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书院后园,亭台楼阁,曲径通幽,修竹杨柳,绿色盎然。
南院的亭阁中,李治廷、邵廷采等人正在闷坐,看到王和垚顺着小径走了过来,众人都是一愣。
“王和垚,你怎么也出来了?”
有学子下意识问了出来。
王和垚不由得微微一怔。他确实内急,解决之后返程,才发现这些人在聚集,想避都避不开。
正如后世的校园一样,坏学生总是喜欢操场的各个隐蔽处,以躲开老师们若有若无的目光。
“学堂里浊气太重,出来透透气。”
王和垚不痛不痒回了一句,目光转到了默不作声的李治廷身上。
“李治廷,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忍了吧。”
虽然二人闹过不快,但李治廷碰上这种伤心事,他也想化干戈为玉帛。
何况这种事情,没有申冤的地方,只能打碎牙和血吞了。
“王和垚,你说的轻巧,要是你的未婚妻子,你会说这样的狗屁话吗?”
“胆小如鼠,你跑这所为何事?赶紧夹起尾巴滚吧!”
学子们慷慨激昂,愤愤然开口,似乎要把对李治廷的同情,以对王和垚的训斥表现出来。
在他们念头里,王和垚百无一用,窝囊废一个,也配安慰别人。
李治廷坐在石凳上,神色木然,一言不发。
他目光迷离,看着前方,学子们的“仗义执言”,他似乎并没有听到。
“不然又能怎样?杭州有三四千旗兵,就凭李治廷,还有你们几个,手无缚鸡之力,难道还能翻了天不成?”
王和垚停下脚步,冷冷一笑,轻轻摇了摇头。
论打嘴炮,他可不服任何人。
“那也不允许你在这信口雌黄!”
“你算什么,要你在这装好人!”
又有学子不屑地怼起了王和垚。
“不是我小看各位,我现在要去杭州给李治廷报仇雪恨,你们谁愿意去,谁愿意去?”
王和垚沉下脸来,本来要走,反而留了下来。
这些学子,手无缚鸡之力,许多人都梦想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又岂会为李治廷出头,杀官造反,将自己逼于危墙之下。
至于那辫子,戴着戴着也就习惯了。什么,也比不上个人的荣华富贵,锦绣前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的气节,早已经丧失殆尽了。
王和垚的话,让学子们面面相觑,随即有人虚心或恼羞成怒地反驳了起来。
“你要敢去,我们都敢去!道不同不相为谋,赶紧滚吧!”
“对,夏虫不可语冰!赶紧离开,别在这丢人现眼!”
“王和垚,这里不欢迎你,赶紧离开吧!”
王和垚目瞪口呆,他不过说了句实话,就遭到了众人的口诛笔伐。读书人,果然是读书人!
回想起后世那些“毒教材”、“眯眯眼”、“岳、文不是民族英雄”、“公知塌方”、“留学去米国不归”等事件,哪一个不是知识分子所为,节操碎了一地,一次次刷新了无耻的下限。
这些人,生来就是“贩卖缺德”的!
“我现在要去杭州行侠仗义,你们就说,谁跟我去?”
王和垚转过身来,指着眼前的学子们,一一发问。
“你,你,还是你!李治廷就在这里,给句痛快话!”
王和垚一席话,几个学子看了看李治廷,都是安静了下来。
他们有人只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激于一时义愤,有人只是走个过场,表示一下态度,根本就没有想过“伸张正义”,更不用说“为李除害”。
真要他们和官府,尤其还是旗人作对,他们自认没有这个心思,也没有这个胆量。
和个人前程比起来,冒这个险,那不是开玩笑吗?
“实话告诉你们,我也不敢去。所以说,各位和我一样,都是垃圾,就不要彼此拆台了。”
王和垚哈哈一笑,留下一句,就要迈腿离开。
“忍了吧。胳膊拧不过大腿,还是随遇而安吧!”
书生造反,十年不成,何况这个道德沦丧、人性压抑集大成的混蛋年代。
“王和垚,你要是来看笑话的,这里不欢迎你。还是赶紧离开,不要自取其辱。”
邵廷采抬起头来,唇角微微上扬,轻轻摆了摆手。
一个胆小鬼,跑来凑什么热闹?
“邵兄,听闻你精通刺击之法,熟读兵书,你来告诉大家,怎样为逝者报仇雪恨?难道你是要去杭州城,杀了行凶的旗兵,为李治廷出这口气吗?如果是这样,小弟愿意给你望风,打个下手,递个刀。”
王和垚怒火攻心,反而停了下来,正面硬扛。
个个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光打嘴炮,却无反抗精神,更无实际行动,还不允许别人说话?
嘴上挂着学以致用,你倒是雷厉风行,你行你上呀。
“你……好一张利口!”
邵廷采脸上一红,随即眼睛一瞪。
“王和垚,我是不敢去杭州城杀鞑子。你行你上啊!”
一个乳臭未干的胆小鬼,也敢来训斥他这个前辈,简直是岂有此理。
“君子报仇,从早到晚!我他尼昂的要是有这样的狗屁遭遇,我肯定上!”
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长期生活在戈壁大漠和军营之中,王和垚本身脾气就刚,让邵廷采一激一急,脱口而出。
“既然你不敢去做,就没有资格去说教别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邵兄,你读圣贤书、自诩江南名士,就是这个造诣吗?”
王和垚话锋尖锐,几个学子的目光,一起看向了邵廷采和李治廷。
李治廷一怔,抬起头来看着王和垚。
“王和垚,邵先生是江南名士,你自己连个生员都不是,你够格吗?”
懦弱无能的王和垚蹬鼻子上脸,有学子愤愤然抱打不平。
“你也配为姚江书院的学生?你要是当了官,狗眼看人低,老百姓那有活路?”
王和垚的神嘴,再一次舌灿莲花。
“依我看,你还是去杭州城找那些旗人,自己磕头碰脑,兴许人家发发善心,把你抬了旗,你就更高人一等。以后想中举,也是易如反掌!”
“你……一派胡言!”
学子恼羞成怒,面子上再也挂不住,拂袖而去。
“王和垚,你不要口口声声杭州旗人。”
邵廷采眼神示意了一下李治廷,目光不由自主柔和了下来。
“李治廷,我没别的意思。逝者安息,生者才能放得下。你不要多想,还是要向前看才是。”
王和垚赶紧抱拳行礼,因为脾气暴躁,大嘴巴,自己曾经吃了多少亏,却还是搂不住。
邵廷采也是语气一变,柔和了许多。
“家破人亡,逝者怎能安息,生者又怎么能放得下。怪就怪这个世道,咱们生不逢时吧。”
“都别说了!”
李治廷脸色通红,猛然站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我一定要杀了那个鞑子,为我的小婷报仇!”
或许是众人的七嘴八舌,让李治廷面子上挂不着,他愤怒表态,目光看了看周围。
王和垚不由得一怔,这周围空无一人,有什么好看的。
莫非,李治廷也是怕隔墙有耳?
“李治廷,我还有事,我先走了!”
一个学子拱手行礼,迈步匆匆离开。
“我也有事,先走一步!”
“我也是!”
几个学子纷纷告辞离开,亭阁中,只剩下李治廷、邵廷采和王和垚三人。
三人面面相对,李治廷一时愕然,三人一时无言。
王和垚本来要离开,这时候,反而有些不好意思来。
“这些个墙头草!”
邵廷采摇摇头,一声叹息。
“李治廷,你先坐下。明哲保身,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人之本性,无需为此烦恼。”
王和垚看着邵廷采,略有些歉意。
无论如何,这场激烈的辩论,都是因为他而起。尽管他觉得自己很无辜。
他心里暗暗后悔,绕道走就是了,为什么要犯贱过来。
“王和垚,让你见笑了!”
邵廷采拿得起放得下,向王和垚拱手行礼。
他是江南名士,年龄也要大王和垚八九岁,没有必要和一个后生撕破脸皮。
“邵兄,刚才是我的不是,话说的太猛,让你难堪了!”
得饶人处且饶人,王和垚也是拱手回礼。
记得黄俊森说过,这个邵廷采是个饱学之士,在江南享有盛誉,自己没有必要和别人过不去。
再说了,造反这事情,得心甘情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要求每一个人。
“王和垚,你解释个屁!不过你说的没错,我是个废物,连四明山上的土匪都不如!”
邵廷采的口气里,全是嘲讽之意。
“前朝遗民,百死一生。黄夫子不也是壮志消磨,惊弓之鸟,不问世事吗!”
惊弓之鸟。
邵廷采的评价,可谓入木三分。
王和垚却是一愣。
四明山上,真有土匪?
黄夫子,肯定是梨州先生黄宗羲了。邵廷采这样称呼黄宗羲,看来二人的交情不浅。
“邵兄谦让了。四明山的土匪,可没有邵兄这样的才学!”
王和垚在亭内石几边坐了下来,和邵廷采谈了起来。
这人直言直语,和一般读书人不同,让他无端生出好感。
“邵兄,你这《治平略》,田赋、户役,你这是要经世致用吗?”
看到石几上一叠书稿,冠有邵廷采的大名,王和垚假装惊讶地问道。
“科举无望,只有潜心著书立说,以慰心尔。如今看来,只是想当然尔,想当然尔。”
邵廷采面色微红,讪讪一笑。
在这个家伙的眼中,肯定误认为他热衷功名,求田问舍,他颜面何存?
“邵兄,科举有的是机会,不要放弃啊!”
王和垚面不改色,轻声笑道。
原来是科举无望,愤世嫉俗而已。一旦高中,还不喜笑颜开,得意忘形,如范进中举一般?
“满清入关,凭无数汉奸前仆后继,以无情杀戮问鼎中原。邵某若是入仕为官,鞠躬尽瘁,高兴的是满清朝廷,汉人因奴化反而失去气节,麻木不仁,这岂是邵某所望?”
邵廷采的话语里,充满了愤慨。
(本章完)
南院的亭阁中,李治廷、邵廷采等人正在闷坐,看到王和垚顺着小径走了过来,众人都是一愣。
“王和垚,你怎么也出来了?”
有学子下意识问了出来。
王和垚不由得微微一怔。他确实内急,解决之后返程,才发现这些人在聚集,想避都避不开。
正如后世的校园一样,坏学生总是喜欢操场的各个隐蔽处,以躲开老师们若有若无的目光。
“学堂里浊气太重,出来透透气。”
王和垚不痛不痒回了一句,目光转到了默不作声的李治廷身上。
“李治廷,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忍了吧。”
虽然二人闹过不快,但李治廷碰上这种伤心事,他也想化干戈为玉帛。
何况这种事情,没有申冤的地方,只能打碎牙和血吞了。
“王和垚,你说的轻巧,要是你的未婚妻子,你会说这样的狗屁话吗?”
“胆小如鼠,你跑这所为何事?赶紧夹起尾巴滚吧!”
学子们慷慨激昂,愤愤然开口,似乎要把对李治廷的同情,以对王和垚的训斥表现出来。
在他们念头里,王和垚百无一用,窝囊废一个,也配安慰别人。
李治廷坐在石凳上,神色木然,一言不发。
他目光迷离,看着前方,学子们的“仗义执言”,他似乎并没有听到。
“不然又能怎样?杭州有三四千旗兵,就凭李治廷,还有你们几个,手无缚鸡之力,难道还能翻了天不成?”
王和垚停下脚步,冷冷一笑,轻轻摇了摇头。
论打嘴炮,他可不服任何人。
“那也不允许你在这信口雌黄!”
“你算什么,要你在这装好人!”
又有学子不屑地怼起了王和垚。
“不是我小看各位,我现在要去杭州给李治廷报仇雪恨,你们谁愿意去,谁愿意去?”
王和垚沉下脸来,本来要走,反而留了下来。
这些学子,手无缚鸡之力,许多人都梦想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又岂会为李治廷出头,杀官造反,将自己逼于危墙之下。
至于那辫子,戴着戴着也就习惯了。什么,也比不上个人的荣华富贵,锦绣前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的气节,早已经丧失殆尽了。
王和垚的话,让学子们面面相觑,随即有人虚心或恼羞成怒地反驳了起来。
“你要敢去,我们都敢去!道不同不相为谋,赶紧滚吧!”
“对,夏虫不可语冰!赶紧离开,别在这丢人现眼!”
“王和垚,这里不欢迎你,赶紧离开吧!”
王和垚目瞪口呆,他不过说了句实话,就遭到了众人的口诛笔伐。读书人,果然是读书人!
回想起后世那些“毒教材”、“眯眯眼”、“岳、文不是民族英雄”、“公知塌方”、“留学去米国不归”等事件,哪一个不是知识分子所为,节操碎了一地,一次次刷新了无耻的下限。
这些人,生来就是“贩卖缺德”的!
“我现在要去杭州行侠仗义,你们就说,谁跟我去?”
王和垚转过身来,指着眼前的学子们,一一发问。
“你,你,还是你!李治廷就在这里,给句痛快话!”
王和垚一席话,几个学子看了看李治廷,都是安静了下来。
他们有人只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激于一时义愤,有人只是走个过场,表示一下态度,根本就没有想过“伸张正义”,更不用说“为李除害”。
真要他们和官府,尤其还是旗人作对,他们自认没有这个心思,也没有这个胆量。
和个人前程比起来,冒这个险,那不是开玩笑吗?
“实话告诉你们,我也不敢去。所以说,各位和我一样,都是垃圾,就不要彼此拆台了。”
王和垚哈哈一笑,留下一句,就要迈腿离开。
“忍了吧。胳膊拧不过大腿,还是随遇而安吧!”
书生造反,十年不成,何况这个道德沦丧、人性压抑集大成的混蛋年代。
“王和垚,你要是来看笑话的,这里不欢迎你。还是赶紧离开,不要自取其辱。”
邵廷采抬起头来,唇角微微上扬,轻轻摆了摆手。
一个胆小鬼,跑来凑什么热闹?
“邵兄,听闻你精通刺击之法,熟读兵书,你来告诉大家,怎样为逝者报仇雪恨?难道你是要去杭州城,杀了行凶的旗兵,为李治廷出这口气吗?如果是这样,小弟愿意给你望风,打个下手,递个刀。”
王和垚怒火攻心,反而停了下来,正面硬扛。
个个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光打嘴炮,却无反抗精神,更无实际行动,还不允许别人说话?
嘴上挂着学以致用,你倒是雷厉风行,你行你上呀。
“你……好一张利口!”
邵廷采脸上一红,随即眼睛一瞪。
“王和垚,我是不敢去杭州城杀鞑子。你行你上啊!”
一个乳臭未干的胆小鬼,也敢来训斥他这个前辈,简直是岂有此理。
“君子报仇,从早到晚!我他尼昂的要是有这样的狗屁遭遇,我肯定上!”
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长期生活在戈壁大漠和军营之中,王和垚本身脾气就刚,让邵廷采一激一急,脱口而出。
“既然你不敢去做,就没有资格去说教别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邵兄,你读圣贤书、自诩江南名士,就是这个造诣吗?”
王和垚话锋尖锐,几个学子的目光,一起看向了邵廷采和李治廷。
李治廷一怔,抬起头来看着王和垚。
“王和垚,邵先生是江南名士,你自己连个生员都不是,你够格吗?”
懦弱无能的王和垚蹬鼻子上脸,有学子愤愤然抱打不平。
“你也配为姚江书院的学生?你要是当了官,狗眼看人低,老百姓那有活路?”
王和垚的神嘴,再一次舌灿莲花。
“依我看,你还是去杭州城找那些旗人,自己磕头碰脑,兴许人家发发善心,把你抬了旗,你就更高人一等。以后想中举,也是易如反掌!”
“你……一派胡言!”
学子恼羞成怒,面子上再也挂不住,拂袖而去。
“王和垚,你不要口口声声杭州旗人。”
邵廷采眼神示意了一下李治廷,目光不由自主柔和了下来。
“李治廷,我没别的意思。逝者安息,生者才能放得下。你不要多想,还是要向前看才是。”
王和垚赶紧抱拳行礼,因为脾气暴躁,大嘴巴,自己曾经吃了多少亏,却还是搂不住。
邵廷采也是语气一变,柔和了许多。
“家破人亡,逝者怎能安息,生者又怎么能放得下。怪就怪这个世道,咱们生不逢时吧。”
“都别说了!”
李治廷脸色通红,猛然站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我一定要杀了那个鞑子,为我的小婷报仇!”
或许是众人的七嘴八舌,让李治廷面子上挂不着,他愤怒表态,目光看了看周围。
王和垚不由得一怔,这周围空无一人,有什么好看的。
莫非,李治廷也是怕隔墙有耳?
“李治廷,我还有事,我先走了!”
一个学子拱手行礼,迈步匆匆离开。
“我也有事,先走一步!”
“我也是!”
几个学子纷纷告辞离开,亭阁中,只剩下李治廷、邵廷采和王和垚三人。
三人面面相对,李治廷一时愕然,三人一时无言。
王和垚本来要离开,这时候,反而有些不好意思来。
“这些个墙头草!”
邵廷采摇摇头,一声叹息。
“李治廷,你先坐下。明哲保身,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人之本性,无需为此烦恼。”
王和垚看着邵廷采,略有些歉意。
无论如何,这场激烈的辩论,都是因为他而起。尽管他觉得自己很无辜。
他心里暗暗后悔,绕道走就是了,为什么要犯贱过来。
“王和垚,让你见笑了!”
邵廷采拿得起放得下,向王和垚拱手行礼。
他是江南名士,年龄也要大王和垚八九岁,没有必要和一个后生撕破脸皮。
“邵兄,刚才是我的不是,话说的太猛,让你难堪了!”
得饶人处且饶人,王和垚也是拱手回礼。
记得黄俊森说过,这个邵廷采是个饱学之士,在江南享有盛誉,自己没有必要和别人过不去。
再说了,造反这事情,得心甘情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要求每一个人。
“王和垚,你解释个屁!不过你说的没错,我是个废物,连四明山上的土匪都不如!”
邵廷采的口气里,全是嘲讽之意。
“前朝遗民,百死一生。黄夫子不也是壮志消磨,惊弓之鸟,不问世事吗!”
惊弓之鸟。
邵廷采的评价,可谓入木三分。
王和垚却是一愣。
四明山上,真有土匪?
黄夫子,肯定是梨州先生黄宗羲了。邵廷采这样称呼黄宗羲,看来二人的交情不浅。
“邵兄谦让了。四明山的土匪,可没有邵兄这样的才学!”
王和垚在亭内石几边坐了下来,和邵廷采谈了起来。
这人直言直语,和一般读书人不同,让他无端生出好感。
“邵兄,你这《治平略》,田赋、户役,你这是要经世致用吗?”
看到石几上一叠书稿,冠有邵廷采的大名,王和垚假装惊讶地问道。
“科举无望,只有潜心著书立说,以慰心尔。如今看来,只是想当然尔,想当然尔。”
邵廷采面色微红,讪讪一笑。
在这个家伙的眼中,肯定误认为他热衷功名,求田问舍,他颜面何存?
“邵兄,科举有的是机会,不要放弃啊!”
王和垚面不改色,轻声笑道。
原来是科举无望,愤世嫉俗而已。一旦高中,还不喜笑颜开,得意忘形,如范进中举一般?
“满清入关,凭无数汉奸前仆后继,以无情杀戮问鼎中原。邵某若是入仕为官,鞠躬尽瘁,高兴的是满清朝廷,汉人因奴化反而失去气节,麻木不仁,这岂是邵某所望?”
邵廷采的话语里,充满了愤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