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老将的心
“末将请战!”已经彻底归顺的郝昭抱拳出列,面无惧色的看着端坐于正位上的太史慈。
太史慈?不应该是张战吗?好吧,那货又轻车熟路的将所有的重担交给太史慈这头厚道的老黄牛,然后带着一家老小回到建邺了,理由就是他的儿子要娶妻了,只是这娶的是谁,就连他也不知道……
“伯道之心,本将自是知晓,然北王南下,此等大事本将做不了主啊。”太史慈头疼的看着下面的几元小将,心里却暗暗感慨时岁匆匆,眨眼间自己已经是年过甲的人了!自家的长子太史亨也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了……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此时恰是魏国掉以轻心的时刻,若是不出兵,之后这种机会可能很难再出现了!末将愿立军令状!”郝昭没有像以往一般退却,而是挺直脊梁,继续抱拳请战!毕竟因为张战的离去,魏国将北线的兵力抽调走了一部分,虽然有老将张辽镇守,但是郝昭不认为一个老头子能有多厉害!从古自今,老当益壮的还真没几个!
“伯道莫要小觑了那张辽!”太史慈语重心长的说道,“魏国老将多如牛毛,然能让北王忌惮的只有寥寥数人,而张文远乃是其中的第一人!当初吕蒙将军生平的第一次大败,就是这张文远送与他的!本将这样说,你可知道其可怕之处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郝昭并没有被吓到,反而更激起了他心中的好斗之心!“北王曾有云,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答曰:不可!小将以为,纵然那张文远如何英雄,然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汉魏两国已成死敌!魏国的重点方为对象乃是汉国,而非我吴国,兼之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以对外兼并为重点,这很容易给另外两国一个错觉,那就是我国已经对逐鹿中原失去了兴趣!十数年来,向来是汉魏两国争夺中州之地,而我吴国则是冷眼旁观,纵然是再小心的人,也不可能提提防一个十数年都未动手的对手!兼之北王主管北地之事,乃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吴国所有的北线战事,只要北王不在,就没有一次出击的记录!而此时北王有事南下,魏国必定对我北军防守之心大减!此时出兵,乃是最佳时间!万望将军三思啊!”说罢,郝昭一跪到底!
因为是降将,而且还是被迫投降的。所以一直以来,郝昭与孙礼二人除了张战在时,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作为打酱油的角色——巡城了,亦或者陪同练兵。但是单独率军出征的机会却是一次也没有。此时是主将是老好人太史慈,若是趁着这个机会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那么以后自己与孙礼二人在吴国之中,还会有谁胆敢小觑自己二人?处于这般考虑,郝昭不论如何也要争取到先锋的位置!
“本将还没有沦落到让尔等小辈儿们替我担待的时候。”太史慈剑眉微微扬起,旋即大笑道,“既然伯道如此有信心,那本将也就大胆一次!郝昭孙礼何在?”
“末将在!”郝昭与孙礼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一丝的喜意!
“幽辽二州共有兵马十五万(奴州已经平定,倭国崇尚强者,吴国已经展示了自己的实力,经历了数年,倭人已经完全顺从!所以此时在奴州驻守的兵力吴军只有四万人,有六万人是倭人组成的辅助军。其余的军队则尽皆调到幽辽二州!),除去必要的留驻军队六万,还有九万。那么今日就有郝昭为正先锋,孙礼副之,率军三万南征冀州!记住,那曹家的几人也不是好惹的。莫要小觑天下英杰了!此战只许胜,不许败!尔等而知晓?”
“末将知道!末将必不负将军的厚望!”因为是出征,所以一般都不会说什么死战这一类带有不吉利话语的语句。
“兵贵神速,幽州大军南线大军尽数归尔等指挥!留驻兵力由辽州调集,郝昭,予你五日时间,五日后出征!可有难处?”
“没有!”
“去吧。”
“诺!末将告退!”知道这时不是客套的时候,时间就是所有二人接过兵符,迅速出营整顿兵马而去。
“凌统,甘宁,太史亨听令!”
“末将在!”
“甘宁为主帅,凌统,太史亨副之,率军一万五,多树旗帜,以为疑兵,兵发中山国,中山国兵力不多,这样可以吸引魏军主力,若是魏军不上当,尔等就转佯攻为实攻!拿下中山国!”
“诺!”三人领命而退。
“马良留守后方调度军需,杨仪副之。其余诸将随本将出征!”
“诺!”众人唱诺而退,只留下马良还留在庭内。
“将军为何决心南下了?”马良问道。就像郝昭说的一样,吴国北线的战斗全都是当张战在的时候才会发动,原因只有一个——张战是孙策的死忠份子,也是孙策真正的股肱之臣!可以这么说,有人说太子孙绍谋反,孙策或许会信,但若是有人说周瑜与张战谋反,孙策二话不说就会将报信之人斩首!
而自古外将不得随意动兵,这是惯例!就算临走前,张战告知太史慈所有大小事情可以便宜行事。但是这毕竟不是孙策允许的。
“季长(马良的字)啊,老夫今年多大了?”太史慈摸着白的胡须笑笑,只是笑容中更多的却是苦涩。
“即是如此,良必全力以赴,让将军无后顾之忧!”马良是个聪明人,纵然太史慈只是开了个头儿,却已经闻弦而知雅意——此时已经是修武二年,张战那个懒货在刚过年的时候就已经回去了,此时已经半年有余了,而在这期间太史慈也度过了自己六十四大寿……
人活七十古来稀,在三国这个人均寿命不过四十岁的年代,太史慈已经算是大半截入土之人了!人老了,这心劲儿也就渐渐的没了。自从五十五岁之后,他大多数时间都是驻守后方而已。渐渐谙熟了后方调拨的他已经将心中那种驰骋沙场的武将之心掩埋与深处,只想着老老实实的守好这一片土地就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但是当魏国在得知张战南下之后,就将北线的兵力调拨的吃紧的西线——北线军事行动只有张战在的时候才会发动,这一点不仅仅是吴国知道,魏国的细作们也很轻易的就可以将这些调查清楚。这也是为何魏国胆敢只留下三万大军驻守偌大的冀州的原因之一。
本来太史慈也是这么想的。但是郝昭的热情终于还是将他沉寂已久的内心点燃!他是谁?他可是当初大战如今吴国皇帝孙策的太史慈!时至今日已经六十四周岁了!还能有几年活头?既然如此,何不轰轰烈烈的打一场让自己都吃惊的大战呢?
马良退出后,太史慈遥望着南面建邺方向,旋即一跪到底,“皇上,就让慈再为您征战最后一次吧……”
本文由小说“”阅读。
“末将请战!”已经彻底归顺的郝昭抱拳出列,面无惧色的看着端坐于正位上的太史慈。
太史慈?不应该是张战吗?好吧,那货又轻车熟路的将所有的重担交给太史慈这头厚道的老黄牛,然后带着一家老小回到建邺了,理由就是他的儿子要娶妻了,只是这娶的是谁,就连他也不知道……
“伯道之心,本将自是知晓,然北王南下,此等大事本将做不了主啊。”太史慈头疼的看着下面的几元小将,心里却暗暗感慨时岁匆匆,眨眼间自己已经是年过甲的人了!自家的长子太史亨也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了……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此时恰是魏国掉以轻心的时刻,若是不出兵,之后这种机会可能很难再出现了!末将愿立军令状!”郝昭没有像以往一般退却,而是挺直脊梁,继续抱拳请战!毕竟因为张战的离去,魏国将北线的兵力抽调走了一部分,虽然有老将张辽镇守,但是郝昭不认为一个老头子能有多厉害!从古自今,老当益壮的还真没几个!
“伯道莫要小觑了那张辽!”太史慈语重心长的说道,“魏国老将多如牛毛,然能让北王忌惮的只有寥寥数人,而张文远乃是其中的第一人!当初吕蒙将军生平的第一次大败,就是这张文远送与他的!本将这样说,你可知道其可怕之处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郝昭并没有被吓到,反而更激起了他心中的好斗之心!“北王曾有云,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答曰:不可!小将以为,纵然那张文远如何英雄,然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汉魏两国已成死敌!魏国的重点方为对象乃是汉国,而非我吴国,兼之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以对外兼并为重点,这很容易给另外两国一个错觉,那就是我国已经对逐鹿中原失去了兴趣!十数年来,向来是汉魏两国争夺中州之地,而我吴国则是冷眼旁观,纵然是再小心的人,也不可能提提防一个十数年都未动手的对手!兼之北王主管北地之事,乃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吴国所有的北线战事,只要北王不在,就没有一次出击的记录!而此时北王有事南下,魏国必定对我北军防守之心大减!此时出兵,乃是最佳时间!万望将军三思啊!”说罢,郝昭一跪到底!
因为是降将,而且还是被迫投降的。所以一直以来,郝昭与孙礼二人除了张战在时,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作为打酱油的角色——巡城了,亦或者陪同练兵。但是单独率军出征的机会却是一次也没有。此时是主将是老好人太史慈,若是趁着这个机会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那么以后自己与孙礼二人在吴国之中,还会有谁胆敢小觑自己二人?处于这般考虑,郝昭不论如何也要争取到先锋的位置!
“本将还没有沦落到让尔等小辈儿们替我担待的时候。”太史慈剑眉微微扬起,旋即大笑道,“既然伯道如此有信心,那本将也就大胆一次!郝昭孙礼何在?”
“末将在!”郝昭与孙礼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一丝的喜意!
“幽辽二州共有兵马十五万(奴州已经平定,倭国崇尚强者,吴国已经展示了自己的实力,经历了数年,倭人已经完全顺从!所以此时在奴州驻守的兵力吴军只有四万人,有六万人是倭人组成的辅助军。其余的军队则尽皆调到幽辽二州!),除去必要的留驻军队六万,还有九万。那么今日就有郝昭为正先锋,孙礼副之,率军三万南征冀州!记住,那曹家的几人也不是好惹的。莫要小觑天下英杰了!此战只许胜,不许败!尔等而知晓?”
“末将知道!末将必不负将军的厚望!”因为是出征,所以一般都不会说什么死战这一类带有不吉利话语的语句。
“兵贵神速,幽州大军南线大军尽数归尔等指挥!留驻兵力由辽州调集,郝昭,予你五日时间,五日后出征!可有难处?”
“没有!”
“去吧。”
“诺!末将告退!”知道这时不是客套的时候,时间就是所有二人接过兵符,迅速出营整顿兵马而去。
“凌统,甘宁,太史亨听令!”
“末将在!”
“甘宁为主帅,凌统,太史亨副之,率军一万五,多树旗帜,以为疑兵,兵发中山国,中山国兵力不多,这样可以吸引魏军主力,若是魏军不上当,尔等就转佯攻为实攻!拿下中山国!”
“诺!”三人领命而退。
“马良留守后方调度军需,杨仪副之。其余诸将随本将出征!”
“诺!”众人唱诺而退,只留下马良还留在庭内。
“将军为何决心南下了?”马良问道。就像郝昭说的一样,吴国北线的战斗全都是当张战在的时候才会发动,原因只有一个——张战是孙策的死忠份子,也是孙策真正的股肱之臣!可以这么说,有人说太子孙绍谋反,孙策或许会信,但若是有人说周瑜与张战谋反,孙策二话不说就会将报信之人斩首!
而自古外将不得随意动兵,这是惯例!就算临走前,张战告知太史慈所有大小事情可以便宜行事。但是这毕竟不是孙策允许的。
“季长(马良的字)啊,老夫今年多大了?”太史慈摸着白的胡须笑笑,只是笑容中更多的却是苦涩。
“即是如此,良必全力以赴,让将军无后顾之忧!”马良是个聪明人,纵然太史慈只是开了个头儿,却已经闻弦而知雅意——此时已经是修武二年,张战那个懒货在刚过年的时候就已经回去了,此时已经半年有余了,而在这期间太史慈也度过了自己六十四大寿……
人活七十古来稀,在三国这个人均寿命不过四十岁的年代,太史慈已经算是大半截入土之人了!人老了,这心劲儿也就渐渐的没了。自从五十五岁之后,他大多数时间都是驻守后方而已。渐渐谙熟了后方调拨的他已经将心中那种驰骋沙场的武将之心掩埋与深处,只想着老老实实的守好这一片土地就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但是当魏国在得知张战南下之后,就将北线的兵力调拨的吃紧的西线——北线军事行动只有张战在的时候才会发动,这一点不仅仅是吴国知道,魏国的细作们也很轻易的就可以将这些调查清楚。这也是为何魏国胆敢只留下三万大军驻守偌大的冀州的原因之一。
本来太史慈也是这么想的。但是郝昭的热情终于还是将他沉寂已久的内心点燃!他是谁?他可是当初大战如今吴国皇帝孙策的太史慈!时至今日已经六十四周岁了!还能有几年活头?既然如此,何不轰轰烈烈的打一场让自己都吃惊的大战呢?
马良退出后,太史慈遥望着南面建邺方向,旋即一跪到底,“皇上,就让慈再为您征战最后一次吧……”
本文由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