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谓的依仗,应该就是指朝中的那位大皇子和接下来的雪灾了。
萧知府说完,就看向了顾知寒,意思很明显就是希望顾知寒说两句。
顾知寒知道,萧知府是想要从他的口中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但......
这种预测之事本就玄而又玄,又不能暴露苏九身怀空间的事,话自然不可能说得太过于绝对。
想了想顾知寒说了句模棱两可的话,“事情是真是假,胡家那边的动作不就是最好的证明?”
萧知府和王老爷对视了一眼。
王老爷的面上露出了愁苦之色来。
这事若是真,他王家今后在百姓的心中的形象会提升一大截。
若是假......上百年的基业都要毁在他的手中。
这样的事,即便是上报朝廷,朝廷中怕也没人会相信,即便相信也派发不出多少的救济的,一切还都得靠他们自己想办法。
可他们又能够有什么办法啊?
“王世伯,你看看这个。”
这时,顾知寒将装订成册的玻璃制造方法和应用拿了出来。
王老爷伸手接了过去,王临之也迫不及待地凑上了前。
王老爷子一开始愁眉不展的面容,在翻看完这本册子的时候,脸上露出了震惊的神色来。
“这......这......”
苏九云淡风轻的开口,“这是玻璃,制作的话需要用到王家制作青砖的窑炉进行高温煅烧。”
“夫君说,这册子上提到的玻璃主要成分石英砂恰好王家也有?”
“所以,我们想和王家合作来做这笔生意。”
“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灾情的事情我们还忙不过来了,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玻璃啊?”王老爷道。
苏九淡笑了一声,“王世伯应当清楚,我开了一个作坊生产红薯粉吧?”
“这跟红薯粉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苏九道:“我们一共有三个作坊,工人达到了将近六百人。”
“除了我大山村内的作坊仅有一百来号人之外,其他两个作坊都有两百多号人。”
“而将近有五百人,都出自那些逃荒过来的灾民。”
“桃花镇的县令,也跟萧知府一样,用衙门今年收上来的赋税购买了不少的粮食救济百姓,但几位应该清楚这远远是不够的。”
“与其完全依靠衙门的救助,不如将那些有劳动力的人全都召集起来,给他们一口饭吃,让他们靠着自己的劳动力生产出一些东西来,有消耗有产出,萧知府这边也轻松许多,而那些灾民们自也会有生的希望。”
苏九说完,又笑了笑道:“那接下来,我们又说回雪灾的事。”
“无论下不下雪,这些灾民们都要安置的不是?”
“因为上次粮价无上限的事,引来了不少的粮商,如今永临是有粮食的,加上边疆那边战事吃紧,九成的百姓都不会轻易的离开永临。”
“那么接下来,大人准备怎么安置这些灾民呢?”
萧知府:“......”
这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这边有粮食,几乎所有的灾民都聚集在永临。
无端端的多了近两万的灾民,他怎么安置?
以往安置灾民都是将这些灾民重新落户在大大小小的村子里。
可永临一时间又哪里找得出那么多空余的地方来安置?
他之前觉得这是个暖冬,便是这些灾民们不走,也不至于饿死人,边关那边见着旱灾解决应该也会很快的停息了战事,到时候这些百姓们一回去,皆大欢喜了。
谁知道......竟还有后续啊?
收到顾知寒那信的时候,他都没差点将自己的头发给薅没了。
本来心里还存在着一点侥幸吧!
收到胡家那边的消息的时候,那点侥幸心里全没了。
前面他擅自更改律令,好歹救了灾民,算是功过相抵了。
这次若是因为灾民们的安置不当,导致出现大问题,那......他一家老小的人头怕都不保了。
萧知府没回答这问题,倒是萧博文看着苏九问道:“所以,顾三娘子的意思是,跟王家合作生产玻璃,将他们都安置在作坊做工?”
“可顾三娘子可知道这些灾民有多少人?”
“而且,让工人们做工,这些费用花费可不小,咱们既要购买粮食,又要生产玻璃,这......”
苏九倒还真不知道永临的灾民具体有多少人,但从街上那些灾民来看,定是不会少的。
因此,苏九问了一句,“人数可有超过五万?”
众人:“......”
这云淡风轻,轻飘飘的说出一个五万的数字,真是......
“初步统计,约莫有两万五千来人。”萧博文道。
“那幼童,儿童,青年,壮年,女子,老人......按照这样来划分呢?具体的人数你们有统计过吗?”
萧知府和萧博文对视了一眼,均摇头。
他们知道这个数,还是因为每日给这些灾民们派发粮食,才粗略的估算出来的。
那会划分得这么清楚!
“萧大人,王伯伯,可否听听我的意见?”苏九淡然的开口。
“顾三娘子请说。”不能两位长辈开口,萧博文便率先开口。
苏九朝众人微点了下头,然后道:
“第一,我们需要做的是先将所有的灾民数量按照男女,幼童,青年,壮年,老人划分清楚。”
“第二,我们应该清楚,一旦发生雪灾,我们需要准备的东西,比如说:粮食,棉衣,棉被,住房,炭火。”
“第三,手中可动用的银钱有多少。”
“第四,我们能够利用哪些东西进行赚钱。”
“第五......”
苏九一口气,说了将近二十条,逐字逐句的,条理十分的清晰。
说完之后,苏九便道:“将我说的这些全都弄清楚了之后,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将这些灾民们进行分工。”
“玻璃的应用方才几位都见过了,可以作为窗户抵挡风雪。”
“划分一部分劳动力,制作出玻璃。”
“划分一批人砍伐一些树木开始建造屋子。”
“年纪大的和幼童我们暂时没法办分配。”
“但这年轻的妇女,可以帮忙烧水做饭,帮忙清理卫生,帮忙浆洗衣裳,冬天来了也需要缝制大量的衣裳,棉被等。”
“灾民中也会有那些个手无寸铁的书生,那么这种统计,记账,需要动笔的工作,就交给他们来做。”
“都是有手有脚的人,一个个坐吃等死等着救济,那怎么可能?”
“而且,将这些人疏散之后,也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至于银钱的话,一方面我们可以和那些粮商们谈一谈合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和永临的商人们一起来合作生产这个玻璃。”
“他们只要投钱,我们到时候给他们一定的分成就行,玻璃的主导权在我们的手中,他们不管事,只管赚钱。”
“有钱分,还能够赚取一定的名望,我相信只要有眼光的,都会乐意出钱。”
“另外,官府也可以帮他们在整个永临宣传一波,百姓们都是心地善良懂得感恩的人,在这样为难的时刻,哪家商户出钱出力,事后百姓们若需要够买东西的话,定会事先考虑这些的。”
苏九洋洋洒洒的说了近半个时辰,说得口干舌燥的。
萧知府和王老爷听得是一愣一愣的。
这一个小小的女子,不仅对治民,政策分析得头头是道,就是经商方面的天赋和格局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
特别是王老爷,他经商多年,手中若有什么赚钱的东西,那都恨不得藏着捂着,哪会拿去跟别人分享啊?
这玻璃,以他的眼光来看,那就是个会下蛋的金饽饽,他们竟就这么轻易的拿了出来,还说要找人合作!?
萧博文和王临之是早先就见识过苏九的能耐的,但此时听她说完这些,心里也不由得钦佩不已。
好像这些天他们心中的这些愁云忽的就被拨开见月明了一般。
在场的唯有顾知寒,在苏九说完话之后,将茶水亲自端到了她的嘴边。
苏九朝他淡然一笑,接过茶水就咕噜噜的喝了起来。
萧知府他们那边沉默了一会儿,道:“衙门那边统计的今年的赋税账册刚送上来不久,我还未让人清查,待清查清楚的话怕得十几日,恐怕来不及。”
苏九:“......”
“萧世伯,若你不介意的话,可否将账册交给我跟我娘子?一天之内帮你清算清楚。”顾知寒道。
“一天?你们两个?”
萧知府瞪圆了眼睛,“你以为这是过家家呢,每年我们清理这些账册的都得十余人,耗费大半个月的时间,你们两个人,一天?”
“知寒,我们都知道你聪慧,但这大话可不能随便说!”
“你知道各地送来的账本有多少吗?光是你们桃花镇就有二十多本。”
王临之是了解顾知寒的,知道他不会轻易的说大话。
这会儿见他这么说,脑海中突然想起上次他去大山村时,顾小四一直嚷嚷着的算术,莫不是......
这么想着,王临之也不知道从哪里摸出来了一本账册,直接就递给了苏九,“嫂子,你算给他们看看。”
“这本我今日可是耗了两个时辰才算清楚的。”
苏九:“......”
这本账册还挺厚的,得有五六十页吧。
苏九伸手接过,一目十行的扫视了起来,不过小一炷香的时间,就将这本账册看完了。
合上之后,苏九便道:“总收银五万三千七百三十二两,成本四万五千六百二十五两,人工费用一百三十八两,损耗五百三十八两,所以整个算下来盈利应该是七千四百三十一两。”
“这是一本总账,所以在记录方面不是特别的详细,都是各方面的总合,但我觉得你们这成本和人工费用这块最好去查一番。”
“王家做的是青砖的生意,成本消耗是挺大的,但这数据似乎有些不合常规了些。”
王老爷:“......”
王临之:“......”
萧知府和萧大人面面相觑,瞠目结舌的看着王临之,“临之,她这数算得可对?”
王临之愣愣的点头。
“不仅对,而且算得比我还仔细多了!”王临之道。
萧知府:“......”
萧博文:“......”
“那知寒,世侄女,这衙门账册的事就交给你们来清算了啊!”
萧知府喃喃的开口。
别说王临之算这么一本账需要两个时辰了,他来算的话起码得算三个时辰。
可偏人家一炷香的时间就算出来了,而且还十分的准确和仔细。
若不是他们亲眼所见,打死他们都不会相信。
顾知寒朝萧知府拱了拱手,算是应下了。
王老爷抿唇看了看苏九,“不若我将我王家的账册也都拿来,两位也帮我们算算?”
苏九:“......”
顾知寒:“......”
夫妻两对视了一眼,嘴角抽了又抽。
王临之也是一脸无语的看着自家老爹,平时跟守财奴似的,看着他那些账本,今日算是被苏九给震住了,这会儿脑子都没那么清楚了。
“爹,人家小夫妻两帮衙门算账那是为了帮着衙门安置灾民,谁有时间帮你算账啊。”王临之道。
王老爷:“.....”
“那个,我这不是想理一理咱们王家的账嘛。”王老爷底气有些不足的开口。
顾知寒道:“王家账册清算的事可暂时放到一边,如今安置灾民最为重要。”
“临之你负责将玻璃的原材料先找一部分回来,尽快的将玻璃的成品做几样出来,王世伯在永临的地位不低,由你出面去联系各家商户的当家人最为妥当。”
“萧世伯和萧兄就负责安排人清点灾民们的人数,然后找几处宽敞一些的空地,用来建造灾民村。”
“我和娘子明日去衙门帮忙清理衙门的账本。”
“今晚,我们会将制作玻璃的各项合作协议,分红的细则都写出来,明日王世伯也好跟人说项。”
“另外,徐三公子在永临,临之你明晚邀请他过来一趟,我们在谈一谈。”
几人见顾知寒夫妻两将事情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了,均是点了头。
萧知府和萧博文离开时,已经很晚了。
王临之将顾知寒和苏九送回的客院。
便走王临之就一边好奇的问顾知寒,“知寒,你算账也跟嫂子一样快?”
萧知府说完,就看向了顾知寒,意思很明显就是希望顾知寒说两句。
顾知寒知道,萧知府是想要从他的口中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但......
这种预测之事本就玄而又玄,又不能暴露苏九身怀空间的事,话自然不可能说得太过于绝对。
想了想顾知寒说了句模棱两可的话,“事情是真是假,胡家那边的动作不就是最好的证明?”
萧知府和王老爷对视了一眼。
王老爷的面上露出了愁苦之色来。
这事若是真,他王家今后在百姓的心中的形象会提升一大截。
若是假......上百年的基业都要毁在他的手中。
这样的事,即便是上报朝廷,朝廷中怕也没人会相信,即便相信也派发不出多少的救济的,一切还都得靠他们自己想办法。
可他们又能够有什么办法啊?
“王世伯,你看看这个。”
这时,顾知寒将装订成册的玻璃制造方法和应用拿了出来。
王老爷伸手接了过去,王临之也迫不及待地凑上了前。
王老爷子一开始愁眉不展的面容,在翻看完这本册子的时候,脸上露出了震惊的神色来。
“这......这......”
苏九云淡风轻的开口,“这是玻璃,制作的话需要用到王家制作青砖的窑炉进行高温煅烧。”
“夫君说,这册子上提到的玻璃主要成分石英砂恰好王家也有?”
“所以,我们想和王家合作来做这笔生意。”
“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灾情的事情我们还忙不过来了,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玻璃啊?”王老爷道。
苏九淡笑了一声,“王世伯应当清楚,我开了一个作坊生产红薯粉吧?”
“这跟红薯粉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苏九道:“我们一共有三个作坊,工人达到了将近六百人。”
“除了我大山村内的作坊仅有一百来号人之外,其他两个作坊都有两百多号人。”
“而将近有五百人,都出自那些逃荒过来的灾民。”
“桃花镇的县令,也跟萧知府一样,用衙门今年收上来的赋税购买了不少的粮食救济百姓,但几位应该清楚这远远是不够的。”
“与其完全依靠衙门的救助,不如将那些有劳动力的人全都召集起来,给他们一口饭吃,让他们靠着自己的劳动力生产出一些东西来,有消耗有产出,萧知府这边也轻松许多,而那些灾民们自也会有生的希望。”
苏九说完,又笑了笑道:“那接下来,我们又说回雪灾的事。”
“无论下不下雪,这些灾民们都要安置的不是?”
“因为上次粮价无上限的事,引来了不少的粮商,如今永临是有粮食的,加上边疆那边战事吃紧,九成的百姓都不会轻易的离开永临。”
“那么接下来,大人准备怎么安置这些灾民呢?”
萧知府:“......”
这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这边有粮食,几乎所有的灾民都聚集在永临。
无端端的多了近两万的灾民,他怎么安置?
以往安置灾民都是将这些灾民重新落户在大大小小的村子里。
可永临一时间又哪里找得出那么多空余的地方来安置?
他之前觉得这是个暖冬,便是这些灾民们不走,也不至于饿死人,边关那边见着旱灾解决应该也会很快的停息了战事,到时候这些百姓们一回去,皆大欢喜了。
谁知道......竟还有后续啊?
收到顾知寒那信的时候,他都没差点将自己的头发给薅没了。
本来心里还存在着一点侥幸吧!
收到胡家那边的消息的时候,那点侥幸心里全没了。
前面他擅自更改律令,好歹救了灾民,算是功过相抵了。
这次若是因为灾民们的安置不当,导致出现大问题,那......他一家老小的人头怕都不保了。
萧知府没回答这问题,倒是萧博文看着苏九问道:“所以,顾三娘子的意思是,跟王家合作生产玻璃,将他们都安置在作坊做工?”
“可顾三娘子可知道这些灾民有多少人?”
“而且,让工人们做工,这些费用花费可不小,咱们既要购买粮食,又要生产玻璃,这......”
苏九倒还真不知道永临的灾民具体有多少人,但从街上那些灾民来看,定是不会少的。
因此,苏九问了一句,“人数可有超过五万?”
众人:“......”
这云淡风轻,轻飘飘的说出一个五万的数字,真是......
“初步统计,约莫有两万五千来人。”萧博文道。
“那幼童,儿童,青年,壮年,女子,老人......按照这样来划分呢?具体的人数你们有统计过吗?”
萧知府和萧博文对视了一眼,均摇头。
他们知道这个数,还是因为每日给这些灾民们派发粮食,才粗略的估算出来的。
那会划分得这么清楚!
“萧大人,王伯伯,可否听听我的意见?”苏九淡然的开口。
“顾三娘子请说。”不能两位长辈开口,萧博文便率先开口。
苏九朝众人微点了下头,然后道:
“第一,我们需要做的是先将所有的灾民数量按照男女,幼童,青年,壮年,老人划分清楚。”
“第二,我们应该清楚,一旦发生雪灾,我们需要准备的东西,比如说:粮食,棉衣,棉被,住房,炭火。”
“第三,手中可动用的银钱有多少。”
“第四,我们能够利用哪些东西进行赚钱。”
“第五......”
苏九一口气,说了将近二十条,逐字逐句的,条理十分的清晰。
说完之后,苏九便道:“将我说的这些全都弄清楚了之后,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将这些灾民们进行分工。”
“玻璃的应用方才几位都见过了,可以作为窗户抵挡风雪。”
“划分一部分劳动力,制作出玻璃。”
“划分一批人砍伐一些树木开始建造屋子。”
“年纪大的和幼童我们暂时没法办分配。”
“但这年轻的妇女,可以帮忙烧水做饭,帮忙清理卫生,帮忙浆洗衣裳,冬天来了也需要缝制大量的衣裳,棉被等。”
“灾民中也会有那些个手无寸铁的书生,那么这种统计,记账,需要动笔的工作,就交给他们来做。”
“都是有手有脚的人,一个个坐吃等死等着救济,那怎么可能?”
“而且,将这些人疏散之后,也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至于银钱的话,一方面我们可以和那些粮商们谈一谈合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和永临的商人们一起来合作生产这个玻璃。”
“他们只要投钱,我们到时候给他们一定的分成就行,玻璃的主导权在我们的手中,他们不管事,只管赚钱。”
“有钱分,还能够赚取一定的名望,我相信只要有眼光的,都会乐意出钱。”
“另外,官府也可以帮他们在整个永临宣传一波,百姓们都是心地善良懂得感恩的人,在这样为难的时刻,哪家商户出钱出力,事后百姓们若需要够买东西的话,定会事先考虑这些的。”
苏九洋洋洒洒的说了近半个时辰,说得口干舌燥的。
萧知府和王老爷听得是一愣一愣的。
这一个小小的女子,不仅对治民,政策分析得头头是道,就是经商方面的天赋和格局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
特别是王老爷,他经商多年,手中若有什么赚钱的东西,那都恨不得藏着捂着,哪会拿去跟别人分享啊?
这玻璃,以他的眼光来看,那就是个会下蛋的金饽饽,他们竟就这么轻易的拿了出来,还说要找人合作!?
萧博文和王临之是早先就见识过苏九的能耐的,但此时听她说完这些,心里也不由得钦佩不已。
好像这些天他们心中的这些愁云忽的就被拨开见月明了一般。
在场的唯有顾知寒,在苏九说完话之后,将茶水亲自端到了她的嘴边。
苏九朝他淡然一笑,接过茶水就咕噜噜的喝了起来。
萧知府他们那边沉默了一会儿,道:“衙门那边统计的今年的赋税账册刚送上来不久,我还未让人清查,待清查清楚的话怕得十几日,恐怕来不及。”
苏九:“......”
“萧世伯,若你不介意的话,可否将账册交给我跟我娘子?一天之内帮你清算清楚。”顾知寒道。
“一天?你们两个?”
萧知府瞪圆了眼睛,“你以为这是过家家呢,每年我们清理这些账册的都得十余人,耗费大半个月的时间,你们两个人,一天?”
“知寒,我们都知道你聪慧,但这大话可不能随便说!”
“你知道各地送来的账本有多少吗?光是你们桃花镇就有二十多本。”
王临之是了解顾知寒的,知道他不会轻易的说大话。
这会儿见他这么说,脑海中突然想起上次他去大山村时,顾小四一直嚷嚷着的算术,莫不是......
这么想着,王临之也不知道从哪里摸出来了一本账册,直接就递给了苏九,“嫂子,你算给他们看看。”
“这本我今日可是耗了两个时辰才算清楚的。”
苏九:“......”
这本账册还挺厚的,得有五六十页吧。
苏九伸手接过,一目十行的扫视了起来,不过小一炷香的时间,就将这本账册看完了。
合上之后,苏九便道:“总收银五万三千七百三十二两,成本四万五千六百二十五两,人工费用一百三十八两,损耗五百三十八两,所以整个算下来盈利应该是七千四百三十一两。”
“这是一本总账,所以在记录方面不是特别的详细,都是各方面的总合,但我觉得你们这成本和人工费用这块最好去查一番。”
“王家做的是青砖的生意,成本消耗是挺大的,但这数据似乎有些不合常规了些。”
王老爷:“......”
王临之:“......”
萧知府和萧大人面面相觑,瞠目结舌的看着王临之,“临之,她这数算得可对?”
王临之愣愣的点头。
“不仅对,而且算得比我还仔细多了!”王临之道。
萧知府:“......”
萧博文:“......”
“那知寒,世侄女,这衙门账册的事就交给你们来清算了啊!”
萧知府喃喃的开口。
别说王临之算这么一本账需要两个时辰了,他来算的话起码得算三个时辰。
可偏人家一炷香的时间就算出来了,而且还十分的准确和仔细。
若不是他们亲眼所见,打死他们都不会相信。
顾知寒朝萧知府拱了拱手,算是应下了。
王老爷抿唇看了看苏九,“不若我将我王家的账册也都拿来,两位也帮我们算算?”
苏九:“......”
顾知寒:“......”
夫妻两对视了一眼,嘴角抽了又抽。
王临之也是一脸无语的看着自家老爹,平时跟守财奴似的,看着他那些账本,今日算是被苏九给震住了,这会儿脑子都没那么清楚了。
“爹,人家小夫妻两帮衙门算账那是为了帮着衙门安置灾民,谁有时间帮你算账啊。”王临之道。
王老爷:“.....”
“那个,我这不是想理一理咱们王家的账嘛。”王老爷底气有些不足的开口。
顾知寒道:“王家账册清算的事可暂时放到一边,如今安置灾民最为重要。”
“临之你负责将玻璃的原材料先找一部分回来,尽快的将玻璃的成品做几样出来,王世伯在永临的地位不低,由你出面去联系各家商户的当家人最为妥当。”
“萧世伯和萧兄就负责安排人清点灾民们的人数,然后找几处宽敞一些的空地,用来建造灾民村。”
“我和娘子明日去衙门帮忙清理衙门的账本。”
“今晚,我们会将制作玻璃的各项合作协议,分红的细则都写出来,明日王世伯也好跟人说项。”
“另外,徐三公子在永临,临之你明晚邀请他过来一趟,我们在谈一谈。”
几人见顾知寒夫妻两将事情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了,均是点了头。
萧知府和萧博文离开时,已经很晚了。
王临之将顾知寒和苏九送回的客院。
便走王临之就一边好奇的问顾知寒,“知寒,你算账也跟嫂子一样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农门福妻:首辅大人又苏又撩,农门福妻:首辅大人又苏又撩最新章节,农门福妻:首辅大人又苏又撩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农门福妻:首辅大人又苏又撩,农门福妻:首辅大人又苏又撩最新章节,农门福妻:首辅大人又苏又撩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