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嵩山,就进入了颍川郡,这是刘邈此行的目的地。qiuyelou
颍川在汉末到三国都是有着特殊地位的地方,这里名士云集,用“天下名士出颍川”来形容都不为过。
颍川有着在后世都极为有名的“颍川书院”。颍川书院并不是特指某一个地方,而是集合众多学舍和书社的松散组织,这些学舍和书社都是由颍川几大名门望族建立的。
颍川书院的名称是在士族中慢慢扩散开来的,其源头已不可考,真正兴盛起来是在两次党锢之祸时期。那时诸多士大夫官员因祸被罢黜,绝了仕途,而更多的士大夫因此拒绝出仕,他们都选择在家乡隐遁避世。
当时颍川的诸多名门士族,为了培养家族后人,纷纷设立学舍,供这些不出仕的饱学之士教书育人,于是颍川学风渐渐浓厚起来,并形成了偌大规模,最终有了颍川书院的说法。
有传闻,只要是有志于学问的士子都可以在颍川书院求学、求书,事实上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入颍川书院的,这需要几大名门或相关名士的推荐书。颍川书院这么做当然有其目的之所在,说白了颍川书院隶属于士族名门,有远见的颍川士大夫看到了颍川书院的影响力,他们纷纷借书院一方面培养人才,一方面扩大士族名门的话语权,这样不在朝堂却能有着朝堂上得不到的威望和影响力。
当然,也不是颍川书院一家在这么做,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士族的共同尿性。那些士大夫热衷于互相标榜,来获得在天下人面前长脸的机会,所谓八俊、八顾、八及、八厨就是这样来的。而颍川书院在这方面更加集团化一些。
颍川书院也的确培养了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这些名士也使得颍川书院更为地有名。天下众多士子都愿进入颍川书院,一为求学求书,一为养名。qiuyelou颍川书院士子众多,他们通过游学交流,逐渐形成庞大的人脉圈,其中杰出者甚至不出颍川而能闻名天下。
刘邈到这里来当然是求才,对于有志于天下的他来说,没道理放过颍川这个人才基地的。他知道的出身于颍川的大牛就有荀彧、荀攸、郭嘉、陈群、钟繇、徐庶、司马徽等。
刘邈也不能确定能否有所收获,目前他能吸引顶级人才的资本还是薄弱了一些,他完全不指望把那些大牛都一网打尽,那是不可能的,甚至能见到几个都很难说。
刘邈并不是很清楚那些牛人分别家住哪里,或者现在是否正在家中。到达颍川郡治所阳翟城后,他让张辽带着兵士们分散出去打听消息,寻找人才,当然重点是他知道的那些牛人。
而刘邈自己带着穆桂英、花木兰二女及两个亲卫,走入城中最大的一家酒肆。
这里还真不愧是颍川郡的中心区域,文风之盛远非其他地方可比。大街上时常看到三五士子游历而过,而酒肆中也有不少士子在高谈阔论。
“董卓一介武夫,竟敢废立天子,迫害百官,火烧帝都,简直天理难容,真希望袁盟主早日率军打进长安,诛杀董贼!”
“是啊,现在天下义兵对董贼已成包夹之势,凯旋也许就在旬日。”
“昨日家叔对我说,待本初公重立汉家秩序,他就出仕。那时没有了宦官作祟,朝堂尽归名士贤者掌握,必然能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清平盛世。”
“袁家四世三公,一向亲近我等士子,必不会负天下人之所望!”
“……”
听到这些言论,刘邈暗自摇了摇头,这些酸腐士子想得还真是天真,马上局势的发展恐怕会让他们大失所望吧?
不过这就不是刘邈关心的了,但他也从士子的言谈中获得了想要的几点信息:一是袁家在士族有着非同寻常的声望,二是士族重视门第出身的观念在这个时代已经很浓厚了,三是并不是所有的饱学之士都是可用之才,甚至大多数士族子弟都不堪大用。
明白了这些,刘邈心中的一些想法渐渐地成形了。
刘邈之前就一直在考虑,要不要耗费巨大精力去追逐那些饱有声望的名门大才,现在看来仍是有待商榷。
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抓住了一个高门名士,其能力尚在其次,光是其带来的隐形助力就相当可观。比如说原时空的曹操,有了荀彧,就获得了诸多地主大族的支持,而且通过荀彧的朋友圈,为曹操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中高级人才。刘备与之相比就差远了,直到他打入了荆州系交际圈,才获得了争衡天下的资格。
另一方面,与名门望族走得太近也有弊端,那就是在诸多事务上都会受到掣肘。世家是一个圈子,士族又是一个圈子,这两个圈子能量巨大,束缚也大,借用了他们的能量,就要被其所限制,这是刘邈所不愿意的接受的。东汉不就是这样被灭亡的吗?
刘邈有着来自后世的眼光,深深知道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也深深了解世家与名门士族的巨大毒害。他有天下大志,考虑事情时下意识地就着眼到了未来。他几乎可以肯定,将来他的一些治政策略必然要与世家起冲突,如果到时集团高层有着出身世家的人,必然会有分裂。与其那时内外交困,不如一开始就忍住诱惑。
想到这里,刘邈轻松多了,颍川的顶级人才一一出现在他的脑海。
荀彧,超一流政治人才,一流军师,出身颍川大族荀家。荀攸,一流军师,荀彧的侄子。
荀氏是整个中原世族最有影响力的家族,前有荀氏八龙,后有荀彧、荀谌、荀攸等一大批后起之秀。荀家的顶级人才就几乎能组成一个幕僚团,撑起一个争霸势力绰绰有余。但荀家很明显不会将所有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里,历史上就是这样,袁绍、曹操、袁术手下都有荀家人在活动,最终不论谁得天下,荀家都是既得利益者。哪怕后来到了司马氏,荀氏依然有人高坐庙堂之上。后世有人说荀彧忠于汉室,因此被曹操赐死,但刘邈是不太认同的,很难想象出身于这样世家的人能有多忠诚于某个朝廷,他们心中永远是将家族放在第一位的。
陈群,超一流政治人才,出身于超级名门陈家,其祖父陈寔,父亲陈纪,叔父陈谌,于当世皆负盛名。直觉上,刘邈对陈群是不怎么喜欢的。陈群比荀彧更具有世家子弟的特性,原时空中,他曾事刘备,却不忠于刘备,后转投曹操。他创立了影响深远的九品中正制,从中不难看出他浓厚的家世观念。
钟繇,一流政治人才,出身于颍川名门钟家,不过钟家貌似随着党锢之祸而逐渐没落,这也是与荀家、陈家的区别,可能是钟家不善养名吧。如果真是这样,刘邈倒可以考虑追求下钟繇。
郭嘉,超一流军师,寒门士子,貌似与荀彧关系极好,就是不知道受荀彧影响大不大。
徐庶,一流军师,出身寒门。
这样一一比较下来,刘邈发现也只能将郭嘉和徐庶当作重点攻略目标了,这两人虽然都与颍川书院有关系,但终究寒门出身,相对来说比较好勾引点。钟繇可以待定。而荀彧、荀攸、陈群只能放弃,事实上刘邈也清楚,现阶段想得到这三人的可能性也是近乎于零的。
定下了目标,刘邈就等着张辽带回来的消息了。他放下心思,准备好好享受一下这士人之乡的美酒佳肴。
突然,外面冲进来一队顶盔掼甲、手持兵器的官兵,直接包围了刘邈几人。
颍川在汉末到三国都是有着特殊地位的地方,这里名士云集,用“天下名士出颍川”来形容都不为过。
颍川有着在后世都极为有名的“颍川书院”。颍川书院并不是特指某一个地方,而是集合众多学舍和书社的松散组织,这些学舍和书社都是由颍川几大名门望族建立的。
颍川书院的名称是在士族中慢慢扩散开来的,其源头已不可考,真正兴盛起来是在两次党锢之祸时期。那时诸多士大夫官员因祸被罢黜,绝了仕途,而更多的士大夫因此拒绝出仕,他们都选择在家乡隐遁避世。
当时颍川的诸多名门士族,为了培养家族后人,纷纷设立学舍,供这些不出仕的饱学之士教书育人,于是颍川学风渐渐浓厚起来,并形成了偌大规模,最终有了颍川书院的说法。
有传闻,只要是有志于学问的士子都可以在颍川书院求学、求书,事实上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入颍川书院的,这需要几大名门或相关名士的推荐书。颍川书院这么做当然有其目的之所在,说白了颍川书院隶属于士族名门,有远见的颍川士大夫看到了颍川书院的影响力,他们纷纷借书院一方面培养人才,一方面扩大士族名门的话语权,这样不在朝堂却能有着朝堂上得不到的威望和影响力。
当然,也不是颍川书院一家在这么做,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士族的共同尿性。那些士大夫热衷于互相标榜,来获得在天下人面前长脸的机会,所谓八俊、八顾、八及、八厨就是这样来的。而颍川书院在这方面更加集团化一些。
颍川书院也的确培养了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这些名士也使得颍川书院更为地有名。天下众多士子都愿进入颍川书院,一为求学求书,一为养名。qiuyelou颍川书院士子众多,他们通过游学交流,逐渐形成庞大的人脉圈,其中杰出者甚至不出颍川而能闻名天下。
刘邈到这里来当然是求才,对于有志于天下的他来说,没道理放过颍川这个人才基地的。他知道的出身于颍川的大牛就有荀彧、荀攸、郭嘉、陈群、钟繇、徐庶、司马徽等。
刘邈也不能确定能否有所收获,目前他能吸引顶级人才的资本还是薄弱了一些,他完全不指望把那些大牛都一网打尽,那是不可能的,甚至能见到几个都很难说。
刘邈并不是很清楚那些牛人分别家住哪里,或者现在是否正在家中。到达颍川郡治所阳翟城后,他让张辽带着兵士们分散出去打听消息,寻找人才,当然重点是他知道的那些牛人。
而刘邈自己带着穆桂英、花木兰二女及两个亲卫,走入城中最大的一家酒肆。
这里还真不愧是颍川郡的中心区域,文风之盛远非其他地方可比。大街上时常看到三五士子游历而过,而酒肆中也有不少士子在高谈阔论。
“董卓一介武夫,竟敢废立天子,迫害百官,火烧帝都,简直天理难容,真希望袁盟主早日率军打进长安,诛杀董贼!”
“是啊,现在天下义兵对董贼已成包夹之势,凯旋也许就在旬日。”
“昨日家叔对我说,待本初公重立汉家秩序,他就出仕。那时没有了宦官作祟,朝堂尽归名士贤者掌握,必然能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清平盛世。”
“袁家四世三公,一向亲近我等士子,必不会负天下人之所望!”
“……”
听到这些言论,刘邈暗自摇了摇头,这些酸腐士子想得还真是天真,马上局势的发展恐怕会让他们大失所望吧?
不过这就不是刘邈关心的了,但他也从士子的言谈中获得了想要的几点信息:一是袁家在士族有着非同寻常的声望,二是士族重视门第出身的观念在这个时代已经很浓厚了,三是并不是所有的饱学之士都是可用之才,甚至大多数士族子弟都不堪大用。
明白了这些,刘邈心中的一些想法渐渐地成形了。
刘邈之前就一直在考虑,要不要耗费巨大精力去追逐那些饱有声望的名门大才,现在看来仍是有待商榷。
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抓住了一个高门名士,其能力尚在其次,光是其带来的隐形助力就相当可观。比如说原时空的曹操,有了荀彧,就获得了诸多地主大族的支持,而且通过荀彧的朋友圈,为曹操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中高级人才。刘备与之相比就差远了,直到他打入了荆州系交际圈,才获得了争衡天下的资格。
另一方面,与名门望族走得太近也有弊端,那就是在诸多事务上都会受到掣肘。世家是一个圈子,士族又是一个圈子,这两个圈子能量巨大,束缚也大,借用了他们的能量,就要被其所限制,这是刘邈所不愿意的接受的。东汉不就是这样被灭亡的吗?
刘邈有着来自后世的眼光,深深知道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也深深了解世家与名门士族的巨大毒害。他有天下大志,考虑事情时下意识地就着眼到了未来。他几乎可以肯定,将来他的一些治政策略必然要与世家起冲突,如果到时集团高层有着出身世家的人,必然会有分裂。与其那时内外交困,不如一开始就忍住诱惑。
想到这里,刘邈轻松多了,颍川的顶级人才一一出现在他的脑海。
荀彧,超一流政治人才,一流军师,出身颍川大族荀家。荀攸,一流军师,荀彧的侄子。
荀氏是整个中原世族最有影响力的家族,前有荀氏八龙,后有荀彧、荀谌、荀攸等一大批后起之秀。荀家的顶级人才就几乎能组成一个幕僚团,撑起一个争霸势力绰绰有余。但荀家很明显不会将所有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里,历史上就是这样,袁绍、曹操、袁术手下都有荀家人在活动,最终不论谁得天下,荀家都是既得利益者。哪怕后来到了司马氏,荀氏依然有人高坐庙堂之上。后世有人说荀彧忠于汉室,因此被曹操赐死,但刘邈是不太认同的,很难想象出身于这样世家的人能有多忠诚于某个朝廷,他们心中永远是将家族放在第一位的。
陈群,超一流政治人才,出身于超级名门陈家,其祖父陈寔,父亲陈纪,叔父陈谌,于当世皆负盛名。直觉上,刘邈对陈群是不怎么喜欢的。陈群比荀彧更具有世家子弟的特性,原时空中,他曾事刘备,却不忠于刘备,后转投曹操。他创立了影响深远的九品中正制,从中不难看出他浓厚的家世观念。
钟繇,一流政治人才,出身于颍川名门钟家,不过钟家貌似随着党锢之祸而逐渐没落,这也是与荀家、陈家的区别,可能是钟家不善养名吧。如果真是这样,刘邈倒可以考虑追求下钟繇。
郭嘉,超一流军师,寒门士子,貌似与荀彧关系极好,就是不知道受荀彧影响大不大。
徐庶,一流军师,出身寒门。
这样一一比较下来,刘邈发现也只能将郭嘉和徐庶当作重点攻略目标了,这两人虽然都与颍川书院有关系,但终究寒门出身,相对来说比较好勾引点。钟繇可以待定。而荀彧、荀攸、陈群只能放弃,事实上刘邈也清楚,现阶段想得到这三人的可能性也是近乎于零的。
定下了目标,刘邈就等着张辽带回来的消息了。他放下心思,准备好好享受一下这士人之乡的美酒佳肴。
突然,外面冲进来一队顶盔掼甲、手持兵器的官兵,直接包围了刘邈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