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一个稚龄小子,又怎知世事无常与人间险恶?苏玉妍心中暗叹,却也为苏玉修的这份心意而深为感动。她站起身来,轻轻拍拍苏玉修稚嫩的肩膀,微微一笑,“傻小子,事情还没到那一步呢!”既然已经知道宋氏要送她去昌宁的真正目的,那就一定也要让苏慎知道,要不然,宋氏以外祖家接外孙女儿去昌宁小住为由,苏慎又该拿什么理由来拒绝?而自己,是决计拗不过宋氏的。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得到苏慎的支持。
如此一想,苏玉妍顿觉脑中一片清明,当即绕到书案旁边的条桌处,取出火折子点燃烛台,看到桌案上尚有自己早晨练字时余下的墨汁,便三一张白纸,拿起桌案上毛笔,匆匆写下一行字迹。她知道,越是紧要关头,就越要镇定。兄弟苏玉修,虽然在精神上支持她,可事实上,面对宋氏时,他仅仅只是个没有长大的孝子而已。现在唯有苏慎,才有几分与宋氏抗衡的力量。
苏玉修站在姐姐的对面,一声不响地看着她的一举一动,眼里满是不舍――若姐姐当真去了昌宁,只怕再难见面了。以嫡母的性子,又怎么会让卑微的庶子去那等繁华之地?
感觉到兄弟如影随行的目光,苏玉妍把写好的字条折成一团塞进衣袖,这才端起烛台,向他展颜一笑,“你别担心,我会去求父亲想办法的。”见他还是站着不动,便又推他出去,“还忤在这里做什么?天都这么晚了,也该回去歇息了,明天还要去学馆呢!”一边说,一边掌灯拉他出来。
打开房门,就见廊下站着一个提着绡纱灯笼的人,定眼看时,却是江妈妈。苏玉妍心里一惊,不免生出几分后怕――隔墙有耳,这话当真不假,也不知江妈妈有没有听见他们姐弟方才的对话,不过,江妈妈是个软心肠的人,就算听见了方才的话,只要自己求一求,她也不会告到宋氏面前的。
“大秀,方才老爷和夫人……在屋里发生了争执。”不待她开口,江妈妈已经上前一步,肃然说道,“夫人请你去她那里一趟。”大秀聪明伶俐,没必要跟她隐瞒,至于二少爷,年纪不大却行事稳重,又跟大秀姐弟情深,早晚也会知道此事。
两人发生了争执?难道是为了自己去昌宁的事?苏玉妍心里一忖,便向跟在她身后的苏玉修笑道,“都是你这个书呆子非缠着我给你讲那些奇闻逸事……要不然,我早给母亲煲了山药汤去……”以往这个时候,她通常已经送了山药汤或者别的养身益气的汤品到宋氏屋里,今天却忘了这茬。
苏玉修伸手挠挠脑袋,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下回我再不敢耽搁姐姐了……”
这呆子,倒也配合得好。苏玉妍微微松了口气,这才转头问江妈妈,“母亲莫不是为了汤品的事而生气?”
对于大秀能保持这样的从容镇定,江妈妈心头暗赞,这样的作派,才是真正的大家闺秀的作派,不过想到大秀即将去昌宁,心里便又顿觉黯然,便顺着她的口气应道,“夫人以往吃惯了大秀亲手做的各色汤品,今天大秀没按时送去,兴许就……”
苏玉妍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把烛台交给苏玉修,便拔脚往西厢的小厨房跑去。苏慎对她百依百顺,不仅为她设了个小厨房,还给她雇了个擅长各地采色的厨娘韦妈妈,以往的那些汤品,有好多都是在韦妈妈的指导下完成的。
江妈妈见她飞也似地跑了,便对手执烛台的苏玉修说道,“二少爷,夫人也让你过去一趟。”
苏玉修眉心一跳,略怔了怔,便点头应声,“好。我这就过去。”
说着返身把烛台放回书房,又在屋里磨蹭了一会儿,这才吹熄手中的烛台,拉上房门,跟着江妈妈往宋氏屋里而来。
书房离宋氏的屋里不过隔了十数棵金桂,此时月光正好,月色清朗映照着满院桂花,比起日间别有一番韵味。苏玉修不顾江妈妈的催促,假作欣赏这美丽的夜色,放缓脚步,以蜗牛般的速度前行,终于到达了宋氏的房间。
令他吃惊的是,去小厨房亲自给宋氏煲汤的姐姐竟比他先到,而坐在上首木榻上的宋氏,正慢条斯理地喝着一盅热气腾腾的汤品。
“并不是我有分身术。”苏玉妍看着满脸意外的兄弟,故意露出几分得色,“而是韦妈妈早已经把汤品预备好了……”此时的她,神态轻松表情自如,早没了方才在书房时的紧张与不安,宛然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
正在喝汤的宋氏听到苏玉妍这个并不算太冷的笑话时,嘴角微微一扯,竟牵出一丝浅笑。
苏玉修恍眼看见,心里一松,便大步上前,给宋氏见礼。
在他膝盖刚刚屈下之际,宋氏便叫苏玉妍搀他起来,又吩咐春荣给他搬过锦杌命他坐了,这才放下手中喝了小半的甜汤,向苏玉修道,“今天叫你来,是有事情跟你商量。”
“商量”二字,用在苏玉修身上似乎不太合适。毕竟他只是个庶子,年纪又小,而且生母还是宋氏的陪嫁,可是这两个字从宋氏嘴里说出来时,却显出前所未有的庄重与肃然。苏玉修心头一凛,自是不敢怠慢,当下便正色说道,“母亲有事拒吩咐,孩儿一定竭尽全力。”
没有从苏玉修的话里听到“赴汤蹈火”之类的夸大其词,宋氏倒也颇为满意,点头说道,“那好。我问你,如果让你与我和妍儿一起去昌宁,你可愿意?”
苏玉修料不到竟会是这样的结果,当即挺直身板,脆生生地回答,“孩儿愿意随母亲与姐姐前往昌宁。”
“如此甚好。明儿个你去学馆辞了先生,就留在家里跟你姨娘一起整理行装,等你姐姐过了生辰就动身。”宋氏对苏玉修毫不犹豫地答应随行显得十分满意,“今天天色已晚,你就早些回去歇息,明日再跟你姨娘提提,若是她愿意,让她也一起去吧!”
想到生母还能同行,苏玉修顿时欣喜若狂,不禁抬起头来看向姐姐,见她满脸含笑,这才放心地跟宋氏告辞。
苏玉妍目送兄弟出了房门,这才笑道,“娘说的都是真的?当真要陪女儿一起去昌宁?”她刚刚去小厨房时已求了韦妈妈把自己在书房写的字条交给苏慎,兴许这个时候,苏慎正在想办法帮助自己也未可知。现在看来,自己所料不差,宋氏真的已经下定决心,甚至不顾自己病弱的身体亲自随行,就足以说明她对这次昌宁之行是何等的重视了。
“是啊!”宋氏望着她,含笑说道,“孩子,自打你出生,还没有见过你外祖家人,此番去昌宁,一是让你见见他们,二则呢,便是为你寻一门好亲事……我这一辈子,只能这样了,可是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呢……我不能让你重蹈覆辙。”说到后来,却渐渐泪眼朦胧。
闪烁的烛光里,宋氏那张美丽脸庞看得不太真切,可从她嘴里缓缓说出来的话,苏玉妍却是听得真真切切。自穿越以来,她就把宋氏与苏慎也当成再生父母,待他们有如至亲,她此生再无奢望,只盼着一家和和美美,平平安安。当她听从苏玉修嘴里听到宋氏送自己去昌宁的真正目的时,那种无法言表的失望几乎让她失控,可是现在,宋氏却俨然一副慈母的模样。那么,她到底该相信宋氏的哪一面呢?或者说,这两面都不能相信?
她心里百感交集,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可是她知道,事情发展到现在的地步,昌宁之行,已经无法逃避。
守在门外的江妈妈,也听到了只字片语,一时唏嘘不已,暗自拿帕子揩着眼角的泪痕,竟然没有留意到苏慎不知何时已经来到跟前。
在窗边静悄悄站立的苏慎,当听到宋氏几近哽咽地说到最一句“我不能让你重蹈覆辙”时,不由得手里紧紧攥着苏玉妍写给自己的字条,沉吟良久,方才推开房门。
随着房门吱呀轻响,苏玉妍与宋氏两人几乎同时抬起头来,当看到苏慎满面肃然,苏玉妍便率先开口,“父亲……”
苏慎冲她点点头,这才转向宋氏,脸色更显凝重,“德诗,你既然不愿让妍儿重蹈覆辙,就应该让她留在信阳,为她拣一个门当户对的好丈夫,让她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过一辈子,而不是让她远赴昌宁,去过那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日子,那样的日子,你过了十七年,难道还没有过够?难道还想让妍儿去过那样的日子?”就算他没有拿到女儿让韦妈妈送达的字条,他还是会阻止妻子将女儿带走,事情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即便是当着女儿,他也不想再加掩饰了。
“啪!”宋氏突然一拍桌案,打断苏慎的话,“够了!”她站起身来,冷冷地盯着苏慎,“你怎么就知道妍儿不愿意去过我从前过的那种日子?你怎么就知道妍儿不能在昌宁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过一辈子?你别忘了,妍儿的根在昌宁,她真正的家,也在昌宁!”
如此一想,苏玉妍顿觉脑中一片清明,当即绕到书案旁边的条桌处,取出火折子点燃烛台,看到桌案上尚有自己早晨练字时余下的墨汁,便三一张白纸,拿起桌案上毛笔,匆匆写下一行字迹。她知道,越是紧要关头,就越要镇定。兄弟苏玉修,虽然在精神上支持她,可事实上,面对宋氏时,他仅仅只是个没有长大的孝子而已。现在唯有苏慎,才有几分与宋氏抗衡的力量。
苏玉修站在姐姐的对面,一声不响地看着她的一举一动,眼里满是不舍――若姐姐当真去了昌宁,只怕再难见面了。以嫡母的性子,又怎么会让卑微的庶子去那等繁华之地?
感觉到兄弟如影随行的目光,苏玉妍把写好的字条折成一团塞进衣袖,这才端起烛台,向他展颜一笑,“你别担心,我会去求父亲想办法的。”见他还是站着不动,便又推他出去,“还忤在这里做什么?天都这么晚了,也该回去歇息了,明天还要去学馆呢!”一边说,一边掌灯拉他出来。
打开房门,就见廊下站着一个提着绡纱灯笼的人,定眼看时,却是江妈妈。苏玉妍心里一惊,不免生出几分后怕――隔墙有耳,这话当真不假,也不知江妈妈有没有听见他们姐弟方才的对话,不过,江妈妈是个软心肠的人,就算听见了方才的话,只要自己求一求,她也不会告到宋氏面前的。
“大秀,方才老爷和夫人……在屋里发生了争执。”不待她开口,江妈妈已经上前一步,肃然说道,“夫人请你去她那里一趟。”大秀聪明伶俐,没必要跟她隐瞒,至于二少爷,年纪不大却行事稳重,又跟大秀姐弟情深,早晚也会知道此事。
两人发生了争执?难道是为了自己去昌宁的事?苏玉妍心里一忖,便向跟在她身后的苏玉修笑道,“都是你这个书呆子非缠着我给你讲那些奇闻逸事……要不然,我早给母亲煲了山药汤去……”以往这个时候,她通常已经送了山药汤或者别的养身益气的汤品到宋氏屋里,今天却忘了这茬。
苏玉修伸手挠挠脑袋,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下回我再不敢耽搁姐姐了……”
这呆子,倒也配合得好。苏玉妍微微松了口气,这才转头问江妈妈,“母亲莫不是为了汤品的事而生气?”
对于大秀能保持这样的从容镇定,江妈妈心头暗赞,这样的作派,才是真正的大家闺秀的作派,不过想到大秀即将去昌宁,心里便又顿觉黯然,便顺着她的口气应道,“夫人以往吃惯了大秀亲手做的各色汤品,今天大秀没按时送去,兴许就……”
苏玉妍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把烛台交给苏玉修,便拔脚往西厢的小厨房跑去。苏慎对她百依百顺,不仅为她设了个小厨房,还给她雇了个擅长各地采色的厨娘韦妈妈,以往的那些汤品,有好多都是在韦妈妈的指导下完成的。
江妈妈见她飞也似地跑了,便对手执烛台的苏玉修说道,“二少爷,夫人也让你过去一趟。”
苏玉修眉心一跳,略怔了怔,便点头应声,“好。我这就过去。”
说着返身把烛台放回书房,又在屋里磨蹭了一会儿,这才吹熄手中的烛台,拉上房门,跟着江妈妈往宋氏屋里而来。
书房离宋氏的屋里不过隔了十数棵金桂,此时月光正好,月色清朗映照着满院桂花,比起日间别有一番韵味。苏玉修不顾江妈妈的催促,假作欣赏这美丽的夜色,放缓脚步,以蜗牛般的速度前行,终于到达了宋氏的房间。
令他吃惊的是,去小厨房亲自给宋氏煲汤的姐姐竟比他先到,而坐在上首木榻上的宋氏,正慢条斯理地喝着一盅热气腾腾的汤品。
“并不是我有分身术。”苏玉妍看着满脸意外的兄弟,故意露出几分得色,“而是韦妈妈早已经把汤品预备好了……”此时的她,神态轻松表情自如,早没了方才在书房时的紧张与不安,宛然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
正在喝汤的宋氏听到苏玉妍这个并不算太冷的笑话时,嘴角微微一扯,竟牵出一丝浅笑。
苏玉修恍眼看见,心里一松,便大步上前,给宋氏见礼。
在他膝盖刚刚屈下之际,宋氏便叫苏玉妍搀他起来,又吩咐春荣给他搬过锦杌命他坐了,这才放下手中喝了小半的甜汤,向苏玉修道,“今天叫你来,是有事情跟你商量。”
“商量”二字,用在苏玉修身上似乎不太合适。毕竟他只是个庶子,年纪又小,而且生母还是宋氏的陪嫁,可是这两个字从宋氏嘴里说出来时,却显出前所未有的庄重与肃然。苏玉修心头一凛,自是不敢怠慢,当下便正色说道,“母亲有事拒吩咐,孩儿一定竭尽全力。”
没有从苏玉修的话里听到“赴汤蹈火”之类的夸大其词,宋氏倒也颇为满意,点头说道,“那好。我问你,如果让你与我和妍儿一起去昌宁,你可愿意?”
苏玉修料不到竟会是这样的结果,当即挺直身板,脆生生地回答,“孩儿愿意随母亲与姐姐前往昌宁。”
“如此甚好。明儿个你去学馆辞了先生,就留在家里跟你姨娘一起整理行装,等你姐姐过了生辰就动身。”宋氏对苏玉修毫不犹豫地答应随行显得十分满意,“今天天色已晚,你就早些回去歇息,明日再跟你姨娘提提,若是她愿意,让她也一起去吧!”
想到生母还能同行,苏玉修顿时欣喜若狂,不禁抬起头来看向姐姐,见她满脸含笑,这才放心地跟宋氏告辞。
苏玉妍目送兄弟出了房门,这才笑道,“娘说的都是真的?当真要陪女儿一起去昌宁?”她刚刚去小厨房时已求了韦妈妈把自己在书房写的字条交给苏慎,兴许这个时候,苏慎正在想办法帮助自己也未可知。现在看来,自己所料不差,宋氏真的已经下定决心,甚至不顾自己病弱的身体亲自随行,就足以说明她对这次昌宁之行是何等的重视了。
“是啊!”宋氏望着她,含笑说道,“孩子,自打你出生,还没有见过你外祖家人,此番去昌宁,一是让你见见他们,二则呢,便是为你寻一门好亲事……我这一辈子,只能这样了,可是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呢……我不能让你重蹈覆辙。”说到后来,却渐渐泪眼朦胧。
闪烁的烛光里,宋氏那张美丽脸庞看得不太真切,可从她嘴里缓缓说出来的话,苏玉妍却是听得真真切切。自穿越以来,她就把宋氏与苏慎也当成再生父母,待他们有如至亲,她此生再无奢望,只盼着一家和和美美,平平安安。当她听从苏玉修嘴里听到宋氏送自己去昌宁的真正目的时,那种无法言表的失望几乎让她失控,可是现在,宋氏却俨然一副慈母的模样。那么,她到底该相信宋氏的哪一面呢?或者说,这两面都不能相信?
她心里百感交集,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可是她知道,事情发展到现在的地步,昌宁之行,已经无法逃避。
守在门外的江妈妈,也听到了只字片语,一时唏嘘不已,暗自拿帕子揩着眼角的泪痕,竟然没有留意到苏慎不知何时已经来到跟前。
在窗边静悄悄站立的苏慎,当听到宋氏几近哽咽地说到最一句“我不能让你重蹈覆辙”时,不由得手里紧紧攥着苏玉妍写给自己的字条,沉吟良久,方才推开房门。
随着房门吱呀轻响,苏玉妍与宋氏两人几乎同时抬起头来,当看到苏慎满面肃然,苏玉妍便率先开口,“父亲……”
苏慎冲她点点头,这才转向宋氏,脸色更显凝重,“德诗,你既然不愿让妍儿重蹈覆辙,就应该让她留在信阳,为她拣一个门当户对的好丈夫,让她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过一辈子,而不是让她远赴昌宁,去过那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日子,那样的日子,你过了十七年,难道还没有过够?难道还想让妍儿去过那样的日子?”就算他没有拿到女儿让韦妈妈送达的字条,他还是会阻止妻子将女儿带走,事情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即便是当着女儿,他也不想再加掩饰了。
“啪!”宋氏突然一拍桌案,打断苏慎的话,“够了!”她站起身来,冷冷地盯着苏慎,“你怎么就知道妍儿不愿意去过我从前过的那种日子?你怎么就知道妍儿不能在昌宁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过一辈子?你别忘了,妍儿的根在昌宁,她真正的家,也在昌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