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驸马正文卷第四百四十四章中原风起辽东战事因为一场大雪而暂时止歇,但中原腹地却又起波澜。
在卢象升被调往辽东后不久,李自成引数万之众突然西进,猛攻在崤山与农民军对峙的大明官军。陕甘督师傅宗龙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幸得大将左光先护持,最终成功退进潼关,据险坚守并向朝廷请求援军。
保定总督杨文岳在得知李自成西进之后,以为有机可乘,率总兵官虎大威及冯大栋、张鹏翼两位副将,兵出荥阳。冯、张两部率不到三千之人,陈兵虎牢关下,以作诱兵。而杨文岳亲率主力大军乘船沿黄河西上,欲攻下孟津,从北边进军洛阳。
与此同时,杨文岳还去信河南巡抚高名衡,让他率兵前来襄助。高名衡心中本欲拒绝,但杨文岳再三催促,直言潼关危急,唯有围魏救赵之法方可解此之困。而在当时,从各方传来的情况来看,显示李自成的确是想要进军陕西。高名衡担心一旦潼关有失,朝廷怪罪。重重考虑之后,他下令参将高谦率两千士卒奔赴孟津,而此时开封城内的能战之兵不过一万。
不久之后,孙可望兵出南阳,进军新野。以三十余尊在襄阳及南阳城中获得的红夷大炮为主力,连续攻破穰县和险地博望坡。左良玉和贺人龙两部人马和孙可望部多番交战,损失逐渐加重,大部主力退守樊城,只在新野以少量游骑延缓农民军的进军速度。
在卢象升走后,猛如虎在诸将之中资格最老,暂时发挥着协调诸军的作用。他严守着卢象升临走之前定下的战策,诸军之间非在危急之时,不进行相互援救。严守豫南豫南裕州、昆阳一线的重要城池,妄图先逐步消耗农民军的兵力和士气,待到合适时机再行反击。以免像往常一样被农民军不断调动,从而让大军陷入疲于奔命之中。
这样的战法,本是因为缺乏主帅协调,诸将不合情况下做出的无奈之举,也是最适合当前形势下的战法。因为这个原因,在左、贺两部人马遭到攻击之时,他和李国奇、刘国能、曹志耀等人只是严守豫南的城池,没出一兵相援。但此举触怒了左良玉和贺人龙,他们上书朝廷,直言猛如虎纵贼势大而不出兵,坐看友军落难而不相援,其罪当诛。
卢象升在离开之前,本已上书崇祯帝,言说李自成和孙可望已经势大。官军兵力不足,不应该贸然进攻。固守城池,逐步消耗其实力,之后再行反攻才是最合理的战策。崇祯帝在当时对此极为赞同,但看到左良玉上书之后,心中怏怏不快。在咨询过诸臣意见和自己仔细考量之后,他做出了一个自认为是最好的决定。
崇祯帝没有对猛如虎进行降罪,而是下诏任命丁启睿为河南总督,汪乔年为湖广总督,共赴前线督领诸军。虽然什么也没说,但对当前状况不满之意顿显。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仅在陕西和河南二地便聚集了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和汪乔年四位督师,为大明两百余年从未有过之局。
表面上看来,这样一来,每个督师各领其责,分工明确。但实际上,本好不容易被卢象升融合在一起的诸将又再次分裂开来。河南的将领为一团,陕西的将领为一簇,湖广的将领为一片,整体实力得到严重弱化。有些将领之间连自己到底应该听从谁的命令都不完全清楚,上层指挥体系极为混乱,比着以前更加不堪。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李岩兴奋万分。上书李自成直言大明朝廷这样安排的诸多弊端,提议他暂停进攻。只待那两位督师到达之后,陷入职责混乱之后,再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寻求各个击破。认为这是上天赐予李自成夺取中原的最好良机。
李自成和诸将商议之后,同意了李岩的意见。他将潼关前的精锐士卒分批调回洛阳,以老卒弱卒代之,在潼关前虚张声势。而在孟津方向采取完完全全守势,故意连次败于杨文岳,给官军造成一种再增加一点兵力就可夺下洛阳的希望,助长其骄纵之气。同时,在虎牢关后列以大量精锐骑卒,准备待将河南大军吸引往洛阳之后,准备随时突袭开封。
不久之后,两位督师先后出京。丁启睿前往开封,而汪乔年奔赴襄阳。傅宗龙成功守住了潼关,阻断了农民军前往陕西之路。左良玉、贺人龙退守樊城,得到副将张应元支持之后,实力大增,逐渐稳固住了防线。在豫南裕州一线,刘国能、李国奇紧守城池,看似也并无什么太大问题。
但这莫名的平静之下,似乎蕴含着无尽的风暴。
卢象升是在崇祯帝做出决定大半个月后才得知这个消息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这样愚蠢的决定为什么会从朝廷之上发出。崇祯帝不通军事,但陈新甲身为兵部尚书,久在边地任职,怎么可能连“令不可多出”这样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卢象升为此恼怒万分,立即上书崇祯帝,叙述多个督师齐聚中原可能引发的指挥问题,再次言明应该暂时以防御为主。但他的信没有引起崇祯帝足够的重视,只是回书让他全心应对辽东战事。
这件事在卢象升心里引起了很大的触动,让他感觉在中原战事随时都可能生变。他无法再按照他自己原来的设想来训练新卒,来慢慢援救松锦被困的大军。
在万元吉来到宁远之后,他慎重考虑了周显的计划,觉得确实有几分可行性。但前提是,在宁远这边必须有足够的善战精兵。不仅需要提供给登莱那边在用来进攻金州,还需要在宁远这边给清军以足够的压力。
但目前在宁远的大军,显然满足不了这点。之前的松锦惨败,各军都有损失。但不过这倒在其次,主要是军心的散乱和低落,他们中的大部分被清军打怕,打垮了,而那些卫所兵则不堪重用,留给他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一般的多。
在卢象升被调往辽东后不久,李自成引数万之众突然西进,猛攻在崤山与农民军对峙的大明官军。陕甘督师傅宗龙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幸得大将左光先护持,最终成功退进潼关,据险坚守并向朝廷请求援军。
保定总督杨文岳在得知李自成西进之后,以为有机可乘,率总兵官虎大威及冯大栋、张鹏翼两位副将,兵出荥阳。冯、张两部率不到三千之人,陈兵虎牢关下,以作诱兵。而杨文岳亲率主力大军乘船沿黄河西上,欲攻下孟津,从北边进军洛阳。
与此同时,杨文岳还去信河南巡抚高名衡,让他率兵前来襄助。高名衡心中本欲拒绝,但杨文岳再三催促,直言潼关危急,唯有围魏救赵之法方可解此之困。而在当时,从各方传来的情况来看,显示李自成的确是想要进军陕西。高名衡担心一旦潼关有失,朝廷怪罪。重重考虑之后,他下令参将高谦率两千士卒奔赴孟津,而此时开封城内的能战之兵不过一万。
不久之后,孙可望兵出南阳,进军新野。以三十余尊在襄阳及南阳城中获得的红夷大炮为主力,连续攻破穰县和险地博望坡。左良玉和贺人龙两部人马和孙可望部多番交战,损失逐渐加重,大部主力退守樊城,只在新野以少量游骑延缓农民军的进军速度。
在卢象升走后,猛如虎在诸将之中资格最老,暂时发挥着协调诸军的作用。他严守着卢象升临走之前定下的战策,诸军之间非在危急之时,不进行相互援救。严守豫南豫南裕州、昆阳一线的重要城池,妄图先逐步消耗农民军的兵力和士气,待到合适时机再行反击。以免像往常一样被农民军不断调动,从而让大军陷入疲于奔命之中。
这样的战法,本是因为缺乏主帅协调,诸将不合情况下做出的无奈之举,也是最适合当前形势下的战法。因为这个原因,在左、贺两部人马遭到攻击之时,他和李国奇、刘国能、曹志耀等人只是严守豫南的城池,没出一兵相援。但此举触怒了左良玉和贺人龙,他们上书朝廷,直言猛如虎纵贼势大而不出兵,坐看友军落难而不相援,其罪当诛。
卢象升在离开之前,本已上书崇祯帝,言说李自成和孙可望已经势大。官军兵力不足,不应该贸然进攻。固守城池,逐步消耗其实力,之后再行反攻才是最合理的战策。崇祯帝在当时对此极为赞同,但看到左良玉上书之后,心中怏怏不快。在咨询过诸臣意见和自己仔细考量之后,他做出了一个自认为是最好的决定。
崇祯帝没有对猛如虎进行降罪,而是下诏任命丁启睿为河南总督,汪乔年为湖广总督,共赴前线督领诸军。虽然什么也没说,但对当前状况不满之意顿显。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仅在陕西和河南二地便聚集了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和汪乔年四位督师,为大明两百余年从未有过之局。
表面上看来,这样一来,每个督师各领其责,分工明确。但实际上,本好不容易被卢象升融合在一起的诸将又再次分裂开来。河南的将领为一团,陕西的将领为一簇,湖广的将领为一片,整体实力得到严重弱化。有些将领之间连自己到底应该听从谁的命令都不完全清楚,上层指挥体系极为混乱,比着以前更加不堪。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李岩兴奋万分。上书李自成直言大明朝廷这样安排的诸多弊端,提议他暂停进攻。只待那两位督师到达之后,陷入职责混乱之后,再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寻求各个击破。认为这是上天赐予李自成夺取中原的最好良机。
李自成和诸将商议之后,同意了李岩的意见。他将潼关前的精锐士卒分批调回洛阳,以老卒弱卒代之,在潼关前虚张声势。而在孟津方向采取完完全全守势,故意连次败于杨文岳,给官军造成一种再增加一点兵力就可夺下洛阳的希望,助长其骄纵之气。同时,在虎牢关后列以大量精锐骑卒,准备待将河南大军吸引往洛阳之后,准备随时突袭开封。
不久之后,两位督师先后出京。丁启睿前往开封,而汪乔年奔赴襄阳。傅宗龙成功守住了潼关,阻断了农民军前往陕西之路。左良玉、贺人龙退守樊城,得到副将张应元支持之后,实力大增,逐渐稳固住了防线。在豫南裕州一线,刘国能、李国奇紧守城池,看似也并无什么太大问题。
但这莫名的平静之下,似乎蕴含着无尽的风暴。
卢象升是在崇祯帝做出决定大半个月后才得知这个消息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这样愚蠢的决定为什么会从朝廷之上发出。崇祯帝不通军事,但陈新甲身为兵部尚书,久在边地任职,怎么可能连“令不可多出”这样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卢象升为此恼怒万分,立即上书崇祯帝,叙述多个督师齐聚中原可能引发的指挥问题,再次言明应该暂时以防御为主。但他的信没有引起崇祯帝足够的重视,只是回书让他全心应对辽东战事。
这件事在卢象升心里引起了很大的触动,让他感觉在中原战事随时都可能生变。他无法再按照他自己原来的设想来训练新卒,来慢慢援救松锦被困的大军。
在万元吉来到宁远之后,他慎重考虑了周显的计划,觉得确实有几分可行性。但前提是,在宁远这边必须有足够的善战精兵。不仅需要提供给登莱那边在用来进攻金州,还需要在宁远这边给清军以足够的压力。
但目前在宁远的大军,显然满足不了这点。之前的松锦惨败,各军都有损失。但不过这倒在其次,主要是军心的散乱和低落,他们中的大部分被清军打怕,打垮了,而那些卫所兵则不堪重用,留给他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一般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