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皖音好像做了一个梦,在梦里,她不叫徐皖音,她姓赵,叫赵嫱,她是世家小姐,却因为父亲夜卜天象,观其命运有害于江山社稷,自她五岁起,就将她送到郊外的思因寺。一直到她十五岁,才将她从郊外接回来。
回到了赵府,似乎没人欣喜。
只有母亲,偶尔关心几句。
母亲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与父亲有四个孩子,只有她一个女儿。
在她的记忆里,五岁前,母亲是极喜欢她的,记得有一次她生病,母亲日日夜夜的守在她身边。还记得,当时她被嬷嬷带走,她将头从车窗出,见到母亲倒在了已经十五岁的大哥怀里,哭得不成样子。
在寺里的日子,她唯一盼望的就是好好学习琴棋书画,等到以后见到母亲了,可以骄傲的向她展示这一切。
可真当她回来后,母亲变得淡淡的,她身边又有了一个女孩,粉雕玉琢的,像个娃娃,而她穿着庙里最普通的麻布衣服。
府里的人还是把她当小姐看,给她以前从未见过的东西赏玩。
到了花神祭的时候,个个世家小姐都聚集在一起。
别人都起哄,九卿之首的大女儿长得像仙女下凡一般。
于是,她别撺掇着弹了一曲琴。
可是她不知道,当时外人口中的大小姐,是当时母亲身旁的那人。
知道她这一曲惊鸿,外人才知道原来赵家大小姐比起那妾生的女儿更是娇俏。
世家公子的媒婆也更是络绎不绝。
她记得当时在寺里来过一位小公子,叫刘颐,是宣平侯的儿子,以后是要继承爵位的。
小公子一身青衫,像古画里走出来的人儿。
她这一眼,便将这个公子记在了心中。
后来的上元节,她又见到了那个公子,他出落得更是玉树临风。
当时她在湖边,不知道在摘哪个不知名的野花。
哪知一个不小心,她竟跌落在水中。
幸好那个公子看见了她,不顾外人的眼光,跃入水中,救了她。
她那时便想,要是有以后,她一定要嫁给这个青衣公子。
后来回府之后,母亲就这嫁人这事,和她谈了谈。
她下了决心,便将这事告诉了母亲。
母亲没说什么。
半月后,告诉她,她要成为侯夫人了。
她高兴得很,府里也是一天比一天热闹。
六月初二,是个好日子。
是她大喜的日子。
她披着盖头,一步一步的走向日夜魂牵梦绕的公子,轻轻握住了他的手。
和他一起拜天地,拜父母,拜彼此。
夜晚,他先开她的盖头。
眸中满是惊艳。
她浅笑,却没找到他眸中的熟悉。
刘颐不常来后院。
她也只当他有事。
后来,她听说他有个外室。
夜晚,她就问了他。
刘颐如实回答。
她是个温吞性子,只让他将那个姑娘接回府里。
刘颐见她如此说,更是高兴。
月上柳梢头,人影憧憧,红烛泪流。
第二日,她就见到了那个外室,刘氏,刘氏生的一副好相貌,眼波流转,直把人勾了去。
刘氏恭恭敬敬的敬茶,她也没多做刁难。
刘氏自此就在府里住下了,住在刘颐书房旁的那间屋子。
她日日寻花问草,日子落的清闲自在。
婚后一年。
刘颐带回来一个女子,和她三分像。
是她的妹妹——赵明歌。
赵明歌虽是庶出,仗着父亲赵光的喜爱,嚣张跋扈惯了。
见着她既不叫姐姐,也不行礼。
她怪罪了赵明歌,让她在寝居前跪了三个时辰。
听下人说,她最后是刘颐亲自抱进书房的。
她听见后,淡淡的,别人看不懂她。
后来下人们见她性子温吞,又不受夫君喜爱,对她也没刚进府时的恭敬,做事都懈怠了许多。
而赵明歌待人温和,又不失威严,又是刘颐不顾流言蜚语带回来的姑娘,人人都去巴结她了。
下人们在知道她怀孕后,也是如此,就连热水,也要她的贴身侍女去喊几遍。
说刘颐不知道,她是不信的,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怀孕后,赵明歌很少来。
只有一次,但这一次也足以让她铭记。
她穿的是大红色的喜服,竟比那日她穿的还喜庆一点。
赵明歌一步步逼近她,朱唇轻启,原本娇柔的声音,此时显得格外阴森。
“姐姐,我想要的,你拿不走的。”
“就像你娘和我娘,你娘有儿子又如何,父亲还是更喜欢我。”
“姐姐,要不,你自请为妾,这样我喝二郎才能更好的浓情蜜意啊。”
赵明歌絮絮叨叨说了好多,也不管她听没听。
自顾自说完后,自顾自离开。
留她一个人在寝居。
刘氏倒是经常来,和她一起绣花,给未出世的孩子绣衣服。
她把刘氏当成了真朋友。
后来刘氏给她送补汤,说是刘氏家乡的秘方。
她不疑有他,喝了,日日喝,月月喝。
终于,在她已经身怀六甲的时候,大夫告诉她,孩子没了。
她望着一滩血水,哭得撕心裂肺,满心苦怨,不知朝谁讲。
那日,是上元节,是她倾心于刘颐的日子。
她在假山边找,没找到野花,对,赵明歌喜欢的是一大片一大片大的牡丹,府里的花早就换成牡丹了。
在这寒冬里,哪里找得到牡丹的影子,可刘颐也确确实实在院里种上了牡丹。
她摘了一朵,插在发间。
跃进湖水。
湖水冰凉,她却感到一丝解脱。
当时,你不顾阻拦来救我,如今,你不顾阻拦去娶她。
我这一生,也如寒水般。
凋零
了无生机
我的命是你寒冬腊月救的
我的情是我寒冬腊月还的
二郎
我似乎没这么叫过你
我们二人之间
也同这死水一般,锦衣环绕,却仍是死水一滩。
下一辈子,我就不是那温吞的白芍药了
回到了赵府,似乎没人欣喜。
只有母亲,偶尔关心几句。
母亲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与父亲有四个孩子,只有她一个女儿。
在她的记忆里,五岁前,母亲是极喜欢她的,记得有一次她生病,母亲日日夜夜的守在她身边。还记得,当时她被嬷嬷带走,她将头从车窗出,见到母亲倒在了已经十五岁的大哥怀里,哭得不成样子。
在寺里的日子,她唯一盼望的就是好好学习琴棋书画,等到以后见到母亲了,可以骄傲的向她展示这一切。
可真当她回来后,母亲变得淡淡的,她身边又有了一个女孩,粉雕玉琢的,像个娃娃,而她穿着庙里最普通的麻布衣服。
府里的人还是把她当小姐看,给她以前从未见过的东西赏玩。
到了花神祭的时候,个个世家小姐都聚集在一起。
别人都起哄,九卿之首的大女儿长得像仙女下凡一般。
于是,她别撺掇着弹了一曲琴。
可是她不知道,当时外人口中的大小姐,是当时母亲身旁的那人。
知道她这一曲惊鸿,外人才知道原来赵家大小姐比起那妾生的女儿更是娇俏。
世家公子的媒婆也更是络绎不绝。
她记得当时在寺里来过一位小公子,叫刘颐,是宣平侯的儿子,以后是要继承爵位的。
小公子一身青衫,像古画里走出来的人儿。
她这一眼,便将这个公子记在了心中。
后来的上元节,她又见到了那个公子,他出落得更是玉树临风。
当时她在湖边,不知道在摘哪个不知名的野花。
哪知一个不小心,她竟跌落在水中。
幸好那个公子看见了她,不顾外人的眼光,跃入水中,救了她。
她那时便想,要是有以后,她一定要嫁给这个青衣公子。
后来回府之后,母亲就这嫁人这事,和她谈了谈。
她下了决心,便将这事告诉了母亲。
母亲没说什么。
半月后,告诉她,她要成为侯夫人了。
她高兴得很,府里也是一天比一天热闹。
六月初二,是个好日子。
是她大喜的日子。
她披着盖头,一步一步的走向日夜魂牵梦绕的公子,轻轻握住了他的手。
和他一起拜天地,拜父母,拜彼此。
夜晚,他先开她的盖头。
眸中满是惊艳。
她浅笑,却没找到他眸中的熟悉。
刘颐不常来后院。
她也只当他有事。
后来,她听说他有个外室。
夜晚,她就问了他。
刘颐如实回答。
她是个温吞性子,只让他将那个姑娘接回府里。
刘颐见她如此说,更是高兴。
月上柳梢头,人影憧憧,红烛泪流。
第二日,她就见到了那个外室,刘氏,刘氏生的一副好相貌,眼波流转,直把人勾了去。
刘氏恭恭敬敬的敬茶,她也没多做刁难。
刘氏自此就在府里住下了,住在刘颐书房旁的那间屋子。
她日日寻花问草,日子落的清闲自在。
婚后一年。
刘颐带回来一个女子,和她三分像。
是她的妹妹——赵明歌。
赵明歌虽是庶出,仗着父亲赵光的喜爱,嚣张跋扈惯了。
见着她既不叫姐姐,也不行礼。
她怪罪了赵明歌,让她在寝居前跪了三个时辰。
听下人说,她最后是刘颐亲自抱进书房的。
她听见后,淡淡的,别人看不懂她。
后来下人们见她性子温吞,又不受夫君喜爱,对她也没刚进府时的恭敬,做事都懈怠了许多。
而赵明歌待人温和,又不失威严,又是刘颐不顾流言蜚语带回来的姑娘,人人都去巴结她了。
下人们在知道她怀孕后,也是如此,就连热水,也要她的贴身侍女去喊几遍。
说刘颐不知道,她是不信的,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怀孕后,赵明歌很少来。
只有一次,但这一次也足以让她铭记。
她穿的是大红色的喜服,竟比那日她穿的还喜庆一点。
赵明歌一步步逼近她,朱唇轻启,原本娇柔的声音,此时显得格外阴森。
“姐姐,我想要的,你拿不走的。”
“就像你娘和我娘,你娘有儿子又如何,父亲还是更喜欢我。”
“姐姐,要不,你自请为妾,这样我喝二郎才能更好的浓情蜜意啊。”
赵明歌絮絮叨叨说了好多,也不管她听没听。
自顾自说完后,自顾自离开。
留她一个人在寝居。
刘氏倒是经常来,和她一起绣花,给未出世的孩子绣衣服。
她把刘氏当成了真朋友。
后来刘氏给她送补汤,说是刘氏家乡的秘方。
她不疑有他,喝了,日日喝,月月喝。
终于,在她已经身怀六甲的时候,大夫告诉她,孩子没了。
她望着一滩血水,哭得撕心裂肺,满心苦怨,不知朝谁讲。
那日,是上元节,是她倾心于刘颐的日子。
她在假山边找,没找到野花,对,赵明歌喜欢的是一大片一大片大的牡丹,府里的花早就换成牡丹了。
在这寒冬里,哪里找得到牡丹的影子,可刘颐也确确实实在院里种上了牡丹。
她摘了一朵,插在发间。
跃进湖水。
湖水冰凉,她却感到一丝解脱。
当时,你不顾阻拦来救我,如今,你不顾阻拦去娶她。
我这一生,也如寒水般。
凋零
了无生机
我的命是你寒冬腊月救的
我的情是我寒冬腊月还的
二郎
我似乎没这么叫过你
我们二人之间
也同这死水一般,锦衣环绕,却仍是死水一滩。
下一辈子,我就不是那温吞的白芍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