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了是镇上老秀才远方亲戚的福,穷到根儿上的那对农家夫妇才没有潦草在姓上加个一二三四五之流的数字了事,加之那“长磐“俩字儿对二人而言唤起来实在是别扭,大多时候都只是叫个小石头的诨名。
磐者,山石也,性坚,魆风骤雨加之,巍然不动,不改其风。
像石头一样长长久久的,大概是对贫家生子最好的期许了罢?
这魏姓少年郎向来对自己的名字很满意。
虽然只读了一年书塾家里就穷得实在维持不下去,还是在老秀才不收束侑还不时管这饥一餐饱一餐少年郎的一顿饱饭的情形下,大半辈子都倾心于书籍墨卷却始终没能功成名就的这位对这远房后辈显然是极其看重的,若不是自家境况也是这般不堪,这镇上最好的读书种子有朝一日未尝不能够与他相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不是那对夫妇不愿,只是少了早慧少年郎每日都去镇外茫茫大山中采撷山中山果药草野蔬到镇上换了铜板来补贴家用,这家日子便每况愈下,譬如晚上那餐日渐清澈的粥水就是明证。
可魏长磐很喜欢这种日子。
他虽只进过一年书塾,却是认得镇上多半太多大人都不识的生僻字句,从倾囊相授的老秀才那里知道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没能在早两年填饱肚子拔高个子,可熟悉了镇外山里头就知道在那随手一摘就是酸甜浆果野薯藤子常拌脚的地方靠山吃山是句大实话。更何况他现在当了小厮,月月有一两银子能拿回家,娘的病能去抓些药来煎熬,爹也不用整天天刚亮便下地,黑到摸不着锄头把了才踩着月色回家。
他向来很惜福,所以一直都很知足。
那天扣响小青楼几乎用上了他在山里第一次遇上吊睛白额大虫时的勇气,拿着火折子用尽浑身力气和柴刀一起疯魔挥舞吓退大虫的经历让他自三岁以来第一次控制不住尿湿了裤子,在家缓了好些时日才壮着胆子继续上山。那大虫似乎对这颇有些胆气的少年郎也有些敬畏,后来几次狭路相逢不等他掏出打那以后常备身边的火折子点上背篓里雷打不动放着的桐油火把就扭头消失在山间郁郁葱葱的低矮灌木中。
那次小青楼的门开得远比在他意料之中的快,没有那些据说经常会在大户人家碰上的刁钻诘难。
“来了,来了”
好听的女孩儿声音几乎和吱呀的开门声同时被他听到,开门穿素白衣裳的女孩儿圆圆的脸儿,长长的睫毛,脸上肌肤晶莹得像是能掐出水来,让他相较之下很是有些自惭形秽,便低了头。
那大概是后头两个车厢押行李侍女的女孩儿,揉着惺忪睡眼刚打完两个哈欠,谁知道本姑娘起了大早贴出去的告示一转头就有人来敲响了门,累得舟车劳顿了那么久刚准备回塌上又得起身来应门。
心里嘟囔个不停,她有些好奇来的是什么人,可别是昨夜在外头巴望了大半宿的那些臭男人,也不知个羞丑。
门外头是个个头比她高不了多少的黑瘦少年郎,见着她的第一眼便是一怔,随后低下了脑袋,黝黑脸上还有些不易察觉的红?
还是个脸皮薄的,女孩儿心里暗笑,这可比镇里镇外那些男人讲礼多了,只是这穿的怎地这般....无以形容。
像是知晓了面前的圆圆脸儿为何难掩诧异,少年郎心中更是忐忑,脸上的黝黑皮肤愈加的黑里透出红来。
倒是那女孩儿先回过神来,好听的糯糯声音里多了些不好意思,领着他进了竹楼正厅里叫他在这里多半要多等上些时候,因为要招小厮的那些个姐姐们这会儿还在楼上梳洗,得等她上去通禀一声。
棒槌似的杵在那儿良久,他随着时间推移越发忐忑,更没脸皮去坐那女孩儿好心拉过来的小竹椅,可经不起她软磨硬泡坐下以后便更是有些如坐针毡的感受。
好在这种感受并没有持续太久。
小青楼主楼梯旁边的壁上开了小窗,一个白裙的人影站在窗外透进来的日光下,照在她脸上教人看不真切,只觉得是真假难辨的光晕。
光晕里的人儿见那少年郎一副目瞪口呆模样像极了笨笨的呆头鹅,不由得掩口轻笑,声音清越,婉转若莺啼。
本来坐得很是不舒服的少年郎忽地见到了那袭白衣胜雪的荣光,便呆住了,才梳洗罢的丽人并未上妆,盈盈浅笑,顾盼神飞,整座竹楼都像是被她那般无两的容光照得亮堂起来,那冬里日光似的浅笑让他整个人都温暖起来。
整座竹楼都安静了下来。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曾有文人以此赋赞她,尚有“言不尽其姿容”评价,也难怪少年郎此刻心神失守。
不过转眼便是发乎情止乎礼。
那么便是他了。
心中这么定下,总还要走个过场,楼上那几位疲懒货色这会儿也该下来了罢?
姓甚名谁,家住镇上何处,几口人,家中几亩地,可识字,喜不喜欢读书,又读过些什么书,平日进山都能有些什么收获。清澈如山泉的声音问询着少年郎,让人如沐春风,原本紧绷的全身肌肉也放松下来,回答着这些琐琐碎碎的问题。
清风儿吹拂小青楼里悬挂的轻薄纱幔,带走了这些家长里短的问答。
不多时又有三位各具风流的丽人儿下了楼,都是不相上下的风流,却各有各的千秋,性子清冷的捧着本不见世面流通的才子诗篇,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人儿眼波流转中带着好奇的探询,更有男装女子坐姿挺拔如山松清面不含杨柳风。
少年郎怎见过这般风流。
瞧出了他的窘迫,白衣姑娘岔开了抱琵琶人儿的问个不休,瞧另外两位眼色也是无异,发觉天色已晚,就告知他今儿个他便算是楼里的小厮了,还让唤作小竹儿的侍女替他裁剪一身青布衣裳,到镇上采买些鞋袜,明日一道换上。
如蒙大赦少年郎起身行礼离去时的惶惶全落在眼里,饶是性子最是清冷的那位眼里都有了笑意。
昔有君子知礼节。
今有少年思无邪。
磐者,山石也,性坚,魆风骤雨加之,巍然不动,不改其风。
像石头一样长长久久的,大概是对贫家生子最好的期许了罢?
这魏姓少年郎向来对自己的名字很满意。
虽然只读了一年书塾家里就穷得实在维持不下去,还是在老秀才不收束侑还不时管这饥一餐饱一餐少年郎的一顿饱饭的情形下,大半辈子都倾心于书籍墨卷却始终没能功成名就的这位对这远房后辈显然是极其看重的,若不是自家境况也是这般不堪,这镇上最好的读书种子有朝一日未尝不能够与他相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不是那对夫妇不愿,只是少了早慧少年郎每日都去镇外茫茫大山中采撷山中山果药草野蔬到镇上换了铜板来补贴家用,这家日子便每况愈下,譬如晚上那餐日渐清澈的粥水就是明证。
可魏长磐很喜欢这种日子。
他虽只进过一年书塾,却是认得镇上多半太多大人都不识的生僻字句,从倾囊相授的老秀才那里知道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没能在早两年填饱肚子拔高个子,可熟悉了镇外山里头就知道在那随手一摘就是酸甜浆果野薯藤子常拌脚的地方靠山吃山是句大实话。更何况他现在当了小厮,月月有一两银子能拿回家,娘的病能去抓些药来煎熬,爹也不用整天天刚亮便下地,黑到摸不着锄头把了才踩着月色回家。
他向来很惜福,所以一直都很知足。
那天扣响小青楼几乎用上了他在山里第一次遇上吊睛白额大虫时的勇气,拿着火折子用尽浑身力气和柴刀一起疯魔挥舞吓退大虫的经历让他自三岁以来第一次控制不住尿湿了裤子,在家缓了好些时日才壮着胆子继续上山。那大虫似乎对这颇有些胆气的少年郎也有些敬畏,后来几次狭路相逢不等他掏出打那以后常备身边的火折子点上背篓里雷打不动放着的桐油火把就扭头消失在山间郁郁葱葱的低矮灌木中。
那次小青楼的门开得远比在他意料之中的快,没有那些据说经常会在大户人家碰上的刁钻诘难。
“来了,来了”
好听的女孩儿声音几乎和吱呀的开门声同时被他听到,开门穿素白衣裳的女孩儿圆圆的脸儿,长长的睫毛,脸上肌肤晶莹得像是能掐出水来,让他相较之下很是有些自惭形秽,便低了头。
那大概是后头两个车厢押行李侍女的女孩儿,揉着惺忪睡眼刚打完两个哈欠,谁知道本姑娘起了大早贴出去的告示一转头就有人来敲响了门,累得舟车劳顿了那么久刚准备回塌上又得起身来应门。
心里嘟囔个不停,她有些好奇来的是什么人,可别是昨夜在外头巴望了大半宿的那些臭男人,也不知个羞丑。
门外头是个个头比她高不了多少的黑瘦少年郎,见着她的第一眼便是一怔,随后低下了脑袋,黝黑脸上还有些不易察觉的红?
还是个脸皮薄的,女孩儿心里暗笑,这可比镇里镇外那些男人讲礼多了,只是这穿的怎地这般....无以形容。
像是知晓了面前的圆圆脸儿为何难掩诧异,少年郎心中更是忐忑,脸上的黝黑皮肤愈加的黑里透出红来。
倒是那女孩儿先回过神来,好听的糯糯声音里多了些不好意思,领着他进了竹楼正厅里叫他在这里多半要多等上些时候,因为要招小厮的那些个姐姐们这会儿还在楼上梳洗,得等她上去通禀一声。
棒槌似的杵在那儿良久,他随着时间推移越发忐忑,更没脸皮去坐那女孩儿好心拉过来的小竹椅,可经不起她软磨硬泡坐下以后便更是有些如坐针毡的感受。
好在这种感受并没有持续太久。
小青楼主楼梯旁边的壁上开了小窗,一个白裙的人影站在窗外透进来的日光下,照在她脸上教人看不真切,只觉得是真假难辨的光晕。
光晕里的人儿见那少年郎一副目瞪口呆模样像极了笨笨的呆头鹅,不由得掩口轻笑,声音清越,婉转若莺啼。
本来坐得很是不舒服的少年郎忽地见到了那袭白衣胜雪的荣光,便呆住了,才梳洗罢的丽人并未上妆,盈盈浅笑,顾盼神飞,整座竹楼都像是被她那般无两的容光照得亮堂起来,那冬里日光似的浅笑让他整个人都温暖起来。
整座竹楼都安静了下来。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曾有文人以此赋赞她,尚有“言不尽其姿容”评价,也难怪少年郎此刻心神失守。
不过转眼便是发乎情止乎礼。
那么便是他了。
心中这么定下,总还要走个过场,楼上那几位疲懒货色这会儿也该下来了罢?
姓甚名谁,家住镇上何处,几口人,家中几亩地,可识字,喜不喜欢读书,又读过些什么书,平日进山都能有些什么收获。清澈如山泉的声音问询着少年郎,让人如沐春风,原本紧绷的全身肌肉也放松下来,回答着这些琐琐碎碎的问题。
清风儿吹拂小青楼里悬挂的轻薄纱幔,带走了这些家长里短的问答。
不多时又有三位各具风流的丽人儿下了楼,都是不相上下的风流,却各有各的千秋,性子清冷的捧着本不见世面流通的才子诗篇,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人儿眼波流转中带着好奇的探询,更有男装女子坐姿挺拔如山松清面不含杨柳风。
少年郎怎见过这般风流。
瞧出了他的窘迫,白衣姑娘岔开了抱琵琶人儿的问个不休,瞧另外两位眼色也是无异,发觉天色已晚,就告知他今儿个他便算是楼里的小厮了,还让唤作小竹儿的侍女替他裁剪一身青布衣裳,到镇上采买些鞋袜,明日一道换上。
如蒙大赦少年郎起身行礼离去时的惶惶全落在眼里,饶是性子最是清冷的那位眼里都有了笑意。
昔有君子知礼节。
今有少年思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