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盘是武丁时期的十位事迹较多的大臣之一。关于武丁的臣子,在史书里记载的只有甘盘和傅说两个人,但是甘盘见于卜辞,称作“师般”,傅说则不见于卜辞。卜辞中没有“大臣”这个词,只有“小臣”,这个“小臣”就相当于后来的大臣,地位相当高,比如商汤的相伊尹,官职是保衡,也被称为“小臣”。
师般的司职的确很多,参加的活动很多,为商王奔走办事,是商王武丁的近臣。胡厚宣说:“所以知般为近臣者,般即师般,它辞或贞师般之祸福,或贞师般之行纵,或贞呼师般,或贞令师般,或令师般祭祀,或令师般游田,或令师般出师。”
在商王武丁的心目中他的地位很重要,所以对他也十分关心。
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甘盘便是甘氏的始祖,或者说是第一个历史留名的甘姓名人。像《姓纂》、《姓谱》等书就异口同声地指出:“甘,武丁臣甘盘之后”。而甘盘之得姓,则夏有甘国是以国为姓,就是说夏朝时就有甘国了,而甘盘无疑是该地人士,以国为姓,如同炎帝以姜水为姓一样。
甘盘和傅说,是商朝高宗武丁时有名的两位贤臣。甘盘本为一位隐士,傅说则还是犯了“胥靡”劳役刑的囚犯。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
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这件事在《墨子》、《国语》、《吕氏春秋》、《帝王世纪》、《尚书》等书中均有记载,内容也大同小异。
武丁年少时,其父小乙让他在民间生活,颇知民间疾苦。后来,武丁即位商王,守孝三年不言(不是不说话,而是对政事不表态)时,政事决于甘盘和众元老,但是武丁希望有才能的真正亲信来辅助自己。
bc1331年(武丁三年),武丁在傅险(山西平陆县)找到了囚徒傅说(yue),他的才能使得武丁认为找到了一位真正的得力助手。但是傅说的地位太过低下,所以武丁只能用夜梦天降启示,得辅政的圣人的名字叫说,于是告之臣下寻访圣人,终于过了一段时间才装作是寻找到了圣人,正式将傅说引入朝堂,而且为了防止反弹,不得不只任命了一个普通大臣的地位,当然也是对傅说的一个考验。
bc1328年(武丁六年),经过三年的政事考验,武丁正式任命傅说取代甘盘为卿士(宰相),当然甘盘的地位并没有任何改变,只是甘盘作为老师,不再奋斗在政治前线,而是到封地为诸侯。
《史记正义》记载“邑,殷王武丁始都立。”
武丁正式执政后,国力强盛,为了加强北方抵御戎狄的兵力,决定将都城由黄河南岸的西亳(河南洛阳偃师市)迁到黄河北岸的(河南鹤壁淇县),建立都,这是的首次建城,所以后人称之为武丁城。
但是建城之后不久,由于黄河水患,不得不停止营建,都废置。
其后武丁将都城由迁往附近的北蒙(河南安阳),改名为殷,经过武丁时代的繁荣发展,到了商朝后期,这里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都城之一。
到了近代,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证明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在这里出土了最多的商朝甲骨文,其中有地名殷的多次记载,所以被称为“殷墟”,故后世人在甲骨文发掘后称商朝为“殷”或“殷商”。实际商才是真正的族名,而殷是地名,在武丁时期才出现,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bc1322年(武丁十二年),武丁祭祀先祖上甲微(创作《归藏易》的商朝先祖,前文有述)。
第二天,有一只野鸡飞来登上鼎耳鸣叫,武丁因此感到害怕。大臣祖己说:“君王不要担心,赶快先把政事办好。”于是祖己开导武丁说:“上天监察下民,以民众的道义为标准。上天赐给下民的寿命有长有短,不是天使人寿命夭折,而是人本身断送自己。有的人违背道德,不承认罪恶,上天降下旨意纠正他的行为。他才说:‘怎么办呢?’君王只要给民众办事,没有不是继承天意的,祭祀有常规,不要信奉应该抛弃的方法。”
此后,武丁便开始修明政事,推行德政,勤于政事,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的辅政下,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天下百姓欢喜欣悦,让商朝再度兴盛起来,史称“武丁盛世”。
王,殷之大仁也。力行王道,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是时舆地,东不过江、黄,西不过氐、羌,南不过荆蛮,北不过朔方,而颂声作,礼废而复起。
武丁在位时,力行王道,无论贵族百姓都心悦诚服,当时商朝的势力东没有越过长江黄河,西没有越过氐羌,南没有越过湖北,北没有越过朔方,可是对商王武丁的称颂却已经流传在这些地区之外。
考古资料也说明武丁在位的五十九年间,是商朝最繁盛的时期。
武丁的为政举措包括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
政治:
1封官
对新的领土,或直接封给征伐的将领等,如象雀就被封为“雀侯”;或封当地臣服的氏族方国首领为侯伯,象犬侯、祝伯等。甲骨文中被封的侯有五十余个,伯有近四十个,数量不少,这一方面也可说明,被商征服的氏族方国何其多。此外,臣服于商的氏族方国,对王朝不仅有贡纳义务,还经常奉命征伐,象仓侯虎曾奉王命伐免方,侯告也奉王命伐夷方等。
师般的司职的确很多,参加的活动很多,为商王奔走办事,是商王武丁的近臣。胡厚宣说:“所以知般为近臣者,般即师般,它辞或贞师般之祸福,或贞师般之行纵,或贞呼师般,或贞令师般,或令师般祭祀,或令师般游田,或令师般出师。”
在商王武丁的心目中他的地位很重要,所以对他也十分关心。
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甘盘便是甘氏的始祖,或者说是第一个历史留名的甘姓名人。像《姓纂》、《姓谱》等书就异口同声地指出:“甘,武丁臣甘盘之后”。而甘盘之得姓,则夏有甘国是以国为姓,就是说夏朝时就有甘国了,而甘盘无疑是该地人士,以国为姓,如同炎帝以姜水为姓一样。
甘盘和傅说,是商朝高宗武丁时有名的两位贤臣。甘盘本为一位隐士,傅说则还是犯了“胥靡”劳役刑的囚犯。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
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这件事在《墨子》、《国语》、《吕氏春秋》、《帝王世纪》、《尚书》等书中均有记载,内容也大同小异。
武丁年少时,其父小乙让他在民间生活,颇知民间疾苦。后来,武丁即位商王,守孝三年不言(不是不说话,而是对政事不表态)时,政事决于甘盘和众元老,但是武丁希望有才能的真正亲信来辅助自己。
bc1331年(武丁三年),武丁在傅险(山西平陆县)找到了囚徒傅说(yue),他的才能使得武丁认为找到了一位真正的得力助手。但是傅说的地位太过低下,所以武丁只能用夜梦天降启示,得辅政的圣人的名字叫说,于是告之臣下寻访圣人,终于过了一段时间才装作是寻找到了圣人,正式将傅说引入朝堂,而且为了防止反弹,不得不只任命了一个普通大臣的地位,当然也是对傅说的一个考验。
bc1328年(武丁六年),经过三年的政事考验,武丁正式任命傅说取代甘盘为卿士(宰相),当然甘盘的地位并没有任何改变,只是甘盘作为老师,不再奋斗在政治前线,而是到封地为诸侯。
《史记正义》记载“邑,殷王武丁始都立。”
武丁正式执政后,国力强盛,为了加强北方抵御戎狄的兵力,决定将都城由黄河南岸的西亳(河南洛阳偃师市)迁到黄河北岸的(河南鹤壁淇县),建立都,这是的首次建城,所以后人称之为武丁城。
但是建城之后不久,由于黄河水患,不得不停止营建,都废置。
其后武丁将都城由迁往附近的北蒙(河南安阳),改名为殷,经过武丁时代的繁荣发展,到了商朝后期,这里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都城之一。
到了近代,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证明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在这里出土了最多的商朝甲骨文,其中有地名殷的多次记载,所以被称为“殷墟”,故后世人在甲骨文发掘后称商朝为“殷”或“殷商”。实际商才是真正的族名,而殷是地名,在武丁时期才出现,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bc1322年(武丁十二年),武丁祭祀先祖上甲微(创作《归藏易》的商朝先祖,前文有述)。
第二天,有一只野鸡飞来登上鼎耳鸣叫,武丁因此感到害怕。大臣祖己说:“君王不要担心,赶快先把政事办好。”于是祖己开导武丁说:“上天监察下民,以民众的道义为标准。上天赐给下民的寿命有长有短,不是天使人寿命夭折,而是人本身断送自己。有的人违背道德,不承认罪恶,上天降下旨意纠正他的行为。他才说:‘怎么办呢?’君王只要给民众办事,没有不是继承天意的,祭祀有常规,不要信奉应该抛弃的方法。”
此后,武丁便开始修明政事,推行德政,勤于政事,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的辅政下,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天下百姓欢喜欣悦,让商朝再度兴盛起来,史称“武丁盛世”。
王,殷之大仁也。力行王道,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是时舆地,东不过江、黄,西不过氐、羌,南不过荆蛮,北不过朔方,而颂声作,礼废而复起。
武丁在位时,力行王道,无论贵族百姓都心悦诚服,当时商朝的势力东没有越过长江黄河,西没有越过氐羌,南没有越过湖北,北没有越过朔方,可是对商王武丁的称颂却已经流传在这些地区之外。
考古资料也说明武丁在位的五十九年间,是商朝最繁盛的时期。
武丁的为政举措包括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
政治:
1封官
对新的领土,或直接封给征伐的将领等,如象雀就被封为“雀侯”;或封当地臣服的氏族方国首领为侯伯,象犬侯、祝伯等。甲骨文中被封的侯有五十余个,伯有近四十个,数量不少,这一方面也可说明,被商征服的氏族方国何其多。此外,臣服于商的氏族方国,对王朝不仅有贡纳义务,还经常奉命征伐,象仓侯虎曾奉王命伐免方,侯告也奉王命伐夷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