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之日新月异 第七章 夜幕降临 第6节 粮草先行

小说:明之日新月异 作者:广袤森 更新时间:2024-08-08 10:35:16 源网站:顶点小说
  夜幕降临·粮草先行

  万历四十六年八月

  朝廷面对抚清战役的全面失败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当中。

  各党各派的争吵不是因为是否要不要干努尔哈赤的问题,这样的核心问题根本就不用吵,早在抚清战役全面失利的消息传回京师,各方便就是达成了一致的,那就是既然努尔哈赤这么不给朝廷脸面,那朝廷就必须要教他做人了。

  他们在不知所谓的争抢的是战后辽东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

  抚清战役就意味了李成梁在辽东所构建起来的威望彻底的被推翻,抚顺城下损兵折将、清河堡内折戟沉沙,李成梁的老底子除了还在辽阳苟延残喘的张承基、柴国柱所部外就基本上损失殆尽了。如此情形下,任他老李家再怎么忠烈满门、武勋彪炳,徒子徒孙再怎么众多,没了兵也就都是昨日黄花了,今后在辽东也注定了都是边缘角色,再也上不得台面了。

  而自李成梁不禄后,朝廷各方势力都是想染指辽东,可是在各方极近捣乱掣肘之能事下,任哪一方都无法在辽东站稳脚跟,除了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的热闹外,就没啥值得称道的了。

  此番朝廷已是下定决心,要仿成化朝旧事,对女真诸部再来场犁庭扫穴的大戏,拾掇完女真诸部,那么辽东留下的巨大的权利真空就得有人来填补才行。这样的肥肉摆在面前,哪个能不眼红?哪个能不动心?争吵就是必然的了。

  但问题却也是有的,便就是整个朝廷中枢、上下好几百口子,就没有一个考虑到有可能失败的问题,将老祖宗‘未虑胜、先虑败’的至理名言彻彻底底的丢到了九霄云外。

  会失败吗?就看看朝廷组织的阵容吧!

  朝廷调宣府、大同、山西边军精骑三万;延绥、宁夏、甘肃、固原汇久历战阵之边军二万五千;南北直隶、山东、陕西、广东筹精锐卫军二万;浙江发善战浙兵四千;四川遣石砫白杆枪兵及河东、河西土兵,湖广永顺、保靖、石州集各部土司好勇斗狠之番兵近万余,这般豪华到无以复加的阵容能输吗?更何况还有女真叶赫部、朝鲜藩军小三万的仆从军呢!

  女真建州部才多少人?这还能输?

  就在这样盲目的自大、自信、且不自知的情况下,任何的、哪怕一丝一毫的悲观或是失败主义情绪,都会无情的被打上“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不善兵事、胡言乱语”、“不通实务、纸上谈兵”,甚至是“卖国”的标签。

  朝廷上下盲目且莫名躁动的情绪,朱由梼也只得在天津冷眼旁观。

  决心是定下了,调兵的命令也发布了,可是接下来却又没动静了,原因无他,朝廷囊中羞涩啊!

  要说现如今朝廷真就没钱吗?其实也不见得。六月末,朝廷就获得了东方公司上缴的四十六年上半年的分红七十万四千元,而且东方公司是按月课税的,每个月都有四、五万元的税收。要不是今年朱由梼在天津张罗的摊子太大了,又是置地、又是造船的投资有点大,那估计上缴的赋税和分红还会更多。

  同时各省的上半年的赋税也都是押解入京了的。虽说因为四十五年的大灾和赈济,好多地方都免了税,但是没多还没少吗?算下来怎么也得有个小八百万两银子的。即便是除却朝廷今年上半年的开销和花费,现如今户部拿出个一二百万两根本就不叫事。

  可事到眼前该用钱了,可户部却是脖子一挺,直接来了个没钱。大家伙说说,这叫什么事!

  可再看辽东的形式,却也真就好不到哪去了。

  抚清战役,明军辽东部大败亏输,接连两场大败,机动力量、精锐中坚丧失大半,军心士气跌落到了极点。之前杨镐赴辽东后,户部就是已经筹措了三十万两银子和二十万石粮食,都是已经通过东方公司漕运总会送到了天津,定于八月十六便就自天津起运的。

  此时再让户部掏银子,户部属实是不怎么乐意。话说着银子才押解入京多久啊,都还没捂热乎呢!再说,现如今朝廷的家底属实是薄了,根本就不像万历二十年那时能够大兴战事了。

  这两年得亏是有东方公司,不仅是东方公司所部,连带着半个京师也都是规规矩矩的月月照章纳税,才算是让户部有了能够倒腾的空间,要不然三五个月才发一次饷都算是户部上下持家有道了。

  年初,东方公司改制,朝廷也有了分红,还颇为丰厚,日子总算是好过了。可这好日子才过几天啊,就又要开始动兵打仗,战端一开,那就是金山银海的往里填了,朝廷有这个家底吗?那自然是没有啊!

  可朝廷的意见已经统一,奴酋如此给脸不要脸,公然挑战朝廷威仪,如此这般的作死不成全他,又对得起谁呢!打是一定要打的,而且还得往死里拾掇一番。

  如此即便是户部再怎么不愿意,调兵的命令都是已经发出了,筹饷也是一定要筹的,可怎么筹就是摆在户部面前的问题了。

  之前户部要筹饷,也就只有增加赋税一途。这种办法属实是不怎么好的,现在下面省、府、州、县怎么收税朝廷里大家伙都清楚,连年的大灾过后,恢复生产本就不易,要是再加税,很多小门小户都是会破产的。而这样的事,绝对不是户部想看到的。

  万历年间,土地兼并是很严重的,被兼并的几乎都是纳税的主力——自耕农,而兼并土地的却是那些不怎么纳税的士绅。由此越是兼并,纳税的人变就越少,地方上就越难收税。

  就拿玉田县的事来说,这也就是朱由梼,将那十五万亩地为基础搞出来个农垦总会,依着商户的标准按营收给玉田县课税。这地若是要还在张惟贤手中,那么玉田县是连一颗米、一毫银都别想从这十五万亩上收得的。

  所以,户部上下都是打心底里不愿加税,也就连带着都不愿打仗。

  但现如今情况可是由不得户部了,他们现在的任务便就是筹钱了。不过现在有了东方公司,户部就多了一个筹措粮饷的选择,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东方银行钱票上面了。

  户部的计划也很简单,就是以国库库存的一百万两白银作为担保金,让东方公司以一比三比率,增发三百万元的钱票充做军费。

  按照朝廷的预计,这三百万两的军费绝对够彻彻底底的剿灭女真建州部了,最多也就是到四十七年末,战事就会结束。在这期间这一百万两银子作为保证金,户部绝对不会动用,等战事一结束,就设法再收回二百万的钱票,或者户部干脆把剩下的二百万两白银补足。

  这个事户部是反复合算过的,增发三百万元,对钱票价值的冲击虽然会有,但在东方商行南粮北运和京师粮储的保证下,即便是有冲击,那也绝对是在控制范围之内的。

  户部算的不错,但也是低估了朱由梼为了维护东方银行钱票坚挺而如何的殚精竭虑。

  东方银行钱票一方面始终坚持发行量与压库金银按一两银子比一元钱票的比率发行,绝不多发一分钱。同时还在京师、天津按照钱票发行总量购买力的四成储备了粮食、棉布、食盐、铁料等物资作为双保险,就是为了保证东方银行钱票的购买力。

  所以户部拟增发三百万元东方银行钱票的动议,在如此大规模的物资和压库金银的保障下,基本不会对其价值造成什么冲击。即便是有,只要东方商会一天不关张、东方公司为保障钱票坚挺所构建的物资保障体系没崩盘,东方银行钱票便就具有购买力。

  但竟管如此,朱由梼并不打算按照户部的意思办。冲击?都不按你那个套路走,那还冲击个啥呀!

  朱由梼不支持户部动议的原因无他,因为朱由梼知道,明年在萨尔浒的大战赢不了,户部的承诺根本就兑现不了,到时候为了维护东方银行钱票的信誉度和购买力就只能拿东方公司储备的真金白银、米面粮秣去填户部的窟窿。虽然这样的事对于现在的东方公司来说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但这事他绝对不愿意。

  他不愿意这么做并不是他不想帮户部的忙,以期缓解百姓的压力,使得他们能够尽快恢复生产。他反对的原因是因为萨尔浒大战的出发点就是错的,在他看来,萨尔浒就是一场以错误目的,在错误的时间、地点,以错误的方式,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即便是东方公司再怎么努力的协助朝廷,即便是朱由梼赤膊上阵也照样是赢不了。

  即便是经过了抚清战役的惨败,朝廷上下都没有认清努尔哈赤是什么人,对于他的野心、目标、愿望、弱点、长处都是不清楚;照样也不知道经过抚清战役缴获颇丰的女真建州部是如何的规模,经过了抚清战役的洗礼与补充,女真建州部已经能够与明军最为精锐的部队正面硬抗、捉对厮杀了;同时也没有清醒的认识到明军自身现在是什么样子,全国各地抽调的所谓精锐,各地卫所军镇大部分都连开拔的银钱都拨付不了。

  不知彼、也不知己,更不知道这仗该如何打,都是以为朝廷天兵一至,女真建州部便会如见到三伏天的太阳一般,冰雪消融。

  但朝廷或者说户部这个忙他需要帮,要不然朝廷加饷就是必然,这样大明就会错过恢复体力的最好时机。如此,朱由梼在与崔嬷嬷多次联系、仔细商议后,决定为户部提出两个筹集钱粮的解决方案。

  其一,由东方银行向明庭提供三百万元的战争贷款,朝廷以辽南金州卫的旅顺湾及周边岛屿、上海县以东的盐碱地作为抵押。

  三百万元的贷款,朝廷分五年以天津县市舶关税偿还,每年偿付六十二万元,合计本息三百一十万元。以天津县市舶关税偿付,朝廷那是一点压力都没得。

  其二,是由东方银行代朝廷面向社会发行三百万元的战争公债,由社会各界认购,公债以天津县市舶关税担保,收益定为五分利,三年到期后偿付。

  这两个动议提交到户部,朝廷上下都是很新奇,这还能这么玩吗?就这么扯犊子就能凭空弄出三百万元来吗?怎么觉着都不靠谱啊!可是人家东方银行不愿意增发钱票,户部又能有什么办法,只能拿着东方银行提交的两个方案研究起来。

  那能研究出个啥来,研究来、研究去也搞不清楚个啥,反正就是知道朝廷能得三百万元,可是第一种方案要让朝廷用地皮抵押,这个事不怎么好办。

  可是让按着第二种让朝廷公然向民间借债,这个可就不是好不好办的事了,而是要不要脸的问题了。以往手头紧的时候,户部为了筹措京官的粮饷也是向京师的钱庄借贷过的,可那都是私底下办的事,这回要面向社会公然举债,怎么说朝廷都是有些拉不下脸面的。

  户部再三研究后,还是选择了第一种方案,而后上报内阁签押、司礼监披红。万历四十六年八月二十三,明廷户部与东方银行签订借款协议,朝廷以辽东金州卫南关岛以南的土地、长山列岛,复州卫长生岛、中岛,南直隶黄埔江以东、松江府青村中前所以北的土地,崇明沙所所辖四岛为抵押,向东方银行借贷钱票三百万元。

  而后户部便开始用这笔钱购置组织在辽东大打出手的军备辎重了。

  这一次却也在无形之中又一次推动了东方银行钱票在全国流通,三百万元的大蛋糕啊,任哪个商团不心动啊,但是你要想从中分一杯羹,就得认可户部以东方银行钱票支付,由此东方银行京师总行、天津分行一下子就忙碌了起来。

  在此事当中,率先认可东方银行钱票、老早就在京师、天津使用钱票收付的徽商总会优势最大,淮南盐帮这头则更是直接垄断了征辽大军的食盐供应,晋南商团、齐鲁商团、河南商帮也都是占了大便宜。

  相比之下,东方公司却是老实许多,对于户部的订单也不争抢,都是先紧着跟自己往来密切的商团来做,就连往辽东及征辽大军各部运送物资给养的活计都是先紧着闽浙商团先来,原本因为天津开埠搞得两家势同水火的局面也是有所缓和了。

  这回,在朱由梼的献计之下,朝廷也是对征辽大军各部向辽东集结有所关注,各地的官府也都是在朝廷的严令之下,给予了各部路途中必要的补给,虽说达不到要多少给多少的地步,但也是没有让各部官佐兵弁饿着肚子赶路。

  沿途府州县所提供的基本保障补给,也使得各部能够迅速的集结行军,无形当中大军扰民的情况也是大幅度减少,一时间就好像举国上下都是为了征辽大事在尽心出力。各部的士气也着实没有在集结的路途中因为补给不力而消磨殆尽。

  各路大军不断的向辽东汇集,天津这边也就成了往辽东运粮运兵的重要中转,天津港务公司、漕运总会也都是连轴在运转,一船船的物资兵员自天津出海奔赴辽东,辽河三岔河入海口的娘娘宫也就是现在的营口也是繁忙起来,隐约间已有重港大埠的架势了。

  之所以选择自营口入辽,还是因为辽河的便利,天津水师早就摸清楚了情况,自娘娘宫入辽河,由天津水师护卫,延辽河北上,直接可以将物资与兵员运送至辽阳或者是沈阳中卫,这样远比从陆路到辽东便利许多。沿途虽然有可能遭遇辽河套的蒙古诸部的袭扰,但是在天津水师舰炮、火铳的教育下,这些个土顽很快就学乖了。

  海路运输通道的打通,不仅省去了陆路运输庞大的损耗和消耗,连带运输的效率也是大大的提升,不过入秋后,眼见着冬天就要到来,天津港这头却是更加的繁忙起来了,各方面都在抓紧一切时间抢运物资到辽东,一旦入冬后,辽海沿岸就会封冻,届时在想通过海路运输就没有现在这般畅快了。

  好多办海贸的船只返回天津,本来都是可以再跑一趟的,可是现如今的巡抚天津钦差行辕那是一点道理都不讲,只要是空船,立马就会被征用,接着就是装船起运赶往辽东,发船频繁的到北直隶保安总队机动支队都开始参与随船押运,因为此时天津三卫、锦衣卫驻天津千户所、东厂天津驻站,包括程力所部都是参与到了押运当中了,实在是没人了。

  天津的效率可真是出乎了朝廷的预料,东方公司这边更是竭尽所能,原本徽商总会那边调拨的军粮才自镇江北上,天津这边得到消息,便就将东方公司仓储中的同等数量的粮秣装船运往辽东。总之,天津上下就是为了抢时间,全力争取在入冬前将所有为大战准备的物资和征辽各部运往辽东。

  兵部尚书崔景荣惊叹于东方公司和天津港务公司转运的效率,还专门上表称赞。可他不知道,朱由梼之所以如此无所不用其极就是为了让征辽大军与女真建州部会战时能够准备的更充分一些。

  尽一切可能避免再出现萨尔浒那头征辽所部已经全军尽墨,而为他们所调配的粮秣辎重才到广宁的悲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明之日新月异,明之日新月异最新章节,明之日新月异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