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反正 第六章 汪仕容赴京护脉 吴三桂在滇封王

小说:三藩反正 作者:兰陵明华 更新时间:2024-08-04 23:17:09 源网站:顶点小说
  撤藩令下到云南,全藩震动,部下咒骂声不绝于耳。吴三桂也很是震惊,他没有想到这么快!但很快又想到了一个更要命的问题:吴应熊!他后悔没有趁上次六十大寿的机会把吴应熊留在云南。吴三桂忙叫来汪仕荣,令其星夜赶往北京,务必把吴应熊救出来。

  吴三桂南征北战几十年,麾下人才济济,猛将如云。其中,有十三名上将最为善战,时人称之为十三太保:

  第一名王屏藩,吴三桂的义子,年纪很轻,三十出头,文武双全,一表人才,跨下白马,掌中红枪,所向无敌。人送外号“飞将军”。

  第二名胡国柱,有王佐之才,字擎天,有大志,善骑射,能诗文,顺治十一年中举。

  第三名马宝,淮国公。字城璧,山西人,打仗善用计谋,神出鬼没,有吕布之勇,敌送外号“两张皮”。

  第四名夏国相,吴三桂三婿,长相俊美,战备级军事和政治人才。

  第五名吴应麟,吴三桂侄子,都统,骁勇善战,是吴三桂得力战将。

  第六名高得捷,吴军中最捷出的水军指挥官,擅长以少胜多。

  第七名吴国贵,在关外即追随吴三桂,都统,大将,治军严,敢争战,善打硬仗。

  第八名郭壮图,吴三桂之婿,长相一般,腿短脖粗,矮胖身材。打仗是一把好手,是后期的实权人物。

  第九名王辅臣,绰号“马鹞子”,吴三桂养子。他面相白晳,身长玉立,眉若卧蚕,很像世上流传的吕布画像,又得“活吕布”之称号。时任陕西提督。

  第十名李本琛,西宁人,原在洪承畴帐下,后追随吴三桂。他文韬武略,样样皆通,时任贵州提督。

  第十一名吴之茂,辽宁锦州人,吴三桂的侄儿,骁勇善战。

  第十二名谭弘,四川万县人,原为南明总兵官,永历朝被封为“新津侯”。时任川北总兵官职位。有大将之才。

  第十三名郑蛟鳞,原明朝都同,松山之战时降清,时任四川提督。吴军帐下一员虎将。

  除了上面十三员大将外,吴三桂手下还有四位重要的谋士:

  汪良臣,字任荣。他能言善辩,文武双全,有经天纬地之才,绰号“小张良。”

  方献廷,原明礼部尚书方一藻之子,智囊。

  刘茂遐,字玄初,他原是蜀王刘文秀帐下的幕僚,投奔吴三桂之后,待为军师,吴三桂尊称他为“刘先生”。

  胡守亮,自辽东起就追随吴三桂,是吴三桂的仁兄弟。陈圆圆能来到吴三桂身边,是由他出谋划策。

  是夜,平西王府灯火通明。虽然吴三桂早就在着手准备起兵事项,但他也没有想到撤藩令会下得这么快。于是,吴三桂紧急召集心腹商议起兵的各项细节问题。

  吴三桂:我上疏请撤,是给他康熙面子。现在撤藩令已经下来了,老夫本还想先礼后兵,但清人彻底忘恩负义,那也休怪老夫无情,兵戎相见。今晚召大家来,就是赶快把起兵的细节问题都定下来。先说咱们保着谁吧,国不可一日无君,大家意向如何?

  刘玄初:现在永历已死,我看应该从明室后裔之中选择一位血脉近的、贤明的宗室,立为新君,就像之前的弘光、隆武、永历那样。

  方光琛:永历虽然死了,但宁靖王朱术桂已经监国东宁,再立一个新君岂不容易造成矛盾?

  刘玄初:好像宁靖王没有正式宣布监国吧?

  方光琛:实质大于形式。宁靖王有监国之实而无监国之名。

  马宝:我看哪,不用那么费事,王爷应该效仿太祖朱元璋那样,不拘泥于“反元复宋”和“拥立韩林儿”,自己称帝,建立新的王朝。

  方光琛:那样不行,容易失去人心。我们还是得以恢复明室为号召,才能赢得更多的支持,王爷不是当年曾和周皇后、田皇后以及太监王奉一起,密拜过崇祯皇三太子朱慈炯吗?现在按年龄估计也应该有三十三、四岁了,正值壮年。我们应该保着先帝皇三太子,这样既得人心,还可以与京城方面里应外合。

  吴三桂:对!保谁都不如保朱三太子最名正言顺。献廷说的好,就这么办。再说说打什么旗号呢?

  方光琛:既然是保着朱三太子,那也就是保着大明了。兴明讨虏、反清复明、匡扶明室都可以,意思都是一样的。

  吴三桂:嗯,那就“兴明讨虏”吧,这个口号很好。下一个,本王应该如何称谓呢,总不能再叫平西王了吧,那是清人的封号。

  胡国柱:对,是不能再叫平西王了。王爷还是改回“平西伯”吧,这是崇祯皇帝赐的封号,最合适。

  方光琛:平西伯是没有任何问题,也很合适。只是伯爵级别稍微低了点,怕委屈了王爷。

  吴三桂:唉,哪里会。

  方光琛:可惜永历或者朱三太子不能给王爷一个封号,真是伤脑筋。

  吴三桂:嗯,这个先放一边,回头再说吧。那咱们进兵线路呢?

  马宝:我看我们可以先不起兵,假装撤藩,等到了湖北、河南等中原腹地,再突然起兵,杀清廷一个措手不及,怎么样?

  胡国柱:马将军这个想法是很好的,只是太过冒险,万一中间出个什么闪失,假戏真做可就麻烦了。云南是咱们的根据地,还是从这里起兵最为稳妥。

  吴三桂:嗯,我也觉得还是从云南起兵稳妥一些。我估计,清廷可能很快就会派人来督促我们撤藩,各位回去要及早准备。要加快兵马、火器、粮草的准备工作,同时注意,不要走漏了风声。

  众人:请王爷放心!

  就在吴三桂为起兵准备忙得焦头烂额之际,这天,忽然听得下人来报:“王爷,门口有一老道求见。”

  “老道?是什么人?”吴三桂问。

  “此人颇为桀骜,也不通报姓甚名谁,但好像很有来头。”

  “王爷,不妨一见。”方光琛说。

  “好吧,让他进来。”

  只见得此人昂首阔步走进府中,目中无人,好一副道骨仙风。

  此人刚一进门,方光琛便忙下跪施礼:“哎呀,不知周王殿下驾临,有失远迎!”

  “王爷,这位是夔州太平县明太祖十四世孙周王周伦圣殿下。”

  吴三桂一听是太祖朱元璋世孙,忙也下跪行礼:“吴某不知周王驾临,还请殿下恕罪!”

  “吴三桂,你贪图荣华富贵,‘太祖训’你都忘到脑后了吗?”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臣不敢忘。”

  “好,有你这句话,本王就放心了。吴三桂听令!”

  “臣在!”

  “我以太祖世孙的名义,禅封你为‘周王’。你要谨记太祖训,匡扶大明、扫除胡虏,做中兴之令主!”

  “臣遵命!臣定会谨记太祖训,不负王恩!”

  吴三桂得遇太祖十四世孙,获封“周王”,真可谓自助者,天助之!从此以后,人们不再称吴三桂为平西王,而称他为周王。

  汪仕荣星夜赶往北京,终于来到吴应熊府邸。吴应熊,吴三桂独子。顺治五年,吴三桂从锦州调往汉中驻防,在经过北京期间,将吴应熊留在北京,作为质子。九年授吴应熊三等精奇尼哈番高爵。十年,顺治下召将和硕恪纯长公主嫁给吴应熊,至此称额驸吴应熊。

  “世子殿下,微臣汪仕荣拜见!”

  汪仕荣来得很突然,事先并没有得到通报,吓了吴应熊一跳。

  “汪先生,您怎么过来了,有什么事情吗?”吴应熊问。

  “有大事发生,王爷得太祖十四世孙谕令,将要起兵。事情紧急,王爷命我星夜赶来接您回去。”

  汪仕容呈上密信,只见上面写到:

  吾儿见信如晤……汝父不堪清人之辱,近又得洪武皇帝十四世孙密令,将于本年十二月一日起兵,请你务必于腊月初一前离京。另,附檄文一份,可交于心水,大量付印,十二月一日之后在京城内外广布张贴。

  “父王他终于要起兵了?”吴应熊一惊,这个消息是他盼望许久的,他虽身为额驸,但憎恨清人夺了汉人江山,所以他此前曾力劝吴三桂起兵反清。现在他是又喜又忧。喜的是父亲吴三桂终于要起兵反清,把清人赶回关外,恢复汉人江山;忧的是父亲吴三桂起事突然,事先也没有通报,现在才告诉他,为时晚矣。

  “对啊,殿下,快跟我走!”汪仕荣催促道。

  “不行,太晚了,我不能走了。”吴应熊长叹一声。

  “为什么?不走在这里等死吗?”

  “我不能走。你想想,清廷现在撤藩令已下,草木皆兵,生怕父王那有任何异常。我一离开京城回到云南,岂不是暴露了意图?到时不光我活不了,还会连累父王。”

  “哎呀,这一层怎么事先没想到。世子您如此申明大义,但吴家就您一个儿子,不能绝后呀!”汪仕荣焦急地说。

  吴应熊在屋里来回踱着步,眉头紧锁,“有了!你把世璠带走,这样可以两全!”

  “世璠?”

  “对,他是我的儿子。汪先生,你快把世璠藏在乳母怀中带走,我去设法引开侍卫。”吴应熊眼含热泪,“世璠是吴家最后的血脉,拜托先生一定要保护好他,平安回到云南!”

  汪仕荣被吴应熊的一席话也感动得几乎哽咽,“世子放心,微臣一定会保护好世璠的!殿下保重!”

  汪仕荣向吴应熊磕了三个响头拜别。他知道,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了。

  这边汪仕荣正在为营救吴应熊而忙碌,那边康熙也没闲着。在部署完一系列撤藩事项后,八月十五日,为加快撤藩进度,选派礼部右侍郎折尔肯、云南巡抚朱国治为钦差,赶往昆明;又派户部尚书梁清标到广东、吏部右侍郎陈一柄到福建,经办两省撤藩启程事宜。康熙又亲笔写下手诏一道,交给两位赴云南的钦差,手诏上写道:

  自古帝王平定天下,式赖师武臣力;及海宇宁谧,必振旅班师,休息士卒,俾封疆重臣,优游颐养,赏延奕世,宠固海山,甚盛典也。王夙笃忠顺,克摅猷略,宣劳戮力,镇守岛疆,释朕南顾之忧,厥功懋焉。但念王年齿已高,师徒暴露,久驻遐荒,眷怀良切。近以地方底定,故允王所请,搬移安插。兹特遣礼部侍郎折尔肯、翰林院学士傅达礼前往宣谕朕意,王其率所属官兵趣装北束,慰朕眷注,庶几旦夕觐止,君臣偕乐,永保无疆之休。至一应安插事宜,已敕所司饬庀周详,王到日,即有宁宇,无以为念。钦哉!

  吴三桂接了旨,心中更加焦急,清廷这边不断地催促撤藩,连钦差大臣都派来了。但他还在等一个人,所以吴三桂于焦急之中施一缓兵之计,于十月份又上一疏,奏曰:

  臣部下官兵家口,三十年来蒙恩眷养,生齿日众,恳请赐拨安插地方,较世祖章皇帝时,所拨关外至锦州一带,区处更加增廓,庶臣部下官兵均霑浩荡之恩矣。

  吴三桂心中焦虑,他心里牵挂的是吴应熊。

  “王爷,臣有负王恩,没能把世子接回来。”汪仕荣终于回来了,但带回的却是这样一个坏消息。

  吴三桂怔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

  “不过臣把世孙接回来了。世子他说什么也不愿回来。”汪仕荣说。

  “把世璠接回来了?”吴三桂的心稍微得到宽慰,“应熊他为什么不愿回来?”

  “世子说,朝廷现在严令撤藩,草木皆兵。若他回来,必定惊动朝廷,连累王爷。”

  “原来是这样。应熊真是个好孩子啊,为父对不住你了。”说完,吴三桂潸然泪下。

  吴三桂找来方光琛之侄方荣,命他好生教育吴世璠,长大为父报仇。

  吴三桂请求增廓土地的奏疏没有被批准,康熙只允诺在最大范围内给予照顾。钦差朱国治自从来到昆明以后,三日一催,令吴三桂不胜其烦,于是上奏说十二月一日正式启程。吴三桂叫来方光琛、胡国柱,叫他们吩咐将士们准备好孝衣孝帽。方、胡二人大为不解,吴三桂只叫他们准备就是了,无需多问。吴三桂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藩反正,三藩反正最新章节,三藩反正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