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一百五十五章可持续利用看众人面带疑惑,周显解释道:“把这些林子划分成一个个的区域,官府砍伐林木时,分区域,一片片的砍伐。并且只能砍伐成材的大树,留下那些不成材的,甚至还可以补种一些树苗。而普通百姓,让他们打柴之时尽量打树杈和树枝。采山参时,要采满足一定尺寸的。春秋时分不打猎,不多打,将猎物维持在一定数量上。从而让这山林持续不断的给我军提供林木、菌类和肉食。这便是所谓的可持续利用。”
张旗微微点头。
他来辽东不久,但对这里的情况也大致了解。
士卒砍伐树木扎营,普通百姓砍伐树木建房,官府砍伐树木造船。取暖用的是木柴,做饭用的也是木柴。
若这样持续下去,难免将来那成片的山林都会变成光秃秃的山坡。
张旗突然指向一处,“督帅,这些地方同样也是山林,而且远比您所圈画的那些更为茂密和广阔,为何却没有将它们圈在里面?”
周显淡淡笑道:“总得给我们的后世子孙留一些,而且我觉得所划的区域应该够制船、建房所用了。还有就是这些地方都连接在一起,远离人们居住的地方,现阶段也不宜开采。留给那些猎物吧!”
周显顿了顿,接着道:“这样做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其他各族普遍以渔猎为生,这样也不会抢了他们的生计,彼此矛盾也会少一点。我们要的是完全占据辽东,经营辽东,让之彻底纳入华夏。这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在逐渐达成我们目的的过程中,也得兼顾一下其他各族的利益,不能一味求快而使辽东遍地烽火。”
李定国挑了挑眉头,“这些蛮夷畏威而不怀德,纵容太甚,你就不怕再养出一个满虏?”
周显笑了笑,“只是平等以待,何谈纵容?炎黄二帝合力击败蚩尤,却把蚩尤所部纳入,从而构成了我华夏族的基础。后来,又是我们的先辈南征北战。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尽皆而降,从而建立了地跨千里的强大国家。现在再看看那些以前所谓的蛮夷,和我们又有什么区别?夷狄入华夏者,则华夏之。最重要的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李定国皱眉,“你说的这些或许有道理,但首先要有机会教化他们。而那些少族都躲在深山老林之中,各成势力,你如何说服他们下山?”
周显笑道:“休之在岫岩城做的不是挺好吗?”
李定国依旧摇头,“赵总兵之所以能够做到,是因为借着岫岩城大战之后的余威。降者可活命,不降就即行剿灭。通过这样的强力镇压,最后才确保了岫岩城周边的稳定。你采取怀柔之策,使手下将士们畏手畏脚,却触及那些族长、长老的根本利益。他们或许暂时顺从,但一旦我军与满虏大战,那些不安分的人定然会跳出来生事。后方不稳,遗祸无穷。”
赵旭升也说道:“督帅,李定辽说的是。即使在岫岩城周边,属下强力镇压,仍不敢保证他们是真心降服。若将来与满虏交战,恐怕不安分的人会再次跳出来。”
周显摆了摆手,“凡事都有利有弊,不能苛求完美。况且,你们也误会我的意思的。我并非要将那些人从深山老林里赶出来,而要把他们诱出来。”
不待众人说话,周显便接着说道:“他们不习耕种,只行渔猎,但单靠这些却难以过活。所以,他们经常会拿毛皮到汉人那里换粮食、盐巴、及其他必需品。即使如此,他们的生活依旧艰苦。但汉人却不同,只要有土地,他们便能过的很好。”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迁来的百姓的生活过的好起来。让那些山林中人看到,让他们羡慕,让他们嫉妒。两相对比,他们自会逐渐从山上下来。我说的平等以待,就是采取同等的律法和规则。要告诉他们,凡愿意下山者,就和汉人一样,每人可得十亩良田。由汉人来教习他们耕种,由官府来管理他们,由夫子来教化他们的子嗣,以逐渐把他们纳入官府的统治之下。我说了,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值得我们去做。”
赵旭升道:“督帅,那若是那些人艳羡汉人的生活,下山劫掠呢!”
周显冷笑道:“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剿灭即可,而且用最严苛的手段镇压。镇压之后,将剩余的人全部迁下来,让他们和汉人混居,逐渐融合。我从来不想捆缚将士们的手脚,只是不想他们因为种族不同而恣意妄杀。”
李定国微微点头,这样的做法他还算认同。
赵旭升再说什么,也算是勉强认同。
周显继续道:“但我们的主要敌人还是满清,不能完全指望手下士卒来做这些事情。迁来之民,以二百五十户组成一堡或一村,十个堡到十五个堡组成一镇,十个镇到十五个镇构成一县。将来如何分,要根据具体的地形和地理来分。张旗,你主要来负责此事。规划好之后,上报给赵总兵,由他来做决定。”
张旗起身,向周显拱手道:“属下领命。”
赵旭升暗自点了点头,心中十分满意。
这等于将张旗归到他的手下,是想让他逐渐由武将转为为文臣。看来,周显想让他将来巡抚辽东的事情是真的。
周显接着道:“所有迁来之民,他们都要学会自保。一堡之内的青壮大约在三百之数,由官府为他们提供武器,派专门的士卒对他们进行训练。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要有足以守护他们现有一切的实力。还有……”
周显道:“堡内设堡长一名,堡吏七名,负责征税和管理;堡尉一名,堡兵十名,统御堡内所有青壮。对他们进行训练,帮助他们抵御贼寇和满虏。每个堡都要设一个私塾,至少要有一个医官。每个镇驻兵一千,要设有一个小钱庄,要设有可供山上和山下人交易的市场。总之,要有方便他们生活的一切,要让迁来之民都能安居乐业。”
张旗微微点头。
他来辽东不久,但对这里的情况也大致了解。
士卒砍伐树木扎营,普通百姓砍伐树木建房,官府砍伐树木造船。取暖用的是木柴,做饭用的也是木柴。
若这样持续下去,难免将来那成片的山林都会变成光秃秃的山坡。
张旗突然指向一处,“督帅,这些地方同样也是山林,而且远比您所圈画的那些更为茂密和广阔,为何却没有将它们圈在里面?”
周显淡淡笑道:“总得给我们的后世子孙留一些,而且我觉得所划的区域应该够制船、建房所用了。还有就是这些地方都连接在一起,远离人们居住的地方,现阶段也不宜开采。留给那些猎物吧!”
周显顿了顿,接着道:“这样做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其他各族普遍以渔猎为生,这样也不会抢了他们的生计,彼此矛盾也会少一点。我们要的是完全占据辽东,经营辽东,让之彻底纳入华夏。这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在逐渐达成我们目的的过程中,也得兼顾一下其他各族的利益,不能一味求快而使辽东遍地烽火。”
李定国挑了挑眉头,“这些蛮夷畏威而不怀德,纵容太甚,你就不怕再养出一个满虏?”
周显笑了笑,“只是平等以待,何谈纵容?炎黄二帝合力击败蚩尤,却把蚩尤所部纳入,从而构成了我华夏族的基础。后来,又是我们的先辈南征北战。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尽皆而降,从而建立了地跨千里的强大国家。现在再看看那些以前所谓的蛮夷,和我们又有什么区别?夷狄入华夏者,则华夏之。最重要的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李定国皱眉,“你说的这些或许有道理,但首先要有机会教化他们。而那些少族都躲在深山老林之中,各成势力,你如何说服他们下山?”
周显笑道:“休之在岫岩城做的不是挺好吗?”
李定国依旧摇头,“赵总兵之所以能够做到,是因为借着岫岩城大战之后的余威。降者可活命,不降就即行剿灭。通过这样的强力镇压,最后才确保了岫岩城周边的稳定。你采取怀柔之策,使手下将士们畏手畏脚,却触及那些族长、长老的根本利益。他们或许暂时顺从,但一旦我军与满虏大战,那些不安分的人定然会跳出来生事。后方不稳,遗祸无穷。”
赵旭升也说道:“督帅,李定辽说的是。即使在岫岩城周边,属下强力镇压,仍不敢保证他们是真心降服。若将来与满虏交战,恐怕不安分的人会再次跳出来。”
周显摆了摆手,“凡事都有利有弊,不能苛求完美。况且,你们也误会我的意思的。我并非要将那些人从深山老林里赶出来,而要把他们诱出来。”
不待众人说话,周显便接着说道:“他们不习耕种,只行渔猎,但单靠这些却难以过活。所以,他们经常会拿毛皮到汉人那里换粮食、盐巴、及其他必需品。即使如此,他们的生活依旧艰苦。但汉人却不同,只要有土地,他们便能过的很好。”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迁来的百姓的生活过的好起来。让那些山林中人看到,让他们羡慕,让他们嫉妒。两相对比,他们自会逐渐从山上下来。我说的平等以待,就是采取同等的律法和规则。要告诉他们,凡愿意下山者,就和汉人一样,每人可得十亩良田。由汉人来教习他们耕种,由官府来管理他们,由夫子来教化他们的子嗣,以逐渐把他们纳入官府的统治之下。我说了,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值得我们去做。”
赵旭升道:“督帅,那若是那些人艳羡汉人的生活,下山劫掠呢!”
周显冷笑道:“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剿灭即可,而且用最严苛的手段镇压。镇压之后,将剩余的人全部迁下来,让他们和汉人混居,逐渐融合。我从来不想捆缚将士们的手脚,只是不想他们因为种族不同而恣意妄杀。”
李定国微微点头,这样的做法他还算认同。
赵旭升再说什么,也算是勉强认同。
周显继续道:“但我们的主要敌人还是满清,不能完全指望手下士卒来做这些事情。迁来之民,以二百五十户组成一堡或一村,十个堡到十五个堡组成一镇,十个镇到十五个镇构成一县。将来如何分,要根据具体的地形和地理来分。张旗,你主要来负责此事。规划好之后,上报给赵总兵,由他来做决定。”
张旗起身,向周显拱手道:“属下领命。”
赵旭升暗自点了点头,心中十分满意。
这等于将张旗归到他的手下,是想让他逐渐由武将转为为文臣。看来,周显想让他将来巡抚辽东的事情是真的。
周显接着道:“所有迁来之民,他们都要学会自保。一堡之内的青壮大约在三百之数,由官府为他们提供武器,派专门的士卒对他们进行训练。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要有足以守护他们现有一切的实力。还有……”
周显道:“堡内设堡长一名,堡吏七名,负责征税和管理;堡尉一名,堡兵十名,统御堡内所有青壮。对他们进行训练,帮助他们抵御贼寇和满虏。每个堡都要设一个私塾,至少要有一个医官。每个镇驻兵一千,要设有一个小钱庄,要设有可供山上和山下人交易的市场。总之,要有方便他们生活的一切,要让迁来之民都能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