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内家拳桩功·三体式
两手相抱,头往上顶,开步先进左腿。两手徐徐分开,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两手如同撕棉之意】。左手直出,高不过口,伸到极处为度。【大指要与心口平】,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惟手腕至肘,总要四平为度。右手拉到小腹肚脐下,大指根里陷坑,紧靠小腹。左足与左手要齐起齐落,后足仍不动。左、右手五指俱张开,不可并拢,【左手大指要横平】,食指往前伸,左、右手大二指虎口皆半圆形。【两眼看左手食指梢】。两肩根松开均齐抽劲,两胯里根亦均齐抽劲,是肩与胯合也。【两肘往下垂劲,不可显露,后肘里曲,不可有死弯,要圆满如半月形】。【两膝往里扣劲,不可显露,是肘与膝合也】。【两足后跟均向外扭劲,不可显露,并与两手之互拉相应,是手与足合。】此之谓外三合。【肩要摧肘,肘要摧手,腰要摧胯,胯要摧膝,膝要摧足。】身子仍直立,不可左右歪斜。心气稳定,则心与意合。意要专凝,则意与气合。【气要随身体之形式自然流行,不可有心御气】,则气与力合。如此,则阴阳相合,上下相连,内外如一,此谓六合。实则内外相合。亦即阴阳相合,三体之内劲因此而生。
此式之效在于使人内外相合,培育内劲,实为拳术之总机关也。惟需注意的是,【初练时,后腿极为吃力,此时尤需坚持,越感吃力,心气越要平静,身体上下其它各处越要放松,后腿越要蹬住劲,不可将重心前移,使前腿分担。吃力时维持心静、形松、面目安祥,是练通此桩之关键,也是习者最难以做到的。】头,臀,脚跟,为一线;重心放在后脚上。前脚的脚后跟与后脚脚后跟在一条线上,并明白双脚,双腿的撑劲。体会到重心的同时,明白【档圆】。孙氏拳三体式区别于其它形意拳之一式:小手臂保持扭劲,有涨感;两掌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但同为立掌,上掌中指尖于眼同高;【大臂有内扣之意】。体会撑劲。
三体式站好姿势后,【要求不加一丝血气在其中】,即心中平和。站三体式,开始是增加腿部力量,但目的是调息。道家有炼丹最初【还虚筑基】之功,即趺盘坐定之后,静下心来,将心意神气入于丹田之中,万念具泯,一念独存。久之,静极,真阳萌动(即有时真阳勃起)而精生,真气萌发,然后不离不即,绵绵若存,以文火养之,这就是最初还虚筑基之功,然后才能开始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三步工夫。
由无极式(无思无意,无形无象)——虚无含一气(无形之横拳,动之初始之征兆)——太极式(浑圆一气形成)——两仪式(动而分为阴阳)开始,是由静到动,是心中生一气,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三体式姿势站好,将神气注于气海(丹田)之中,其心意如同人平地立竿将要立住之时,心气自然平稳沉静,是心与意合,是由动到静。血气不加于丹田之内,心中静极,真意则萌发,元气萌动,形成形意拳内劲之萌芽,这是由静而后动,是人的先天元气真意萌动,这便是形意拳最初还虚筑基之功,形意拳的基础,五行十二形演练之**,叫做先天之真意;而身体手足动作即有形之物,叫做后天之形。以后天之形按照规矩形容内中先天之意(即外有后天之形内有先天之意),自最初还虚开始,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以至达到神化之功,这便是形意拳练习之道。其拳术最初积蓄之真意和气,以至精气满足中和,【中而不倚,和而不流,无形无相】,这就叫形意拳内劲,内家拳术之名即此理。孙禄堂当年教**时,十分严格要求站好三体式,要求初学者先站一百天三体式,以求最初还虚之功,因拳中之内劲,最初练习者不知其所以然,为使学习者免入歧途,所以三体式是形意拳入门之总机关。【一百天是对初学者的最初要求,即站一百天才可开始练习劈拳,但三体式还要继续站。】
孙先生晚年将三体式曾改为立掌,但非90度,塌腕,虎口要圆,手往前推,后面掌也为立掌;身子向出手侧倒,但外型不要有所表现,此倾倒的目的,可使脚趾自然抓地。其实有些拳家不知脚为何抓地,这只是在实战中出现倾倒显现时一种自然保护,故此式要倾斜(外型不可带出,切切!)练习脚趾之力。关于立掌、塌腕、前推的目的,可使周身成为一体,形成整劲。崩拳孙禄堂晚年练法和书中都不相同。腰中之拳是立拳,而非拳心朝上。此三体式更科学的表现了形意整劲的练习。孙禄堂的三体式寓意明显,如果接触过军队的刺杀训练,就会对这个动作感觉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顺掌三体式与立掌三体式内意有别,【顺掌三体式,其意在顺。立掌三体式,其意在圆。】谓之在圆,因有三窍,可由立掌中体会出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不同的劲意。若为顺掌则难体会此三窍的妙用。立掌要领:虎口撑圆,讲究一个字塌,塌则气沉腹充实,为练功之架。顺掌要领:掌背与臂平顺,讲究一个字顺,气灌四捎,为用之架。内家功成一般内劲直达指端,用指发人,收放容易控制,不易伤人。
手形与劲力,食指与拇指撑开、食指向上挑住劲儿,指尖微扣,拇指与食指虎口撑圆、指尖微微向里扣住劲儿,其它三指均向里扣劲,这里特别应指出的是:大指与小指这时也是向外撑的劲儿,这样,大指、小指与食指、三指之间形成一个很圆的劲儿,然后手腕极力立起(书中手腕是不立的,但晚年改为立掌),塌住劲,也叫塌腕,手的大指一侧向外拧劲,手心向回缩劲,这时,塌、拧、扣、挑、缩、五劲齐全。前脚,脚尖向正前方,如果地上划一条直线,这时,脚的内侧应紧靠线的边缘。后脚脚尖与前脚脚尖呈45度角分开,(步子的大小可以根据人的高矮和式子的高低具体决定)。前脚后跟对着后脚的踝子骨。这时全脚要落实,脚尖抓地,脚后跟往外拧劲,【后脚往前蹬劲,前脚往前搓劲。】重心的分配是:前脚三分,后脚七分。这时脚的力量应该是:【抓,蹬,搓,拧,扎】。(两脚向下扎跟)。【特别注意一是脚尖抓地不能太过,否则站不稳。二是向下扎跟之力来自松腰和松胯。】
站桩重要的是姿势一定要准确,注意腹部的感觉,也就是气沉丹田。注意一定要三尖相照,整个身体要正,不要歪斜,【但要有身体向前冲的意念,但形是向后坐。】【前后手都要有撑劲,不能一味的松,但不是说要用犟劲。】站完桩,可以站浑圆桩放松,然后拍打全身,练练惊抖劲。
两手相抱,头往上顶,开步先进左腿。两手徐徐分开,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两手如同撕棉之意】。左手直出,高不过口,伸到极处为度。【大指要与心口平】,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惟手腕至肘,总要四平为度。右手拉到小腹肚脐下,大指根里陷坑,紧靠小腹。左足与左手要齐起齐落,后足仍不动。左、右手五指俱张开,不可并拢,【左手大指要横平】,食指往前伸,左、右手大二指虎口皆半圆形。【两眼看左手食指梢】。两肩根松开均齐抽劲,两胯里根亦均齐抽劲,是肩与胯合也。【两肘往下垂劲,不可显露,后肘里曲,不可有死弯,要圆满如半月形】。【两膝往里扣劲,不可显露,是肘与膝合也】。【两足后跟均向外扭劲,不可显露,并与两手之互拉相应,是手与足合。】此之谓外三合。【肩要摧肘,肘要摧手,腰要摧胯,胯要摧膝,膝要摧足。】身子仍直立,不可左右歪斜。心气稳定,则心与意合。意要专凝,则意与气合。【气要随身体之形式自然流行,不可有心御气】,则气与力合。如此,则阴阳相合,上下相连,内外如一,此谓六合。实则内外相合。亦即阴阳相合,三体之内劲因此而生。
此式之效在于使人内外相合,培育内劲,实为拳术之总机关也。惟需注意的是,【初练时,后腿极为吃力,此时尤需坚持,越感吃力,心气越要平静,身体上下其它各处越要放松,后腿越要蹬住劲,不可将重心前移,使前腿分担。吃力时维持心静、形松、面目安祥,是练通此桩之关键,也是习者最难以做到的。】头,臀,脚跟,为一线;重心放在后脚上。前脚的脚后跟与后脚脚后跟在一条线上,并明白双脚,双腿的撑劲。体会到重心的同时,明白【档圆】。孙氏拳三体式区别于其它形意拳之一式:小手臂保持扭劲,有涨感;两掌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但同为立掌,上掌中指尖于眼同高;【大臂有内扣之意】。体会撑劲。
三体式站好姿势后,【要求不加一丝血气在其中】,即心中平和。站三体式,开始是增加腿部力量,但目的是调息。道家有炼丹最初【还虚筑基】之功,即趺盘坐定之后,静下心来,将心意神气入于丹田之中,万念具泯,一念独存。久之,静极,真阳萌动(即有时真阳勃起)而精生,真气萌发,然后不离不即,绵绵若存,以文火养之,这就是最初还虚筑基之功,然后才能开始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三步工夫。
由无极式(无思无意,无形无象)——虚无含一气(无形之横拳,动之初始之征兆)——太极式(浑圆一气形成)——两仪式(动而分为阴阳)开始,是由静到动,是心中生一气,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三体式姿势站好,将神气注于气海(丹田)之中,其心意如同人平地立竿将要立住之时,心气自然平稳沉静,是心与意合,是由动到静。血气不加于丹田之内,心中静极,真意则萌发,元气萌动,形成形意拳内劲之萌芽,这是由静而后动,是人的先天元气真意萌动,这便是形意拳最初还虚筑基之功,形意拳的基础,五行十二形演练之**,叫做先天之真意;而身体手足动作即有形之物,叫做后天之形。以后天之形按照规矩形容内中先天之意(即外有后天之形内有先天之意),自最初还虚开始,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以至达到神化之功,这便是形意拳练习之道。其拳术最初积蓄之真意和气,以至精气满足中和,【中而不倚,和而不流,无形无相】,这就叫形意拳内劲,内家拳术之名即此理。孙禄堂当年教**时,十分严格要求站好三体式,要求初学者先站一百天三体式,以求最初还虚之功,因拳中之内劲,最初练习者不知其所以然,为使学习者免入歧途,所以三体式是形意拳入门之总机关。【一百天是对初学者的最初要求,即站一百天才可开始练习劈拳,但三体式还要继续站。】
孙先生晚年将三体式曾改为立掌,但非90度,塌腕,虎口要圆,手往前推,后面掌也为立掌;身子向出手侧倒,但外型不要有所表现,此倾倒的目的,可使脚趾自然抓地。其实有些拳家不知脚为何抓地,这只是在实战中出现倾倒显现时一种自然保护,故此式要倾斜(外型不可带出,切切!)练习脚趾之力。关于立掌、塌腕、前推的目的,可使周身成为一体,形成整劲。崩拳孙禄堂晚年练法和书中都不相同。腰中之拳是立拳,而非拳心朝上。此三体式更科学的表现了形意整劲的练习。孙禄堂的三体式寓意明显,如果接触过军队的刺杀训练,就会对这个动作感觉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顺掌三体式与立掌三体式内意有别,【顺掌三体式,其意在顺。立掌三体式,其意在圆。】谓之在圆,因有三窍,可由立掌中体会出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不同的劲意。若为顺掌则难体会此三窍的妙用。立掌要领:虎口撑圆,讲究一个字塌,塌则气沉腹充实,为练功之架。顺掌要领:掌背与臂平顺,讲究一个字顺,气灌四捎,为用之架。内家功成一般内劲直达指端,用指发人,收放容易控制,不易伤人。
手形与劲力,食指与拇指撑开、食指向上挑住劲儿,指尖微扣,拇指与食指虎口撑圆、指尖微微向里扣住劲儿,其它三指均向里扣劲,这里特别应指出的是:大指与小指这时也是向外撑的劲儿,这样,大指、小指与食指、三指之间形成一个很圆的劲儿,然后手腕极力立起(书中手腕是不立的,但晚年改为立掌),塌住劲,也叫塌腕,手的大指一侧向外拧劲,手心向回缩劲,这时,塌、拧、扣、挑、缩、五劲齐全。前脚,脚尖向正前方,如果地上划一条直线,这时,脚的内侧应紧靠线的边缘。后脚脚尖与前脚脚尖呈45度角分开,(步子的大小可以根据人的高矮和式子的高低具体决定)。前脚后跟对着后脚的踝子骨。这时全脚要落实,脚尖抓地,脚后跟往外拧劲,【后脚往前蹬劲,前脚往前搓劲。】重心的分配是:前脚三分,后脚七分。这时脚的力量应该是:【抓,蹬,搓,拧,扎】。(两脚向下扎跟)。【特别注意一是脚尖抓地不能太过,否则站不稳。二是向下扎跟之力来自松腰和松胯。】
站桩重要的是姿势一定要准确,注意腹部的感觉,也就是气沉丹田。注意一定要三尖相照,整个身体要正,不要歪斜,【但要有身体向前冲的意念,但形是向后坐。】【前后手都要有撑劲,不能一味的松,但不是说要用犟劲。】站完桩,可以站浑圆桩放松,然后拍打全身,练练惊抖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