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兄,实不相瞒,我应与你同去。”王浩笑道。
“哦?竟这般凑巧?那贤弟可知去何地方?所为何事?还有何人同去?”
“这个…林兄到时自然知晓啦!”王浩哈哈一笑。
林升知他身为州署录事,职责紧要,口风自然很严,也就不再多问。
“贤弟,我寻思,如今我俩既要一同外出办差,何时归来尚未可知,何不在离开之前与孙超兄弟他们聚上一聚?”林升说罢用奇怪的眼神望着王浩。
王浩经他这一提醒,顿时心生懊恼起来,这段时间似乎快把书院忘了,孙超他(她)们因他在署衙公干,怕打扰到他,因此很少主动上门。此次离开清州去淮南不知要多久,沿途是否凶险也未可知,确实应该约上他(她)们聚一聚。
“林兄提议极是!我近日脑中头绪甚多,竟把如此重要之事忘了,真是不该!”
“嘿嘿,那就明晚,贤弟看可否?”
“好!一切我来安排!”
“那就有劳贤弟了!记得让孙超将秦姑娘叫上,嘿嘿,那个孙姑娘也叫上!”
“林兄放心!明日一到署衙我就安排此事,林兄可在酉初时分到署衙门口与我同去。”
“好咧!”林升听到这,终于心满意足而去。
第二日一到署衙,王浩便写了封书信给孙超,他并未向孙超详说何事,只道近期要和林升出清州公干,临行前邀大伙儿小聚一下,请他将秦如月和他妹妹孙蓉也带来,地点就在离书院不远的清州宴。
虽然清州宴的开销不菲,但王浩认为他(她)们对他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难得出来相聚,因此不怕破费。信写好了,正愁无人送信,忽想到不妨去兵曹找杜参军讨一名军士跑下腿,想到此,他便直奔兵曹而来。
王浩来到兵曹,走进大堂看见贾松,贾松见了王浩忙主动迎上来。
“原来是王录事驾临,录事如今可是稀客,荣归兵曹不知有何指教?”贾松言语之间竟是十分恭维。
王浩见他如此客气,又想起他与何永胜私交甚密,不由得心中警觉,便道:“不敢,不敢!贾兄客气了,对了,请问参军是否在楼上?”
“哦,参军就在楼上,录事请便。”
王浩道谢一声,忙上楼去找杜铭。
杜铭见到王浩十分高兴,命人泡上茶后,双脚跷在桌上道:“王浩,你小子还知道回来?自打离开兵曹,这好像是头一回吧?”
“参军莫怪,参军莫怪!”王浩作揖笑道。
“哎——听说放开茶禁之事就是你小子提议的?连袁先生也对你赞许有加,你可真是不一般啊!”
“参军过誉了,我只是提了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幸被使君采纳了而已。”
“哎…”杜铭眉头一皱,正色道,“你小子谦虚了不是?虽说你在兵曹时间不长,好歹我也带过你不是?”
“啊?对…对!全凭参军栽培,才有这么一丁点长进!”王浩见状立马调转话头。
“这就对了嘛!兵曹还是很锻炼人的,连何永胜那个猪头都能提拔成录事,难道不是兵曹培养出来的?”
“参军所言极是!在兵曹跟着参军您做事确实眼界高、见识广、进步快!”
“嘿嘿,你小子上道!哎…”杜铭忽然收起双脚,起身俯首压低声音道,“王浩,你小子可记得方便的时候,在使君面前给你老哥多多美言几句哇…”
“参军您不知道,使君常在我们面前夸您啦!”
“真有这事?”杜参军一脸怀疑,“使君能在背后夸我?”
“确有此事!”
“好!哈哈...哈哈哈哈...”杜铭忍不住大笑一阵,笑罢正色道,“说吧,找我有何事?”
王浩忙向杜铭道明来意,杜铭二话不说,立刻让人唤来一名军士,王浩嘱咐军士将书信送去清州书院,交给书院的孙助教,随后辞别杜铭。
当日酉时,王浩跟何能打了个招呼,出了署衙,林升已在衙门口等候,二人叫上一辆马车,向清州宴而去。
唐朝以后,社会风气渐渐开放,高档酒楼里偶尔也有闺门小姐的身影,只是家教极严的还是很难出来。不过像清州宴这样的地方,客人并不与外人接触,且离书院不远,王浩心想秦教授应该会答应让秦姑娘出来的。
一刻多钟后,二人来到酒楼门口,孙超与秦如月和孙蓉已到达,大家见了面好不开心。众人在店小二的带领下来到湖边,挑了最里面大柳树下的一条小船,随小二上船落座。
此时天色渐黑,小二于船厅四角掌起花灯,一时光影摇曳,别有意境。
小二报了菜名,众人开始点餐,林升一心想要美餐一顿,又因近来教王浩练功十分辛苦,不怕让他破费,因此只管尽数点来。孙超并无意见,孙蓉和秦如月却只要节省,三人七嘴八舌,王浩因先前高志远请客来过,对菜单熟知一二,忙开口将菜品定了下来。
小二见王浩大方,不禁赞道:“还是公子识货,清州城谁不知道咱清州宴最拿手的莫过于鱼羹、虾仁和粉蒸肉?诸位客官既来此,若不品尝一番真是可惜了哇。”说罢识趣的退去。
很快菜肴陆续端了上来,果然精致考究、色香味俱全,远非家常菜可比,看得秦如月和孙蓉大为惊叹。王浩还点了壶黄酒,与林升、孙超三人饮起来,林升酷爱喝酒,且酒量极大,孙超只喝一点就脸色绯红,王浩酒量介于二者之间,三人推杯换盏时,顺便聊些清州新闻。
孙超忽然感慨道:“上月州署颁布了放开茶业管制的禁令,真是顺应民意、造福于民啊!听说城外的茶农晚上都放鞭炮庆祝呢!”
王浩听了笑而不语。
林升虽在军营中,也有所耳闻,不过他却心有疑惑道:“我听说茶业一向是官府经营的,如今忽然放开,会不会影响府库的收入啊?”
“林兄有所不知,”孙超接过话道,“茶业放开,府库的收入不禁不会减少,而且还会增加,同时老百姓的收入也会大大提高,真是一举两得啊!”
“哦?这是何故?”林升十分惊讶。
孙超便向林升陈述其中道理,听得林升频频点头:“果然是高招,想必定是有高人指点。”
孙超转向王浩:“王兄身为录事,是使君身边的人,定然知道是何人的高见。”
众人也都看向王浩,想知道究竟是哪位高人出的妙计。
“哦?竟这般凑巧?那贤弟可知去何地方?所为何事?还有何人同去?”
“这个…林兄到时自然知晓啦!”王浩哈哈一笑。
林升知他身为州署录事,职责紧要,口风自然很严,也就不再多问。
“贤弟,我寻思,如今我俩既要一同外出办差,何时归来尚未可知,何不在离开之前与孙超兄弟他们聚上一聚?”林升说罢用奇怪的眼神望着王浩。
王浩经他这一提醒,顿时心生懊恼起来,这段时间似乎快把书院忘了,孙超他(她)们因他在署衙公干,怕打扰到他,因此很少主动上门。此次离开清州去淮南不知要多久,沿途是否凶险也未可知,确实应该约上他(她)们聚一聚。
“林兄提议极是!我近日脑中头绪甚多,竟把如此重要之事忘了,真是不该!”
“嘿嘿,那就明晚,贤弟看可否?”
“好!一切我来安排!”
“那就有劳贤弟了!记得让孙超将秦姑娘叫上,嘿嘿,那个孙姑娘也叫上!”
“林兄放心!明日一到署衙我就安排此事,林兄可在酉初时分到署衙门口与我同去。”
“好咧!”林升听到这,终于心满意足而去。
第二日一到署衙,王浩便写了封书信给孙超,他并未向孙超详说何事,只道近期要和林升出清州公干,临行前邀大伙儿小聚一下,请他将秦如月和他妹妹孙蓉也带来,地点就在离书院不远的清州宴。
虽然清州宴的开销不菲,但王浩认为他(她)们对他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难得出来相聚,因此不怕破费。信写好了,正愁无人送信,忽想到不妨去兵曹找杜参军讨一名军士跑下腿,想到此,他便直奔兵曹而来。
王浩来到兵曹,走进大堂看见贾松,贾松见了王浩忙主动迎上来。
“原来是王录事驾临,录事如今可是稀客,荣归兵曹不知有何指教?”贾松言语之间竟是十分恭维。
王浩见他如此客气,又想起他与何永胜私交甚密,不由得心中警觉,便道:“不敢,不敢!贾兄客气了,对了,请问参军是否在楼上?”
“哦,参军就在楼上,录事请便。”
王浩道谢一声,忙上楼去找杜铭。
杜铭见到王浩十分高兴,命人泡上茶后,双脚跷在桌上道:“王浩,你小子还知道回来?自打离开兵曹,这好像是头一回吧?”
“参军莫怪,参军莫怪!”王浩作揖笑道。
“哎——听说放开茶禁之事就是你小子提议的?连袁先生也对你赞许有加,你可真是不一般啊!”
“参军过誉了,我只是提了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幸被使君采纳了而已。”
“哎…”杜铭眉头一皱,正色道,“你小子谦虚了不是?虽说你在兵曹时间不长,好歹我也带过你不是?”
“啊?对…对!全凭参军栽培,才有这么一丁点长进!”王浩见状立马调转话头。
“这就对了嘛!兵曹还是很锻炼人的,连何永胜那个猪头都能提拔成录事,难道不是兵曹培养出来的?”
“参军所言极是!在兵曹跟着参军您做事确实眼界高、见识广、进步快!”
“嘿嘿,你小子上道!哎…”杜铭忽然收起双脚,起身俯首压低声音道,“王浩,你小子可记得方便的时候,在使君面前给你老哥多多美言几句哇…”
“参军您不知道,使君常在我们面前夸您啦!”
“真有这事?”杜参军一脸怀疑,“使君能在背后夸我?”
“确有此事!”
“好!哈哈...哈哈哈哈...”杜铭忍不住大笑一阵,笑罢正色道,“说吧,找我有何事?”
王浩忙向杜铭道明来意,杜铭二话不说,立刻让人唤来一名军士,王浩嘱咐军士将书信送去清州书院,交给书院的孙助教,随后辞别杜铭。
当日酉时,王浩跟何能打了个招呼,出了署衙,林升已在衙门口等候,二人叫上一辆马车,向清州宴而去。
唐朝以后,社会风气渐渐开放,高档酒楼里偶尔也有闺门小姐的身影,只是家教极严的还是很难出来。不过像清州宴这样的地方,客人并不与外人接触,且离书院不远,王浩心想秦教授应该会答应让秦姑娘出来的。
一刻多钟后,二人来到酒楼门口,孙超与秦如月和孙蓉已到达,大家见了面好不开心。众人在店小二的带领下来到湖边,挑了最里面大柳树下的一条小船,随小二上船落座。
此时天色渐黑,小二于船厅四角掌起花灯,一时光影摇曳,别有意境。
小二报了菜名,众人开始点餐,林升一心想要美餐一顿,又因近来教王浩练功十分辛苦,不怕让他破费,因此只管尽数点来。孙超并无意见,孙蓉和秦如月却只要节省,三人七嘴八舌,王浩因先前高志远请客来过,对菜单熟知一二,忙开口将菜品定了下来。
小二见王浩大方,不禁赞道:“还是公子识货,清州城谁不知道咱清州宴最拿手的莫过于鱼羹、虾仁和粉蒸肉?诸位客官既来此,若不品尝一番真是可惜了哇。”说罢识趣的退去。
很快菜肴陆续端了上来,果然精致考究、色香味俱全,远非家常菜可比,看得秦如月和孙蓉大为惊叹。王浩还点了壶黄酒,与林升、孙超三人饮起来,林升酷爱喝酒,且酒量极大,孙超只喝一点就脸色绯红,王浩酒量介于二者之间,三人推杯换盏时,顺便聊些清州新闻。
孙超忽然感慨道:“上月州署颁布了放开茶业管制的禁令,真是顺应民意、造福于民啊!听说城外的茶农晚上都放鞭炮庆祝呢!”
王浩听了笑而不语。
林升虽在军营中,也有所耳闻,不过他却心有疑惑道:“我听说茶业一向是官府经营的,如今忽然放开,会不会影响府库的收入啊?”
“林兄有所不知,”孙超接过话道,“茶业放开,府库的收入不禁不会减少,而且还会增加,同时老百姓的收入也会大大提高,真是一举两得啊!”
“哦?这是何故?”林升十分惊讶。
孙超便向林升陈述其中道理,听得林升频频点头:“果然是高招,想必定是有高人指点。”
孙超转向王浩:“王兄身为录事,是使君身边的人,定然知道是何人的高见。”
众人也都看向王浩,想知道究竟是哪位高人出的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