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去一趟隆灵寺,遭遇一件奇特,她于是心情大好。
原本以为那卖身葬母的女子被郑珲澹逼得触壁自尽,论是古氏多么嚣张,她也不会放过杀人凶手,谁知转头又听说女子只是受了轻伤,既未闹出人命,她又不是真正的朝廷命官,也没法子把郑珲澹当场扣押,却还是借着这桩由头把古氏敲打一番,古氏也再无闲心和她争什么住持释讲,灰头土脸领着儿子离开了是非地。
沈氏逞了愿,询问如何解厄,那方丈虽是佛门中人,却不曾真正远遁世外,听沈氏的说辞,又晓知州大人的病情并不要紧,无非来了汾阳有些水土不适,更兼公务上诸多不顺,心中忧愁,才拖延到如今不见痊愈,他便先一语断定:“赵知州这一厄情,无关病势,却乃心疾。”
又知几分官场政斗的症结,与荣国公府不无干系,方丈原也不想牵涉进去,却因春归这么一桩事,到底顾及舆论,又被沈氏那重重一笔香火钱砸得心动不已,也就多说了一句话:“施主又何需再问解厄之法?今日此行,已遇解厄之人。”
沈氏稍一思索,也就开了窍——
虽说郑珲澹身上没有摊着人命,却是多得佛祖庇佑那可怜女子,不能将他当作杀人凶手法办,仗势欺人的罪名儿却跑不了,荣国公一介权贵,虽和赵家这样的官宦世族说不上什么直接矛盾,可听说荣国公和施良行从前却来往频繁,要是能借这一把柄,牵连上施良行,指不定就能化解局面上的艰难。
于是沈氏便把春归当作了“贵人”,将昏迷不醒的可怜女子带回了知州府衙养伤,自也是为了等春归清醒后,细细询问情由,再告知丈夫,看看能不能当作契机。
只没想,虽方丈断定春归没有性命之忧,她这一昏迷,竟是一日一夜过去,好容易听说终于是清醒了,沈氏忙不迭便去探望。
两人一见面,少不得一番互相打量。
沈氏只见春归,一把青丝简束,乌梢柔坠纤腰,纵管麻衣孝服,也掩不尽风流姿态;眉低目敛时,如青山静好,眸光稍起处,叹明滟春江。真如神笔画出天仙影,惊叹凡尘难一遇。
春归初见沈氏,一眼之后,并不敢仔细度量,只匆匆瞄得一双水杏眼、新月眉,鼻翼两侧淡淡几粒黄斑,是鹅蛋脸。福身下去时,又见她马面裙上,底襕绣样精巧,掩了鞋面。
声气儿又细又柔,一接近,襟袖里溢出暖香袭人,无论是视面、听声还是闻香,仿佛是个极易亲近的人。
沈氏也的确没有故作姿态,亲亲热热拉着春归的说话,春归但觉这位夫人的掌心温暖,软软的却甚干爽。
心里有了初察,春归又再坚持大礼叩谢。
有些话是不待沈氏问的,需要她自己坦白。
“民女不敢相瞒,原本并非无处安身,与亡母之前是寄居于清远里纪夫人家中,阿娘过世,也多得纪夫人操持停柩,民女并非身无分文,不能安葬亡母,而是……为荣国公府郑三爷逼迫,听纪夫人之子,孙书办言道夫人昨日会往隆灵寺礼佛,为寻夫人喊冤,这才佯作卖身葬母。”
沈氏收容春归,一来是有她的想法,再者也的确好奇这个美貌女子的遭遇,其实并没如何打问摸察春归的来历,今日本是想问上一问,听这话,就先呆了:“你如此坦白,就不怕我恼你作伪?”
春归:……
这位知州夫人关注的重心仿佛有些不对劲?
忙答道:“民女自知,卖身葬母这等把戏,不能瞒骗夫人。”
“为何?难道从前,市集上就没发生过?”本朝百姓都这么富裕了么?难道就没个孤苦真死了父母却无钱安葬?
春归的汗都险些淌下来,知州夫人关注的重点果然很有问题。
虽说这对话进行得大不如预期,甚至有些诡异,好歹也要进行下去,顾大姑娘把心一横:“夫人身份尊贵,也难怪不知琐务,律法虽未禁绝仆婢买卖,却规定必需通过牙行,私买奴婢,是触律之行,民女若真想卖身,就不该在庙会之上,而应直接去寻牙行。”这也是春归设计之时,并不担心对她一直暗中盯梢的郑珲澹不及赶到之前,便被另外的人买去的原因。
沈夫人恍然:“我说呢,从前家里的管事买入仆婢,都要通过牙人,我还道他们是图省事,原来是律法有这规定,但卖身葬母这类事,戏里常这么演,让人信以为真了。”
春归:……
就连沈氏身边的婆子都有些听不下去了,提醒道:“夫人,那个什么孙书办,竟敢将夫人行踪泄露,也太大胆了些。”
春归暗叹,这好像才是重点,连忙求情:“夫人恕罪,孙书办与纪夫人都是同情民女遭遇,在民女苦求之下,才敢告知民女夫人行踪。”
“这倒不妨事,我又不是皇上,行踪算得上什么机密。”沈氏很大度。
春归再度:……
还是那婆子关注到重点:“姑娘口称那位纪夫人,兄长可是梁国公?”
春归一边暗叹,一边应是。
便听沈氏笑道:“那就更不算事了,纪夫人和我姐姐,说来也是知交,等等,纪姐姐的儿子竟然在老爷手下当差?他也是名门子弟,怎么竟为吏员?”
这下连婆子都哀怨了:“夫人,光宗帝当年责处孙静文大不敬之罪,不仅将孙静文处斩,且下令子孙连坐,纪夫人虽得光宗帝赦免,并彰崇纪夫人贞节,容其嫡子未被处死,可是……纪夫人之子孙宁,也被责罚终生不得入仕。”能当个书办,那也是看在梁国公府情面上,给孙宁一条还算体面的生计了。
“纪姐姐也真是可怜,想当初……”
“夫人,还是听听这位姑娘说道,究竟是被郑三爷逼到何番境地,才至于用这样的方式,寻夫人申冤吧。”
春归默默颔首,确该如此。
只见沈氏竟然竖起指头来,摁在嘴唇上:“好,我不多话了,姑娘说,姑娘快说,对了,姑娘怎生称呼?”
“民女姓顾,闺名春归,籍属汾阳城郊古槐村,先父乃弘复六年举人。”先是交待了出身,春归自觉的确不好再等沈夫人询问,一连串地道明情由:“先父过世,族公因觑觎民女一房宅田,不顾我阿娘意愿,坚持在族中择嗣,名华曲,乃庶支子弟,当年已经及冠,却自来不知上进,游手好闲渡日,阿娘深知嗣兄不能指望,每每管束,却被族公阻挠,嗣兄受几位堂兄、族兄蹿掇,长在汾阳城中,嗜酒好赌,欠债连连,阿娘为替嗣兄还债,先后变卖不少田产予族公。”
深深吸一口气,继续往下说道:“倘若仅是如此,阿娘和民女纵然忧愁,也不敢非议族公,然而,族公嫡孙华英已至冠岁,仍然不能进学,为求仕进,听闻荣国公府郑三爷欲纳外室,竟盘算着将民女送给郑三爷为妾,为他攀附荣国公府提供便利,阿娘自然不从,族公竟责阿娘悖逆,没过多久,嗣兄便借下大笔倍贷,莫名不告而去,债主追\/债上门,族公又再逼胁,阿娘仍不妥协,宁愿变卖所有田产,唯留下祖传居宅。”
“又哪能想到,某日夜间,突然竟有贼人强闯民女家中,欲毁民女清白,幸得邻里驱赶,才未让贼人得逞。”
听到这里,沈氏实在忍不住插嘴了:“那郑珲澹,竟敢如此大胆?”混蛋这名儿还真没取错呀,荣国公当真好见地。
“不仅阿娘,民女当时也以为那几贼人怕是受郑三爷指使,只后来仔细思虑,荣国公府乃一地权望,当真是郑三爷存了决心,贼人恐怕没那么容易惊走,正如昨日,当着众目睽睽,就算民女愤而触壁,要若不是惊动寺里武僧阻挠,郑三爷也不会过民女,必要逞强,当众掳掠。”
“顾姑娘看来,那伙贼人竟是你家族公指使不成?”沈夫人蹙着眉头。
“族公虽重贪欲,怕也不至于行为触律之恶,然民女那族兄,一心只在攀附权贵,又自来狂妄浮躁,因民女之故使图谋受挫,倒可能行为此等急躁之事。”
春归把族公顾长荣一房的卑劣合盘托出,却见沈氏此时反而不如早前一般义愤填膺,春归对她这样的态度,倒也不觉奇异。
经纪夫人母子两分析情势,春归也明白新近继任的这位赵知州,并不是前任施良行心目当中的继任人选,而赵知州到任以来,在施良行党从排挤下,治理地方政务大为不顺,以至于忧愁抱病。施良行从前,便与荣国公府来往密切,这便是说赵知州想要在汾阳站稳脚跟,必需打击荣国公府以及施良行从前旧属,顾氏宗家在古槐村虽有势力,却还不够格成为赵知州的对手,沈夫人更加关切的,应当是如何利用她挫胁荣国公府。
春归稳一稳神,继续往下说道:“当时阿娘认定乃郑三爷行恶,情知失庇之寡母孤女,已经无法再居留古槐村,又就算迁居至汾阳城,也怕难求清静,几乎走投无路,这才想到纪夫人,相求收容。”
郑珲澹固然凶悍,又孙家业已败落,然而曾受光宗帝彰崇贞节的纪夫人,其兄长到底还是梁国公,荣国公再怎么也不会容郑珲澹擅闯纪夫人居宅,这也是发誓要将春归占为己有并一直盯梢的郑珲澹,一直等到昨日,得闻春归因母丧被逼走投无路不得不卖身为奴后,才终于亲自出手的原因。
“正是在纪夫人庇护下,阿娘与民女方才得过一段清静,只阿娘也明白,纪夫人虽能震慑郑三爷,却也没有名义插手他族事务,阿娘为民女姻缘发愁,竟至重病不起。”
沈氏颔首道:“自从纪太后过世,梁国公府的光景也不比从前了,纪姐姐又是外嫁守寡,纵然有心,确然也帮不得你们母女许多,单凭你阿娘,虽说为你谋一门姻缘不难,先不说族中会有阻挠,就算成事,汾阳城中,又有几家敢和荣国公府争强,那郑珲澹看准了你,就算你嫁了人,怕也做得出强取豪夺的事。”
“正是夫人考虑这些情由,阿娘也无计可施,悲愁病倒,以至于药石无医,纪夫人提醒民女应当为阿娘考虑身后之事,民女也深恐族公会诸多刁难,两回相求,果然宗家诬毁阿娘不告而去清白不保,不认阿娘为顾氏妇,不许阿娘归葬祖陵,视为出妇!阿娘与阿爹自来恩爱,怎能接受不与阿爹合葬,并被族公抹消与阿爹夫妻名份,阿娘已然病逝,为实现阿娘遗愿,民女这才不得不设计,以此方式向夫人求助。”
沈氏明白了来龙去脉,好奇心彻底得到了满足,她虽乐意帮助这么一个弱女子,趁机给盛气凌人的荣国公夫妇添一添堵,却实在无意插手其余宗族的内务,于是越发对春归和颜悦色:“我也许久不见纪姐姐,趁送姑娘回去,也好拜望故人。”
原本以为那卖身葬母的女子被郑珲澹逼得触壁自尽,论是古氏多么嚣张,她也不会放过杀人凶手,谁知转头又听说女子只是受了轻伤,既未闹出人命,她又不是真正的朝廷命官,也没法子把郑珲澹当场扣押,却还是借着这桩由头把古氏敲打一番,古氏也再无闲心和她争什么住持释讲,灰头土脸领着儿子离开了是非地。
沈氏逞了愿,询问如何解厄,那方丈虽是佛门中人,却不曾真正远遁世外,听沈氏的说辞,又晓知州大人的病情并不要紧,无非来了汾阳有些水土不适,更兼公务上诸多不顺,心中忧愁,才拖延到如今不见痊愈,他便先一语断定:“赵知州这一厄情,无关病势,却乃心疾。”
又知几分官场政斗的症结,与荣国公府不无干系,方丈原也不想牵涉进去,却因春归这么一桩事,到底顾及舆论,又被沈氏那重重一笔香火钱砸得心动不已,也就多说了一句话:“施主又何需再问解厄之法?今日此行,已遇解厄之人。”
沈氏稍一思索,也就开了窍——
虽说郑珲澹身上没有摊着人命,却是多得佛祖庇佑那可怜女子,不能将他当作杀人凶手法办,仗势欺人的罪名儿却跑不了,荣国公一介权贵,虽和赵家这样的官宦世族说不上什么直接矛盾,可听说荣国公和施良行从前却来往频繁,要是能借这一把柄,牵连上施良行,指不定就能化解局面上的艰难。
于是沈氏便把春归当作了“贵人”,将昏迷不醒的可怜女子带回了知州府衙养伤,自也是为了等春归清醒后,细细询问情由,再告知丈夫,看看能不能当作契机。
只没想,虽方丈断定春归没有性命之忧,她这一昏迷,竟是一日一夜过去,好容易听说终于是清醒了,沈氏忙不迭便去探望。
两人一见面,少不得一番互相打量。
沈氏只见春归,一把青丝简束,乌梢柔坠纤腰,纵管麻衣孝服,也掩不尽风流姿态;眉低目敛时,如青山静好,眸光稍起处,叹明滟春江。真如神笔画出天仙影,惊叹凡尘难一遇。
春归初见沈氏,一眼之后,并不敢仔细度量,只匆匆瞄得一双水杏眼、新月眉,鼻翼两侧淡淡几粒黄斑,是鹅蛋脸。福身下去时,又见她马面裙上,底襕绣样精巧,掩了鞋面。
声气儿又细又柔,一接近,襟袖里溢出暖香袭人,无论是视面、听声还是闻香,仿佛是个极易亲近的人。
沈氏也的确没有故作姿态,亲亲热热拉着春归的说话,春归但觉这位夫人的掌心温暖,软软的却甚干爽。
心里有了初察,春归又再坚持大礼叩谢。
有些话是不待沈氏问的,需要她自己坦白。
“民女不敢相瞒,原本并非无处安身,与亡母之前是寄居于清远里纪夫人家中,阿娘过世,也多得纪夫人操持停柩,民女并非身无分文,不能安葬亡母,而是……为荣国公府郑三爷逼迫,听纪夫人之子,孙书办言道夫人昨日会往隆灵寺礼佛,为寻夫人喊冤,这才佯作卖身葬母。”
沈氏收容春归,一来是有她的想法,再者也的确好奇这个美貌女子的遭遇,其实并没如何打问摸察春归的来历,今日本是想问上一问,听这话,就先呆了:“你如此坦白,就不怕我恼你作伪?”
春归:……
这位知州夫人关注的重心仿佛有些不对劲?
忙答道:“民女自知,卖身葬母这等把戏,不能瞒骗夫人。”
“为何?难道从前,市集上就没发生过?”本朝百姓都这么富裕了么?难道就没个孤苦真死了父母却无钱安葬?
春归的汗都险些淌下来,知州夫人关注的重点果然很有问题。
虽说这对话进行得大不如预期,甚至有些诡异,好歹也要进行下去,顾大姑娘把心一横:“夫人身份尊贵,也难怪不知琐务,律法虽未禁绝仆婢买卖,却规定必需通过牙行,私买奴婢,是触律之行,民女若真想卖身,就不该在庙会之上,而应直接去寻牙行。”这也是春归设计之时,并不担心对她一直暗中盯梢的郑珲澹不及赶到之前,便被另外的人买去的原因。
沈夫人恍然:“我说呢,从前家里的管事买入仆婢,都要通过牙人,我还道他们是图省事,原来是律法有这规定,但卖身葬母这类事,戏里常这么演,让人信以为真了。”
春归:……
就连沈氏身边的婆子都有些听不下去了,提醒道:“夫人,那个什么孙书办,竟敢将夫人行踪泄露,也太大胆了些。”
春归暗叹,这好像才是重点,连忙求情:“夫人恕罪,孙书办与纪夫人都是同情民女遭遇,在民女苦求之下,才敢告知民女夫人行踪。”
“这倒不妨事,我又不是皇上,行踪算得上什么机密。”沈氏很大度。
春归再度:……
还是那婆子关注到重点:“姑娘口称那位纪夫人,兄长可是梁国公?”
春归一边暗叹,一边应是。
便听沈氏笑道:“那就更不算事了,纪夫人和我姐姐,说来也是知交,等等,纪姐姐的儿子竟然在老爷手下当差?他也是名门子弟,怎么竟为吏员?”
这下连婆子都哀怨了:“夫人,光宗帝当年责处孙静文大不敬之罪,不仅将孙静文处斩,且下令子孙连坐,纪夫人虽得光宗帝赦免,并彰崇纪夫人贞节,容其嫡子未被处死,可是……纪夫人之子孙宁,也被责罚终生不得入仕。”能当个书办,那也是看在梁国公府情面上,给孙宁一条还算体面的生计了。
“纪姐姐也真是可怜,想当初……”
“夫人,还是听听这位姑娘说道,究竟是被郑三爷逼到何番境地,才至于用这样的方式,寻夫人申冤吧。”
春归默默颔首,确该如此。
只见沈氏竟然竖起指头来,摁在嘴唇上:“好,我不多话了,姑娘说,姑娘快说,对了,姑娘怎生称呼?”
“民女姓顾,闺名春归,籍属汾阳城郊古槐村,先父乃弘复六年举人。”先是交待了出身,春归自觉的确不好再等沈夫人询问,一连串地道明情由:“先父过世,族公因觑觎民女一房宅田,不顾我阿娘意愿,坚持在族中择嗣,名华曲,乃庶支子弟,当年已经及冠,却自来不知上进,游手好闲渡日,阿娘深知嗣兄不能指望,每每管束,却被族公阻挠,嗣兄受几位堂兄、族兄蹿掇,长在汾阳城中,嗜酒好赌,欠债连连,阿娘为替嗣兄还债,先后变卖不少田产予族公。”
深深吸一口气,继续往下说道:“倘若仅是如此,阿娘和民女纵然忧愁,也不敢非议族公,然而,族公嫡孙华英已至冠岁,仍然不能进学,为求仕进,听闻荣国公府郑三爷欲纳外室,竟盘算着将民女送给郑三爷为妾,为他攀附荣国公府提供便利,阿娘自然不从,族公竟责阿娘悖逆,没过多久,嗣兄便借下大笔倍贷,莫名不告而去,债主追\/债上门,族公又再逼胁,阿娘仍不妥协,宁愿变卖所有田产,唯留下祖传居宅。”
“又哪能想到,某日夜间,突然竟有贼人强闯民女家中,欲毁民女清白,幸得邻里驱赶,才未让贼人得逞。”
听到这里,沈氏实在忍不住插嘴了:“那郑珲澹,竟敢如此大胆?”混蛋这名儿还真没取错呀,荣国公当真好见地。
“不仅阿娘,民女当时也以为那几贼人怕是受郑三爷指使,只后来仔细思虑,荣国公府乃一地权望,当真是郑三爷存了决心,贼人恐怕没那么容易惊走,正如昨日,当着众目睽睽,就算民女愤而触壁,要若不是惊动寺里武僧阻挠,郑三爷也不会过民女,必要逞强,当众掳掠。”
“顾姑娘看来,那伙贼人竟是你家族公指使不成?”沈夫人蹙着眉头。
“族公虽重贪欲,怕也不至于行为触律之恶,然民女那族兄,一心只在攀附权贵,又自来狂妄浮躁,因民女之故使图谋受挫,倒可能行为此等急躁之事。”
春归把族公顾长荣一房的卑劣合盘托出,却见沈氏此时反而不如早前一般义愤填膺,春归对她这样的态度,倒也不觉奇异。
经纪夫人母子两分析情势,春归也明白新近继任的这位赵知州,并不是前任施良行心目当中的继任人选,而赵知州到任以来,在施良行党从排挤下,治理地方政务大为不顺,以至于忧愁抱病。施良行从前,便与荣国公府来往密切,这便是说赵知州想要在汾阳站稳脚跟,必需打击荣国公府以及施良行从前旧属,顾氏宗家在古槐村虽有势力,却还不够格成为赵知州的对手,沈夫人更加关切的,应当是如何利用她挫胁荣国公府。
春归稳一稳神,继续往下说道:“当时阿娘认定乃郑三爷行恶,情知失庇之寡母孤女,已经无法再居留古槐村,又就算迁居至汾阳城,也怕难求清静,几乎走投无路,这才想到纪夫人,相求收容。”
郑珲澹固然凶悍,又孙家业已败落,然而曾受光宗帝彰崇贞节的纪夫人,其兄长到底还是梁国公,荣国公再怎么也不会容郑珲澹擅闯纪夫人居宅,这也是发誓要将春归占为己有并一直盯梢的郑珲澹,一直等到昨日,得闻春归因母丧被逼走投无路不得不卖身为奴后,才终于亲自出手的原因。
“正是在纪夫人庇护下,阿娘与民女方才得过一段清静,只阿娘也明白,纪夫人虽能震慑郑三爷,却也没有名义插手他族事务,阿娘为民女姻缘发愁,竟至重病不起。”
沈氏颔首道:“自从纪太后过世,梁国公府的光景也不比从前了,纪姐姐又是外嫁守寡,纵然有心,确然也帮不得你们母女许多,单凭你阿娘,虽说为你谋一门姻缘不难,先不说族中会有阻挠,就算成事,汾阳城中,又有几家敢和荣国公府争强,那郑珲澹看准了你,就算你嫁了人,怕也做得出强取豪夺的事。”
“正是夫人考虑这些情由,阿娘也无计可施,悲愁病倒,以至于药石无医,纪夫人提醒民女应当为阿娘考虑身后之事,民女也深恐族公会诸多刁难,两回相求,果然宗家诬毁阿娘不告而去清白不保,不认阿娘为顾氏妇,不许阿娘归葬祖陵,视为出妇!阿娘与阿爹自来恩爱,怎能接受不与阿爹合葬,并被族公抹消与阿爹夫妻名份,阿娘已然病逝,为实现阿娘遗愿,民女这才不得不设计,以此方式向夫人求助。”
沈氏明白了来龙去脉,好奇心彻底得到了满足,她虽乐意帮助这么一个弱女子,趁机给盛气凌人的荣国公夫妇添一添堵,却实在无意插手其余宗族的内务,于是越发对春归和颜悦色:“我也许久不见纪姐姐,趁送姑娘回去,也好拜望故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首辅家的长孙媳,首辅家的长孙媳最新章节,首辅家的长孙媳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首辅家的长孙媳,首辅家的长孙媳最新章节,首辅家的长孙媳 平板电子书!