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的是一个“家天下”式的大明朝,由皇帝、藩王、和外戚组成,在权利、礼法和亲情的基础之上支撑大明朝江山永固,一统万年。正因为如此,朱元璋才毫无顾忌地大杀四方,把能征善战的武将诛杀殆尽。这个思路朱元璋肯定给朱允炆交代过的,这是国策,肯定要代代相传。
但是朱允炆并没有忠实的执行他爷爷的这项国策,而在他登基不久,不到一年就收拾了他的五个叔叔,逼反了朱棣之后,却没有合适的统军大将与朱棣作战,当朱允炆发出圣旨,号召大明天下勤王的时候,他的叔叔全部都在观望,按兵不动。有朱允炆弑叔在先,他们只能相信朱棣获胜后会顾及兄弟之情。事实证明南京城就是朱棣的十九弟,朱允炆的十九叔谷王伙同李景隆,在朱棣兵临城下的时候打开金川门迎朱棣入城的。
所以,朱棣被逼起兵,虽然不会得到声援,却也不会遇到大的障碍,总之是险中求胜,幸运女神站在了朱棣这边。
朱元璋英明一世,却被朱允炆给蒙蔽了。怎么说呢,朱元璋本意是他之后的大明以文治国,以孝治天下,百善孝为先嘛,这也是为什么不传位于朱棣的原因,朱棣确实很能打,但文化水平尤其是R学不如朱允炆;而且朱允炆曾经在他爸朱标患病时昼夜不离的照顾了二年,朱允炆的表现就恰恰符合朱元璋的这个标准,可以说朱允炆之所以能获得皇位他的孝为他加分不少,但这至少超过了朱棣的所有优点,所以朱允炆胜出。而朱元璋所定的国策,皆是围绕着朱允炆并影响着大明朝稳定和走向的国策,所以,在没有一个妥善处理的方案之前,就是明知不妥朱允炆也不能在登基初始贸然去改变,朱允炆应该在保持大明朝稳定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对比大汉朝时期汉景帝的《削藩策》和汉武帝的《推恩令》的这两种目的相同而手法不同的结局,很让人费解的是历史又再次重演了。而朱允炆在登基大约三个月之后,就把“遵祖训”放在了一边,开始他的自掘坟墓之旅,所以他的孝是装的、是假的……
但是在那个时候,朱允炆即位就意味着继承大统,根正苗红。儒学的观点是皇上是天子,他是不会犯错误的,这是基于维护和巩固皇权威严的目的,所以朱棣即使打败了朱允炆并登基做了皇帝,仍然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这是朱棣心中永远的痛,听姚广孝这么一说,朱棣激动万分是很正常的,这意味着老爸朱元璋认可了他继承皇位的正统性,听着匪夷所思,但如果托梦之事真的发生了那就意味着朱棣将摘掉篡逆的帽子。这意味着什么?从此朱棣翻身农奴把歌唱,驱散乌云见太阳。
姚广孝手捻盏托,盏茶浅抿,然后不疾不徐地说道:“皇上,此事大有文章可做也。”
朱棣正逐渐恢复平静,听姚广孝这么一说微微一怔,旋即大喜道:“少师所言甚是,朕实是愚钝了,看到郑和密奏太祖托梦之事,实事关心则乱,却没想到此中奥妙。此事若成,朕从此以后心安矣!朕这就回宫布置此事,朕今日在少师这里获益匪浅,可谓拨云见日。朕今天微服而来有两件事,第一件事已经解决了。这第二件事是朕派两名御医随侍少师左右,每日为少师检查身体,这是朕的一片心意,少师不可推辞,少师自己也要保重,改日朕再来看望少师。”
不等姚广孝开口,朱棣说到:“王忠,朕要回宫。”
朱棣回宫之后,先歇息了片刻……
然后朱棣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了父亲朱元璋对他说:“老四,你很好……”
朱棣跪着哽咽着说道:“父皇,儿臣也是被逼无奈,死中求活,求父皇原谅儿臣……”
“老四,你很好……”
然后朱棣就梦醒了,朱棣喊来王忠扶他起来坐在御案之后,闭目养神,思索了片刻,提起御笔在御纸上写了起来。
“王忠,宣赛哈智,他若到了,不必听宣,直接觐见。”朱棣一边写一边说道。
盏茶功夫,王忠和赛哈智来到朱棣面前。
“微臣,锦衣卫指挥使赛哈智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
“谢皇上。”
“赛哈智,朕有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办,这其一是把这个叫王文乐的人给朕查清楚,朕要知道他的一切事情,这是郑和送来的关于此人的资料,朕要知道他的一切事情;其二是将这份手谕以最快的速度交给郑和,你派遣最得力的人手将此人给我安全的带回来。”朱棣说完抬手拿起郑和送来的关于王文乐的资料和手谕,王忠上前手捧接过,然后转交给赛哈智。
“皇上放心,锦衣卫上下定当全力以赴将此人查个一清二楚,微臣将派北镇抚使亲率五百缇骑护送此人回京,定不负皇上所托。”接过资料和手谕,赛哈智郑重其事的说道。
“赛哈智,此事不可声张,此人也许我将大用,但朕想用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人。朕没事了,你下去吧。”
“微臣明白,微臣这就回去布置,微臣告退。”
“王忠,宣胡广,夏元吉,杨荣,杨士奇,金幼孜,胡俨,蹇义觐见。”说完,朱棣提笔继续写着之前的内容。
盏茶功夫,朱棣写完之后说道:“王忠,待墨迹干了分成七份,并每份做上记号之后封火漆。”然后朱棣开始品茶沉思。
待王忠将朱棣吩咐的所有事情完成,群臣已至。行过君臣之礼之后,朱棣吩咐赐座,待群臣坐定朱棣说道:“朕今日请诸位臣工前来是为太祖托梦有关,此梦与我大明国事戚戚相关,使朕心思不宁,所思、所虑甚多,然按太祖口谕,不久之后便有几件大事发生,朕已将太祖口谕亲笔眷抄了一份,这份口谕朕将之分了七份赐予在座的诸位臣工保存,他日此梦若果真如此应验,朕将与诸位臣工共同聆听太祖口谕。王忠,将朕眷抄封好的太祖口谕分予诸位臣工。”
群臣分别起身谢礼,各自收起朱棣所眷抄的太祖口谕。
“胡俨,汝精通天文及占卜,对此你怎么看?”朱棣问道。
“回禀皇上,此梦有两种寓意,这其一是梦由心生;这其二是太祖显灵。皇上可自行判断,若是近日思念太祖和忧心国事,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便是其一,否则便是其二;此乃吉兆。”胡俨答道。
“按胡卿所说朕可确信是其二。”
文渊阁大学士胡广说道:“启奏皇上,若太祖之喻果然应验,实是我大明之福也。”
吏部尚书蹇义说道:“皇上,臣附议。”
户部尚书夏元吉道:“皇上,太祖托梦示警乃是我大明之福,不管是否应验,都应未雨绸缪,早做防范才是。”
翰林学士杨荣、杨士奇和金幼孜齐声道:皇上,臣附议。”
“好,好,好,即然诸卿无异议,容朕思虑几日,再着手安排,诸卿无事退下吧。”朱棣和颜悦色地说道。
“臣等告退。”
待群臣离开之后,朱棣先喝了口茶,然后起身缓缓踱步,片刻之后他自语道:“也不知道郑和他们现在到哪了?朕盼着这一天呐!”
此刻,正在卡利卡特(古里)休整的郑和正在再次召见王文乐,行礼之后王文乐说道:“钦差郑大人,自从遭遇那次风暴,小的被碰伤了头之后,太祖就开始托梦于我,这次梦到太祖是指引我们的航路来了。太祖口谕:“此去马林迪(麻林)沿岸向南航行数日即可达桑给帝国,其国盛产黄金及宝石并非常喜爱我大明的丝绸、瓷器及茶叶,令郑和完成出使任务之后便前往桑给帝国,找到并发现蒙巴萨(幔八萨)、基尔瓦和桑给巴尔,将所携带的货物全部换为黄金及宝石用来充盈我大明国库。”
“马林迪之南,桑给帝国?好!王文乐,你这个梦本钦差便亲自去验证,若真如你所说我便上书吾皇为你证明、为你表功。”郑和高兴地说道。
王文乐再次行礼说道:“谢钦差大人,小的打小也读过几本书,这忠君爱国、大是大非的道理也明白,若非此事关系重大,小的也决不愿冒着杀头破家的危险说出来,小的也是思前想后、反覆斟酌认为这是于我大明非常重要的事情,小的不能只顾明哲保身而置吾皇和大明而不顾,只要大人认为小的还没有失心疯,就可相信小的绝不是无中生有、信口开河,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当儿戏。”
“嗯,本钦差就是相信你没有失心疯才会密奏吾皇,即然太祖再次托梦于你,为我大明新航路指点迷津,那么本钦差将率领船队去探索发现桑给帝国,并按太祖口谕换回黄金和宝石。王文乐谨记三缄其口,此梦若不应验你已知道结果,若应验也只有皇上能给你一场大富贵,你将富贵荣华、前途无量,退下吧。”郑和严肃的说道。
“钦差大人放心,事关重大,打死小的也不说,小的告退。”
但是朱允炆并没有忠实的执行他爷爷的这项国策,而在他登基不久,不到一年就收拾了他的五个叔叔,逼反了朱棣之后,却没有合适的统军大将与朱棣作战,当朱允炆发出圣旨,号召大明天下勤王的时候,他的叔叔全部都在观望,按兵不动。有朱允炆弑叔在先,他们只能相信朱棣获胜后会顾及兄弟之情。事实证明南京城就是朱棣的十九弟,朱允炆的十九叔谷王伙同李景隆,在朱棣兵临城下的时候打开金川门迎朱棣入城的。
所以,朱棣被逼起兵,虽然不会得到声援,却也不会遇到大的障碍,总之是险中求胜,幸运女神站在了朱棣这边。
朱元璋英明一世,却被朱允炆给蒙蔽了。怎么说呢,朱元璋本意是他之后的大明以文治国,以孝治天下,百善孝为先嘛,这也是为什么不传位于朱棣的原因,朱棣确实很能打,但文化水平尤其是R学不如朱允炆;而且朱允炆曾经在他爸朱标患病时昼夜不离的照顾了二年,朱允炆的表现就恰恰符合朱元璋的这个标准,可以说朱允炆之所以能获得皇位他的孝为他加分不少,但这至少超过了朱棣的所有优点,所以朱允炆胜出。而朱元璋所定的国策,皆是围绕着朱允炆并影响着大明朝稳定和走向的国策,所以,在没有一个妥善处理的方案之前,就是明知不妥朱允炆也不能在登基初始贸然去改变,朱允炆应该在保持大明朝稳定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对比大汉朝时期汉景帝的《削藩策》和汉武帝的《推恩令》的这两种目的相同而手法不同的结局,很让人费解的是历史又再次重演了。而朱允炆在登基大约三个月之后,就把“遵祖训”放在了一边,开始他的自掘坟墓之旅,所以他的孝是装的、是假的……
但是在那个时候,朱允炆即位就意味着继承大统,根正苗红。儒学的观点是皇上是天子,他是不会犯错误的,这是基于维护和巩固皇权威严的目的,所以朱棣即使打败了朱允炆并登基做了皇帝,仍然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这是朱棣心中永远的痛,听姚广孝这么一说,朱棣激动万分是很正常的,这意味着老爸朱元璋认可了他继承皇位的正统性,听着匪夷所思,但如果托梦之事真的发生了那就意味着朱棣将摘掉篡逆的帽子。这意味着什么?从此朱棣翻身农奴把歌唱,驱散乌云见太阳。
姚广孝手捻盏托,盏茶浅抿,然后不疾不徐地说道:“皇上,此事大有文章可做也。”
朱棣正逐渐恢复平静,听姚广孝这么一说微微一怔,旋即大喜道:“少师所言甚是,朕实是愚钝了,看到郑和密奏太祖托梦之事,实事关心则乱,却没想到此中奥妙。此事若成,朕从此以后心安矣!朕这就回宫布置此事,朕今日在少师这里获益匪浅,可谓拨云见日。朕今天微服而来有两件事,第一件事已经解决了。这第二件事是朕派两名御医随侍少师左右,每日为少师检查身体,这是朕的一片心意,少师不可推辞,少师自己也要保重,改日朕再来看望少师。”
不等姚广孝开口,朱棣说到:“王忠,朕要回宫。”
朱棣回宫之后,先歇息了片刻……
然后朱棣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了父亲朱元璋对他说:“老四,你很好……”
朱棣跪着哽咽着说道:“父皇,儿臣也是被逼无奈,死中求活,求父皇原谅儿臣……”
“老四,你很好……”
然后朱棣就梦醒了,朱棣喊来王忠扶他起来坐在御案之后,闭目养神,思索了片刻,提起御笔在御纸上写了起来。
“王忠,宣赛哈智,他若到了,不必听宣,直接觐见。”朱棣一边写一边说道。
盏茶功夫,王忠和赛哈智来到朱棣面前。
“微臣,锦衣卫指挥使赛哈智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
“谢皇上。”
“赛哈智,朕有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办,这其一是把这个叫王文乐的人给朕查清楚,朕要知道他的一切事情,这是郑和送来的关于此人的资料,朕要知道他的一切事情;其二是将这份手谕以最快的速度交给郑和,你派遣最得力的人手将此人给我安全的带回来。”朱棣说完抬手拿起郑和送来的关于王文乐的资料和手谕,王忠上前手捧接过,然后转交给赛哈智。
“皇上放心,锦衣卫上下定当全力以赴将此人查个一清二楚,微臣将派北镇抚使亲率五百缇骑护送此人回京,定不负皇上所托。”接过资料和手谕,赛哈智郑重其事的说道。
“赛哈智,此事不可声张,此人也许我将大用,但朕想用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人。朕没事了,你下去吧。”
“微臣明白,微臣这就回去布置,微臣告退。”
“王忠,宣胡广,夏元吉,杨荣,杨士奇,金幼孜,胡俨,蹇义觐见。”说完,朱棣提笔继续写着之前的内容。
盏茶功夫,朱棣写完之后说道:“王忠,待墨迹干了分成七份,并每份做上记号之后封火漆。”然后朱棣开始品茶沉思。
待王忠将朱棣吩咐的所有事情完成,群臣已至。行过君臣之礼之后,朱棣吩咐赐座,待群臣坐定朱棣说道:“朕今日请诸位臣工前来是为太祖托梦有关,此梦与我大明国事戚戚相关,使朕心思不宁,所思、所虑甚多,然按太祖口谕,不久之后便有几件大事发生,朕已将太祖口谕亲笔眷抄了一份,这份口谕朕将之分了七份赐予在座的诸位臣工保存,他日此梦若果真如此应验,朕将与诸位臣工共同聆听太祖口谕。王忠,将朕眷抄封好的太祖口谕分予诸位臣工。”
群臣分别起身谢礼,各自收起朱棣所眷抄的太祖口谕。
“胡俨,汝精通天文及占卜,对此你怎么看?”朱棣问道。
“回禀皇上,此梦有两种寓意,这其一是梦由心生;这其二是太祖显灵。皇上可自行判断,若是近日思念太祖和忧心国事,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便是其一,否则便是其二;此乃吉兆。”胡俨答道。
“按胡卿所说朕可确信是其二。”
文渊阁大学士胡广说道:“启奏皇上,若太祖之喻果然应验,实是我大明之福也。”
吏部尚书蹇义说道:“皇上,臣附议。”
户部尚书夏元吉道:“皇上,太祖托梦示警乃是我大明之福,不管是否应验,都应未雨绸缪,早做防范才是。”
翰林学士杨荣、杨士奇和金幼孜齐声道:皇上,臣附议。”
“好,好,好,即然诸卿无异议,容朕思虑几日,再着手安排,诸卿无事退下吧。”朱棣和颜悦色地说道。
“臣等告退。”
待群臣离开之后,朱棣先喝了口茶,然后起身缓缓踱步,片刻之后他自语道:“也不知道郑和他们现在到哪了?朕盼着这一天呐!”
此刻,正在卡利卡特(古里)休整的郑和正在再次召见王文乐,行礼之后王文乐说道:“钦差郑大人,自从遭遇那次风暴,小的被碰伤了头之后,太祖就开始托梦于我,这次梦到太祖是指引我们的航路来了。太祖口谕:“此去马林迪(麻林)沿岸向南航行数日即可达桑给帝国,其国盛产黄金及宝石并非常喜爱我大明的丝绸、瓷器及茶叶,令郑和完成出使任务之后便前往桑给帝国,找到并发现蒙巴萨(幔八萨)、基尔瓦和桑给巴尔,将所携带的货物全部换为黄金及宝石用来充盈我大明国库。”
“马林迪之南,桑给帝国?好!王文乐,你这个梦本钦差便亲自去验证,若真如你所说我便上书吾皇为你证明、为你表功。”郑和高兴地说道。
王文乐再次行礼说道:“谢钦差大人,小的打小也读过几本书,这忠君爱国、大是大非的道理也明白,若非此事关系重大,小的也决不愿冒着杀头破家的危险说出来,小的也是思前想后、反覆斟酌认为这是于我大明非常重要的事情,小的不能只顾明哲保身而置吾皇和大明而不顾,只要大人认为小的还没有失心疯,就可相信小的绝不是无中生有、信口开河,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当儿戏。”
“嗯,本钦差就是相信你没有失心疯才会密奏吾皇,即然太祖再次托梦于你,为我大明新航路指点迷津,那么本钦差将率领船队去探索发现桑给帝国,并按太祖口谕换回黄金和宝石。王文乐谨记三缄其口,此梦若不应验你已知道结果,若应验也只有皇上能给你一场大富贵,你将富贵荣华、前途无量,退下吧。”郑和严肃的说道。
“钦差大人放心,事关重大,打死小的也不说,小的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