫,出自阳夏袁氏,生母身份卑微,应是袁湛的外室,袁齐妫直到六岁才被父亲领回家。
等到袁齐妫出嫁时,早已家道中落。
哪怕后来袁齐妫当了皇后,因为娘家贫困,还时常向刘义隆求取钱财,接济母亲、兄弟。
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
刘裕给刘义隆安排这么一桩婚事,是真的没把他当亲儿子看待。
......
入夜,酒宴上,众人欢声笑语,都在向刘裕道贺。
当然,也有人不高兴,便是刘义符的生母张夫人。
听到了前院的热闹,张夫人心中咒骂:刘义真如何有这份胆量,他怎么不死在长安!
随即张夫人又想到了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对三人更是恨得牙痒痒。
如果不是他们竭力辅佐,刘义真哪能出这么大的风头。
张夫人面朝建康方向,暗自着急:儿呀,你可不能让刘义真给比下去。
(感谢天啊屋子献出的100部曲)
信中,刘裕答应了调拨钱粮,但告诫刘义真,当以个人安危为重,雍州七郡能取则取,不可取,也不必强行为之。
在刘裕看来,如果刘义真能够平定关中,这无疑是意外之喜。
纵然不能,以他之前的表现,也足以让刘裕满意。
至于李德彰劳累与否,是否需要休息数日,这不是刘裕会关心的事情。
李德彰同样不敢耽搁,领了回信便匆匆告辞离去。
而孙夫人也回了后院休息。
刘裕让人唤来内直督护,即亲兵统领丁旿,指着堆积如山的左耳道:“琅琊王出城不久,你带着这些追上他,与他共赴建康。”
琅琊王司马德文是当今天子司马德宗的同母弟,相较愚笨不堪,就连冬夏都不能区分的天子,刘裕更忌惮这位宗王。
当然,所谓的忌惮,也只是担心自己北伐后秦的时候,司马德文会趁机在江东生事,所以把他带在身边。
如今既已班师,刘裕觉得司马德文没有了威胁,便放他回了建康。
丁旿之于刘裕,便如许褚之于曹操,是刘裕最信任的心腹。
当年刘裕诱杀诸葛长民,就是让丁旿手持棍棒藏了起来,待诸葛长民进门,再由丁旿将他打死。
刘义真在关中打了胜仗的消息如今传遍了宋公府,丁旿自然有所耳闻,以为刘裕让他把这些耳朵带去建康,只是为了震慑宵小。
哪知刘裕又道:“去了建康,顺道见一见车兵(刘义符),告知他长安之事...记住,务必留意车兵的反应。”
丁旿心中一紧,终于明白为何这件事情需要自己亲自出马。
刘裕想要知道刘义符对于寡妇渡大捷最真实的反应,信不过其他人。
“臣领命。”刘裕建宋公国,丁旿为宋臣,在他面前当然自称为臣。
随即唤人过来收起地上的耳朵,拜别刘裕。
刘裕在丁旿走后,幽幽长叹。
他既是一位权臣,也是一位父亲,刘义符、刘义真对他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
刘裕最盼望的就是兄弟俩推心置腹,做哥哥的,可以完全信任弟弟;当弟弟的,能够尽心辅佐哥哥。
二人齐心协力,守住这份家业。
如此,刘裕自当含笑九泉。
史书上,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所以刘裕想要试探一下。
假如刘义符容不下刘义真,或者刘义真不愿屈居人下,那么刘裕也会立即抛弃这种天真的想法,在他们兄弟之间做出取舍。
当然,刘裕也希望刘义符在知晓刘义真的功绩后,能够感觉到压力,从此洗心革面。
毕竟刘裕四十三岁才得了这个长子,在刘义符出生时,他的那份喜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也对刘义符寄予了厚望,只要刘义符愿意改过自新,刘裕肯定不会轻易放弃他。
......
不久,王弘、谢晦、傅亮、王仲德等一干重臣在听说了寡妇渡大捷后,联袂前来道贺。
人人面带喜色。
世子暗弱,不仅是刘裕的心病,也是他的心腹们常常担忧的问题。
当年桓玄篡晋,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是遭到刘裕的讨伐,一朝败亡之后,又有多少人受他牵连而死。
这些重臣常年跟随在刘裕的左右,与刘义符的牵扯不深。
对于所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说法,他们也并不在意,真要是这样的老古板,也不会辅佐刘裕谋朝篡位。
刘裕在彭城的这些心腹们对于继任者只有一个要求:能够守住刘宋江山,保住他们的富贵。
刘义符作为世子,虽然远在建康,但是一举一动备受众人瞩目,他是个什么能力、性子,众人也都清楚。
刘裕称帝以后,立刘义符为太子,谢晦就曾提醒他:陛下年事已高,应该考虑如何让基业长存,帝位至关重要,不能交给没有才能的人。
‘没有才能的人’,就是谢晦对刘义符的评价,而刘裕也默认了这一说法。
这些宋公国的重臣们清楚刘裕对次子的喜爱,以及他对世子的不满。
如今刘义真异军突起,也就意味着储君之争悬念再起,刘义符的世子之位不再稳固。
他们反正紧跟刘裕,同朱龄石、朱超石兄弟一样,刘裕指谁,这些人就支持谁,不管最后是谁赢了,都不能把他们这群‘先帝’老臣一脚踹开。
眼下听说刘义真在关中有着出彩的表现,刘裕的这群心腹又如何不高兴。
刘裕更是比自己打了胜仗还要开心,当即传令,要在府邸设宴,与群臣同庆。
当刘裕的目光落在谢晦身上时,他想到了一位故人,便是两年前去世的尚书左仆射谢景仁。
谢景仁是谢晦的堂叔父,出自陈郡谢氏,他本名谢裕,因为与刘裕同名而以字行于世,祖父是名相谢安的二哥谢据。
刘裕非常敬重谢景仁,早年间,刘裕还只是抚军大将军桓脩帐下的中兵参军,一次拜谒谢景仁,二人相谈甚欢,谢景仁留他用膳。
期间,生性急躁的桓楚皇帝桓玄数次传召谢景仁,但谢景仁置之不理,刘裕很有眼色,数次请辞,但谢景仁还是不许,直到陪着刘裕吃完了饭,这才不慌不忙前去面圣。
刘裕因此大受感动,在掌权后,对谢景仁器重有加。
不过,刘裕今天想到他,并非思念故友,而是惦记起了谢景仁的嫡女。
古人有守孝三年的说法,如今两年过去了,谢景仁的嫡女明年就可以谈婚论嫁,刘裕有意招她做儿媳。
这位儿媳自然是许给刘义真的。
刘义符已经定了琅琊王司马德文之女,只不过还未成婚。
至于刘义隆...高门贵女不是他能够攀附的。
这话听起来匪夷所思,刘义隆身为权臣之子,难道配不上王、谢两家的女子?
但在原时空中,确实如此。
莫说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就连阳夏袁氏的嫡女他都娶不到。
刘义隆的正妻名叫袁齐妫,出自阳夏袁氏,生母身份卑微,应是袁湛的外室,袁齐妫直到六岁才被父亲领回家。
等到袁齐妫出嫁时,早已家道中落。
哪怕后来袁齐妫当了皇后,因为娘家贫困,还时常向刘义隆求取钱财,接济母亲、兄弟。
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
刘裕给刘义隆安排这么一桩婚事,是真的没把他当亲儿子看待。
......
入夜,酒宴上,众人欢声笑语,都在向刘裕道贺。
当然,也有人不高兴,便是刘义符的生母张夫人。
听到了前院的热闹,张夫人心中咒骂:刘义真如何有这份胆量,他怎么不死在长安!
随即张夫人又想到了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对三人更是恨得牙痒痒。
如果不是他们竭力辅佐,刘义真哪能出这么大的风头。
张夫人面朝建康方向,暗自着急:儿呀,你可不能让刘义真给比下去。
(感谢天啊屋子献出的100部曲)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最新章节,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最新章节,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