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讨论?跟谁讨论?吴工,技术设计资料你们看过,上面要求所有后盖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不超过0.005的误差。用冲压成型,材料的厚度保证了,这公差也就不是问题,很容易保证。现在我们则是采用机械加工工艺,这样的精度对于机械加工来说,就是顶级的精度了……按照你们提供的工艺,请问如何保证机械加工过程达到这样的精度?”
刘跃顿时火了。
吴达居然还给自己说这是经过理论计算的。
这不扯淡么?
实际加工过程,计算能计算出误差?
那还有什么战略级的大师傅?
“可以上磨床,只有磨床才能保证这样的精度……”吴达听了刘跃的话,急忙解释。
“磨床是可以保证厚度的尺寸,那内空里面的圆弧如何解决?如何保障?而里面的车床加工的螺旋线,是为了发射时候火箭弹被发射出去的同时,还能冲破后盖……内部压力变化过大,如何保证火箭弹在到达发射筒筒口8米的安全距离后才点火工作,避免伤害到发射的士兵?”
刘跃不客气的质疑,让吴达及其他技术员都脸色涨红起来。
他们根本没考虑过这样一个后盖有这么多的作用。
平时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也没有遇到过。
“诸位,我希望大家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我们单位目前所拥有的加工能力,以及设备所能达到的精度。按照原本设计,后盖塑料成型,这样的精度在模具生产下,能得到有效保证。”
刘跃很无奈。
只能给他们详细解释为什么为这样要求。
后盖很简单,但是作用却非常关键。
发射时如果无法破开,内部巨大压力很可能会造成发射筒爆炸,伤害到发射的士兵。
“而现生产样品的过程,为了降低成本又必须采用机械加工。要求后盖能承受足够压力,推动火箭弹脱离发射筒,并且还要把后盖击破,必须要求工艺上所有零件尺寸保持一致,不然就会出现哑火。这批样品属于厂里自投研发经费,大家应该都清楚。而且必须在这两天尽快生产出来,以确保部队首长来视察107单管火箭炮试射工作时,把样品良好性能展示给部队首长。”
刘跃没说多少废话,谁都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如果没办法在部队领导面前露脸,甚至连发射都发射不出去,或者发射出去火箭弹哑火,如何让部队领导满意?
那时候,还研发什么火箭弹?
以后2186厂可能都拿不到订单。
“目前厂里的情况大家都知道,要解决这困境,我希望大家充分了解各个车间的生产工艺以及技术水平,不是按照以前的经验来,随着设计项目越多,需要的工艺就越复杂。总不能一个工艺就干出所有的设计,要是这样,我们需要什么技术升级,解决什么工艺装备跟工艺过程?即使在技术上能保证,可谁能解决成本问题?”
刘跃平时嬉皮笑脸的,跟谁都开着玩笑,到2186厂这么长时间没有跟谁发过火,也没有遇到什么事儿发过脾气。
这是他第一次发火。
而且还是对着一帮子头发花白的技术员。
“同志们啊,咱们是军工厂,生产的是对质量要求很高的军品。在装备领域上,如果无法保证工艺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质量不行,这都不好意思说我们是军工厂啊,对于这样的事情,必须改啊……”
郑建国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他还真没想过,厂里技术能力差,居然差到这种程度。
“咱们技术能力差,我们一直没找到原因,往往都认为是总部领导给的项目太少,加上当初一院援建时给我们的技术底子太差、人员太少;可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为什么别的单位这些年一直在不停地发展、改进,我们整个技术部门,连个107单管火箭炮的设计都没搞出来?我们之前多次开会讨论研究,我们的设计为什么得不到上级的批准跟认可,大家都是理由很充足,可谁找过自身的原因?”
吕涛的话,也是极其严厉。
刘跃之前没提这问题,他们没当回事。
现在刘跃一提出工艺无法实现,甚至会对后续质量产生影响,他们便明白之前火箭炮改型方案为什么始终都无法通过。
原因无他,就是生产工艺有问题,设计跟生产能力严重不相符。
“诸位,其实也没大家想的那么严重。目前国内生产能力不如国际上先进,这是事实。不过我们顶级技术工人这块,比起国际上并不差。顶级技术工人所掌握的丰富经验,就能在一定程度弥补技术差距……这方面国家非常重视,培养了数量不少的顶级技术工种,车间一线的生产工人中,八级工、九级工可以跟我这厂长拍桌子,你们不行……”
郑建国怕刘跃跟技术部门的人矛盾太深。
刘跃需跟技术部门的人长期打交道,矛盾深了会影响后续工作。
作为厂领导,职责是避免各部门间出现矛盾。
“厂长,我们之前也派技术员到车间了解情况,想要全面掌握车间生产技术水平,一线的技术水平什么情况,不是我们不愿意掌握……”吴达尴尬地解释。“一线顶级技术工人都牛哄哄的,根本不理我们。”
刘跃一听,顿时明白怎么回事。
办公室跟生产一线的车间里,矛盾一直都存在。
厂里的基层工作不好做。
就如同赵德明经常向自己吐槽一样,他这个车间主任,根本没多少人把他当回事。
尤其是车间那些顶级技术工人。
这是因为职位所带来的优越性,因为职业特性所产生的鄙视链。
技术人员坐办公室,那怕在生产一线是最顶级的技术工人,依然需要在生产车间,走到哪里都是一身机油味。
像王进德、杜成国、孙东等顶级技术工人,平时除了高精度、难加工的零件需亲自动手,大多数时候都是指导其他技术工人及徒弟们干。
可在整个弥漫着机油味道的车间里,机油挥发后弥散在空气中,通过空气进入了身体内部,或者粘在皮肤上,怎么洗都洗不掉。
办公室里的人员,随时都是穿得干干净净,那怕工作服,也不会粘上任何油污。
坐办公室跟一线生产,是两个不同的群体。
这也是刘跃在2186厂39车间里才发现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顶级的技术工人们自然不会待见没什么能力,还牛气哄哄的技术员。在这些技术人员一副领导视察,指导工作的情况下,车间的大牛们,根本不会耐心传授自己几十年工作才积累的经验。
刘跃从最初进入车间,从来没表现出那些技术员身上特有的坐办公室的傲慢。
虽然一开始车间所有人都认为刘跃是到车间镀金的,跟其他技术员一样。
一开始,所有人都很排斥刘跃,只不过刘跃脸皮厚,天天在车间各家混饭吃,慢慢地跟大家打成一片,让大家发现他跟办公室其他技术人员不一样的地方。
刘跃顿时火了。
吴达居然还给自己说这是经过理论计算的。
这不扯淡么?
实际加工过程,计算能计算出误差?
那还有什么战略级的大师傅?
“可以上磨床,只有磨床才能保证这样的精度……”吴达听了刘跃的话,急忙解释。
“磨床是可以保证厚度的尺寸,那内空里面的圆弧如何解决?如何保障?而里面的车床加工的螺旋线,是为了发射时候火箭弹被发射出去的同时,还能冲破后盖……内部压力变化过大,如何保证火箭弹在到达发射筒筒口8米的安全距离后才点火工作,避免伤害到发射的士兵?”
刘跃不客气的质疑,让吴达及其他技术员都脸色涨红起来。
他们根本没考虑过这样一个后盖有这么多的作用。
平时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也没有遇到过。
“诸位,我希望大家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我们单位目前所拥有的加工能力,以及设备所能达到的精度。按照原本设计,后盖塑料成型,这样的精度在模具生产下,能得到有效保证。”
刘跃很无奈。
只能给他们详细解释为什么为这样要求。
后盖很简单,但是作用却非常关键。
发射时如果无法破开,内部巨大压力很可能会造成发射筒爆炸,伤害到发射的士兵。
“而现生产样品的过程,为了降低成本又必须采用机械加工。要求后盖能承受足够压力,推动火箭弹脱离发射筒,并且还要把后盖击破,必须要求工艺上所有零件尺寸保持一致,不然就会出现哑火。这批样品属于厂里自投研发经费,大家应该都清楚。而且必须在这两天尽快生产出来,以确保部队首长来视察107单管火箭炮试射工作时,把样品良好性能展示给部队首长。”
刘跃没说多少废话,谁都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如果没办法在部队领导面前露脸,甚至连发射都发射不出去,或者发射出去火箭弹哑火,如何让部队领导满意?
那时候,还研发什么火箭弹?
以后2186厂可能都拿不到订单。
“目前厂里的情况大家都知道,要解决这困境,我希望大家充分了解各个车间的生产工艺以及技术水平,不是按照以前的经验来,随着设计项目越多,需要的工艺就越复杂。总不能一个工艺就干出所有的设计,要是这样,我们需要什么技术升级,解决什么工艺装备跟工艺过程?即使在技术上能保证,可谁能解决成本问题?”
刘跃平时嬉皮笑脸的,跟谁都开着玩笑,到2186厂这么长时间没有跟谁发过火,也没有遇到什么事儿发过脾气。
这是他第一次发火。
而且还是对着一帮子头发花白的技术员。
“同志们啊,咱们是军工厂,生产的是对质量要求很高的军品。在装备领域上,如果无法保证工艺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质量不行,这都不好意思说我们是军工厂啊,对于这样的事情,必须改啊……”
郑建国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他还真没想过,厂里技术能力差,居然差到这种程度。
“咱们技术能力差,我们一直没找到原因,往往都认为是总部领导给的项目太少,加上当初一院援建时给我们的技术底子太差、人员太少;可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为什么别的单位这些年一直在不停地发展、改进,我们整个技术部门,连个107单管火箭炮的设计都没搞出来?我们之前多次开会讨论研究,我们的设计为什么得不到上级的批准跟认可,大家都是理由很充足,可谁找过自身的原因?”
吕涛的话,也是极其严厉。
刘跃之前没提这问题,他们没当回事。
现在刘跃一提出工艺无法实现,甚至会对后续质量产生影响,他们便明白之前火箭炮改型方案为什么始终都无法通过。
原因无他,就是生产工艺有问题,设计跟生产能力严重不相符。
“诸位,其实也没大家想的那么严重。目前国内生产能力不如国际上先进,这是事实。不过我们顶级技术工人这块,比起国际上并不差。顶级技术工人所掌握的丰富经验,就能在一定程度弥补技术差距……这方面国家非常重视,培养了数量不少的顶级技术工种,车间一线的生产工人中,八级工、九级工可以跟我这厂长拍桌子,你们不行……”
郑建国怕刘跃跟技术部门的人矛盾太深。
刘跃需跟技术部门的人长期打交道,矛盾深了会影响后续工作。
作为厂领导,职责是避免各部门间出现矛盾。
“厂长,我们之前也派技术员到车间了解情况,想要全面掌握车间生产技术水平,一线的技术水平什么情况,不是我们不愿意掌握……”吴达尴尬地解释。“一线顶级技术工人都牛哄哄的,根本不理我们。”
刘跃一听,顿时明白怎么回事。
办公室跟生产一线的车间里,矛盾一直都存在。
厂里的基层工作不好做。
就如同赵德明经常向自己吐槽一样,他这个车间主任,根本没多少人把他当回事。
尤其是车间那些顶级技术工人。
这是因为职位所带来的优越性,因为职业特性所产生的鄙视链。
技术人员坐办公室,那怕在生产一线是最顶级的技术工人,依然需要在生产车间,走到哪里都是一身机油味。
像王进德、杜成国、孙东等顶级技术工人,平时除了高精度、难加工的零件需亲自动手,大多数时候都是指导其他技术工人及徒弟们干。
可在整个弥漫着机油味道的车间里,机油挥发后弥散在空气中,通过空气进入了身体内部,或者粘在皮肤上,怎么洗都洗不掉。
办公室里的人员,随时都是穿得干干净净,那怕工作服,也不会粘上任何油污。
坐办公室跟一线生产,是两个不同的群体。
这也是刘跃在2186厂39车间里才发现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顶级的技术工人们自然不会待见没什么能力,还牛气哄哄的技术员。在这些技术人员一副领导视察,指导工作的情况下,车间的大牛们,根本不会耐心传授自己几十年工作才积累的经验。
刘跃从最初进入车间,从来没表现出那些技术员身上特有的坐办公室的傲慢。
虽然一开始车间所有人都认为刘跃是到车间镀金的,跟其他技术员一样。
一开始,所有人都很排斥刘跃,只不过刘跃脸皮厚,天天在车间各家混饭吃,慢慢地跟大家打成一片,让大家发现他跟办公室其他技术人员不一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