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暮鼓,日复一日,仿佛永无止境。

  每一天,都仿佛与昨日一模一样,有人感觉枯燥,有人便觉得心安,幽幽岁月,或长或短,本在人的心间。

  一转眼,杨易已在天音寺待了多日,听着清晨钟声,傍晚沉鼓,从寺内不知名的地方每天准时响起,默然度日。才区区几日工夫,他却仿佛已经融入到这奇异的环境之中。

  天音寺的僧人们很快就习惯了这位被普德师叔带回来,长住在此的施主,不像其他人那样祈求修行法术,也不去拜佛求神,反而一心诵读佛经,在佛学修为上一日千里,偶有争强好胜的师兄弟前去“请教”,每每都默然而归,口称惭愧。

  日渐深远,四位禅师也知道了这件“趣闻”,这天早课完毕,便着法相将这位施主找来。

  如今,法相还是个小沙弥,但身为天音寺主持、四大神僧之首普泓大师身边的弟子,一身月白僧衣,白净脸庞,手中持着念珠,已有了未来的一点高僧风范。

  法相对这位佛学高深的施主也颇有好感,他说了自己的来意,便对着杨易合十道:“施主,请随我来。”

  说罢,他头前领路,杨易随即跟上。

  在身后空空荡荡的房间里,细细檀香,轻轻飘荡。挂在房间墙壁上的那幅观音大士神像图,在袅袅轻烟里,观音大士慈眉善目,微微含笑。

  走出院落,是一个长约两丈左右的通道,宽四尺,两侧都是红墙,有两人多高,顶上铺的也是绿色琉璃瓦片,通道尽头乃是一个圆形拱门,走近那个拱门时候,便隐隐听到外头传来一阵声响。

  那声音颇为奇怪,乍一听似乎是庙内僧人颂读经书的声音,但其中却还夹杂着其他怪声,有一些在鬼厉想像中不该出现在此处的,如村落妇人聚在一起聊天谈话,又或信众高声礼佛,更隐隐传来有些孩童啼哭声音。

  这是山下信徒,无钱治病,便带着孩儿来寺庙求佛,天音寺有精于此道的僧人,便会尽一些绵薄之力,普度众生。杨易在这里住了些日子,也曾帮忙给这些信徒们治过病,早已见怪不怪了。

  走到门外,又是豁然开朗,但只见白玉为石,坪铺为场,石阶层叠,九为一组,连接而上至大雄宝殿,竟有九九八十一组之高。而玉石雕栏之间,只见殿宇雄峙,极其高大,殿前十三支巨大石柱冲天而起,高逾十丈,殿顶金壁辉煌,八道屋脊平分其上,雕作龙首形状,每一道屋脊飞檐龙首之前,赫然各雕刻着十只吉祥瑞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而殿下种种雕刻华丽精美,更是远远超过了世人想像,非等闲人可以制作。在大雄宝殿之后,两侧,前方,俱是一间连着一间的高耸殿堂,其间或是广场相接,或是小路蜿蜒相连,有的直接便是连在一起,层层叠叠,大为壮观。

  只是这建筑虽然雄伟华丽,也的确令人惊叹不止,但此时此刻,最令人惊愕的不是这些,而是这等佛教庄严圣地之上,此刻竟是有无数凡人穿梭不停,无数人手持香火,跪拜礼佛,台阶广场,殿里殿外,香火鼎盛的难以想像。

  偌大的一个天音寺,在天下正道中拥有崇高地位的天音寺,竟如同一个凡间普通寺庙一般,开放给无数世俗百姓烧香拜佛。

  其实早先天音寺也和青云门等门阀一样,并不对俗世开放,只是普泓上人接任方丈之后,与另三位神僧一起参悟佛理,发大愿心,说道:佛乃众生之佛,非吾一人之佛耶。于是便决定开山门接纳百姓。

  对世俗开放,乃功德无量之举,但出家人毕竟需要清净,便住在山顶小寺之内,一般也被称呼为“小天音寺”。

  到了禅房,法相在外守着,杨易入内与四位神僧论禅,一日乃止。

  第二日,随着普德禅师一根干枯的食指点出,杨易只感觉到自身的头皮一轻,从出生以来就养着的一头乌黑长发已经是随风飘散落下。

  普泓上人在一旁问道:“师弟,不知其法号为何?”

  入了佛门,除了梯度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这一个法号,这代表了佛门的法度。

  普德禅师微微一笑,道:“今日寺中法幢无风自动,心有所感之下,得到了‘法海’二字,变赐予他吧!”

  “恒河沙佛土,有一个佛国世界名叫法幢,有一尊佛名叫法海雷音如来,佛土清净无烦恼,处处充满光明,香气芬馥。无诸恶趣三涂,也无男女欲爱,都是莲花化生。希望你将来能够证得甚深禅定,前往法幢净土!”

  杨易听了这位便宜师傅的话,得知自己的法号之时,顿时有一种眼前一黑的感觉,只觉得前途无亮,却也只得赶紧下拜。

  “南无阿弥陀佛,多谢师尊赐法号!”

  ……

  时光如流水。

  三年来,杨易虽然得传了《大梵波若》的真传,却并不如何在意,只是每日挑水劈柴,怡然自乐。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这是一本见证了禅宗历史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源远流长,隐隐梵光从注解之中透出,映照在俊秀的面容之上,显现出了一丝宝相庄严。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这一篇章讲述的,是“穿衣吃饭即是道,平常心即是道。”

  一页页的翻阅,感受着无上佛言的熏陶,平日里心中积蓄的各种杂念,欲望随着消散,整个人的心性逐渐的向着佛家清净靠拢。

  “六祖慧能曾言:禅定者,外在无住无染的活用是禅,心内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谓外禅内定,就是禅定一如。对外,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著,就是定。如若证得‘禅定’,那就如暗室放光!”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杨易手中灰扑扑的佛珠转动之间,说出了一段六祖慧能曾经说过的佛言。当年杨易遍读经典,又岂止佛道魔三家?纵然此世法门有长生之能,但佛门三千大世界,佛理都是相通的。

  “非一曰诸,邪解曰见。谓推理不当,而偏见分明,作决定解,名为见也。”

  “此之诸见,或因禅发,或因闻发。因禅发者,谓初因心静,后观转明,见解通彻,有如妙悟。”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某主神家的宝物猎人,某主神家的宝物猎人最新章节,某主神家的宝物猎人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