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一百三十四章宋鸭蛋定陶西门外的大路旁摆放着十几张案几,上面的箩筐里装满了杂粮窝头。只要有人过去,无论老小,每个人都直接给两个杂面窝头。
现场有百余个兵卒手持刀枪维持秩序,既负责让诸多百姓排成长长的队列,也防止有人重复领取。
领过的,就会有专门的士卒带领他们离开。
不是进城,而是向城南行去。士卒说在距此十里的地方有专门安置他们的地方,那里有粥喝,有饭吃,还有房子住。
中年男子带着自己的儿子混在人群之中,随着长长的队列缓慢而行,最终被领到了一处宽阔的平野里。
四周一望无际,遍地都是枯草,很显荒凉。数百个百姓正手中拿着镰刀收割枯草,把它们打成捆放置在一边,然后有专门的人把草捆移走。
而在距离他们较远的一片高地上,耸立着近百间大小不一的房子,遥遥就能听到里面传出的喧闹声。
靠的近了,才发现这些房子只有两面墙,剩下的两面是空的,只在上面用杂草搭成了一个简易的房顶。
这大概就是那些荒草的用处吧!中年男子在心中暗想。
此刻天气已寒,但在里面却不觉寒冷。
一是因为人多,眼前这个不算大的房间内竟然挤了一二百人。二是在房间内放置着七八个炭盆,上面放置着一个茶壶,正咕咕的煮着什么东西。
有人走过来,叫出里面管事的。给了他们增添了几十个粗瓷碗,给了一小袋小米,然后就出去了。
管事的把碗分给他们,对他们说茶壶里煮的是姜汤,是御寒的,他们可以尽管饮用。每天有两顿吃的,一顿干的,一顿稀的。
若是被选出去拔草或做其他的事情,会给一定的工钱,一天二十个铜板。官府需要懂木工的,懂打铁的,识字的也行,每个月可以看本事给一两到五两的工钱。
中年男子一无所长,对于其他那些欢呼的人只有羡慕。他喝着姜汤,听管事者说着这里的各种规矩,无非不要闹事等等的。
听了一会,困意上卷,他躺在炭盆旁便睡了过去。
从陈州到定陶,他走了十几日,又累又饿。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到了一个极限,他太累了。
这一睡,便到了第二天早上。
他的儿子早就醒了,跟着其他小孩子一起在外面疯跑,脸上露出长久不见的笑容。
管事的又给他发了两个杂面窝头,还有一点点咸菜。他吃了一个,配着咸菜喝了两大碗能照出脸的稀米粥。
至于另一个,他藏了起来。总是提前为将来考虑,是他活到现在的唯一原因。
这点吃食对于身型高大的他来说最多算垫了个底,但他很知足,至少不会像他的亲人那样被生生饿死了。
有士卒来,挑了十几个人出去,没挑中他。他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一起来的同乡,决定趁有时间出去走走。
这时他才对自己昨夜居住的地方有了个稍微清晰的了解。
这地方很大,基本上每时每刻都有人来。人也很多,至少有一万人,分住在那近百家房子里面。
有人在拔草,有人在锄树,有人在垒墙,他们还在不断建造新的房子。
周围士卒不多,也就二三百人。身上没穿铠甲,只在腰间挎着长刀,唯有入口处的士卒手中持着长枪。
看到他走近,也不驱赶,只是默然的看着,有的人还对他笑了笑。
转了一圈,他便向回走去。遥遥看到管事的向他招手,他便连忙小跑着快步过去,躬身哈腰道:“宋管事,您找我?”
宋管事上下打量了他一遍,脸上带着赞赏的笑,“个头真高啊!宋鸭蛋,你昨日来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你了。你答应我一件事,今后我每天让你吃两顿干的。”
宋鸭蛋满脸恭维,“那敢情好。您说,我听着。如果小人能做到,我一定答应。”混迹江湖多年,早就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随口说来,听起来满是真诚。
宋管事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都说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你我都姓宋,那今后就是一家人了。和我们一起去辽东吧!你有一个儿子,我还可以再给你说一个婆娘。一家三口人,总共可以分三十亩良田,还有六两银子。以后到了那边,我还可以推荐你统领乡勇。总之,我不会亏待你的。”
宋鸭蛋满脸惊愕,“宋管事,你说什么?去辽东,去辽东干什么?”
不远处一片躁动,十几个士卒护着好几个书吏打扮的人向这边走了过来。
宋管事看到,脸色一变,压低声音道:“到时候别人问你,你就说愿意去辽东就行了。记住我说的,一定要记住。”
说完,他快速向那边跑去。点头哈腰,和刚刚的宋鸭蛋何其相似。
范慎搓了搓手,喝了一口热茶,拿起毛笔擎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多少岁了?家里有几口人,都叫什么,都有几岁?”
“宋鸭蛋,三十七了吧!”
“我说的是大名,不是小名。”
宋鸭蛋脸色一红,“鸭蛋就是大名。我出生那年家里的大鸭子开始下蛋,我爹觉得喜庆,就给我起了这个名字。”
范慎忍不住笑道:“你爹还真会起名。其他的呢!”
宋鸭蛋回道:“还有一个儿子,叫蛋儿,六岁了,其他的亲人都饿死了。”
范慎不经意的抬头看了他一眼,提笔写了上去,说道:“蛋儿是小名,我给你儿子起个大名吧!都说忆苦思甜,日子才能过的好。你姓宋,你儿子就叫宋忆甜吧!”说着他在纸上写下了宋忆甜三个字,然后递给了宋鸭蛋。
宋鸭蛋满脸欣喜的接过来,“谢大人。”
范慎摆手道:“我可不是什么大人,我也只是比你早到十几天,识几个字而已。宋老哥,你愿意去辽东吗?”
宋鸭蛋摸了摸后脑勺,颇为疑惑的问道:“范兄弟,我听别人都在说什么去辽东,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现场有百余个兵卒手持刀枪维持秩序,既负责让诸多百姓排成长长的队列,也防止有人重复领取。
领过的,就会有专门的士卒带领他们离开。
不是进城,而是向城南行去。士卒说在距此十里的地方有专门安置他们的地方,那里有粥喝,有饭吃,还有房子住。
中年男子带着自己的儿子混在人群之中,随着长长的队列缓慢而行,最终被领到了一处宽阔的平野里。
四周一望无际,遍地都是枯草,很显荒凉。数百个百姓正手中拿着镰刀收割枯草,把它们打成捆放置在一边,然后有专门的人把草捆移走。
而在距离他们较远的一片高地上,耸立着近百间大小不一的房子,遥遥就能听到里面传出的喧闹声。
靠的近了,才发现这些房子只有两面墙,剩下的两面是空的,只在上面用杂草搭成了一个简易的房顶。
这大概就是那些荒草的用处吧!中年男子在心中暗想。
此刻天气已寒,但在里面却不觉寒冷。
一是因为人多,眼前这个不算大的房间内竟然挤了一二百人。二是在房间内放置着七八个炭盆,上面放置着一个茶壶,正咕咕的煮着什么东西。
有人走过来,叫出里面管事的。给了他们增添了几十个粗瓷碗,给了一小袋小米,然后就出去了。
管事的把碗分给他们,对他们说茶壶里煮的是姜汤,是御寒的,他们可以尽管饮用。每天有两顿吃的,一顿干的,一顿稀的。
若是被选出去拔草或做其他的事情,会给一定的工钱,一天二十个铜板。官府需要懂木工的,懂打铁的,识字的也行,每个月可以看本事给一两到五两的工钱。
中年男子一无所长,对于其他那些欢呼的人只有羡慕。他喝着姜汤,听管事者说着这里的各种规矩,无非不要闹事等等的。
听了一会,困意上卷,他躺在炭盆旁便睡了过去。
从陈州到定陶,他走了十几日,又累又饿。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到了一个极限,他太累了。
这一睡,便到了第二天早上。
他的儿子早就醒了,跟着其他小孩子一起在外面疯跑,脸上露出长久不见的笑容。
管事的又给他发了两个杂面窝头,还有一点点咸菜。他吃了一个,配着咸菜喝了两大碗能照出脸的稀米粥。
至于另一个,他藏了起来。总是提前为将来考虑,是他活到现在的唯一原因。
这点吃食对于身型高大的他来说最多算垫了个底,但他很知足,至少不会像他的亲人那样被生生饿死了。
有士卒来,挑了十几个人出去,没挑中他。他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一起来的同乡,决定趁有时间出去走走。
这时他才对自己昨夜居住的地方有了个稍微清晰的了解。
这地方很大,基本上每时每刻都有人来。人也很多,至少有一万人,分住在那近百家房子里面。
有人在拔草,有人在锄树,有人在垒墙,他们还在不断建造新的房子。
周围士卒不多,也就二三百人。身上没穿铠甲,只在腰间挎着长刀,唯有入口处的士卒手中持着长枪。
看到他走近,也不驱赶,只是默然的看着,有的人还对他笑了笑。
转了一圈,他便向回走去。遥遥看到管事的向他招手,他便连忙小跑着快步过去,躬身哈腰道:“宋管事,您找我?”
宋管事上下打量了他一遍,脸上带着赞赏的笑,“个头真高啊!宋鸭蛋,你昨日来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你了。你答应我一件事,今后我每天让你吃两顿干的。”
宋鸭蛋满脸恭维,“那敢情好。您说,我听着。如果小人能做到,我一定答应。”混迹江湖多年,早就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随口说来,听起来满是真诚。
宋管事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都说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你我都姓宋,那今后就是一家人了。和我们一起去辽东吧!你有一个儿子,我还可以再给你说一个婆娘。一家三口人,总共可以分三十亩良田,还有六两银子。以后到了那边,我还可以推荐你统领乡勇。总之,我不会亏待你的。”
宋鸭蛋满脸惊愕,“宋管事,你说什么?去辽东,去辽东干什么?”
不远处一片躁动,十几个士卒护着好几个书吏打扮的人向这边走了过来。
宋管事看到,脸色一变,压低声音道:“到时候别人问你,你就说愿意去辽东就行了。记住我说的,一定要记住。”
说完,他快速向那边跑去。点头哈腰,和刚刚的宋鸭蛋何其相似。
范慎搓了搓手,喝了一口热茶,拿起毛笔擎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多少岁了?家里有几口人,都叫什么,都有几岁?”
“宋鸭蛋,三十七了吧!”
“我说的是大名,不是小名。”
宋鸭蛋脸色一红,“鸭蛋就是大名。我出生那年家里的大鸭子开始下蛋,我爹觉得喜庆,就给我起了这个名字。”
范慎忍不住笑道:“你爹还真会起名。其他的呢!”
宋鸭蛋回道:“还有一个儿子,叫蛋儿,六岁了,其他的亲人都饿死了。”
范慎不经意的抬头看了他一眼,提笔写了上去,说道:“蛋儿是小名,我给你儿子起个大名吧!都说忆苦思甜,日子才能过的好。你姓宋,你儿子就叫宋忆甜吧!”说着他在纸上写下了宋忆甜三个字,然后递给了宋鸭蛋。
宋鸭蛋满脸欣喜的接过来,“谢大人。”
范慎摆手道:“我可不是什么大人,我也只是比你早到十几天,识几个字而已。宋老哥,你愿意去辽东吗?”
宋鸭蛋摸了摸后脑勺,颇为疑惑的问道:“范兄弟,我听别人都在说什么去辽东,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