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老“起死回生”的奇迹开始只的在燕京小范围流传,之后,随着102医院用无恙丸立竿见影地治好了几位大佬的慢性病,很快地,知道周扬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周扬正式进入了上层人物的视野。
地位有了,钱也有了,要想长久地享受这些,还需要有个健康的身体。可是周扬给102 医院的无恙丸数量实在太少,根本满足不了需求,而掌握这些无恙丸的杜清玄就成了香饽饽,人们以为这是102 医院开发的新特效药呢。结果找到杜清玄一问才知道原来这种特效药来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大夫,再一打听,原来人家早就名扬海外了。
药倒是不贵,可这个周扬卖药的方式却很奇特,要本人亲自去排队挂号,经过周扬确认后才能买到药。这就有点为难了,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和普通人一样排队拿票、卖药?看似没什么,可终究面子放不下来。
叫周扬多给102 医院一些药丸?有人就想到了这一点,对杜清玄一说,杜清玄做不了主就去找顾老,顾老说我问问周大夫。他没有周扬的电话,通过孙炳乾传话过去,周扬一听,拒绝了:要买药可以,到通海来。
有人就不高兴了,这个人太狂了,连顾老您的面子都不卖。顾老听了,脸色一沉,说了句:周大夫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欠他的,他可不欠我的。
没辙了,怎么办?有人就说:周扬不是在通海搞了个疗养院吗,听说在那住一个月,啥病都能治好了,不如在那搞个定点吧。其他人一听,“这个主意好,既能看病还能联络感情。”
于是,通海疗养院迎来了第一批“大人物”入住。
银灰色的奔驰大巴载着五十位特殊客人悄然进入了一号院,没有敲锣打鼓,没有张灯结彩,也没有欢迎仪式。给这些人安排好住宿,陈海峰便带着保健医生开始为客人做体检。这些人基本上没什么大病,就是些小病,慢性病,如糖尿病,三高,肠胃病等,陈海峰一一做了记录。
快体检完的时候,发现问题了,一位省部级领导被查出来肝癌早期。那位当时脸色就吓白了,对陈海峰说“陈院长,我平时没啥感觉呀,你们是不是弄错了?”
诊断是孙炳乾做的,b超上显示正常,孙炳乾看都没看b超就下了诊断。陈海峰也不敢确定,就询问孙炳乾,“孙老,您确定吗?”
孙炳乾点点头,客气地说:“郭书记,不会错的。要是您不放心,那就再做个核磁?”
郭书记就觉得体内一阵气血翻涌,“咋说话呢?什么叫‘放心不放心’?你要是弄错了,我还能放点心,要是没弄错,我能放心吗?”正要发作,孙炳乾跟着说的一句话让他宽心了不少:别担心,检查完了我给您看看,一会儿就好。
“你是说,我要真是那个、那个早期的话,你----”
“能治!”
“吁---”郭书记长舒了一口气,能治就好。陈海峰领着人去做核磁了。
半个小时后,陈海峰陪着脸色苍白的郭书记回来了。
孙炳乾看着郭书记惧怕的样子,心里好笑,语气和缓地问:“确诊了?”
郭书记呆呆地望着孙炳乾,忽然眼睛一亮,冲上前抓住孙炳乾的手,急切地说:“孙大夫,您刚才说能治?”
孙炳乾笑着点点头,安慰道,“您别担心,能治。”
“真地能?”
“真的。”
郭书记一下有了力气,使劲握着孙炳乾的手,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您!”
“不用谢,到床上躺着,我这就给您治疗。”
“啊?现在就治疗?”
“对。当然,您如果不方便的话,另找时间也可以。”
“方便,方便!”郭书记连声答应,然后看了看房间四周,又看看孙炳乾,疑惑地问,“就在这儿?”
在郭书记看来,这个房间咋看都不像是给人治病的,就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单人床,靠墙是一排沙发,什么设备都没有,哦,墙边立着个饮水机,靠窗边摆着几盆花。这儿一点儿也不像病房,倒像是个简易的办公室。
“不做手术?”郭书记怀疑地盯着孙炳乾问。
“不需要。”孙炳乾微笑着摇摇头。
郭书记不信任地看着孙炳乾,“是周大夫给我治疗吗?”
“这个--- 我师父不在。”孙炳乾笑容一敛,不好意思地说。
郭书记一愣,“周大夫是你师父?”
“嗯。”
郭书记审视着孙炳乾,心道“听说周扬是个年轻人,怎么会有这么老的学生?噢不,他叫周扬师父,那他就是周扬的徒弟。听说周扬治好了顾老的绝症,医术应该非常高,可这个老头能行吗?”
郭书记想了想,决定等周扬回来,于是对孙炳乾说:“孙大夫,你师父... ...”
“孙老,这儿有个重症患者。”就在这时,一个医生走了进来,后面两位护士搀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医生递给孙炳乾一张纸,“这是体检单。”
孙炳乾接过体检单扫了一眼,凝目看了看老人,上前和老人握手,温和地说:“谭院士您好!”
“你好!孙大夫。”
“您知道自己的病情吧?”
“哦,知道。前年做过一次手术。”谭院士的语气听起来很平静,似乎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病,看来是个心胸豁达的人。
孙炳乾扶着谭院士坐在沙发上,安慰道:“您的病没事,今天就给您根治了。”
虽然已经想开了,但听到孙炳乾说的话,谭院士还是吃了一惊,“你是说我的病能治好?”
“能!而且以后都不会再犯了。”
“好好好!呵呵,那就好!”谭院士喜形于色。看破生死是一回事,但有机会健康地活下去,谁不想呢?
“郭书记,您看您是现在就治疗呢,还是等我先给谭院士治疗?”孙炳乾转身询问道。
“周大夫什么时候能回来?”郭书记还是想要周扬给他看。
孙炳乾摇摇头,“不一定,少则三五个月,多则半年。”
“这么久?”郭书记皱眉沉思着,疗养的时间只有一个月,看来是等不到周扬回来了,这个孙大夫说的这么有把握能治好这个谭院士的病,不妨先看看,问孙炳乾“谭院士是什么病?”
“结肠癌中期。”
郭书记同情地看了看谭院士,“那就先给谭院士治疗,我等等。”
孙炳乾:“行。李医生,带郭书记到隔壁休息。”
“郭书记,请跟我来。”李医生带郭书记出去了,两个护士跟着出去,把门关上了,屋里只剩下孙炳乾和谭院士。
“谭老,请你躺下。”孙炳乾搀着谭院士到床边,让他躺下,不知什么时候手里多了一颗绿色药丸,吩咐谭老,“把药服了。”
看着谭老服了药,孙炳乾手一抖,一根银针扎在了谭老的眉心,谭老眼前一黑,失去了意识。
本来是不需要搞得这么复杂的,两颗药丸就能解决问题。但孙炳乾觉得周扬的药丸实在是太贵重,是能起死回生的神药,除非生死关头,能省点儿就省点儿。不太重的病,配合周扬教的神奇针法一样可以治愈,而且治疗的时间更短。
以前,孙炳乾见过周扬给人治病,一般都是两天,老外的话,时间长些,往往要一周,当然,费用也高得多。他曾经为此惊叹不已,觉得周扬的医术已经达到“神”级了,也幻想过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有这个本事。得了周扬的传授后,又亲自实践了几次,孙炳乾有点不明白了:很多病人明明可以一次就治愈,为什么师父要用那么长的时间?
他不懂,周扬是想低调,不想惊世骇俗。真要是无所顾忌的话,周扬瞬间就能治好病人。尤其是周扬现在拥有无比强大的神识,根本不需要接触病人,只需意念一动,病人就可痊愈。
至于那种周扬到现在连名字都没起的绿色药丸,不过是炼丹的副产品,周扬并不觉得有多贵重,比起操控银针消耗的灵力更是不值一提。
此时,孙炳乾双手在谭老胸腹上的几根银针上不停地捻动,体内,内力运转通过银针催动药力,要么化解,要么吞噬病毒。半个多小时后,孙炳乾拿毛巾擦去额头上的汗水,拔起银针收好,就地打坐调息。又半个小时,孙炳乾轻吁一口气,起身收了扎在谭老眉心的银针,在谭老百会穴轻轻拍了一掌。
“嗯----”谭老舒服地哼了一声,睁开了眼睛。
... ...
一个月的时间过得很快,疗养院大门口,陈海峰带着一众中层管理人员为客人送行。来时还是面带倦容,精神不振的客人们,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满面红光地和陈海峰与孙炳乾告别。有人要送礼物以表谢意,都被两人婉言谢绝了。
这些大人物回去后自然要跟家里人说说疗养的效果,口口相传下,通海疗养院很快名扬全国。很多人辛苦了一辈子,老了该享受了,身体却出了这样那样的毛病,尤其是很多毛病虽然一时要不了命,可也一下治不好,精神上,肉体上都是负担,生活质量差了很多。
现在听说有这么个好地方,那还不趋之若鹜。于是,平时还算清闲的陈海峰一下子忙了起来,正事没多少,都是回复邮件、电话之类的琐事。有些人等不及,直接就找上门来要求入住疗养。
陈海峰现在也算是名人了,只是本性耿直,严守原则,谁来找都不讲情面,入住可以,排队去。有些人被拒绝了,觉得没有面子,就想以势压人,后来一打听得知陈海峰是在上面挂了号的人,不是谁都可以动的,只好偃旗息鼓,乖乖滴排队去了。
至此,通海这个小县城从墙里开花墙外香到现在终于被全国所闻,各地来求医问药的,来疗养的把个小小的县城弄的拥挤不堪。为了满足需求,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几乎一夜之间翻了两三倍,县城已经挤不下了,扩建势在必然。
由于通海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其特殊地位,省政府决定提高通海的级别,将其单列出来由省直管。通海县,现在叫通海市了,白启明成为第一任市长,正厅级。
地位有了,钱也有了,要想长久地享受这些,还需要有个健康的身体。可是周扬给102 医院的无恙丸数量实在太少,根本满足不了需求,而掌握这些无恙丸的杜清玄就成了香饽饽,人们以为这是102 医院开发的新特效药呢。结果找到杜清玄一问才知道原来这种特效药来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大夫,再一打听,原来人家早就名扬海外了。
药倒是不贵,可这个周扬卖药的方式却很奇特,要本人亲自去排队挂号,经过周扬确认后才能买到药。这就有点为难了,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和普通人一样排队拿票、卖药?看似没什么,可终究面子放不下来。
叫周扬多给102 医院一些药丸?有人就想到了这一点,对杜清玄一说,杜清玄做不了主就去找顾老,顾老说我问问周大夫。他没有周扬的电话,通过孙炳乾传话过去,周扬一听,拒绝了:要买药可以,到通海来。
有人就不高兴了,这个人太狂了,连顾老您的面子都不卖。顾老听了,脸色一沉,说了句:周大夫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欠他的,他可不欠我的。
没辙了,怎么办?有人就说:周扬不是在通海搞了个疗养院吗,听说在那住一个月,啥病都能治好了,不如在那搞个定点吧。其他人一听,“这个主意好,既能看病还能联络感情。”
于是,通海疗养院迎来了第一批“大人物”入住。
银灰色的奔驰大巴载着五十位特殊客人悄然进入了一号院,没有敲锣打鼓,没有张灯结彩,也没有欢迎仪式。给这些人安排好住宿,陈海峰便带着保健医生开始为客人做体检。这些人基本上没什么大病,就是些小病,慢性病,如糖尿病,三高,肠胃病等,陈海峰一一做了记录。
快体检完的时候,发现问题了,一位省部级领导被查出来肝癌早期。那位当时脸色就吓白了,对陈海峰说“陈院长,我平时没啥感觉呀,你们是不是弄错了?”
诊断是孙炳乾做的,b超上显示正常,孙炳乾看都没看b超就下了诊断。陈海峰也不敢确定,就询问孙炳乾,“孙老,您确定吗?”
孙炳乾点点头,客气地说:“郭书记,不会错的。要是您不放心,那就再做个核磁?”
郭书记就觉得体内一阵气血翻涌,“咋说话呢?什么叫‘放心不放心’?你要是弄错了,我还能放点心,要是没弄错,我能放心吗?”正要发作,孙炳乾跟着说的一句话让他宽心了不少:别担心,检查完了我给您看看,一会儿就好。
“你是说,我要真是那个、那个早期的话,你----”
“能治!”
“吁---”郭书记长舒了一口气,能治就好。陈海峰领着人去做核磁了。
半个小时后,陈海峰陪着脸色苍白的郭书记回来了。
孙炳乾看着郭书记惧怕的样子,心里好笑,语气和缓地问:“确诊了?”
郭书记呆呆地望着孙炳乾,忽然眼睛一亮,冲上前抓住孙炳乾的手,急切地说:“孙大夫,您刚才说能治?”
孙炳乾笑着点点头,安慰道,“您别担心,能治。”
“真地能?”
“真的。”
郭书记一下有了力气,使劲握着孙炳乾的手,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您!”
“不用谢,到床上躺着,我这就给您治疗。”
“啊?现在就治疗?”
“对。当然,您如果不方便的话,另找时间也可以。”
“方便,方便!”郭书记连声答应,然后看了看房间四周,又看看孙炳乾,疑惑地问,“就在这儿?”
在郭书记看来,这个房间咋看都不像是给人治病的,就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单人床,靠墙是一排沙发,什么设备都没有,哦,墙边立着个饮水机,靠窗边摆着几盆花。这儿一点儿也不像病房,倒像是个简易的办公室。
“不做手术?”郭书记怀疑地盯着孙炳乾问。
“不需要。”孙炳乾微笑着摇摇头。
郭书记不信任地看着孙炳乾,“是周大夫给我治疗吗?”
“这个--- 我师父不在。”孙炳乾笑容一敛,不好意思地说。
郭书记一愣,“周大夫是你师父?”
“嗯。”
郭书记审视着孙炳乾,心道“听说周扬是个年轻人,怎么会有这么老的学生?噢不,他叫周扬师父,那他就是周扬的徒弟。听说周扬治好了顾老的绝症,医术应该非常高,可这个老头能行吗?”
郭书记想了想,决定等周扬回来,于是对孙炳乾说:“孙大夫,你师父... ...”
“孙老,这儿有个重症患者。”就在这时,一个医生走了进来,后面两位护士搀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医生递给孙炳乾一张纸,“这是体检单。”
孙炳乾接过体检单扫了一眼,凝目看了看老人,上前和老人握手,温和地说:“谭院士您好!”
“你好!孙大夫。”
“您知道自己的病情吧?”
“哦,知道。前年做过一次手术。”谭院士的语气听起来很平静,似乎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病,看来是个心胸豁达的人。
孙炳乾扶着谭院士坐在沙发上,安慰道:“您的病没事,今天就给您根治了。”
虽然已经想开了,但听到孙炳乾说的话,谭院士还是吃了一惊,“你是说我的病能治好?”
“能!而且以后都不会再犯了。”
“好好好!呵呵,那就好!”谭院士喜形于色。看破生死是一回事,但有机会健康地活下去,谁不想呢?
“郭书记,您看您是现在就治疗呢,还是等我先给谭院士治疗?”孙炳乾转身询问道。
“周大夫什么时候能回来?”郭书记还是想要周扬给他看。
孙炳乾摇摇头,“不一定,少则三五个月,多则半年。”
“这么久?”郭书记皱眉沉思着,疗养的时间只有一个月,看来是等不到周扬回来了,这个孙大夫说的这么有把握能治好这个谭院士的病,不妨先看看,问孙炳乾“谭院士是什么病?”
“结肠癌中期。”
郭书记同情地看了看谭院士,“那就先给谭院士治疗,我等等。”
孙炳乾:“行。李医生,带郭书记到隔壁休息。”
“郭书记,请跟我来。”李医生带郭书记出去了,两个护士跟着出去,把门关上了,屋里只剩下孙炳乾和谭院士。
“谭老,请你躺下。”孙炳乾搀着谭院士到床边,让他躺下,不知什么时候手里多了一颗绿色药丸,吩咐谭老,“把药服了。”
看着谭老服了药,孙炳乾手一抖,一根银针扎在了谭老的眉心,谭老眼前一黑,失去了意识。
本来是不需要搞得这么复杂的,两颗药丸就能解决问题。但孙炳乾觉得周扬的药丸实在是太贵重,是能起死回生的神药,除非生死关头,能省点儿就省点儿。不太重的病,配合周扬教的神奇针法一样可以治愈,而且治疗的时间更短。
以前,孙炳乾见过周扬给人治病,一般都是两天,老外的话,时间长些,往往要一周,当然,费用也高得多。他曾经为此惊叹不已,觉得周扬的医术已经达到“神”级了,也幻想过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有这个本事。得了周扬的传授后,又亲自实践了几次,孙炳乾有点不明白了:很多病人明明可以一次就治愈,为什么师父要用那么长的时间?
他不懂,周扬是想低调,不想惊世骇俗。真要是无所顾忌的话,周扬瞬间就能治好病人。尤其是周扬现在拥有无比强大的神识,根本不需要接触病人,只需意念一动,病人就可痊愈。
至于那种周扬到现在连名字都没起的绿色药丸,不过是炼丹的副产品,周扬并不觉得有多贵重,比起操控银针消耗的灵力更是不值一提。
此时,孙炳乾双手在谭老胸腹上的几根银针上不停地捻动,体内,内力运转通过银针催动药力,要么化解,要么吞噬病毒。半个多小时后,孙炳乾拿毛巾擦去额头上的汗水,拔起银针收好,就地打坐调息。又半个小时,孙炳乾轻吁一口气,起身收了扎在谭老眉心的银针,在谭老百会穴轻轻拍了一掌。
“嗯----”谭老舒服地哼了一声,睁开了眼睛。
... ...
一个月的时间过得很快,疗养院大门口,陈海峰带着一众中层管理人员为客人送行。来时还是面带倦容,精神不振的客人们,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满面红光地和陈海峰与孙炳乾告别。有人要送礼物以表谢意,都被两人婉言谢绝了。
这些大人物回去后自然要跟家里人说说疗养的效果,口口相传下,通海疗养院很快名扬全国。很多人辛苦了一辈子,老了该享受了,身体却出了这样那样的毛病,尤其是很多毛病虽然一时要不了命,可也一下治不好,精神上,肉体上都是负担,生活质量差了很多。
现在听说有这么个好地方,那还不趋之若鹜。于是,平时还算清闲的陈海峰一下子忙了起来,正事没多少,都是回复邮件、电话之类的琐事。有些人等不及,直接就找上门来要求入住疗养。
陈海峰现在也算是名人了,只是本性耿直,严守原则,谁来找都不讲情面,入住可以,排队去。有些人被拒绝了,觉得没有面子,就想以势压人,后来一打听得知陈海峰是在上面挂了号的人,不是谁都可以动的,只好偃旗息鼓,乖乖滴排队去了。
至此,通海这个小县城从墙里开花墙外香到现在终于被全国所闻,各地来求医问药的,来疗养的把个小小的县城弄的拥挤不堪。为了满足需求,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几乎一夜之间翻了两三倍,县城已经挤不下了,扩建势在必然。
由于通海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其特殊地位,省政府决定提高通海的级别,将其单列出来由省直管。通海县,现在叫通海市了,白启明成为第一任市长,正厅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