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洒洒的大雪终于停了,天空露出一抹鱼白,久违的蓝天白云出现在视野之中。
无风,今天是个好天气。
一向寂静的高坎地这几天变得热闹无比,五十名青壮劳力拿着铁锹和铁镐将坚硬的黄土地破开,撒上事先准备好的牛屎羊粪,任大雪一点点将松散的泥土润湿。
“地虽廋,精心料理三年,一定会成为中田!”石远青抓了一把黄土,笑着道。
所谓术有专攻,杨成文从小在农村长大,却有自知之明,将指挥大权交给了石元青。
譬如说挖沟。
石远青建议将沟挖出来以后,散土合着糯米浆搅拌均匀,再用大木桩夯实,不但坚固,且水侵不透。然后沿着山坡种上一排排易活的杨树,即便碰上大暴雨,也可无事。
古代人有古代人的智慧,即便没有钢筋水泥,也有别的办法,杨成文只求最好,那怕多耗费一些人力也无所谓。
刘大壮尽心尽力,青壮们没有偷奸耍滑,所以进展很快,只不过过去几天,高坎地便大大不同。
紧邻山坡下盖了几间简单的茅屋,三口大锅一字排开,红红的火光舔食着锅底,木柴不时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第一口大锅上放着一个巨大的木质蒸笼,热气蒸腾,一阵面粉的清香迎面扑来。
第二口大锅冒着泡,四方形的肉块和着翠绿的白菜叶在油汤中翻滚,散发出浓郁的肉香味。
第三口大锅终日不息,滚烫的白开水中不时泛起一抹抹鸡蛋花。
柳秀淑红着脸,汗水布满额头,在三口大锅之间忙碌不停,林氏抱着小不点,忙着添加木柴,不时看一眼杨成文,脸上全是笑容。
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银子虽好却不能吃,有了粮食,心里才踏实。
“大伙加把劲,今天一定要将沟渠联通,不要想着杨爷家的伙食好,净顾着偷懒!”刘大壮瞪着大眼睛吼道。
呵呵……
青壮们响起一阵笑声,眼睛不由自主地看向三口大锅,深吸一口气,香味顿时在胸腹中打转,肚子不受控制地咕噜一声。
太阳照在身上暖烘烘的……应该到了正午吧?
“东家,得赶紧到集市买些糯米回来,趁着天气回暖,大雪融化,泥土湿润,将沟渠成型。错过这几日,如果气温再次下降,只怕白忙活了!”石远青皱了皱眉,看了看明亮的太阳。再晚几天就好了!
杨成文略一思索便明白了石远青的担忧。
松散的泥土在低温下容易冻结,一旦温度回升,泥土吸收了水分便化作一团泥浆流向地处,如此反反复复,很快会将沟渠灌满。
“老石,吃过午饭再去吧,需要的工具也要准备好!”杨成文从口袋中掏出二两碎银,“先弄上一车,看够不够?”
“黄土夯实之后本就坚固,糯米只需加上一成,肯定够了!”石远青接过银两,沉吟半响道:“落霞坡有专用的木桩,是用来夯实地基用的……”
“老刘,老刘!”杨成文立刻大喊道。
“杨爷,来了,来了!”刘大壮从人群里钻出来,挥着手道。
杨成文眼皮抽了抽,刘大壮脸上衣服上到处是泥浆,非常辛苦的样子。然而作为流民的头领,只需在一旁指挥协调即可,哪里需要亲自动手。
“开饭啰!”
柳秀淑将蒸笼的盖子掀开一层,黄色的馒头一排排排列的整整齐齐,散发出阵阵香味。
林氏打上几大桶热水,笑咪咪地道:“大伙赶紧洗净手!”
这个是杨成文定下的规矩,吃饭之前必须洗手,并且有大小便的茅房。
哗啦一声,青壮们将农具顺到一旁,涌了过来,手里的泥浆洗掉,拿着一个碗和筷子,井然有序地排好队,热切地看着翻滚的肉块,喉结上下耸动。
“不急不急,都有的,都有的!”林氏拿着一个马勺,白菜和肉块尽量均匀,将一个个大瓷碗装满。
“谢谢夫人!”民工憨笑着。
“这孩子,都是外乡人,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不要客气,吃饱!”林氏叹了一口气,温声道。
片刻间,田埂上坐满了人,一手拿着馒头,一手端着碗,大口大口吃个不停,鲜美的白菜和油腻腻的肉块在口中咀嚼发酵,黑黝黝的脸庞上全是满足的神情。
杨成文找到一个干净的石头坐下,咬了一口手中的馒头,轻轻皱了皱眉毛。口味并不如看上去那般美好,扎口,难以下咽,没有面食该有的绵软。
小麦先是去皮,然后磨成粉,如今兵荒马乱,粮食紧缺,所以去皮这道便省了,杨成文不得不喝上一口肉汤才能咽下去。
“杨爷,木桩有的,吃完饭我派两个人抬下来!”刘大壮端着碗笑着坐下。
通过几天的相处,了解的越深,刘大壮对杨成文由畏惧转为敬畏。
乱世人命不值钱,流民地位低下,在一般的东家只要能吃饱就谢天谢地,那里敢挑剔,唯有在杨爷家,不但有肉食,还管饱,渴了还有热汤,即便是史家大善人也没有这般大方。
再就是规矩。
由北向南,流民饿怕了,一根新鲜的树根,一只老鼠……都是活下去的救命稻草,与天争,与人争。
以前周大虎当家时,没少出现过为食物亡命相博的,即便以周大虎的残暴也弹压不住,流民憨厚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扭曲的心。
但是在杨爷的这块地里,人人都很规矩,不错,就是规矩。只要你诚诚恳恳出力,饭菜管饱。
“暴发户!”
“年年轻轻,好不容易用命换来的银子白白糟蹋了!”
“成文不懂事,怎么林氏也不知道劝一劝!”
如此大的工程,如此大的动静,自然吸引了杨家庄的人,冬天本就闲,不少杨家人远远地观望着,七嘴八舌议论不休。
特别是那一大锅肉汤,更是是非的焦点。
刘大壮不敢反驳,暗中嗤之以鼻。
夫人杨爷肯定不是暴发户,无论哪家找流民都是两样伙食,主人吃得满嘴流油,流民却喝着稀稀的面糊菜汤,看不到一点油沫星子。
四五天了,夫人和杨爷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坐在田埂上,对流民也平等对待。
刘大壮书读的少,却隐隐感到杨爷的做法有大道理,如果说杨家真要重新崛起,也许……
“刘大当家的,我要给你提一个意见!”杨成文将馒头啃完,碗里的菜和汤吃个干净,随意用衣袖擦擦嘴道:“你的职责就是管理和调度,提高工作效率,表面轻松却要异常用心,所以给你的工钱是每天两百文。”
杨成文嘴角微微翘起,“民工才五十文,你可不要舍本逐末!”
坐在一旁的石远青呵呵一笑,赶紧起身离去。
刘大壮张着大嘴……别的东家巴不得所有的人干活才好,落霞坡当家的在杨家庄人眼里也是民工,怎么到了杨爷这里就不同了呢?
无风,今天是个好天气。
一向寂静的高坎地这几天变得热闹无比,五十名青壮劳力拿着铁锹和铁镐将坚硬的黄土地破开,撒上事先准备好的牛屎羊粪,任大雪一点点将松散的泥土润湿。
“地虽廋,精心料理三年,一定会成为中田!”石远青抓了一把黄土,笑着道。
所谓术有专攻,杨成文从小在农村长大,却有自知之明,将指挥大权交给了石元青。
譬如说挖沟。
石远青建议将沟挖出来以后,散土合着糯米浆搅拌均匀,再用大木桩夯实,不但坚固,且水侵不透。然后沿着山坡种上一排排易活的杨树,即便碰上大暴雨,也可无事。
古代人有古代人的智慧,即便没有钢筋水泥,也有别的办法,杨成文只求最好,那怕多耗费一些人力也无所谓。
刘大壮尽心尽力,青壮们没有偷奸耍滑,所以进展很快,只不过过去几天,高坎地便大大不同。
紧邻山坡下盖了几间简单的茅屋,三口大锅一字排开,红红的火光舔食着锅底,木柴不时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第一口大锅上放着一个巨大的木质蒸笼,热气蒸腾,一阵面粉的清香迎面扑来。
第二口大锅冒着泡,四方形的肉块和着翠绿的白菜叶在油汤中翻滚,散发出浓郁的肉香味。
第三口大锅终日不息,滚烫的白开水中不时泛起一抹抹鸡蛋花。
柳秀淑红着脸,汗水布满额头,在三口大锅之间忙碌不停,林氏抱着小不点,忙着添加木柴,不时看一眼杨成文,脸上全是笑容。
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银子虽好却不能吃,有了粮食,心里才踏实。
“大伙加把劲,今天一定要将沟渠联通,不要想着杨爷家的伙食好,净顾着偷懒!”刘大壮瞪着大眼睛吼道。
呵呵……
青壮们响起一阵笑声,眼睛不由自主地看向三口大锅,深吸一口气,香味顿时在胸腹中打转,肚子不受控制地咕噜一声。
太阳照在身上暖烘烘的……应该到了正午吧?
“东家,得赶紧到集市买些糯米回来,趁着天气回暖,大雪融化,泥土湿润,将沟渠成型。错过这几日,如果气温再次下降,只怕白忙活了!”石远青皱了皱眉,看了看明亮的太阳。再晚几天就好了!
杨成文略一思索便明白了石远青的担忧。
松散的泥土在低温下容易冻结,一旦温度回升,泥土吸收了水分便化作一团泥浆流向地处,如此反反复复,很快会将沟渠灌满。
“老石,吃过午饭再去吧,需要的工具也要准备好!”杨成文从口袋中掏出二两碎银,“先弄上一车,看够不够?”
“黄土夯实之后本就坚固,糯米只需加上一成,肯定够了!”石远青接过银两,沉吟半响道:“落霞坡有专用的木桩,是用来夯实地基用的……”
“老刘,老刘!”杨成文立刻大喊道。
“杨爷,来了,来了!”刘大壮从人群里钻出来,挥着手道。
杨成文眼皮抽了抽,刘大壮脸上衣服上到处是泥浆,非常辛苦的样子。然而作为流民的头领,只需在一旁指挥协调即可,哪里需要亲自动手。
“开饭啰!”
柳秀淑将蒸笼的盖子掀开一层,黄色的馒头一排排排列的整整齐齐,散发出阵阵香味。
林氏打上几大桶热水,笑咪咪地道:“大伙赶紧洗净手!”
这个是杨成文定下的规矩,吃饭之前必须洗手,并且有大小便的茅房。
哗啦一声,青壮们将农具顺到一旁,涌了过来,手里的泥浆洗掉,拿着一个碗和筷子,井然有序地排好队,热切地看着翻滚的肉块,喉结上下耸动。
“不急不急,都有的,都有的!”林氏拿着一个马勺,白菜和肉块尽量均匀,将一个个大瓷碗装满。
“谢谢夫人!”民工憨笑着。
“这孩子,都是外乡人,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不要客气,吃饱!”林氏叹了一口气,温声道。
片刻间,田埂上坐满了人,一手拿着馒头,一手端着碗,大口大口吃个不停,鲜美的白菜和油腻腻的肉块在口中咀嚼发酵,黑黝黝的脸庞上全是满足的神情。
杨成文找到一个干净的石头坐下,咬了一口手中的馒头,轻轻皱了皱眉毛。口味并不如看上去那般美好,扎口,难以下咽,没有面食该有的绵软。
小麦先是去皮,然后磨成粉,如今兵荒马乱,粮食紧缺,所以去皮这道便省了,杨成文不得不喝上一口肉汤才能咽下去。
“杨爷,木桩有的,吃完饭我派两个人抬下来!”刘大壮端着碗笑着坐下。
通过几天的相处,了解的越深,刘大壮对杨成文由畏惧转为敬畏。
乱世人命不值钱,流民地位低下,在一般的东家只要能吃饱就谢天谢地,那里敢挑剔,唯有在杨爷家,不但有肉食,还管饱,渴了还有热汤,即便是史家大善人也没有这般大方。
再就是规矩。
由北向南,流民饿怕了,一根新鲜的树根,一只老鼠……都是活下去的救命稻草,与天争,与人争。
以前周大虎当家时,没少出现过为食物亡命相博的,即便以周大虎的残暴也弹压不住,流民憨厚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扭曲的心。
但是在杨爷的这块地里,人人都很规矩,不错,就是规矩。只要你诚诚恳恳出力,饭菜管饱。
“暴发户!”
“年年轻轻,好不容易用命换来的银子白白糟蹋了!”
“成文不懂事,怎么林氏也不知道劝一劝!”
如此大的工程,如此大的动静,自然吸引了杨家庄的人,冬天本就闲,不少杨家人远远地观望着,七嘴八舌议论不休。
特别是那一大锅肉汤,更是是非的焦点。
刘大壮不敢反驳,暗中嗤之以鼻。
夫人杨爷肯定不是暴发户,无论哪家找流民都是两样伙食,主人吃得满嘴流油,流民却喝着稀稀的面糊菜汤,看不到一点油沫星子。
四五天了,夫人和杨爷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坐在田埂上,对流民也平等对待。
刘大壮书读的少,却隐隐感到杨爷的做法有大道理,如果说杨家真要重新崛起,也许……
“刘大当家的,我要给你提一个意见!”杨成文将馒头啃完,碗里的菜和汤吃个干净,随意用衣袖擦擦嘴道:“你的职责就是管理和调度,提高工作效率,表面轻松却要异常用心,所以给你的工钱是每天两百文。”
杨成文嘴角微微翘起,“民工才五十文,你可不要舍本逐末!”
坐在一旁的石远青呵呵一笑,赶紧起身离去。
刘大壮张着大嘴……别的东家巴不得所有的人干活才好,落霞坡当家的在杨家庄人眼里也是民工,怎么到了杨爷这里就不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