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梁山伯吃罢早饭刚要出门,四九来禀报说有两个僧人求见,自称栖光寺方丈。
梁山伯急忙出来迎接,见大门外站着两个僧人,前面一人身形高大,光光的脑袋上烫着戒疤,身披袈裟,手持法杖。
“原来是支公,请恕山伯迎接来迟。”
“梁施主,贫僧冒昧来访,还请不要见怪。”支遁大师名声虽大,其实年龄并不大,四十岁上下。
梁山伯急忙把支遁大师请进客厅,刚刚落座,远远地听见了木鱼的敲击声。
“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咒》,不知是何人在诵经?”,支遁大师侧耳倾听,转头问梁山伯。
“是家母,还有一帮来自紫云山的佛门弟子。”
支遁大师盯着梁山伯打量半天,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什么情况,干嘛看着我大笑,难道我的脸上有花么。梁山伯被笑得莫名奇妙,愣愣地看着两个和尚。
支遁急忙解释道:“梁施主是儒家弟子,令慈虔诚佛教,还有一个被尊为仙翁的师父。现在还要为孝女娘娘修建庙宇。怪哉!怪哉!”
这有什么奇怪的,一百多年后,南朝梁武帝就提出了“三教合流”的思想,好多寺庙的主殿内同时供奉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塑像。
儒、道、佛三教长期并存,相互排斥,又相互影响,互相借鉴,不断融合。比如说观音菩萨,很多人说她是佛教大神,但在很多道观中也有观音塑像。
“道长可曾听说过‘三教合流’?”,梁山伯问完马上后悔,这不是废话么?
“道长有没有听说过《西游记》?”,《西游记》是梁山伯每晚睡前给祝英台讲得故事,后来祝英台又讲给谢道韫听,谢道韫又传给弟弟谢玄。就这样《西游记》的故事就慢慢地传开了,但这种口口相传的速度很缓慢。梁山伯也不知道支遁有没有听过,所以才有此一问。
“《西游记》是什么,恕老衲孤陋寡闻,没有听说过。”
支遁自幼博览群书,精通老庄,佛学造诣高深,善于清谈,善草隶,喜欢宝马,和当时的许多名人如王蒙、王羲之、谢安、许询、孙绰交往密切,是当时非常有名的人物。
“《西游记》是一本长篇小说,刚刚出现不足一年,还不为众人知。不如就让山伯为道长讲上一段,道长可一边品茶,一边听书。”
接着梁山伯就把《西游记》头几回讲了一遍,孙悟空出世,称王花果山,闹龙宫取得神兵,大闹天宫,被佛祖如来镇压在五行山下。
支遁师徒虽然是佛门中人,戒嗔戒喜,但也听得津津有味,讲到精彩处眉飞色舞,讲到惊险处张嘴瞠目。
等到梁山伯讲完了,两人的茶盏动都没动,听得太入神,忘了喝了。
“好好好。故事精彩至极,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又能宣扬我佛法力无边,玄妙神通。美猴王大闹天宫,天庭束手无策,却被我佛一只手压在五行山下。我佛实在厉害!请问梁施主,这故事乃是何人所编?”
“是我编来讲给家人听得。”梁山伯脸不红心不虚地就把吴承恩的大作安到自己头上。
“既然梁施主就是作者,那应该知道孙悟空后来如何了?”支遁身后的小和尚一直没说话,这时突然发声。
支遁冲着梁山伯歉意地一笑说道:“这是小徒,法号法显。”
“五百年后,他被玄奘法师救出,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历经十四寒暑九九八十一难,在西天灵山佛祖处求得真经,回来后普渡众生。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
小和尚闻听,一脸崇拜,“西天取经,普渡众生,最后成佛!善哉!善哉!”
故事好听,正事也要办。支遁接下来和梁山伯商量了一番如何建大雄宝殿的事情。
所需钱财物资人力都由栖光寺负责,以后的募捐收入都属于栖光寺。相当于梁山伯白白让出一块地皮,一点好处都没得。高兴得支遁连呼“阿弥陀佛”。
随后的几天,支遁大师倒是不来了。但小和尚法显却天天来见梁山伯,缠着要听西游记的故事。
梁山伯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西游记的故事。法显说他往常学习经文,总感觉佛经不全,缺少了很多重要经文,他要学玄奘法师西天取经。
梁山伯突然想起来,大唐玄奘大师并不是去西天取经的第一人,早在东晋时期就有一个和尚去西天取过经。前世他看过一部纪录片名字就叫《佛国记》,说的就是东晋的和尚法显西天取经的故事。可那是五十多年后才发生的事情啊!
难道这个法显就是那个六十二岁去西天取经,经历九死一生回到家乡,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到海外求经的僧人。
“小和尚,你俗世姓什么,哪里人?”梁山伯不相信世上的事情有这么巧。
“小僧俗家姓陈,上党郡襄垣人。梁施主你问这个干什么?”法显今年十七岁,稍显稚嫩的脸上满是困惑。
“法显,你真是法显?”
梁山伯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稚嫩青涩的小和尚就是法显,他脑海中的法显满脸风霜,牵着一匹瘦马,孤独行走在西天取经的路途上。六十二岁出发,历时十三年,他的同伴不是死了就是留在当地,只有他不顾七十五岁高龄坚持返回故国。
“阿弥陀佛,小僧当然是法显了,不然你以为我是谁。小僧又不会象孙悟空一样会七十二变。”
法显对西游记的故事非常痴迷,正在着手整理成书。
“唐僧师徒四人,你最喜欢哪个?”梁山伯戏谑地看着法显。
“唐僧师徒么,小僧当然喜欢玄奘法师了。”
天啊,这西游记还真的是有毒啊!法显中毒已经不可救药了!难道那个骑着白马、絮絮叨叨、人妖不分、只会念经的唐僧提前出现了三百年?为什么啊,难道又是因为自己的穿越。
“难道你就不怕取经路上苦难重重,九死一生么?”梁山伯又问道。
梁山伯急忙出来迎接,见大门外站着两个僧人,前面一人身形高大,光光的脑袋上烫着戒疤,身披袈裟,手持法杖。
“原来是支公,请恕山伯迎接来迟。”
“梁施主,贫僧冒昧来访,还请不要见怪。”支遁大师名声虽大,其实年龄并不大,四十岁上下。
梁山伯急忙把支遁大师请进客厅,刚刚落座,远远地听见了木鱼的敲击声。
“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咒》,不知是何人在诵经?”,支遁大师侧耳倾听,转头问梁山伯。
“是家母,还有一帮来自紫云山的佛门弟子。”
支遁大师盯着梁山伯打量半天,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什么情况,干嘛看着我大笑,难道我的脸上有花么。梁山伯被笑得莫名奇妙,愣愣地看着两个和尚。
支遁急忙解释道:“梁施主是儒家弟子,令慈虔诚佛教,还有一个被尊为仙翁的师父。现在还要为孝女娘娘修建庙宇。怪哉!怪哉!”
这有什么奇怪的,一百多年后,南朝梁武帝就提出了“三教合流”的思想,好多寺庙的主殿内同时供奉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塑像。
儒、道、佛三教长期并存,相互排斥,又相互影响,互相借鉴,不断融合。比如说观音菩萨,很多人说她是佛教大神,但在很多道观中也有观音塑像。
“道长可曾听说过‘三教合流’?”,梁山伯问完马上后悔,这不是废话么?
“道长有没有听说过《西游记》?”,《西游记》是梁山伯每晚睡前给祝英台讲得故事,后来祝英台又讲给谢道韫听,谢道韫又传给弟弟谢玄。就这样《西游记》的故事就慢慢地传开了,但这种口口相传的速度很缓慢。梁山伯也不知道支遁有没有听过,所以才有此一问。
“《西游记》是什么,恕老衲孤陋寡闻,没有听说过。”
支遁自幼博览群书,精通老庄,佛学造诣高深,善于清谈,善草隶,喜欢宝马,和当时的许多名人如王蒙、王羲之、谢安、许询、孙绰交往密切,是当时非常有名的人物。
“《西游记》是一本长篇小说,刚刚出现不足一年,还不为众人知。不如就让山伯为道长讲上一段,道长可一边品茶,一边听书。”
接着梁山伯就把《西游记》头几回讲了一遍,孙悟空出世,称王花果山,闹龙宫取得神兵,大闹天宫,被佛祖如来镇压在五行山下。
支遁师徒虽然是佛门中人,戒嗔戒喜,但也听得津津有味,讲到精彩处眉飞色舞,讲到惊险处张嘴瞠目。
等到梁山伯讲完了,两人的茶盏动都没动,听得太入神,忘了喝了。
“好好好。故事精彩至极,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又能宣扬我佛法力无边,玄妙神通。美猴王大闹天宫,天庭束手无策,却被我佛一只手压在五行山下。我佛实在厉害!请问梁施主,这故事乃是何人所编?”
“是我编来讲给家人听得。”梁山伯脸不红心不虚地就把吴承恩的大作安到自己头上。
“既然梁施主就是作者,那应该知道孙悟空后来如何了?”支遁身后的小和尚一直没说话,这时突然发声。
支遁冲着梁山伯歉意地一笑说道:“这是小徒,法号法显。”
“五百年后,他被玄奘法师救出,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历经十四寒暑九九八十一难,在西天灵山佛祖处求得真经,回来后普渡众生。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
小和尚闻听,一脸崇拜,“西天取经,普渡众生,最后成佛!善哉!善哉!”
故事好听,正事也要办。支遁接下来和梁山伯商量了一番如何建大雄宝殿的事情。
所需钱财物资人力都由栖光寺负责,以后的募捐收入都属于栖光寺。相当于梁山伯白白让出一块地皮,一点好处都没得。高兴得支遁连呼“阿弥陀佛”。
随后的几天,支遁大师倒是不来了。但小和尚法显却天天来见梁山伯,缠着要听西游记的故事。
梁山伯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西游记的故事。法显说他往常学习经文,总感觉佛经不全,缺少了很多重要经文,他要学玄奘法师西天取经。
梁山伯突然想起来,大唐玄奘大师并不是去西天取经的第一人,早在东晋时期就有一个和尚去西天取过经。前世他看过一部纪录片名字就叫《佛国记》,说的就是东晋的和尚法显西天取经的故事。可那是五十多年后才发生的事情啊!
难道这个法显就是那个六十二岁去西天取经,经历九死一生回到家乡,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到海外求经的僧人。
“小和尚,你俗世姓什么,哪里人?”梁山伯不相信世上的事情有这么巧。
“小僧俗家姓陈,上党郡襄垣人。梁施主你问这个干什么?”法显今年十七岁,稍显稚嫩的脸上满是困惑。
“法显,你真是法显?”
梁山伯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稚嫩青涩的小和尚就是法显,他脑海中的法显满脸风霜,牵着一匹瘦马,孤独行走在西天取经的路途上。六十二岁出发,历时十三年,他的同伴不是死了就是留在当地,只有他不顾七十五岁高龄坚持返回故国。
“阿弥陀佛,小僧当然是法显了,不然你以为我是谁。小僧又不会象孙悟空一样会七十二变。”
法显对西游记的故事非常痴迷,正在着手整理成书。
“唐僧师徒四人,你最喜欢哪个?”梁山伯戏谑地看着法显。
“唐僧师徒么,小僧当然喜欢玄奘法师了。”
天啊,这西游记还真的是有毒啊!法显中毒已经不可救药了!难道那个骑着白马、絮絮叨叨、人妖不分、只会念经的唐僧提前出现了三百年?为什么啊,难道又是因为自己的穿越。
“难道你就不怕取经路上苦难重重,九死一生么?”梁山伯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