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君子呢?只有做到三点才是君子,一智者无惑,二仁者无忧,三勇者无惧,这才是君子应具备的品德,其实这三点有一个共同的,就是找到真正的自我,假我以物质利益为中心,而真我利他是永恒的事业,所以找到真我自然没有疑惑,知道真我的责任就是慈悲。
身我只是考验真我的道具,知道身我不是我,舍下身我就会有更好的我,所以才能做到勇敢而无惧,用慧命生存的人,就是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才能真正的做到没有疑惑,身我只是慧我的一个化身。
慧我永恒事业是无我利他,那么身我也是示现慈悲的过程,舍弃小我是为了更好的大我,那有什么世间的忧愁苦恼,了知身我只是一个过程,真我假我合二为慈悲,这就是心性智慧的力量,觉悟心性的人无所惑,无所忧,无所畏。
什么才是成圣做贤的根本呢?圣贤的基础是保护任用一切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佛理,尽量看破放下四大和合的物质,放下对境生心的思想,看破轮回累积的意识,一切都是自性无明的现相,但众生迷而不觉,贪执我及我所有,而生起五欲六尘等心,以至相随心生,化生出轮回苦海的业力网。
法是平等的是九法界通用的,只是这种能力被无明所障,圣者可以全部显现,而地狱众生却不能显现,觉者能除去无明故显自性,地狱众生迷惑障重,故全部不显,人可以看、听、觉知,畜牲可以,鬼道也可以,这平等通用的就是自性,保护任用这种能力就是觉,这是成圣做主的基础。
智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呢?正法注入到人的意识中,人就会多了很多傲气,在生活中总觉得心性是常乐我净的,世间的东西是变幻无常的,总以这种思想去为人处事,以这样的心情来待人接物。
由于这种思想的坚固,使人很难接受别人,别人也很难理解,以这种小乘的境界来测菩萨境界,其结果只会失去一切福德,忏悔自己业障深重福溥慧浅,不应以小乘心测圣智,佛法的圈与九法界的圈比起来,佛法可以圆融一切,融不进去只能说明自己修的不好。
怎样才能得到保护呢?祖师说:不染六尘名护法,所以护法的职责就是保护修行者,保护那些发菩提心求圣道者,可见保护的对象有两种,一种是正在修行中,另一种是虽未修心但发心皈佛者,人去寺院烧香拜佛,多数都是求保佑,一个修行者自然就得到保护。
如果你没有修行,就应该发愿好好修行,有能力后度化众生,保家卫民,这样护法才能加持你,护法不只是因你修的好就加持,而你一定要有个无我利他的愿力。
这个愿的中心就是不染六尘,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就是物质的肉身和物质的环境,人对镜所升起的思想意识,只有不执着这些,才能学有所成,去度化众生,这样才能得到护法的加持保护,只有把这些放下了,才能真正进入解脱的法门。
思想感觉灵敏是好事吗?佛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既然我们的身体思想是幻生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会有很大的痛苦烦恼呢,其实四大五蕴是人的无明执着幻生的,人越执着欲妄就越重,身体体的感觉就越灵敏而欲海难填,执幻为真而无止境的造业受报。
六道轮回永无休止,这也是失去所有灵力的根本,佛有无穷的妙用,相好光明的灵力,就是因为佛完全破除了无名的执着,不会对物质的身体产生执着,没有了执着,也就没有了欲望,普通人不是没有灵力,这种力量用在身体上就叫身力,而用在心灵上就叫做灵力。
普通人的这种力执着在身体上,所以会产生身体的各种功用,以及敏感触受的种种感觉,而佛却完全看破,放下了这种力,把这心力用在了心性上,所以产生了种种妙用及相好光明,普通人羡慕菩萨的那相好光明,而不知道菩萨是无我的光明身。
菩萨的身体是随缘幻化的,这样才能够把全部的能力用在心性上,佛教最根本的是戒定慧三学,而菩萨戒就是一步步放下对物质身体的执着,使身体的觉受灵敏度降低,这是菩萨有成就的标志,说明这是往心灵上转移,等到由身体转移到心上的时候,也就达到了净心净土的过程。
人为什么会有生死呢?佛说:三世因果,前事是实实在在的,而后事却是经验教训的总结,前世好比是知识,后事好比是智慧,比如一个人,他的生前或死后,我们一无所知,只有他出生后和死亡前我们是知道的,所以人知道的叫做一种知识,知识是现实所需要的,而对未知的就是一种智慧,智慧是现在未来统一的公理。
我们是生存的境界有痛苦等,人只能用现在的事来解释,所以称为知识,佛法讲众生平等,知识是不平等的,而智慧却是平等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我们的无名执迷,贪嗔痴慢、五欲六尘、自私自利的恶习,将化作所有苦难的力量。
不知道用智慧才能找到真理,找到痛苦的源泉,无论是烦恼还是如意,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可变来变去的人事物,是我们修行所要放下的,我们心性的强大,灵魂的成熟,这才是我们的本师,如果我们净心行善,无我利他的博爱心,那必然会化作一片天堂乐土。
读经典的意义是什么呢?诵经就是让人明理之后,从物质生活中解脱出来,世人都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其实没有真正觉悟明白的人都是不好的,因为普通人追求圣道的实在是少,都在五欲六尘中打滚,不觉悟的人说出天花乱坠都是物质的。
追求孔圣之道的,以名扬天下为主,由于追求名的原因,所以在利面前自然能压住自己,因为他懂得了圣人的言教,普通人追求五欲六尘,而世间的圣人追求的是立功,立德,立名。
出世间的佛陀,追求的却是缘起性空明心见性的生命,由普通人物质利欲的生命,转到世间圣人追求的英雄永垂不朽,再晋升一步就是世间大隐世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境界,这是守候灵魂超然于世外的思想。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彻底超出物欲而进入修行的范围,修行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了缘起性空明心见性的思想,心就是世间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明心就是这个见性修行的境界。
身我只是考验真我的道具,知道身我不是我,舍下身我就会有更好的我,所以才能做到勇敢而无惧,用慧命生存的人,就是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才能真正的做到没有疑惑,身我只是慧我的一个化身。
慧我永恒事业是无我利他,那么身我也是示现慈悲的过程,舍弃小我是为了更好的大我,那有什么世间的忧愁苦恼,了知身我只是一个过程,真我假我合二为慈悲,这就是心性智慧的力量,觉悟心性的人无所惑,无所忧,无所畏。
什么才是成圣做贤的根本呢?圣贤的基础是保护任用一切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佛理,尽量看破放下四大和合的物质,放下对境生心的思想,看破轮回累积的意识,一切都是自性无明的现相,但众生迷而不觉,贪执我及我所有,而生起五欲六尘等心,以至相随心生,化生出轮回苦海的业力网。
法是平等的是九法界通用的,只是这种能力被无明所障,圣者可以全部显现,而地狱众生却不能显现,觉者能除去无明故显自性,地狱众生迷惑障重,故全部不显,人可以看、听、觉知,畜牲可以,鬼道也可以,这平等通用的就是自性,保护任用这种能力就是觉,这是成圣做主的基础。
智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呢?正法注入到人的意识中,人就会多了很多傲气,在生活中总觉得心性是常乐我净的,世间的东西是变幻无常的,总以这种思想去为人处事,以这样的心情来待人接物。
由于这种思想的坚固,使人很难接受别人,别人也很难理解,以这种小乘的境界来测菩萨境界,其结果只会失去一切福德,忏悔自己业障深重福溥慧浅,不应以小乘心测圣智,佛法的圈与九法界的圈比起来,佛法可以圆融一切,融不进去只能说明自己修的不好。
怎样才能得到保护呢?祖师说:不染六尘名护法,所以护法的职责就是保护修行者,保护那些发菩提心求圣道者,可见保护的对象有两种,一种是正在修行中,另一种是虽未修心但发心皈佛者,人去寺院烧香拜佛,多数都是求保佑,一个修行者自然就得到保护。
如果你没有修行,就应该发愿好好修行,有能力后度化众生,保家卫民,这样护法才能加持你,护法不只是因你修的好就加持,而你一定要有个无我利他的愿力。
这个愿的中心就是不染六尘,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就是物质的肉身和物质的环境,人对镜所升起的思想意识,只有不执着这些,才能学有所成,去度化众生,这样才能得到护法的加持保护,只有把这些放下了,才能真正进入解脱的法门。
思想感觉灵敏是好事吗?佛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既然我们的身体思想是幻生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会有很大的痛苦烦恼呢,其实四大五蕴是人的无明执着幻生的,人越执着欲妄就越重,身体体的感觉就越灵敏而欲海难填,执幻为真而无止境的造业受报。
六道轮回永无休止,这也是失去所有灵力的根本,佛有无穷的妙用,相好光明的灵力,就是因为佛完全破除了无名的执着,不会对物质的身体产生执着,没有了执着,也就没有了欲望,普通人不是没有灵力,这种力量用在身体上就叫身力,而用在心灵上就叫做灵力。
普通人的这种力执着在身体上,所以会产生身体的各种功用,以及敏感触受的种种感觉,而佛却完全看破,放下了这种力,把这心力用在了心性上,所以产生了种种妙用及相好光明,普通人羡慕菩萨的那相好光明,而不知道菩萨是无我的光明身。
菩萨的身体是随缘幻化的,这样才能够把全部的能力用在心性上,佛教最根本的是戒定慧三学,而菩萨戒就是一步步放下对物质身体的执着,使身体的觉受灵敏度降低,这是菩萨有成就的标志,说明这是往心灵上转移,等到由身体转移到心上的时候,也就达到了净心净土的过程。
人为什么会有生死呢?佛说:三世因果,前事是实实在在的,而后事却是经验教训的总结,前世好比是知识,后事好比是智慧,比如一个人,他的生前或死后,我们一无所知,只有他出生后和死亡前我们是知道的,所以人知道的叫做一种知识,知识是现实所需要的,而对未知的就是一种智慧,智慧是现在未来统一的公理。
我们是生存的境界有痛苦等,人只能用现在的事来解释,所以称为知识,佛法讲众生平等,知识是不平等的,而智慧却是平等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我们的无名执迷,贪嗔痴慢、五欲六尘、自私自利的恶习,将化作所有苦难的力量。
不知道用智慧才能找到真理,找到痛苦的源泉,无论是烦恼还是如意,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可变来变去的人事物,是我们修行所要放下的,我们心性的强大,灵魂的成熟,这才是我们的本师,如果我们净心行善,无我利他的博爱心,那必然会化作一片天堂乐土。
读经典的意义是什么呢?诵经就是让人明理之后,从物质生活中解脱出来,世人都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其实没有真正觉悟明白的人都是不好的,因为普通人追求圣道的实在是少,都在五欲六尘中打滚,不觉悟的人说出天花乱坠都是物质的。
追求孔圣之道的,以名扬天下为主,由于追求名的原因,所以在利面前自然能压住自己,因为他懂得了圣人的言教,普通人追求五欲六尘,而世间的圣人追求的是立功,立德,立名。
出世间的佛陀,追求的却是缘起性空明心见性的生命,由普通人物质利欲的生命,转到世间圣人追求的英雄永垂不朽,再晋升一步就是世间大隐世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境界,这是守候灵魂超然于世外的思想。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彻底超出物欲而进入修行的范围,修行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了缘起性空明心见性的思想,心就是世间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明心就是这个见性修行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