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江南一带,曾经被称为鱼米之乡,如今看来,却是多有变化。
当年北方民不聊生,朝廷无粮食赈济灾民,却也与如今江南鱼米之乡的变化,有着不小的关系。
曾经一到秋收之时,便是金黄一片的稻田,如今一眼望去,大多都是郁郁葱葱,虽随着秋意渐浓而有了几分颓意,可是田间地头上绿意依旧占据了上风。
走进一看,原来应该种植水稻粮食的田地,如今却是十之七八栽种了桑麻,却是大户人家成片成片用以喂养蚕儿。
仅有还保留着种植粮食的土地,大多是那些租中了地主人家田地的租户们所种,而他们所种粮食,则大半需要用以缴纳各种税赋,以及地主家的租税。甚至还不足以养家糊口,更别说有多余的粮食售卖市场了。
与洪门人决裂,进行进入到战争敌对状态,已经有一年多的光景了,对于大明朝官府来说,这一年多的战争,他们却是处于一种完全的劣势当中。
海上水师舰队的战斗不用提了,到现在大明朝的水师舰队甚至都不敢开出海岸线上去;而在陆地之上的战争,也是让人闻之凄凉,好不容易从大清、大顺敌人手里收复回来对北方故地,还没在手里捂热,就重新脱离了自己的掌控,成为了洪门的地盘。
京师顺天府、大名府、广平府等接连陷落。几乎整个黄河以北的地盘,都已经不在明朝官府掌控下了。
好不容易依托黄河天堑,大明朝重振旗鼓,建立起了一道并不完善的阵线,但是好歹还是暂时遏制住了洪堂军队的攻势。
当然,所谓遏制住了洪堂军队的攻势,那其实都是明朝军队在自欺欺人罢了,真正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还不是人家洪堂军队需要消化一下他们的收获,以及整顿一下军队。
隔河相望,明朝军队上下大多数将士都是心怀忐忑,对于他们眼前的天堑信心并不是那么强大,因为洪堂军队最为强大的,恰恰便是一直没有完全展露出他们实力的水师舰队。
就连那一望无垠的大海。都难以阻挡洪堂舰队远行进取的脚步,更别说这内陆黄河,最宽不过数十丈的宽度呢!
当然,这些都还是官府需要去头疼的事情,现在的明朝民间,却因为一件事情,而出现了一番波澜。
事情的起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洪门与大明朝开战,双方因此而进行的交战封锁,最终引起了一场随之而来的变化。
首先引起变化的,自然是江南一带已经习惯了大量出售各种特产的工厂作坊和商号们,随着洪门对外发表声明,禁止了海外商人与大明朝之间的贸易,许多工厂主、作坊主们所花大成本所生产出来的货物,顿时间便失去了他们的买主。
明朝国内市场,如今哪里能够做到对江南商品的内部消化啊,不说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地区,少有喜欢明朝江南货物的,便是江南本土的百姓,也因为土地兼并等因素,少有能买得起这些奢侈品居多的货物。
没有买主,也就意味着工厂主和作坊主们所生产出来的货物,变成了积压在仓库里的无用之物,换不来金钱,那工厂主作坊主们就没有办法发放个哦工人们工资,采购原材料继续开工。
短时间的封锁,工厂主作坊主们到时候能够咬咬牙坚持坚持,但是眼看这战争封锁,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年有余,而且还看不到尽头,再是想要坚持的工厂主们,此时心里也不由打起了退堂鼓。
不是他们不想坚持下去,而是他们没有办法坚持下去了。
在洪门发兵之初,没有人能够想到南海王竟然会放弃仅次于明朝皇帝的异姓王位,他们正憧憬于大航海时代所带来的丰厚利益,用一次次加工产品所赚取的银钱。扩张着他们的工厂、作坊,借此赚取更多的银钱,周而复始。
甚至有那胆大的,还去找人借了高利贷,妄图凭此一夜暴富,如今看来他们却是因此而陷了进去,未来前景不容乐观啊!
“刘东主,开门,是我老陈!”
“姓刘的,开门!”
“再不开门我们可就不客气了啊!”
苏州城外,一处民宅外,六七名气势汹汹的汉子,敲打着这座宅邸的大门,但是迟迟无人应答。
“老大,这家人是不是跑路了啊?”
有人敲门敲得不耐烦。回头对身后蹲在树荫下栖息的中年汉子抱怨道。
“别管他们在不在家,你就给老子使劲儿敲门就好!”
蹲在地上休息的中年人,姓苏名怀仁,出身苏州府城中的本地人,从小便在民间各行各类中厮混,到长大后便成为了苏州府城中的游侠儿头目之一。
说是游侠儿,其实也只是苏怀仁他们这些人自己的美誉,在外人眼里他们这些人其实也就不过手一群不入流的混混儿而已,甚至还不如其他三教九流的人士。
但是像他们这样的混混儿,自然有他们存在的价值,像是哪家钱庄赌坊出了什么事情,要不回帐来。正好可以交给他们这些人来办事,反正他们做事费用不多也随时可以抛弃,好用得很。
这回苏怀仁所接对差事,是为城内沈氏钱庄收回一笔即将到期的借债,借债人正好便是此时他们所堵住的刘氏宅邸人家。
这刘氏宅邸主人名叫德旺,本是苏州府城中算得上殷实人家,早年间也有上百亩良田,家中还在城内西区开设了一家绸缎铺子。
按说这样的人家,原本不该有什么外债才对,光是他们这份家业只要好生打理,过得那也还算是舒坦。
可是要怪就怪他们家传承的祖业上,他们家所绣苏锦,虽然还达不到上供皇室的地步,可是在苏州这座以苏绣闻名天下的地盘上,他们家出产的苏绣,那也是坊间邻里耳熟能详的老字号了。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而明朝政府又渐渐放松了对海洋贸易的管束,民间官方纷纷闻声而动,开始加入到这一场利益丰厚的大局当中来。
当年北方民不聊生,朝廷无粮食赈济灾民,却也与如今江南鱼米之乡的变化,有着不小的关系。
曾经一到秋收之时,便是金黄一片的稻田,如今一眼望去,大多都是郁郁葱葱,虽随着秋意渐浓而有了几分颓意,可是田间地头上绿意依旧占据了上风。
走进一看,原来应该种植水稻粮食的田地,如今却是十之七八栽种了桑麻,却是大户人家成片成片用以喂养蚕儿。
仅有还保留着种植粮食的土地,大多是那些租中了地主人家田地的租户们所种,而他们所种粮食,则大半需要用以缴纳各种税赋,以及地主家的租税。甚至还不足以养家糊口,更别说有多余的粮食售卖市场了。
与洪门人决裂,进行进入到战争敌对状态,已经有一年多的光景了,对于大明朝官府来说,这一年多的战争,他们却是处于一种完全的劣势当中。
海上水师舰队的战斗不用提了,到现在大明朝的水师舰队甚至都不敢开出海岸线上去;而在陆地之上的战争,也是让人闻之凄凉,好不容易从大清、大顺敌人手里收复回来对北方故地,还没在手里捂热,就重新脱离了自己的掌控,成为了洪门的地盘。
京师顺天府、大名府、广平府等接连陷落。几乎整个黄河以北的地盘,都已经不在明朝官府掌控下了。
好不容易依托黄河天堑,大明朝重振旗鼓,建立起了一道并不完善的阵线,但是好歹还是暂时遏制住了洪堂军队的攻势。
当然,所谓遏制住了洪堂军队的攻势,那其实都是明朝军队在自欺欺人罢了,真正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还不是人家洪堂军队需要消化一下他们的收获,以及整顿一下军队。
隔河相望,明朝军队上下大多数将士都是心怀忐忑,对于他们眼前的天堑信心并不是那么强大,因为洪堂军队最为强大的,恰恰便是一直没有完全展露出他们实力的水师舰队。
就连那一望无垠的大海。都难以阻挡洪堂舰队远行进取的脚步,更别说这内陆黄河,最宽不过数十丈的宽度呢!
当然,这些都还是官府需要去头疼的事情,现在的明朝民间,却因为一件事情,而出现了一番波澜。
事情的起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洪门与大明朝开战,双方因此而进行的交战封锁,最终引起了一场随之而来的变化。
首先引起变化的,自然是江南一带已经习惯了大量出售各种特产的工厂作坊和商号们,随着洪门对外发表声明,禁止了海外商人与大明朝之间的贸易,许多工厂主、作坊主们所花大成本所生产出来的货物,顿时间便失去了他们的买主。
明朝国内市场,如今哪里能够做到对江南商品的内部消化啊,不说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地区,少有喜欢明朝江南货物的,便是江南本土的百姓,也因为土地兼并等因素,少有能买得起这些奢侈品居多的货物。
没有买主,也就意味着工厂主和作坊主们所生产出来的货物,变成了积压在仓库里的无用之物,换不来金钱,那工厂主作坊主们就没有办法发放个哦工人们工资,采购原材料继续开工。
短时间的封锁,工厂主作坊主们到时候能够咬咬牙坚持坚持,但是眼看这战争封锁,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年有余,而且还看不到尽头,再是想要坚持的工厂主们,此时心里也不由打起了退堂鼓。
不是他们不想坚持下去,而是他们没有办法坚持下去了。
在洪门发兵之初,没有人能够想到南海王竟然会放弃仅次于明朝皇帝的异姓王位,他们正憧憬于大航海时代所带来的丰厚利益,用一次次加工产品所赚取的银钱。扩张着他们的工厂、作坊,借此赚取更多的银钱,周而复始。
甚至有那胆大的,还去找人借了高利贷,妄图凭此一夜暴富,如今看来他们却是因此而陷了进去,未来前景不容乐观啊!
“刘东主,开门,是我老陈!”
“姓刘的,开门!”
“再不开门我们可就不客气了啊!”
苏州城外,一处民宅外,六七名气势汹汹的汉子,敲打着这座宅邸的大门,但是迟迟无人应答。
“老大,这家人是不是跑路了啊?”
有人敲门敲得不耐烦。回头对身后蹲在树荫下栖息的中年汉子抱怨道。
“别管他们在不在家,你就给老子使劲儿敲门就好!”
蹲在地上休息的中年人,姓苏名怀仁,出身苏州府城中的本地人,从小便在民间各行各类中厮混,到长大后便成为了苏州府城中的游侠儿头目之一。
说是游侠儿,其实也只是苏怀仁他们这些人自己的美誉,在外人眼里他们这些人其实也就不过手一群不入流的混混儿而已,甚至还不如其他三教九流的人士。
但是像他们这样的混混儿,自然有他们存在的价值,像是哪家钱庄赌坊出了什么事情,要不回帐来。正好可以交给他们这些人来办事,反正他们做事费用不多也随时可以抛弃,好用得很。
这回苏怀仁所接对差事,是为城内沈氏钱庄收回一笔即将到期的借债,借债人正好便是此时他们所堵住的刘氏宅邸人家。
这刘氏宅邸主人名叫德旺,本是苏州府城中算得上殷实人家,早年间也有上百亩良田,家中还在城内西区开设了一家绸缎铺子。
按说这样的人家,原本不该有什么外债才对,光是他们这份家业只要好生打理,过得那也还算是舒坦。
可是要怪就怪他们家传承的祖业上,他们家所绣苏锦,虽然还达不到上供皇室的地步,可是在苏州这座以苏绣闻名天下的地盘上,他们家出产的苏绣,那也是坊间邻里耳熟能详的老字号了。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而明朝政府又渐渐放松了对海洋贸易的管束,民间官方纷纷闻声而动,开始加入到这一场利益丰厚的大局当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