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之间,曹丕已经对全国布防作了调整,司马懿默默回味,心中赞叹万分:
「由曹子孝、满伯宁、蒋子通分镇南阳、合肥、江淮三地,足以南拒孙权,使其不能北侵……曹子丹坐镇京畿,曹文烈威压河北,朝廷全然可在半年时间内集齐大军三十万……此番调动真是大妙,一俟陛下回过神来,终是英明神武,知人善用的。」
他又瞧了座中诸人一眼,蓦然又明悟了一些。
「曹子丹、曹文烈、将子通……三人眼下皆已身居高位,陛下对于心腹之人,当真不吝提拔啊。」
蒋济拜谢完毕,起身拟诏,帐外忽有巨大的喧嚣声传来,其间还夹杂着悲伤的哭泣。
军中乃庄严肃穆之地,哭泣喧哗那是严令禁止的行为,曹丕闻后怒道:
「是何人在帐外哭泣,无端乱我军心?」
司马懿忙起身道:「臣去看看。」
前脚离帐没有多久,不久便匆匆折返。
只见他面色沉重,痛心疾首道:「陛下,大司马……他卒了!」
「什么?」
话音落下,满室皆惊,众人面面相觑,半晌无语。
战功赫赫、德高望重如曹仁者,也不知因为是接二连三的失利,抑或是年青一辈的怠慢,居然就此撒手人寰了。
曹真自小是追寻曹氏第一代战将的步伐成长的,终究有些感情,只见他虎目含泪,率先长身而起,垂泪道:
「大司马追随太祖于起兵之际,历经三十载风雨,可谓劳苦功劳,今不幸卒于军中,恳请陛下请厚葬之,以安天下军民之心!」
曹丕如梦方醒,忙道:「这是自然,理当如此,大司马乃国之干城,今日殒命,朕失一擎天巨臂,痛苦哀哉!子通,大司马的丧治便全权委托于你,务要风光大葬,极尽哀荣。」
蒋济欠身道:「臣遵旨。」
曹真擦去泪水,又抱拳道:「大司马身孚厚望,深受将士爱戴,他今日一去,恐军心无以为继,这退兵一事,已是迫在眉睫,还请陛下速下决断。」
曹丕颔首道:「子丹与仲达的肺腑之言,朕岂有疑?也罢,军心既然无用,早些退兵,也能早解危局。子丹,朕托你掌管中军,全权处理各部撤退事宜。」
曹真挺直身躯,抱拳道:「臣领命!」
曹真与蒋济各负使命,告辞离去,帐中只剩曹丕、司马懿二人。
「几日前朕便说过,仲达之才,纵经抚一国,也当如履平地,今区区尚书一职,怕是难展你才器之万一。」
曹丕率先开口。
「不敢!」
司马懿忙欠身道:「臣资质愚钝,难当陛下谬赞,只盼日夜追随服侍陛下,余愿足矣。」
曹丕摇头道:「朕视你如师如友,自也渴望与你日夜相伴。只是恰逢天下大变,朕处置不慎,大魏已有倾颓之危,却不知在这般危局之下,你可还愿意助朕一臂之力。」
气氛都烘托到这里了,司马懿哪里还不明白曹丕的意思,当下款款下拜道:
「今关中失陷,只怪臣五路侵攻之策未能奏效,陛下却无一言怪罪,臣甚为感念,陛下但有所驱,臣愿肝脑涂地,竭力以报。」
一番话说得曹丕深受感动,他自知眼下的局面是自己执意南征引起的,司马懿已经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今日这般说辞,无形中将罪责揽到他自己身上,这般体己的兄弟,能扛事的心腹,舍司马仲达与曹子丹之外,更有谁人?
曹丕再无迟疑,将司马懿扶起,挽着他的手,开门见山道:
「大司马既卒,朕瞩意由你镇守南阳,西拒刘备,南抗孙权。此并非易事,但除你之外,
朕实在想不出还有谁值得托付。」
司马懿凛然不惧,正色道:「臣虽不曾独自领军,但国难当头,臣愿领此任,勉力一试。」
「好!」
曹丕大喜过望,又道:「你能答应,足见赤子之心,朕又岂会不派无人手助你?那徐公明身经百战,乃硕果仅存的五子良将,今日起便划拨仲达麾下,供你驱策,你若看上其他帮手,但有所请,朕一概应允。」
「臣谢过陛下……」
司马懿面上感激涕零,心中波澜微起。
曹丕设想中的一文一武镇守南阳,无疑是天作之和。
但当年魏蜀吴鏖战荆州,司马懿与徐晃同在曹操麾下,徐晃自负宿将,对初涉军事的司马懿多有不敬,两人心中早有芥蒂。
又兼司马懿自忖这些年因曹丕之故,晋升极快,军方的那帮老将大抵是看不上自己的,故而也不指望能够收获徐晃的倾心襄助。
只是此中详情,曹丕并不知晓,他也不愿主动提起,以免主上忧心。
不过话说回来,他以文臣身份出任一方统帅,确实需要一名畅晓军事的体己武将辅佐。
借着曹丕的第二句承诺,稍作思虑后,一名说话结巴、面相孤傲的年轻人倏忽涌上心头。
只见司马懿双目一亮,抱拳又道:
「臣心中确有一人选,此人姓邓名艾,字士载,原为新野流民,今在汝南任屯田吏,任中谷获甚丰。当年荆州大战,臣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知其颇识地理,今去南阳,恳请召其入幕。」
「邓艾?」
曹丕搜肠刮肚,也想不起这个名字,只道是个名不见经传之辈,当下并无二话,大手一挥道:
「既知姓氏名谁,现居何职,那便好办。待回到洛阳,朕修书一封,诏那邓艾即刻入洛,归你麾下。」
司马懿大喜拜道:「臣谢过陛下。」
两人又说了一番体己话儿,蒋济遣人来报,说大司马曹仁的遗容已然收敛干净。
曹丕起身道:「仲达,随朕同往,送大司马一程。」
这是题中应有之意,司马懿跟着起身,两人推开帘帐,大步向前。
帐外云淡风清,极目游移,高耸的潼关城墙宛然可见。
曹丕驻足半晌,心中恨恨念道:
「刘玄德啊刘玄德,今日一去,关中暂存汝手,半年之后,朕必领倾国之兵,全力来攻,到那时,可别怪今日行差踏错,悔之晚矣!」
免费阅读.
「由曹子孝、满伯宁、蒋子通分镇南阳、合肥、江淮三地,足以南拒孙权,使其不能北侵……曹子丹坐镇京畿,曹文烈威压河北,朝廷全然可在半年时间内集齐大军三十万……此番调动真是大妙,一俟陛下回过神来,终是英明神武,知人善用的。」
他又瞧了座中诸人一眼,蓦然又明悟了一些。
「曹子丹、曹文烈、将子通……三人眼下皆已身居高位,陛下对于心腹之人,当真不吝提拔啊。」
蒋济拜谢完毕,起身拟诏,帐外忽有巨大的喧嚣声传来,其间还夹杂着悲伤的哭泣。
军中乃庄严肃穆之地,哭泣喧哗那是严令禁止的行为,曹丕闻后怒道:
「是何人在帐外哭泣,无端乱我军心?」
司马懿忙起身道:「臣去看看。」
前脚离帐没有多久,不久便匆匆折返。
只见他面色沉重,痛心疾首道:「陛下,大司马……他卒了!」
「什么?」
话音落下,满室皆惊,众人面面相觑,半晌无语。
战功赫赫、德高望重如曹仁者,也不知因为是接二连三的失利,抑或是年青一辈的怠慢,居然就此撒手人寰了。
曹真自小是追寻曹氏第一代战将的步伐成长的,终究有些感情,只见他虎目含泪,率先长身而起,垂泪道:
「大司马追随太祖于起兵之际,历经三十载风雨,可谓劳苦功劳,今不幸卒于军中,恳请陛下请厚葬之,以安天下军民之心!」
曹丕如梦方醒,忙道:「这是自然,理当如此,大司马乃国之干城,今日殒命,朕失一擎天巨臂,痛苦哀哉!子通,大司马的丧治便全权委托于你,务要风光大葬,极尽哀荣。」
蒋济欠身道:「臣遵旨。」
曹真擦去泪水,又抱拳道:「大司马身孚厚望,深受将士爱戴,他今日一去,恐军心无以为继,这退兵一事,已是迫在眉睫,还请陛下速下决断。」
曹丕颔首道:「子丹与仲达的肺腑之言,朕岂有疑?也罢,军心既然无用,早些退兵,也能早解危局。子丹,朕托你掌管中军,全权处理各部撤退事宜。」
曹真挺直身躯,抱拳道:「臣领命!」
曹真与蒋济各负使命,告辞离去,帐中只剩曹丕、司马懿二人。
「几日前朕便说过,仲达之才,纵经抚一国,也当如履平地,今区区尚书一职,怕是难展你才器之万一。」
曹丕率先开口。
「不敢!」
司马懿忙欠身道:「臣资质愚钝,难当陛下谬赞,只盼日夜追随服侍陛下,余愿足矣。」
曹丕摇头道:「朕视你如师如友,自也渴望与你日夜相伴。只是恰逢天下大变,朕处置不慎,大魏已有倾颓之危,却不知在这般危局之下,你可还愿意助朕一臂之力。」
气氛都烘托到这里了,司马懿哪里还不明白曹丕的意思,当下款款下拜道:
「今关中失陷,只怪臣五路侵攻之策未能奏效,陛下却无一言怪罪,臣甚为感念,陛下但有所驱,臣愿肝脑涂地,竭力以报。」
一番话说得曹丕深受感动,他自知眼下的局面是自己执意南征引起的,司马懿已经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今日这般说辞,无形中将罪责揽到他自己身上,这般体己的兄弟,能扛事的心腹,舍司马仲达与曹子丹之外,更有谁人?
曹丕再无迟疑,将司马懿扶起,挽着他的手,开门见山道:
「大司马既卒,朕瞩意由你镇守南阳,西拒刘备,南抗孙权。此并非易事,但除你之外,
朕实在想不出还有谁值得托付。」
司马懿凛然不惧,正色道:「臣虽不曾独自领军,但国难当头,臣愿领此任,勉力一试。」
「好!」
曹丕大喜过望,又道:「你能答应,足见赤子之心,朕又岂会不派无人手助你?那徐公明身经百战,乃硕果仅存的五子良将,今日起便划拨仲达麾下,供你驱策,你若看上其他帮手,但有所请,朕一概应允。」
「臣谢过陛下……」
司马懿面上感激涕零,心中波澜微起。
曹丕设想中的一文一武镇守南阳,无疑是天作之和。
但当年魏蜀吴鏖战荆州,司马懿与徐晃同在曹操麾下,徐晃自负宿将,对初涉军事的司马懿多有不敬,两人心中早有芥蒂。
又兼司马懿自忖这些年因曹丕之故,晋升极快,军方的那帮老将大抵是看不上自己的,故而也不指望能够收获徐晃的倾心襄助。
只是此中详情,曹丕并不知晓,他也不愿主动提起,以免主上忧心。
不过话说回来,他以文臣身份出任一方统帅,确实需要一名畅晓军事的体己武将辅佐。
借着曹丕的第二句承诺,稍作思虑后,一名说话结巴、面相孤傲的年轻人倏忽涌上心头。
只见司马懿双目一亮,抱拳又道:
「臣心中确有一人选,此人姓邓名艾,字士载,原为新野流民,今在汝南任屯田吏,任中谷获甚丰。当年荆州大战,臣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知其颇识地理,今去南阳,恳请召其入幕。」
「邓艾?」
曹丕搜肠刮肚,也想不起这个名字,只道是个名不见经传之辈,当下并无二话,大手一挥道:
「既知姓氏名谁,现居何职,那便好办。待回到洛阳,朕修书一封,诏那邓艾即刻入洛,归你麾下。」
司马懿大喜拜道:「臣谢过陛下。」
两人又说了一番体己话儿,蒋济遣人来报,说大司马曹仁的遗容已然收敛干净。
曹丕起身道:「仲达,随朕同往,送大司马一程。」
这是题中应有之意,司马懿跟着起身,两人推开帘帐,大步向前。
帐外云淡风清,极目游移,高耸的潼关城墙宛然可见。
曹丕驻足半晌,心中恨恨念道:
「刘玄德啊刘玄德,今日一去,关中暂存汝手,半年之后,朕必领倾国之兵,全力来攻,到那时,可别怪今日行差踏错,悔之晚矣!」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