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放权给慈安、慈禧,希望两方势力形成制约,正是这一安排给了慈禧涉足政治的机会。
再者,清王朝朝廷的内部矛盾成为了慈禧登上政治舞台的关键性助力。
咸丰皇帝临去世前,其实也曾经想过让慈禧陪自己殉葬。
曾经咸丰皇帝身边的重臣肃顺,也劝告过咸丰皇帝,不能让慈禧太后成为钩弋夫人。
钩弋是汉昭帝生母,汉昭帝年幼,汉武帝怕自己驾崩后,皇帝年幼,生母代为干政,于是将钩弋赐死。
慈禧确实有野心,但作为封建社会男性掌权的时代,不管朝野还是她自己本来也没想过掌权。
肃顺本来也可以好好当自己的顾命大臣,走向人生的巅峰,偏偏他看慈禧不顺眼,或者说见不得女人沾染权柄。
再加上当初的钩弋夫人之所以没办法变成慈禧这番模样,还是因为汉武帝的治理有方,但是咸丰皇帝却死后留下了那么大的烂摊子。
肃顺看慈禧不顺眼也不是一天两天。
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慈禧随咸丰帝逃往热河。
到1861年掌权期间,慈溪和肃顺就闹了很多不愉快。
因为咸丰帝宠爱慈禧,并且慈禧也识字,咸丰帝在京城时就经常批阅奏折让慈禧念给他听。
甚至有时候他口述让慈禧代为批阅。
肃顺对此就非常不满,而肃顺当时深得咸丰帝信任,所以是有机会表达自己的不满。
英法联军入侵后,慈禧劝咸丰帝坐镇京师,洋人打来也不敢太过放肆。
最多提讲和条件,而咸丰帝一走,就怕洋人就肆无忌惮破坏京师。
而肃顺则一味劝咸丰帝走。
而这也正合了咸丰帝的意思,这让慈禧对肃顺心里非常不爽。
结果也确实是英法联军入京后烧杀抢掠。
咸丰若坐镇京师,生命危险肯定是没有的,至于结局会不会好点,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肃顺在热河期间咸丰帝身体每况愈下时,曾向咸丰帝建议将慈禧赐死。
最后此事传到了慈禧耳中,自此慈禧和肃顺算是不死不休。
这也是后来慈禧一定要掌权,一定要弄死肃顺的决心,毕竟,那个情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八大臣的步步紧逼,慈禧太后只能选择自保。
而慈禧参政的起点在于咸丰帝的放权,而咸丰帝的放权又在于制衡,防止顾命八大臣架空幼主的权力。
但这种平衡还没来得及建立起来,就被打破了。
慈禧本身的家世并不显赫,父兄都不是可以左右政局的重臣。
这也是咸丰放权给她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也是她权力扩张的限制因素。
而奕䜣的出现则为其打破了这一限制。
慈禧借奕䜣一派的力量拔除了顾命八大臣的势力,为其后期权力的壮大提供了契机。
而当初道光帝的犹豫,使得咸丰对奕䜣的猜疑不断。
再加上朝堂上奕䜣的能力和声望,让咸丰对他忌惮与日俱增。
不断对其进行牵制和打压,使其一直被排除在核心权力之外。
在授命“赞襄政务大臣”时也并未将奕䜣纳入其中。
咸丰帝不信任自己六弟,顾命大臣中竟然没有恭亲王。
自己跑到热河花天酒地,把京师一个烂摊子扔给奕䜣。
最后不管怎样,谈好了是自己任人英明,办不好就是恭亲王办事不力。
骂名让奕䜣担着,恭亲王好歹也是道光亲儿子,江山毕竟也是爱新觉罗家的江山,认认真真亲力亲为的给咸丰帝擦屁股。
回头一看,皇帝撒手人寰,一点权利也没给他。
顾命八大臣提都没提他啊,是谁都会心里不痛快。
咸丰死后,清政府的实权掌握在顾命八大臣手中,他们八人属于咸丰的势力,对于奕䜣也是多有排挤。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奕䜣来说,与慈禧谋事自然是上上策。
但凡当初咸丰帝在顾命大臣中安排恭亲王一个位子。
即使不安排,哪怕是在临终前见上一面,像历代帝王托孤那样。
执着恭亲王的手说几句软话,委托他辅佐六岁的孤儿。
但凡这样做了,恭亲王便不会跟慈禧联合起来,置祖制不顾而废了八大顾命大臣。
倘若肃顺等人不是那样的跋扈嚣张,专断一切,眼角里根本没有两宫太后和恭亲王。
而是稍微照顾下他们的体面,也不至于把慈禧逼到要与顾命大臣们一决生死势不两立的地步。
于是,慈禧联合慈安、奕䜣发动了辛酉政变,从而站在了权力的高峰。
正是基于此,慈禧才有了掌权的可能,也才有了第一次的垂帘听政。
但凡咸丰帝子嗣充盈,且年龄合适,具备统治者应有的政治能力,慈禧是不可能有掌权的机会的。
雪梨批着折子,想得却是那个老婆子。
按理说,她前期干得还不错。
貌似,不论男女的掌权者。
一到上了年纪,就疯狂的想要抓住手里的权力以达到内心的平静。
很多明君都是在晚年昏头的。
要知道,历史上,辛酉政变之后。
慈禧虚岁只有27岁,慈安26岁。
这两个寡妇在政治上都不成熟,两宫太后只能依靠恭亲王奕䜣维持朝政的正常运行。
不过,慈禧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同时,在垂帘听政之初,慈禧也确实想彻底改变大清日益衰落的现象。
在她的主导下,一系列旨在惩贪、自强的措施纷纷出台。
慈禧垂帘听政后,首先从吏治下手,将辛酉政变的功臣胜保赐死,又将两江总督何桂清就地正法。
这两个事件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一时间,官场上的腐败、懦弱、不作为的风气得到了很好的改观。
紧接着,慈禧针对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内患,大力提拔和重用汉族官僚。
注:捻军是一个长期活跃在长江以北皖、苏、鲁、豫四省部分地区的反清农民武装势力,与太平天国同时期。
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曾国荃为首的汉族大臣,都被委以重任,出任地方督抚。
再者,清王朝朝廷的内部矛盾成为了慈禧登上政治舞台的关键性助力。
咸丰皇帝临去世前,其实也曾经想过让慈禧陪自己殉葬。
曾经咸丰皇帝身边的重臣肃顺,也劝告过咸丰皇帝,不能让慈禧太后成为钩弋夫人。
钩弋是汉昭帝生母,汉昭帝年幼,汉武帝怕自己驾崩后,皇帝年幼,生母代为干政,于是将钩弋赐死。
慈禧确实有野心,但作为封建社会男性掌权的时代,不管朝野还是她自己本来也没想过掌权。
肃顺本来也可以好好当自己的顾命大臣,走向人生的巅峰,偏偏他看慈禧不顺眼,或者说见不得女人沾染权柄。
再加上当初的钩弋夫人之所以没办法变成慈禧这番模样,还是因为汉武帝的治理有方,但是咸丰皇帝却死后留下了那么大的烂摊子。
肃顺看慈禧不顺眼也不是一天两天。
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慈禧随咸丰帝逃往热河。
到1861年掌权期间,慈溪和肃顺就闹了很多不愉快。
因为咸丰帝宠爱慈禧,并且慈禧也识字,咸丰帝在京城时就经常批阅奏折让慈禧念给他听。
甚至有时候他口述让慈禧代为批阅。
肃顺对此就非常不满,而肃顺当时深得咸丰帝信任,所以是有机会表达自己的不满。
英法联军入侵后,慈禧劝咸丰帝坐镇京师,洋人打来也不敢太过放肆。
最多提讲和条件,而咸丰帝一走,就怕洋人就肆无忌惮破坏京师。
而肃顺则一味劝咸丰帝走。
而这也正合了咸丰帝的意思,这让慈禧对肃顺心里非常不爽。
结果也确实是英法联军入京后烧杀抢掠。
咸丰若坐镇京师,生命危险肯定是没有的,至于结局会不会好点,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肃顺在热河期间咸丰帝身体每况愈下时,曾向咸丰帝建议将慈禧赐死。
最后此事传到了慈禧耳中,自此慈禧和肃顺算是不死不休。
这也是后来慈禧一定要掌权,一定要弄死肃顺的决心,毕竟,那个情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八大臣的步步紧逼,慈禧太后只能选择自保。
而慈禧参政的起点在于咸丰帝的放权,而咸丰帝的放权又在于制衡,防止顾命八大臣架空幼主的权力。
但这种平衡还没来得及建立起来,就被打破了。
慈禧本身的家世并不显赫,父兄都不是可以左右政局的重臣。
这也是咸丰放权给她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也是她权力扩张的限制因素。
而奕䜣的出现则为其打破了这一限制。
慈禧借奕䜣一派的力量拔除了顾命八大臣的势力,为其后期权力的壮大提供了契机。
而当初道光帝的犹豫,使得咸丰对奕䜣的猜疑不断。
再加上朝堂上奕䜣的能力和声望,让咸丰对他忌惮与日俱增。
不断对其进行牵制和打压,使其一直被排除在核心权力之外。
在授命“赞襄政务大臣”时也并未将奕䜣纳入其中。
咸丰帝不信任自己六弟,顾命大臣中竟然没有恭亲王。
自己跑到热河花天酒地,把京师一个烂摊子扔给奕䜣。
最后不管怎样,谈好了是自己任人英明,办不好就是恭亲王办事不力。
骂名让奕䜣担着,恭亲王好歹也是道光亲儿子,江山毕竟也是爱新觉罗家的江山,认认真真亲力亲为的给咸丰帝擦屁股。
回头一看,皇帝撒手人寰,一点权利也没给他。
顾命八大臣提都没提他啊,是谁都会心里不痛快。
咸丰死后,清政府的实权掌握在顾命八大臣手中,他们八人属于咸丰的势力,对于奕䜣也是多有排挤。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奕䜣来说,与慈禧谋事自然是上上策。
但凡当初咸丰帝在顾命大臣中安排恭亲王一个位子。
即使不安排,哪怕是在临终前见上一面,像历代帝王托孤那样。
执着恭亲王的手说几句软话,委托他辅佐六岁的孤儿。
但凡这样做了,恭亲王便不会跟慈禧联合起来,置祖制不顾而废了八大顾命大臣。
倘若肃顺等人不是那样的跋扈嚣张,专断一切,眼角里根本没有两宫太后和恭亲王。
而是稍微照顾下他们的体面,也不至于把慈禧逼到要与顾命大臣们一决生死势不两立的地步。
于是,慈禧联合慈安、奕䜣发动了辛酉政变,从而站在了权力的高峰。
正是基于此,慈禧才有了掌权的可能,也才有了第一次的垂帘听政。
但凡咸丰帝子嗣充盈,且年龄合适,具备统治者应有的政治能力,慈禧是不可能有掌权的机会的。
雪梨批着折子,想得却是那个老婆子。
按理说,她前期干得还不错。
貌似,不论男女的掌权者。
一到上了年纪,就疯狂的想要抓住手里的权力以达到内心的平静。
很多明君都是在晚年昏头的。
要知道,历史上,辛酉政变之后。
慈禧虚岁只有27岁,慈安26岁。
这两个寡妇在政治上都不成熟,两宫太后只能依靠恭亲王奕䜣维持朝政的正常运行。
不过,慈禧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同时,在垂帘听政之初,慈禧也确实想彻底改变大清日益衰落的现象。
在她的主导下,一系列旨在惩贪、自强的措施纷纷出台。
慈禧垂帘听政后,首先从吏治下手,将辛酉政变的功臣胜保赐死,又将两江总督何桂清就地正法。
这两个事件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一时间,官场上的腐败、懦弱、不作为的风气得到了很好的改观。
紧接着,慈禧针对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内患,大力提拔和重用汉族官僚。
注:捻军是一个长期活跃在长江以北皖、苏、鲁、豫四省部分地区的反清农民武装势力,与太平天国同时期。
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曾国荃为首的汉族大臣,都被委以重任,出任地方督抚。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清穿之妖媚惑主,清穿之妖媚惑主最新章节,清穿之妖媚惑主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清穿之妖媚惑主,清穿之妖媚惑主最新章节,清穿之妖媚惑主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