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故事得从公元前496年说起。

  这一年,越国老王允常去世,嗣子勾践继位。这一段历史,谁会不知道呢,但凡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帝王交相都是一样的,他要显得他有作为,所以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他听从了范蠡的建议,把京城由会稽山南丘陵地带,迁移到了山北的平原,以期有更大更广阔的天地。

  有时候,我们对对手比对朋友更关注。因此这引起了吴王阖闾的密切注意,他意识到这位年青的刚二十出头的君王对吴国的政策已由守转攻,野心勃勃地想领导越国登上国际舞台。一个毛头小子,真是初生牛犊,不知天高地厚呢,阖闾对他的臣子们不无讥讽的说。阖闾的臣子们看到国王年老体衰,心里想着你还不一定能够斗得赢这初生牛犊。他们的焦虑和阖闾的焦虑是一样的,这是权势急剧下降的焦虑,在这一点上,却是君臣一体。阖闾因此执意想在他的有生之年彻底解决吴越两国存在的问题,当他听说越国允常去世,认为伐越的最佳时机到了,当时他也为了证实自己还身强力壮,挽回大臣们对他的信心,他决定御驾亲征。为了给越国致命一击,他详细地计划着,最后打算从陆路直接进攻,从南向北地攻打越国。

  勾践很清楚,越国由于迁都,已失去了会稽山天险的屏障,这是他当初迁都时没有想到的。在这样的紧急关头,他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其实能有什么对策呢,敌人正大部队前进,正朝自己的家门口奔来了,当然只能硬碰硬了。最后,勾践再一次听从范蠡的建议,亲自率领大军至槜李,摆好阵势以逸待劳,挡住了南侵的吴国大军。结局我们也都知道,最后,吴军大败,死伤不计其数。而吴王阖闾也被越国大将灵姑浮用短戈击中,伤其脚趾,阖闾仅穿着一只鞋子,在禁卫军的保护下狼狈逃离战场。

  阖闾回国后,虽然多方调治,但是因为他内心气闷,天天咬牙切齿地恨勾践,只想等伤好了去报仇,可是最后伤势却越来越重,他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弥留之际,把吴国储君夫差喊到身边,吩咐夫差一定要为他报仇。夫差立誓一定为他报仇,阖闾这才放下心来,他看着夫差,想用手摸他的头,可是他却举不起他的手了。夫差看到他微微动了几下的手指头,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他把头埋进阖闾的手掌,阖闾动了动手指,摸了一下夫差的头,最后,他的手垂了下去,最后他努力微微地笑了笑,头一偏,去世了。

  故事到这里,我们明白了,这以后,就是两个年青君王的争斗。他们都刚刚继承王位,他们都血气方刚,他们都想有一番作为,他们都想子承父业。于是,我们不得不这样认为,为什么吴越之争会越来越激烈,也许跟两个年青的君主有关。年青,有太多一往无前的勇气,从来不会考虑后果。

  夫差在经历了丧父之痛后,没有哪一天不想着为父亲报仇。他继承大位后,“日夜勤兵,练习战射”,并任命伍子胥为宰相,君臣两人同心协力积蓄钱粮,制造武器,组编军队,为征讨越国做准备。

  而勾践呢,不可避免地沉浸在槜李之战的胜利之中,还在为这一难得的胜利欢呼雀跃不已,甚至麻痹大意地认为吴国因为这一战吓破了胆,在短时间内应该没有来侵犯越国的胆量。当他听到探子密报,说伍子胥在太湖一带操练水陆两军时,勾践也全然不放在心上,他轻蔑地笑了笑,对身边的大臣说,伍子胥操纵的水陆两军,在家里耀武扬威还是没问题,也是,治安嘛,也要搞好。大臣们有的和他一样骄纵,剩下的也不敢说真话,于是附和声一片,都拱手作揖说大王英明。

  臣子们谁不想消停呢,他们对争斗不感兴趣,太平日子总归是好的,他们可以吃喝不愁,至少没有性命之忧,大部分臣子还是渴望和平的,这是人类的共性。除了少数有能耐的武将,想通过战争升官发财,还有的人君臣一心,把君主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积极备战。就像伍子胥。

  公元前494年,伍子胥认为水陆两军已操练成熟,便向夫差建议攻打越国,夫差大喜。因为他知道,伍子胥能够建议攻打越国,那么他们的胜算之大,夫差是很有信心的。于是他下令择日发兵越国为父王报仇。勾践自然不甘示弱,夫差还未起兵,他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顾范蠡和文种的反对,立刻派出3万精兵攻条吴国。年青的君王,也想通过战争来赢得自己的声望,臣子们越是反对,他越是执念,想以此证明,君王比大臣有能为,于是他命令范蠡和文种留下,把一干反对他出兵的臣子都留下。他洋洋得意地想,你们就在家里准备迎接我得胜归来吧。

  勾践等不及以逸待劳,他下令越军战鼓大作,雄纠纠气昂昂地开赴吴国。勾践洋洋得意地想,吴军现在应该被他们的战鼓从梦中惊醒了,这个时候应该也是越军抢滩登陆的最佳时期。勾践命令越军战船随着战鼓的指挥分为两列,同时开始按照岸上的火光信号分头抢滩。勾践让他的指挥船位于水道正中,他站在船头,意气风发地根据火光判断战势,用战鼓给予全面指挥。

  他看到两面的陆地都出现了不等的零星光点,他骄矜地笑了,无疑,那是惊慌失措的吴军在举起火把四处乱窜逃命。时间一点点地过去,船只在一点点地靠近对岸,勾践突然不安起来,吴军怎么还不擂响战鼓?而更让他不安的是:越军总指挥石买跑步到他跟前,“越王,抢滩登陆的船只大量搁浅了,怎么办?”

  “怎么办?”他顿时火冒三丈,知道这是侦查水道的走舸工作不细所致,“命令士兵涉水泅渡登陆。”

  随着指挥船的鼓点一变,军纪严明的越军开始了有秩序的跳水运动,一个个越军从船上争相跳进水中,溅起无数水花。所幸越国士兵自幼摸爬滚打于水中,虽然着甲持械,却无性命无忧,一霎时水中尽是沉浮涌动的越军头盔,象是一大锅沸腾的水饺。

  好不容易越军上了岸,还未来得及整理衣冠,站好队形,站在指挥船上的勾践就惊骇地看到,极远处突然出现大量火光,势若长龙。他还没有看清楚,那火点就迅速移动,瞬间化为流行般的火线,勾践知道,那是吴军射出的点火箭簇。刹时越军乱成一片,鬼哭狼嚎,勾践指挥的战鼓对他们已失去了指挥作用。中箭的越兵为了熄灭身上的火光,有的反身重新跳入河中,有的就地打滚,有的大喊大叫不知道怎么办,最后好象是在坐等第二支箭那样一动不动……没有上岸的士兵回身想上船避箭,可是将军却立在船头,用长枪刺杀上船的士兵……

  在火箭的亮光中,勾践看到大片的越军惊惶失措的四处乱窜,任何威慑和镇压都无济于事,且因为亮光的照射,让越军的一切暴露无遗,可是敌人在哪里。就是士兵也明白:吴军有备,夫椒即是陷阱,也是为他们挖掘的坟墓!

  再勇猛的将士也怕遇到这种情景,面对劈头盖脸数不胜数的箭矢,他们也不能施展自己的任何武艺,而身边的战友接二连三地栽倒,让侥幸的士兵无不恐惧万分。

  可是如何改变这种态势,勾践突然想起了范蠡和文种,可是因为他们反对他的作战方案,被他留在了都城会稽。那一时刻,他想,如果他们在,也许越军不至于这样惨不忍睹了。

  唯今之计,只能尽量减少士兵的牺牲,那就是壮士断腕。夫差早为他们布置了一个大大的陷阱,而夫椒只是陷阱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勾践早已看到,在越军的身后,十多里宽的太湖水道,前后火光陡起,无数吴军用战船封锁住了越军的去路,切断了归途,他和他的越军,已成瓮中之鳖。

  勾践紧急传令鸣金收兵,集结了一部分尚未受伤的士兵上船后夺路而逃,向着火光较为稀疏的地方突围,在船板漂浮的水中,借着风力飞速前行。待还未上船的士兵明白了怎么回事,更是惊骇不已地破口大骂,最后,他们绝望地站在原地,看着船快速远去,而他们,只能听天由命了。为求活命,他们纷纷缴械投降。

  可是勾践又一次错了,等到他明白他选择错了方向,已是为时已晚,他急得跺脚骂娘。前面,火光逐渐逼近,震天喊杀声,如蝗的火箭,让越军战船不断火起,刹时火光冲天。勾践咬紧牙关,情急之中他唤过身边的勇将灵姑浮,临危受命般委以指挥突围重任,命令他带领所剩士兵向回越国的水域组织新一轮冲锋,勾践很清楚,越军这时候是非常英勇的,而这英勇,只能在短时间里有作用,一旦失去这短时间的英勇,他们将成一滩泥浆。

  越船于是掉头成一条直线,在越王拼命击打的战鼓声中,带着燃烧的火光,直冲吴军的阻击船队,吴军纷纷避让。越军冲出吴军的包围圈,在越王的指挥下,所有船只渐渐逼近湖岸。越王想,这毕竟是越国,尽管兵士已所剩无几,吴军未必敢登岸。这时东方已露出鱼肚白,勾践看到江边有一队人马,整整齐齐地立在江岸边,两匹高头大马上端坐着范蠡和文种。越王嘴角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一下,他命令船只拼尽全力靠拢湖堤,火速登岸。

  夫差正处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一心一意只想着为父报仇,不顾一切地靠近堤岸。这时伍子胥提醒他,“大王,俗话说穷寇勿追,何况还是在越国的国土上。你看,堤岸上的越军军容齐整,一看就是精兵良将,万一我们也和勾践一样中了埋伏呢。再说,现在越国大半国土已沦陷,我们也已逼近越国的京都会稽,就对它围而不攻,越军定会大乱,我们也省了许多力气。”

  夫差一惊,醍醐灌顶般清醒过来,立刻命令鸣金收兵。

  果不其然,越王勾践深知越军已无力防守都城会稽,于是直登会稽山,准备恃险据守,想最后拼死一搏。

  夫差派兵把会稽山团团围住,切断了越军的粮食和水的供应,准备彻底歼灭勾践的残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你用热血写春秋,你用热血写春秋最新章节,你用热血写春秋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