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如同酷刑一般的热度慢慢降了下来,秋风一起,秋雨一飘,高门大户庭院中的梧桐叶便开始飘落了下来。
夜里又下了场雨,院子里落下的梧桐叶,沾着雨水,不一会儿就被眼尖腿快的扫洒太监拿着细竹竿将湿漉漉的叶子挑起来扔进脏物袋子里。
清晨起来的周淑妃梳妆完毕,静静地看着窗外的扫洒太监麻利地收拾地面,不一会儿,湿漉漉又沾满落叶的青砖地,就转眼只看得到青砖,被小太监用水泼上两三遍,洗刷的干干净净,一丁点儿叶子和泥污的痕迹都看不见了。
周淑妃抬头看了看阴晴不定的天空。
阴沉着,一大片乌云缓缓挪动着,不晓得这片乌云是会洒下瓢泼大雨,还是安安静静地被风吹走,不留痕迹?
如同这次太子的动作一样――是会震惊朝野,血流不止,还是会在悄无声息中慢慢湮灭?不管怎样,都会有人把潮湿泥泞的青砖地清扫干净,脏污扔进袋子里远远地离开这灿烂辉煌的大内禁宫,地面上的泥泞被水冲刷干净。
宫女奉上一盏燕窝粥,低声秉道:“周家族里三老爷夫人递了请安碟子进来。”
周三老爷管着周家宗族庶务,他夫人平时并没有递过碟子进宫的。周淑妃捻起银匙尝了口燕窝,眨眼间一想就明白她要进宫的用意。
“允了她明日进宫吧。”淑妃淡淡地吩咐。
朝代更替,周家这样的诗书世家一直长立不倒,自然有其法门。庶务最能体察市面上的分毫变动,米粮价钱关系国计民生,通晓庶务的周三老爷,自然更加注重。如今已经过了收粮的季节,去岁说得上是个丰年,大量新粮涌入市面,价格自然应当稍稍下降,只不过太子暗中动兵叛乱,必定先要安排粮草,如今京畿之地粮价较往年偏高了一二分,周三老爷便敏锐地抓住了这样如同风向标一样的讯息。
周三夫人徐氏入宫来,想必便是为了探探她的话,照往常的分例赏赐下去,想必父亲和族中,就知道应当如何应对这场动乱了。
周淑妃皱了皱眉头,几个念头在心里转了又转,伸出保养得宜仍然如少女一般纤纤玉手,招了宫女回来,垂着眉毛道:“罢了,照往常的例赏下去便是了,吩咐一句,三夫人年龄也大了,能少些操劳便少些吧。”
周家根枝深厚,乱流当中尚能自保,当下时间还算…还算早,不必过早地将周家牵连进来。
周淑妃放下了手中的燕窝,正要起身在宫室中踱步,便有宫女禀告,太医院的徐太医来请平安脉。
徐太医为人沉稳,素来有好名声,是默认的下一位太医正。也巧了,自打周淑妃入宫,平素为她请平安脉的,便是这位徐太医。
细细诊脉,周淑妃自然是一切安好,只是这徐太医却似乎没有想要立马离开的模样,等宫女上了茶水,便从药箱里拿出来了一个小巧的雕漆剔红牡丹的小圆盒,笑呵呵地道:“这盒子里是太医院的一名医女照着古法,推陈出新,研制出的驻颜膏,臣瞧着她制作出来的,对药草材料的利用颇为精妙,这驻颜膏也是那医女试过的,说效果颇为不错,能够滋养皮肤,最是适合这夏末秋初时节用的了。”
周淑妃笑的温婉,让宫女接了过来自己放在手中赏玩,闲话聊道:“徐太医真是太细致了,本宫正觉得这天气干燥,让人不喜,徐太医便送来了这等好物。”说着将那洁白的膏体轻轻剜下一小块涂抹在自己的手背上,面露出惊喜的笑容,“果然不错,竟是一点也不油腻,先前北地总是进贡秋冬里用的护养膏,只可惜油腻腻的让人厌烦。不知道徐太医可还有多带些?华嫔总是念叨着江南的空气湿润养人,这一回京城,反而觉得干燥,若是太医有多余的,本宫便厚着脸皮替华嫔向太医要上一盒。”
徐太医恭敬地起身行礼道:“原本就该多备几份的,如今却要让娘娘开口,确实是臣今次思虑不妥,不如娘娘派几人去太医院取了便是。”
周淑妃看了看身边的几名宫女,挥了挥手,那几人便退了出去,同门口徐太医的小弟子一同往太医院去了。
“徐太医可是有什么话要说?”周淑妃收起了雕漆盒子,神色恍然间郑重了许多。
“什么都瞒不过娘娘。”徐太医一脸恭敬,“太医正那边这些日子同臣闲聊,恐怕是皇后娘娘的病症愈发严重了,如今竟已不能多用汤药,只能日日用养荣丸吊着性命了。”
周淑妃心里惊讶,脸色有些沉重了起来,同徐太医又细细问了两句,便让门口的宫女送徐太医出门了。
而后整个晌午,周淑妃都皱着眉头思忖这徐太医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自从上个月皇上去看过皇后之后,太医院再报来消息,皇后的病症竟是一日不如一日,颇有些病入膏肓、无法可救的模样,但终究还是每日里汤药不断的。可先前她听太医院来报皇后的病症,却说的是皇后娘娘旧病复发、积劳成疾,皇上既然已经让她如今好生休养,恐怕再活上三年五年,总是没有问题的。
怎么会这么快就病入膏肓了?如今更是连汤药都不能用了?
自从皇上上次特意去看望过皇后之后,这位徐太医就曾暗示过她,可以暗中操持皇后的身后事了。
这恐怕是皇上的意思吧。
可皇上又为何会无缘无故地要了皇后的性命呢?
难道是皇后背地了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皇后背地里能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呢?除非是和太子一道要反……
淑妃觉得她这般想,应当是没错的。毕竟太子如今越来越荒唐,当初莫名失踪的事,皇上还未曾追究,而后来强纳了两名姜家女白日宣淫,皇上似乎也未曾责罚,那时候便开始已经对太子失望之极。何况那徐太医还说,皇后如今已经不能进汤药了,只能用荣养丸来吊着性命,淑妃嘴角轻轻地弯了弯,向来是听说病入膏肓的人用参汤吊命的,倒是没听过这荣养丸能吊性命。
莫不是蹊跷便出在这荣养丸中?
夜里又下了场雨,院子里落下的梧桐叶,沾着雨水,不一会儿就被眼尖腿快的扫洒太监拿着细竹竿将湿漉漉的叶子挑起来扔进脏物袋子里。
清晨起来的周淑妃梳妆完毕,静静地看着窗外的扫洒太监麻利地收拾地面,不一会儿,湿漉漉又沾满落叶的青砖地,就转眼只看得到青砖,被小太监用水泼上两三遍,洗刷的干干净净,一丁点儿叶子和泥污的痕迹都看不见了。
周淑妃抬头看了看阴晴不定的天空。
阴沉着,一大片乌云缓缓挪动着,不晓得这片乌云是会洒下瓢泼大雨,还是安安静静地被风吹走,不留痕迹?
如同这次太子的动作一样――是会震惊朝野,血流不止,还是会在悄无声息中慢慢湮灭?不管怎样,都会有人把潮湿泥泞的青砖地清扫干净,脏污扔进袋子里远远地离开这灿烂辉煌的大内禁宫,地面上的泥泞被水冲刷干净。
宫女奉上一盏燕窝粥,低声秉道:“周家族里三老爷夫人递了请安碟子进来。”
周三老爷管着周家宗族庶务,他夫人平时并没有递过碟子进宫的。周淑妃捻起银匙尝了口燕窝,眨眼间一想就明白她要进宫的用意。
“允了她明日进宫吧。”淑妃淡淡地吩咐。
朝代更替,周家这样的诗书世家一直长立不倒,自然有其法门。庶务最能体察市面上的分毫变动,米粮价钱关系国计民生,通晓庶务的周三老爷,自然更加注重。如今已经过了收粮的季节,去岁说得上是个丰年,大量新粮涌入市面,价格自然应当稍稍下降,只不过太子暗中动兵叛乱,必定先要安排粮草,如今京畿之地粮价较往年偏高了一二分,周三老爷便敏锐地抓住了这样如同风向标一样的讯息。
周三夫人徐氏入宫来,想必便是为了探探她的话,照往常的分例赏赐下去,想必父亲和族中,就知道应当如何应对这场动乱了。
周淑妃皱了皱眉头,几个念头在心里转了又转,伸出保养得宜仍然如少女一般纤纤玉手,招了宫女回来,垂着眉毛道:“罢了,照往常的例赏下去便是了,吩咐一句,三夫人年龄也大了,能少些操劳便少些吧。”
周家根枝深厚,乱流当中尚能自保,当下时间还算…还算早,不必过早地将周家牵连进来。
周淑妃放下了手中的燕窝,正要起身在宫室中踱步,便有宫女禀告,太医院的徐太医来请平安脉。
徐太医为人沉稳,素来有好名声,是默认的下一位太医正。也巧了,自打周淑妃入宫,平素为她请平安脉的,便是这位徐太医。
细细诊脉,周淑妃自然是一切安好,只是这徐太医却似乎没有想要立马离开的模样,等宫女上了茶水,便从药箱里拿出来了一个小巧的雕漆剔红牡丹的小圆盒,笑呵呵地道:“这盒子里是太医院的一名医女照着古法,推陈出新,研制出的驻颜膏,臣瞧着她制作出来的,对药草材料的利用颇为精妙,这驻颜膏也是那医女试过的,说效果颇为不错,能够滋养皮肤,最是适合这夏末秋初时节用的了。”
周淑妃笑的温婉,让宫女接了过来自己放在手中赏玩,闲话聊道:“徐太医真是太细致了,本宫正觉得这天气干燥,让人不喜,徐太医便送来了这等好物。”说着将那洁白的膏体轻轻剜下一小块涂抹在自己的手背上,面露出惊喜的笑容,“果然不错,竟是一点也不油腻,先前北地总是进贡秋冬里用的护养膏,只可惜油腻腻的让人厌烦。不知道徐太医可还有多带些?华嫔总是念叨着江南的空气湿润养人,这一回京城,反而觉得干燥,若是太医有多余的,本宫便厚着脸皮替华嫔向太医要上一盒。”
徐太医恭敬地起身行礼道:“原本就该多备几份的,如今却要让娘娘开口,确实是臣今次思虑不妥,不如娘娘派几人去太医院取了便是。”
周淑妃看了看身边的几名宫女,挥了挥手,那几人便退了出去,同门口徐太医的小弟子一同往太医院去了。
“徐太医可是有什么话要说?”周淑妃收起了雕漆盒子,神色恍然间郑重了许多。
“什么都瞒不过娘娘。”徐太医一脸恭敬,“太医正那边这些日子同臣闲聊,恐怕是皇后娘娘的病症愈发严重了,如今竟已不能多用汤药,只能日日用养荣丸吊着性命了。”
周淑妃心里惊讶,脸色有些沉重了起来,同徐太医又细细问了两句,便让门口的宫女送徐太医出门了。
而后整个晌午,周淑妃都皱着眉头思忖这徐太医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自从上个月皇上去看过皇后之后,太医院再报来消息,皇后的病症竟是一日不如一日,颇有些病入膏肓、无法可救的模样,但终究还是每日里汤药不断的。可先前她听太医院来报皇后的病症,却说的是皇后娘娘旧病复发、积劳成疾,皇上既然已经让她如今好生休养,恐怕再活上三年五年,总是没有问题的。
怎么会这么快就病入膏肓了?如今更是连汤药都不能用了?
自从皇上上次特意去看望过皇后之后,这位徐太医就曾暗示过她,可以暗中操持皇后的身后事了。
这恐怕是皇上的意思吧。
可皇上又为何会无缘无故地要了皇后的性命呢?
难道是皇后背地了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皇后背地里能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呢?除非是和太子一道要反……
淑妃觉得她这般想,应当是没错的。毕竟太子如今越来越荒唐,当初莫名失踪的事,皇上还未曾追究,而后来强纳了两名姜家女白日宣淫,皇上似乎也未曾责罚,那时候便开始已经对太子失望之极。何况那徐太医还说,皇后如今已经不能进汤药了,只能用荣养丸来吊着性命,淑妃嘴角轻轻地弯了弯,向来是听说病入膏肓的人用参汤吊命的,倒是没听过这荣养丸能吊性命。
莫不是蹊跷便出在这荣养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